在浦东新区领导来连参观时的汇报材料 (2).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2008年6月18日,浦东新区召开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干部大会,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对改革试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力争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把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搞得更好。

现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讲话材料编辑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战略决策篇
1、批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决策: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会议认为,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继续做好有关专项改革试点的同时,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供相关经验,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
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2、一个指导思想、三个着力、四个结合、十项任务:
(1)总体要求。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家要求和上海浦东实际出发,围绕加快推进“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全面推进改革试点.紧紧把握机遇、立足创新、大胆探索、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着力突破政府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等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全方位推进和深化改革.力争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浦东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为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2)指导方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把握“四个结合”: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体
制改革和社会其他方面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先行先试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注重统筹协调与整体设计,注重体现示范作用。

(3)基本目标.经过5到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制度比较完备、运行比较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达到基本目标的主要标志是“五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充分激发自主创新活力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有利于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基本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开放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运行规则体系,基本形成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示范引领优势.
(4)主要任务.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充分体现“三个着力”: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政府,注重制度环境建设和改造的服务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法规体系和体制环境;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整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完成十项任务。

第一,推动政府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

第二,推动要素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完
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第四,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加快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六,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七,探索建立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机制,全面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第八,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九,建立科学的调节机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扩大对外开放,形成适应国际通行做法的市场运行环境.
这十项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体制建设,包括:政府体制、市场体制、企业体制、中介组织体制、公共部门体制。

二是加强产业体制建设,包括:科技创新体制、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涉外经济体制。

三是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区域体制建设,包括:城乡统筹发展体制、社会保障体制。

探索进展篇
1、成立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006年2月9日下午,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
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宣布成立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杜家毫书记担任组长,张学兵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各位副书记、区人大、区政协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其他领导以及新区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区长万大宁和区委办主任陈高宏任办公室主任,计划局、区委办、区府办有关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

日常工作在新区发展计划局(新区体改办)。

会议明确了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责任制和工作机制
2、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2007年4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规定,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原则和本市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市人民政府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可以就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制定相关文件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制定
相关地方性法规,支持和保障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依法支持和保障浦东新区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和创新措施的有效实施。

3、上海市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6月6日上午,上海召开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指出,要紧紧围绕中央要求的“三个着力",解放思想、简政放权、形成合力、细化落实,把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向深入.上海近期将出台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进一步向浦东新区下放事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吸引激励人才、实施金融聚焦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市场准入审批制度改革、内外资企业投资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等领域。

4、总体方案与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努力体现对改革试点的整体考虑、系统设计和全面规划。

《2005年-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
它的主要内容是:
5、“四个率先”、“四个中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

“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四个率先”:要把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

要把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要把率先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要把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

中央和市委要求,在上海未来发展中,浦东新区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加快
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

6、国家部委的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支持: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有关中央部委在浦东开展了多项改革试点.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中央各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浦东开展货币经纪、金融期货、外币投资基金、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浦东开展国家火炬创新实验城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浦东开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海关总署等部门在浦东国际机场开展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申报单“三单合一”试点,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支持浦东在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的14条措施、在张江建立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等.这些改革试点,使浦东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环境方面先行先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外汇九条”:2005年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在上海浦东先行试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简称“外汇九条”),这是浦东被批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央行上海总部设立后,在涉外经济领域率先冲击的制度创新。

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行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境外母子公司、
伙伴公司等的资金衔接问题,中资跨国公司总部“走出去”过程中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及跨境运作问题,是浦东经济运行环境国际化的软肋。

“外汇九条”改革试点的实施,破解了资金跨境运作难题,为跨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质检十四条":2006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召开座谈会,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简称“质检十四条")。

“质检十四条”新政推出了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降低费用、节省时间的通关监管措施,旨在优化浦东国际商务环境,提升浦东的口岸服务功能。

“质检十四条”发布以来,浦东新区与检验检疫部门逐步落实实施细则工作。

重点围绕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大通关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和建设公共安全平台等方面,积极实施出口产品免验、电子口岸信息等平台建设,推进品牌战略,深化标准化示范试点,进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中医药等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试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维修中心等诚信企业便捷检验检疫措施,探索提货单电子放行、出入境人员管理模式改革等等。

“工商八条":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上海市工商局推出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八条政策”。

具体包括:支持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要素市场机制体制创新,促进金融辅助产业、金融衍生
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以多种出资方式在浦东新区投资设立企业;放宽企业集团登记和大型企业名称登记条件;支持浦东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和驰名商标培育发展工作;支持浦东工商分局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和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登记;支持浦东工商分局探索行政指导制度;鼓励浦东工商分局开展工商执法官制度试点等。

“海关六项业务改革”:2008年浦东海关将继续积极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做好6项业务改革:(1)积极试点进口无纸智能化通关改革。

(2)实施启动纳税人管理制度。

(3)加强世博会海关监管专题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4)探索进一步支持汽车、船舶、港口机械、先进制造业等国家支柱产业的措施。

(5)促进张江高新技术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新一轮的发展。

(6)通过建立企业进出口报关数据库,进一步加强执法评估,夯实业务基础。

7、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两年推进42项改革: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推出提高行政效能的四项制度。

探索建立体制内的监察制、体制外的投诉制、社会化的评估制、自上而下的问责制等四项制度,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2、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12项制度性办法。

年内制定和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公开透明和审计公开等12项制度性办法,对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透明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3、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一口式”综合审批、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企业年检申报备案等审批机制创新,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经过四轮审改,浦东新区行政审批事项从原724项缩减为目前的220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70%。

4、推进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新区与功能区域和街道乡镇的职能、事权和财权关系,探索建立互补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

5、全面推进街道职能转变的改革。

剥离街道经济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营造出地区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6、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六个功能区域的城管执法大队,统一行使市容市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相应建立了城市网络化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的快速发现和快速处理机制.
7、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包括区级市民中心、功能区事务办理服务中心和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三个层次覆盖全
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及市民沟通的平台,畅通市民参与管理、与政府沟通互动的渠道。

8、改革企业登记制度.试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出资办法,试行企业注册资本分缴办法,扩大自然人出资范围,严格落实各项收费优惠政策,鼓励公众创业。

9、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开展以项目支出为重点的绩效评价试点,推进财政收支分类管理。

增强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使政府财政预算制度更科学合理。

二、社会领域改革
10、推进新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全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作与管理。

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再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行业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分开核算,其收入全部上交管理中心.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

11、在潍坊街道等社区开展卫生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目前,在潍坊街道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已于年初在浦东新区其他22个街镇的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

12、实施高桥地区医疗服务纵向联合体试点。

形成以第七人民
医院为核心,联合高桥、高东、高行、凌桥四家卫生院的“一大带四小"的格局,基本实现了双向转诊、检验互认、联合培训、资源共享、管理一体等目标,方便郊区居民就医,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13、推进新区教育“管办评”改革。

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共管理模式,实行义务教育委托管理、社会评估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管办评联动”改革试点.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基本职责与关系,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提供专业评估服务的新型模式。

14、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按照“大事业、大机构、大基金”改革的思路,调整新区事业单位布局,整合现有机构,构建公共资源配置大平台,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15、实施行业协会登记制度改革。

积极培育和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推动政社合作、政社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16、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形成新型的政企关系。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自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17、探索三方协商机制的改革试点。

选择在物业管理、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三方协商机制改革试点,探索政府通过与社会协商的机制,推动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
府转变。

18、开展市民生活品质的评估。

把市民生活品质指标作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项指标进行评估,推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

三、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载体的金融改革和创新
19、外汇管理“九条”改革措施在浦东先试先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浦东率先开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和银行获准开展试点。

20、积极推进外资银行法人化。

积极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浦东,340多家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上海。

按照外资银行条例,促进外资银行法人化,第一批12家外资子银行已落户浦东。

2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浦东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及首家采用公司制为组织形式的交易所.
22、推进再保险市场对外开放。

推动全球最大的再保险机构英国劳合社在华法人机构成功落户上海,劳合社正式进入中国再保险市场.
23、推出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对活跃外汇市场交易,增强中央银行调控的灵活性,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24、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2007年1月4日正式推
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推出对于中国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25、成立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英国国惠集团德利万邦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上投公司中外联姻,合资成立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球最大的货币经纪公司毅联汇业集团共同筹建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开创了中国货币经纪业的先河。

26、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在浦东挂牌成立。

这是全国第一家信托登记机构。

信托登记中心目前面向全国的服务项目主要是信托基本信息登记、信托财产登记、信托信息披露与发布、信托信息查询和证明、信托登记研究与咨询。

27、进行首家QDII试点。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与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合作发行QDII外币基金,积极探索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新途径。

28、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

中国证券协会在张江试点,推出国内首个租赁资产证券化项目,另外有多个项目上报待批。

29、积极推进征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个人、企业联合征信体系
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建设,配合央行上海总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并建立金融高管和金融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系统。

四、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载体的科技体制创新
30、开展股权交易试点。

在张江建立股权托管中心,开展股权交易试点。

31、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投融资和信息服务等公共平台。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32、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0亿元,在张江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

目前,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已在浦东投资14个项目,风险资金近2亿美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3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张江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探索与知识产权产业化相关的新政策、新标准,推进构筑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孵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进入“园区采购”、知识产权质押。

五、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改革
34、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村改居工作,深化村集体资产管理体
制改革,完善“承包土地换保障”的办法,推进非农就业,实施“订单”式培训模式,实现郊区公共文化设施网格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5、浦东川沙功能区域(新镇)社区体制改革与创新。

开展“区镇合一”试点。

成立川沙功能区和川沙新镇,实行区镇合署办公,对区域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委员会制度为主体的管理体制.采取“社区共治"的管理方式,建立社区共商、共决、共治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机制,形成服务协调和培育中介组织体系.
36、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以唐镇和北蔡镇为试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

通过改革,精简行政机构,调整经济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唐镇和北蔡镇行政机构分别由改革前17个调整为7个.
37、推进张江合庆镇老年农民土地置换保障改革试点.积极索通过征用退休农民承包土地解决退休农民的保障的新形式,并以合庆镇的海塘村和勤益村为实施试点村,在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在农户与村协商一致交回承包土地的基础上,为交出土地的老年农民落实保障
38、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改革.实施镇级集体资产市场化和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化的“两项改造”试点.完成镇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改制企业善后管理工作,平稳推行撤制资产处置。

39、完善城郊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将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