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腹地,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耕地面积63.1万亩.
境内土地肥沃、电力充足、交通便利,主要盛产玉米、杂粮、蔬菜、杏扁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思维定势,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大户带动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呈现出高点规划、高速推进、高标生产的强劲发展势头,逐渐成为***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设施蔬菜9884亩,其中日光温室4250亩、大棚2304亩、中小棚333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番茄、尖椒、茄子、黄瓜、圆白菜、架豆角、大葱、大白菜等,2019年蔬菜产量预计达30万吨.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坚持规模推动,放大集约效应.坚持把连片开发作为推进蔬菜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重点在做大单体规模和膨胀区域规模上下功夫,为设施蔬菜集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抓流转夯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流转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入股、租赁、转让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大户带散户、引领周边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8.6万亩,流转率达到14.3%,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区域强辐射.
大力实施小区域开发战略,强化核心区建设,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连片成面,实现优势最大化,产生裂变效应、倍增效应,辐射带动形成了一批成区片、成板块、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示范区.目前,全县蔬菜形成了以沙岭子、大仓盖、洋河南、江家屯和塔儿村等乡镇为重点的中部河川城郊区,以深井镇马圈村为重点的南部郊区高寒丘陵区,以赵川镇、李家堡乡为重点的东部矿山区3大种植区域.
三是抓典型重引导.坚持把典型建设作为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特色培育,着力打造亮点,全县涌现出了投资5亿元的中信黄羊滩生态旅游及
特色种养项目、投资1.3亿元的关底村神农种养基地等一批有规模、有质量的农业典型.
特别是投资2.7亿元的晟佳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高效果蔬示范、林业生产、生态科普和乡村旅游休闲为特色,以技术为先导,集产业示范、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农事参与和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科技示范园.该项目主要是建设17000平米的四个钢结构玻璃大棚,重点发展特种果蔬采摘,建设立体种植示范园.
四个大棚均采用先进的智能温室工艺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创造适宜育苗、果蔬等生长的环境,可以直接通过络接受山东寿光技术人员的指导.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5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000多人.
(二)坚持投入拉动,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强化政府扶持.
坚持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出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专项资金、贷款担保、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金向农业领域投放.去年,县财政直接投入农业资金达3000万元,撬动金融贷款3亿多元.
特别是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扶贫、水利、农业等各类资金,向设施蔬菜产业倾斜.对新建日光温室,每平米县财政给予15元的补助.
一方面,创新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园区化模式.
为推进蔬菜种植实现园区化建设、集约化发展,重点对大仓盖镇双庙村泰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沙岭子镇二里半村田鑫农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个蔬菜生产标准园,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所有园区都进行了相关配套.目前,已有6个标准园基本建成,其它2个正在加紧建设.
二是循环生产模式.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塔儿村乡盛鑫隆种养基地,确立了举农牧旗、建生态园、创有机牌、走观光路的发展思路,坚持走粪—沼—菜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即采取粪污综合处理技术将猪舍污水进行封闭式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沼渣晒干后可以用作生物肥料,沼液进行有氧曝气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循环再利用标准,进行农田灌溉,种植有机蔬菜,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三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即分户管理经营,合作社重在服务,依托村组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标准、
统一资料供应、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市场销售.大仓盖镇双庙村泰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这种模式,使蔬菜种植由个体、粗放经营转为科学、精细、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农户年增收2000多元.
元子河村专业合.
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组织起来,整合土地和生产要素,形成链条式的循环产业,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跳跃式增长,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0元.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社及行业协会94个,带动辐射农户1.4万户,其中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市级示范社.
(三)坚持品牌带动,拓宽销售渠道.目前,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已经步入由打基础、扩规模向强龙头、树品牌发展过渡的战略转型期.
我们以精细包装、品牌销售为突破口,坚持龙头培育、品牌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典型示范,带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走上了品牌化道路,叫响了元子河牌口蘑、黄羊滩蔬菜、宣盛蔬菜等一批名优品牌.依托这些品牌,着力抓好菜地+菜场的直销模式,鼓励本地蔬菜直接进入蔬菜市场,同时积极协助有实力的蔬菜合作社及企业在北京、天津建立蔬菜直销专柜,宣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彩椒大批销往北京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达75吨;***中信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年运往北京水屯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达400吨.
同时,我县积极加强蔬菜专业经纪人队伍建设,在巩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主动到外地找市场、找客户,通过市场规范化运作,把蔬菜逐步推向更大的市场.
三、存在问题我县设施蔬菜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设施蔬菜投资较大,在县财政资金较为短缺的情况下,农户个人难以承受,导致全县设施蔬菜规模不大、效益不好、农户积极性不高.
二是龙头项目不多.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不能形成品牌优势.
三是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蔬菜产业技术人员较为短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率处在较低水平.
四、对策和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强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用足用好农业扶持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引导全县蔬菜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高寒丘陵区,以错季菜生产为主,瞄准北京市场,发展外向型蔬菜生产,力争到2019年,蔬菜面积由2.6万亩发展到5万亩.
中部河川区,以高标准设施蔬菜为主,建立城郊型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标准园建设,着力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19年,蔬菜面积由2.5万亩发展到6万亩.
东部矿区,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充足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设施蔬菜,使之成为矿区的后续产业,力争到2019年,蔬菜面积由1万亩发展到2万亩.二是龙头引导、市场运作,推动蔬菜产业全面发展.
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通过内引外联等多种招商方式,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发挥其引导带动作用.在几大种植区域建立集散市场,建立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市场运作,扩大市场规模,在基地上建市场,由市场带基地.
同时,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就地精深加工,提高加工、分级、包装档次,努力使无公害蔬菜向工业化批量生产转化.三是内重培训、外重引进,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在重点产业村社,采取聘用农民技术员的办法,解决产业技术指导人员匮乏的问题.特别是在日光温室建设方面,积极招聘一批有文化、有种植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分包日光温室的方式驻点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