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知识
1.鸟的特征/什么是鸟?
鸟的全身都生有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翅膀,后肢形成支持体重的双脚,除极少数种类外都能飞翔。鸟是恒温动物,体温较高,通常为42℃。
2.鸟类历史
鸟类诞生于中生代侏罗纪,现在已知最早的鸟是始祖鸟。始祖鸟生活在晚侏罗纪到早白垩纪之间,大约是1亿5千万年前左右。南方古猿“露西”遗骨化石,被确定至少在距今300万年以前。
交嘴雀的上下喙交叉很适合它从球果中剜出种子、咬开坚果
善于在空中一边飞行,一边捕食昆虫的鸟类的嘴都比较短,基部宽阔;而在树林中、地面上捕食昆虫的鸟类的嘴形大都直而侧扁。以种子为食的鸟类的嘴则比较粗短,并具锐利的切缘,以利于切割和压碎食物。
燕子、夜鹰的嘴扁而宽,张开呈方形,面积很大,在飞行中张开的大口像一捕虫网,鸟儿就能轻松的捕食蚊子了。
羽毛的分类 正羽的结构
正羽:分布于体表、翼、尾,包括被覆体外的大型羽片(廓羽)以及在翅和尾部着生的飞羽和尾羽。飞羽和尾羽的数目是恒定的。羽轴端为羽根,深植于皮肤中。羽轴两侧斜生许多并行的羽支,各羽支两侧更分出排列整齐的羽小支。羽支远侧的1列羽小支具有许多羽纤支,其尖端有细钩,与羽支近侧的羽小支连接,组成扁平而有弹性的羽片,以扇动空气和保护身体。
鸟喙游戏: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利用不同的餐具,获取不同地方,不同形状的食物
(2)鸟的羽毛
《尔雅》有文: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鸟类的羽毛占总体重平均达到15%,是其骨骼系统占总体重的两倍左右。羽毛数量最少的是红喉蜂鸟(Ruby-throated Hummingbird),数量是940根;数量最多的是冻原天鹅(Tundra Swan),数量超过25000根。羽毛是禽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是从爬行类的鳞片进化来的表皮结构。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在水中生活的游禽,嘴大多上下扁平,尖端具有角质的嘴甲,两侧边缘还具有滤水的栉状突起,可以从水中淘取水草等食物。此外,还有少数游禽的嘴为侧扁型,细瘦而长,有的嘴甲向下弯曲成钩状,边缘还有一排细细的角质锯齿,这说明它们是以捕捉水中的虾、蟹、昆虫或小鱼为食的。
游禽中嘴形最奇特的是鹈鹕,不仅又长又扁、前端有钩,而且在下颌上挂着一张与嘴同样长的、像渔网一样的大型皮囊。平时皮囊收缩着,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捕鱼的时候将头部插入水中,一边向前游进,一边将喉囊张得很大,如同鼓动的风箱一样起伏不停。水中的鱼儿便随着水流入皮囊之内,然后它将大嘴合拢,使嘴里的水顺着嘴边滤出,而嘴里的鱼就暂时贮存在喉囊里。盛满食物的喉囊甚至比它胃里装的还要多,足够它吃上一个星期。
在热带森林中栖息的犀鸟嘴特大,长而拱曲,有的种类的上嘴还具有盔突。长着类似大嘴的还有生活于南美洲森林中的巨嘴鸟。它们的嘴和身躯的比例看起来很不相称,总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它们的巨嘴重的出奇,也许会成为一个沉重的累赘,以至于使它们的行动十分笨拙,甚至担心鸟儿因无法支撑那粗壮的嘴而把颈部折断。
其实,这个巨大的嘴不但没有成为它们的负担,刚好相反,却是它们取食极为便利的工具,使用起来非常地灵巧。它们之所以能够轻松自如地采摘浆果,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还能得心应手地捕捉鼠类和昆虫,是因为虽然它们嘴的体积很大,但是重量却很小。它们的嘴并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而是上下两片均为一层薄而轻的硬壳,中间贯穿着极为纤细的、多孔隙的海绵状骨质组织,间隙里充满了空气,犹如蜂巢一样,所以鸟嘴的实际重量是很轻。
燕子的嘴也是短而宽大,适合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图中的家燕亲鸟正在喂幼鸟
在森林中栖息的雉鸡类的嘴短而强健,上嘴稍曲,且略长于下嘴,适于啄食植物和小动物。在沙漠、草原等地生活的走禽类,嘴型大多扁阔,呈三角形,适于啄食植物的茎、叶、果实等,特别是开花的灌木,寄生的匍匐植物,地面蔓生的葫芦科植物等。
肉食性的猛禽的嘴强大而粗壮,上颌比下颌长,并且上颌向下弯曲呈钩状,主要用于撕裂猎物。它可以将钩嘴刺进猎物的体内,叼住它,然后用爪将猎物向相反的方向蹬踹,将猎物扯碎,再一块块吞下。
剪嘴喙:剪嘴喙是鸟喙中“特立独行”的一种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下喙长于上喙,仅剪嘴鸥类具有此喙,剪嘴鸥觅食时紧贴水面飞行,下喙插入水中,上喙在水面上,利用下喙捕鱼。
上曲喙:顾名思义,向上弯曲的喙即为上曲喙,其嘴尖上翘,似冬日里大湖的微笑,国内具有这种喙的鸟类,仅反嘴鹬1种,为什么要进化成这样呢?通过小编观察,长成这样是为了“割草”……因为反嘴鹬所活动的浅水,各种海绵、水草,它们的食物,便藏身于这类水生植被、藻类中,而反嘴鹬“食量”较大,食物又难找,所以它们“割草”式进食,经过漫长的进化才长成“这个样子”,也是很不容易的。
根据喙的形状和用途,可将其分为长锥型、短锥型、尖细型、长细型、剪刀型、弯曲型、勾状、扁平状、剪嘴喙、交嘴喙、扁平喙、喉囊喙等。
长锥喙:这类喙比较粗壮,比较“笨重”,鸦类大多具有这种喙,只为吃到更多的食物,从植物种子到动物腐尸,再到城市垃圾食品,一概吞而食之。
短锥喙:短锥喙堪比人类嘴型中的“樱桃小嘴”,略显小巧,一般雀形目“呆萌型”鸟类具有此类喙,这类喙的主人,以小型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根据小编观察,具有此类喙的呆萌型小鸟,在以植物种子为餐时,往往会“嗑瓜子”,将包裹在外面的种皮吐掉,可谓“巧”到极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长时间观察这类喙的拥有者。
牙齿只在早已灭绝的古鸟中存在,现代生活中的鸟类均没有牙齿。不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有些鸟种在鸟卵中孵化后期的胚胎会出现暂时性的角质“卵齿”,这样的“卵齿”是方便雏鸟用来啄破卵壳,待幼鸟出壳以后“卵齿”就脱落消失了。
叉鱼的嘴
吃肉的嘴
吃草籽的嘴
捞水草的嘴
啄木头的嘴
最奇特的是交嘴雀,它们的上、下嘴是相互交叉着的,不密合,很像一把剪刀或钳子。雄性交嘴雀的体色上红下白,雌鸟绿色,不认识这种鸟的人,如果见到了它奇形怪状的嘴,可能会以为这是鸟嘴的畸形,或者会为交嘴雀无法啄取食物而担心。其实这种嘴既不畸形也不影响吃食,由于交嘴雀以松柏类植物的球果、种子为食,这种结构的嘴能帮助它们轻松地从球果中剜出种子、咬开坚果,这么怪异的鸟嘴原来正是自然衍生出的杰作。
·羽毛是鸟类展示个性的服饰。不同种类的鸟展示出截然不同的羽色特征。
尾羽的作用
·尾羽的形状、结构决定鸟的飞行速度和灵活性,但所有鸟的尾羽在飞行中都能起到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的作用,所以称它为“万能舵”。
·还有很多鸟类的尾巴又有“装饰”或工具的作用,在求偶时用来炫耀吸引异性。
·啄木鸟的尾巴就比较特殊,其尾羽比较实坚,能帮助啄木鸟在抓住树干用喙开凿树洞、寻觅树干中的害虫时作为支撑,如同长了“第三只脚”,既省力又可以保持身体平衡。
始祖鸟
3.鸟类的身体构造
(1)鸟喙:即鸟的嘴。鸟喙的形状是鸟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环境的一个典型例子。
喙是鸟类取食的器官,也可以说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始。所不同的是,喙上有细胞和感受器,使得它们像人类的嘴唇和指尖一样对触觉敏感。例如,鹬可以将嘴插入地里感觉到附近蠕虫的运动。鸟的喙呈黄色或红色大都是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造成的,这种物质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正羽的结构:
羽轴——位于中轴,中空,亦称“羽翮”“羽茎”。羽轴的管道内藏了一些很轻的泡沫状物质,因而能令雀鸟易于飞翔,这种特别的结构亦使雀鸟飞行时双翼不会折断。
羽根——羽轴下部,亦称“羽柄”,中空,半透明,深入皮肤内。
羽杆——羽轴上部,其腹面有一条贯穿的浅沟,终于羽根和羽杆相连处,此处有一小孔,称“上脐”。
啄木鸟的嘴强直而尖,适于敲击树干,它们不仅能啄开树皮,而且还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分,很像木工用的凿子。啄木鸟的舌细长而柔软,能长长地伸出嘴的外面。它还有一对很长的舌骨角,围在头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弹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张,可以使舌头伸缩自如。它的舌尖角质化,有成排的倒须钩和粘液,非常适合钩取树干上的昆虫及幼虫,处于喙基的颅也有所加厚,这使得它们在凿开硬木时产生很大的力量。
下脐——羽根末端小孔,其内含有真皮乳头,是新羽羽髓的生长处。为真皮乳突供给羽营养的通路。
上脐——羽根上端小孔,上脐下着生一簇发育不全的小羽毛,称为副羽(一般鸟副羽不发达,鸸鹋、食火鸡副羽发达)。羽片—位于羽轴两侧,由羽枝构成。每条羽枝的两侧斜生出许多平行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和槽,相邻的羽小枝上的钩、槽彼此相钩连成羽片。钩、槽脱开后,鸟用喙梳理羽毛时可重新钩上。
下曲喙:和上曲喙相反,它们的嘴尖向下弯曲,国内具有这类喙的鸟类,着实不多,像弯嘴滨鹬、大杓鹬、中杓鹬、白腰杓鹬、鹮嘴鹬、朱鹮,谁还能想到具有这类喙的鸟,可留言共同交流。
潜鸭喙:这类喙,是根据潜鸭属鸟类共同特征概括的,因为这类喙的上喙尖端,具有一个“钩子”,只是为了不让鱼从嘴里“溜了”。
交嘴喙:除白翅交嘴雀外,交嘴雀属鸟类和所有其他雀类的区别为上下嘴相侧交,交嘴雀主要以松子为食,一般倒悬进食,用交嘴嗑开松子。
·有在空中悬停觅食的习性。尾羽对于鸟类飞行滞空有重要作用。观察发现,尾羽张开成扇形的鸟更擅长悬停滞空,如翠鸟、红隼、阿穆尔隼、普通鵟、鹗、黑翅鸢、猛鸮等。
鸟类每天都会数遍不厌其烦地梳理羽毛(包括尾羽),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鸟的飞羽的边缘绝非光滑,而是布满小勾,这让飞羽与飞羽之间如同尼龙快搭扣一样牢固链接,从而使整个翼面结成整体。鸟儿梳羽就是为了随时让羽毛结构处在最佳状态,为飞行做好准备。
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绒羽、半绒羽、正羽、纤羽和粉䎃(ran)。羽小枝上没有羽钩的羽毛叫做故绒羽,十分柔软,一般生长在鸟的胸、腹部,用于保持体温,例如我们穿的羽绒服里面填充的就是雁鸭类的绒羽。正羽是鸟类体表主要的羽毛,用于飞行,也是我们观鸟时最容易观察的的体表羽毛,例如我们常说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大覆羽就属于正羽。纤羽是鸟类很好的触觉羽毛,例如黄眉姬鹟嘴角的纤羽,是在触碰到飞虫的瞬间感知其速度和方向的重要工具。粉䎃是特化的绒羽,其末端能不断的破碎脱落,兀鹫的头颈部的粉䎃能帮助它们去除进食时沾染的血污。须毛有人认为是它的作用是充当于一张网当帮助吃虫鸟捕捉空中虫子。猫头鹰的长须毛能帮助它感知近距离的物体。啄木鸟的须毛长在鼻孔的位置,用来过滤啄木鸟在钻树洞时抵挡木屑和碎片吸入鼻子。
羽毛的作用
·羽毛对于鸟类起着重要的隔热和保温的作用,鸟类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可以维持38摄氏度的体温。
·羽毛还起着防水
·防虫
·减缓冲撞
·毛赋予了鸟类飞翔的能力。鸟类通过飞羽、尾羽等正羽与身体的完美组合,拥有了超凡的飞翔能力。不仅能通过煽动翅膀来飞行,也能够通过翅膀和飞羽的切割气流来滑翔和盘旋。
在浅水地带觅食的涉禽的嘴形大多纤细而长,还有上翘、下曲、先端膨大等等变化。例如琵鹭的嘴的前端扩大成一个勺形,很适于它在浅滩上左右横扫觅食螺、贝等。反嘴鹬的嘴明显向上弯曲,它们常用这种特殊形状的嘴在海边的泥涂或沙滩上扫来扫去,觅食甲壳类动物和各种蠕虫。
涉禽中嘴的构造最特殊的是火烈鸟,又叫红鹳。它的上嘴小、下嘴大,下嘴有深沟,上嘴呈盖形,边缘有稀疏的锯齿和细毛,倒置在水中就像个大筛子一样,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食物就留在嘴里了。它们的舌也很大,可以帮助将水压出和防止吞食大块的物体。因此,火烈鸟取食的方法与其他鸟类均不相同,十分奇妙:先把长颈弯下,头部翻转,一边走一边用弯曲的喙向左右扫动,触摸水底而取食。
扁平喙:大部分雁鸭类活动于水域,以植物为食,其喙像铲子一样挑起食物,且这类喙边缘具有梳状栉板,用以过滤食物。
喉囊喙:鹈鹕类鸟类体型较大,需要的食物较多,但其食物种类较少,以小鱼为食,为了捕到更多的鱼,它们的下喙进化出一个喉囊,它们通常一边游泳,一边把大口袋探入水中舀鱼。就这样东淘淘,西兜兜,连水带鱼吞直嘴里,再闭上嘴,让水流出去,把鱼留下来吃了。
鸟类的喙主要用来获取食物──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时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每种鸟的捕食习惯都与它们喙的形状和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鸟类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千差万别,鸟嘴可以是“坚果钳、鱼叉、筛子、撬棒、整理羽毛的工具、镊子、昆虫采集网、滤器、钻子”,其“花样”之多,功能之巧,的确令其他动物望尘莫及。更奇特的是,少数种类的喙在同一种的两性之间都有所不同,例如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黄嘴垂耳鸦,雌鸟的喙长,呈镰刀状,雄鸟的喙则短,呈圆锥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