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特征
作者:宋春艳阳敏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年第03期
摘要:电影海报,是宣传和推销电影作品的重要传播形式,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有着其鲜明的设计特征。
本文以通过简要分析当代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特点,其中主要以20世纪70-80年代和90年代至今两大时期的设计特点为主,推测出其令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特征时代性多版本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64-01
一、引言
电影海报,也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一种招贴形式。
纵观其在中国的发展史,从中国第一张电影海报——1926年的《燕山侠隐》到现在国内最新电影《南京!南京!》的海报,其发展史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它大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手绘到电脑设计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平面设计艺术形式。
各个时代的电影海报由于制作手段、时代特征等的不同,都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征。
本文将主要对中国当代电影海报设计特征进行分析。
二、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特征
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看,在此年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依旧运用了20世纪20-30年代使用的各种传统手绘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国画、剪纸艺术等,这些传统形式使当时我国电影海报极具民族个性。
80年代经典电影《小街》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整张海报虽然只有一个仅用少许笔墨勾勒的简单人物形象,但是简洁醒目的笔墨语言却使画面构图干净清爽,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中国画独有的民族魅力。
此外,从新时代下新设计风格来看,中国电影海报在70-80年代主要经历了在文字、主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
首先从文字方面来看,在这个时期电影海报中出现了外文:1972年电影《精武门》首次在海报上出现了片名英文译名“fistof fury”的文字符号,表情刻画较以前更
丰富。
其次,从主体表现手法的转变来看,逐渐由单纯的绘画形式转变到使用主要演员的真实照片。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特征
第一,一部电影,多个海报设计版本。
由于各国的社会风俗不同,海报在设计时需要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观众的欣赏口味。
于是,一部电影,多个版本的电影海报便应运而生了。
比如:近些年火爆的国产大片《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都有多款海报设计。
其中最典型的是2004年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的海报,此海报主题是强调故事性“埋伏”的爱恨情愁,表现微观的细腻。
在制作方设计海报时,根据各国不同的文化习惯设计了十余款表现不同内涵的版本。
众所周知,日本和韩国是崇尚情爱电影的国度,注重影片中人物情感关系的刻画,所以日本的海报设计把片名译为《Lover》,海报中人物表情描绘细腻,体现了日本人细腻严谨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而中国本土版的海报则采用横式排版,人物穿着中国唐代民族服饰,鲜艳如血的大红色的运用突出了血腥、紧张、危机四伏等等,给人暗箭难防,疑虑重重之感。
第二,科技时代电脑特效的运用。
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的海报设计,其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战争感,乌云密布的天空,满天的战火,随处可见的废墟狼藉的景象等等,这一系列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都是通过电脑软件后期合成的,这种方便快捷的设计手法是在以前的年代想都不敢想的,这正是时代赋予的电影海报新的设计特征。
第三,追求意境,重温精神境界的享受。
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一些海报追求的就是使观众陶醉于真实的世界里,同时却在追忆过去美好时光或是产生心驰神往的遐想。
这种特征和20世纪70-80年代使用国画形式的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希望唤起观众精神境界的想象和思索。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