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中的射频接地(20110218)

射频电路中的射频接地(20110218)
射频电路中的射频接地(20110218)

原设计:在直流电源和接地焊盘之间连接着两组8个电容,一组是10~

500pf 贴片电容,另一组是1000pf~10μF的电解电容。

新设计:去除原来设计的8个电容,取而代之采用合适的贴片电容,直接

连接在靠近直流单元的输入端口附近的电源线和接地之间。

Feb. 18. 2011Feb. 18. 2011

选择特定的旁

Feb. 18. 2011Feb. 18. 2011From SEIEE SJTU

金属线工作于射频

时构成微带线,分Feb. 18. 2011Feb. 18. 2011

Feb. 18. 2011

只有连接微带线的长度远小于λ/4或等于λ/2,才能Feb. 18. 2011

只有当A 和B 两点之间的连接微带线的长度是Feb. 18. 2011

Feb. 18. 2011

分别为射频电缆的两端,各自连接着发生器的输出和功率计分别是外圆导体上的端点,Gg 和Gp 分别是发生器和功特殊情况下,才能使D 或Gp 与C 或Gg 点保持相同接地电位。

Feb. 18. 2011

Feb. 18. 2011

From SEIEE SJTU

分立元件构成射频模块所使用的PCB 版图

Feb. 18. 2011

From SEIEE SJTU

共面波导型输入/输出连接线的PCB 版图

Feb. 18. 2011

采用矩形金属框射频接地,不仅对射频接地十分有利,而且对屏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大大改善PCB Feb. 18. 2011

存在问题:

1.不良的

2.非理想寄生电容;

3.Feb. 18. 2011

解决方法:

1,直接连接2,去除相邻信号线的金属区域;3,使用正确的Feb. 18. 2011

矩形金属框既有良好的接地作用,又有良好的屏蔽作用,结构简单、整齐划一,使得射频接地更好,应用更加广泛。

Feb. 18. 2011

射频电路调试测试流程

射频电路调试测试流程(准备阶段) 射频电路的调试作为通信整机研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工作量非常大,几乎所有电路都需要调试,为了提高效率,需要对调试环境、调试方法等进行规范。 环境准备如下 1、防静电 佩戴“静电手环”,并良好接地,若着化纤、羊毛、羽绒服装,外层需加穿防静电服,或防辐射服;小功率、低电压、高频率、小封装的器件均ESD敏感,最容易被ESD击穿的射频器件:RF开关,其次是LNA;所有仪器,开机使用前必须将机壳良好接地;2、电源 稳压电源接入负载前,先校准输出电压,电压等于负载的额定电压; 3、仪器保护 为安全起见:只要射频功率大于20dBm,射频信号源(30dBm)、频谱分析仪(27dBm)、信号源分析仪(23dBm)输入端必须级联同轴衰减器,一般情况下,5W 5dB衰减器为常态配置,若测试功放模块需根据实际输出功率大小配置合适的衰减器; 4、仪器设置 射频信号源:Keysight输出功率<13dBm,R&S输出功率<18dBm,若超出,输出功率可能小于显示值,需实测并进行补偿; 频谱分析仪:屏幕显示的有效动态范围,FSV约70dB,FSW约80dB;仪器的线性输入功率<-3dBm,超出会恶化待测IM3(ACLR)、谐波,应选择合适的内部/外部衰减值; 矢量网络分析仪:仪器的IF带宽决定噪声,测无源器件的带外抑制,应适当降低IF带宽;调测任何电路,必须保证输出功率

射频电路调试经验及问题分析

射频电路调试经验及问题分析 1前言 文档总结了我工作一年半以来的一些射频(Radio Frequency)调试(以下称为Debug)经验,记录的是我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我想利用这份文档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如果这份文档能够对大家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个人感觉,Debug过程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如果能够对RF的基础知识有极为深刻(注意,是极为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所有的Bug解起来都会易如反掌。同样,我的这篇文档也将会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最通俗易懂的Debug技巧。 在本文中,我尽量避免写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但是第二章的内容除外。“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这部分的内容截取自我尚未完成的“长篇大论”——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第二版)。 我相信这份文档有且不只有一处错误,如果能够被大家发现,希望能够提出,这样我们就能够共同进步。 2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 在这一章中,主要讲解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1K的电阻在直流情况下的阻值是1K,在频率为10MHz的回路中可能还是1K,但是在10GHz的情况下呢?它的阻值还会是1K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微波频率下,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无源器件。 2.1.微波频率下的导线 微波频率下的导线可以有很多种存在方式,可以是微带线,可以是带状线,可以是同轴电缆,可以是元件的引脚等等。 2.1.1.趋肤效应 在低频情况下,导线内部的电流是均匀的,但是在微波频率下,导线内部会产生很强的磁场,这种磁场迫使电子向导体的边缘聚集,从而使电流只在导线的表面流动,这种现象就称为趋肤效应。趋肤效应导致导线的电阻增大,结果会怎样?当信号沿导体传输时衰减会很严重。在实际的高频场合,如收音机的感应线圈,为了减少趋肤效应造成的信号衰减,通常会使用多股导线并排绕线,而不会使用单根的导线。我们通常用趋肤深度来描述趋肤效应。趋肤深度是频率与导线本身共同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会作深入的讨论。 2.1.2.直线电感 我们知道,在有电流流过的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如果导线中的电流是交变电流,那么磁场强度也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导线两端会产生一个阻止电流变化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感。也就是说,微波频率下的导线会呈现出电感的特性,这种电感称为直线电感。也许你会直线电感很微小,可以忽略,但是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内容中看到,随着频率的增高,直线电感就越来越重要。 电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微波频率下,任何导线(或者导体)都会呈现出一定的电感特性,就连电阻,电容的引脚也不例外。 2.2.微波频率下的电阻 从根本上说,电阻是描述某种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在欧姆定律中已经给出。但是,在微波频率下,我们就不能用欧姆定律去简单描述电阻,这个时候,电阻的特性应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2.1.电阻的等效电路 电阻的等效电路。其中R就是电阻在直流情况下电阻自身的阻值,L是电阻的引脚,C 因电阻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在不同的频率下,同一个电阻会呈现出不同的阻值。想想平时在我们进行Wi-Fi产品的设计,几乎不用到直插的元件(大容量电解

ADS2009射频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DS2009的使用及操作; (2)运用此软件设计一低通录波器,通过改变C2.L1的值,使低通录波器达到预定的要求(dB值以大于—3.0以上为宜); (3)画出输出仿真曲线并标明截止频率的位置与大小。 二、低通滤波器简介 (1)定义:让某一频率以下的信号分量通过,而对该频率以上的信号分量大大抑制的电容、电感与电阻等器件的组合装置。低通滤波器是容许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但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不能通过的电子滤波装置。 (2)特点与用途 特点:低损耗高抑制;分割点准确;双铜管保护;频蔽好,防水功能强。 用途:产品用途广泛,使用于很多通讯系统,如 CATV EOC 等系统。并能有效的除掉通频带以外的信号和多余的频段、频率的干扰。 低通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等同于其它领域如金融领域中移动平均数所起的作用;低通滤波器有很多种,其中,最通用的就是巴特沃斯滤波器和切比雪夫滤波器。 三、设计步骤 1,建立新项目 (1)在界面主窗口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 Project...】,创建

新项目。在选择保存路径时,在“Name”栏中输入项目的名称“lab1”; (2)单击按钮“确认”,出现电路原理图设计及仿真向导对话框,按照要求进行选择选项。 2,建立一个低通录波器设计 (1)在主界面窗口,单击“New Schematic Window”图标,弹出原理图设计窗口; (2)单击“保存”图标,保存原理图,命名为“lpf1”; (3)在元件模型列表窗口中选择“Lumped-Components”集总参数元件类; (4)在左侧面板中选择电容图标,将其放置到电路图设计窗口中,并进行旋转; (5)用类似的方法将电感放置到电路图设计窗口中,并利用接地图标,把电容器的一端接地,将各个器件连接起来; (6)在元件库列表窗口选择“Simulation-S-Param”项,在该面板中选择S-parameter模拟控制器和端口Term,将其放到原理图中。双击电容“C2”并修改其参数。 低通滤波器原理图如下图1所示: 3,电路仿真 1)设置S参数控件参数 (1)双击S参数控件,打开参数设置窗口,将“Step-size”设置为0.5GHz; (2)选中【Display】选项卡,在此列出了所有可以显示在原理

RF射频电路设计

RF电路的PCB设计技巧 如今PCB的技术主要按电子产品的特性及要求而改变,在近年来电子产品日趋多功能、精巧并符合环保条例。故此,PCB的精密度日高,其软硬板结合应用也将增加。 PCB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从计算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几乎所有的电子电器产品中都有电路板的存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持无线射频电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这些设备(如手机、无线PDA等)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第一、几乎囊括了便携式的所有子系统;第二、小型化,而小型化意味着元器件的密度很大,这使得元器件(包括SMD、SMC、裸片等)的相互干扰十分突出。因此,要设计一个完美的射频电路与音频电路的PCB,以防止并抑制电磁干扰从而提高电磁兼容性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为同一电路,不同的PCB设计结构,其性能指标会相差很大。尤其是当今手持式产品的音频功能在持续增加,必须给予音频电路PCB布局更加关注.据此本文对手持式产品RF电路与音频电路的PCB的巧妙设计(即包括元件布局、元件布置、布线与接地等技巧)作分析说明。 1、元件布局 先述布局总原则:元器件应尽可能同一方向排列,通过选择PCB进入熔锡系统的方向来减少甚至避免焊接不良的现象;由实践所知,元器件间最少要有 0.5mm的间距才能满足元器件的熔锡要求,若PCB板的空间允许,元器件的间距应尽可能宽。对于双面板一般应设计一面为SMD及SMC元件,另一面则为分立元件。 1.1 把PCB划分成数字区和模拟区 任何PCB设计的第一步当然是选择每个元件的PCB摆放位。我们把这一步称为“布板考虑“。仔细的元件布局可以减少信号互连、地线分割、噪音耦合以及占用电路板的面积。 电磁兼容性要求每个电路模块PCB设计时尽量不产生电磁辐射,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因此,元器件的布局还直接影响到电路本身的干扰及抗干扰能力,这也直接关系到所设计电路的性能。

WiFi产品射频电路调试经验

Wi-Fi产品射频电路调试经验 https://www.360docs.net/doc/b44858589.html,/article/11-04/422921302067041.html?sort=1111_1119_1438_0 2011-04-06 13:17:21 来源:电子发烧友 关键字:Wi-Fi 射频电路调试经验 这份文档是生花通信的一线射频工程师总结了的Wi-Fi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射频调试经验,记录并描述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1 前言 这份文档总结了我工作一年半以来的一些射频(Radio Frequency)调试(以下称为Debug)经验,记录的是我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我想利用这份文档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如果这份文档能够对大家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个人感觉,Debug过程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如果能够对RF的基础知识有极为深刻(注意,是极为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所有的Bug解起来都会易如反掌。同样,我的这篇文档也将会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最通俗易懂的Debug技巧。 在本文中,我尽量避免写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但是第二章的内容除外。“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这部分的内容截取自我尚未完成的“长篇大论”——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第二版)。 我相信这份文档有且不只有一处错误,如果能够被大家发现,希望能够提出,这样我们就能够共同进步。 2 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 在这一章中,主要讲解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1K的电阻在直流情况下的阻值是1K,在频率为10MHz的回路中可能还是1K,但是在10GHz的情况下呢?它的阻值还会是1K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微波频率下,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无源器件。 2.1. 微波频率下的导线 微波频率下的导线可以有很多种存在方式,可以是微带线,可以是带状线,可以是同轴电缆,可以是元件的引脚等等。 2.1.1. 趋肤效应 在低频情况下,导线内部的电流是均匀的,但是在微波频率下,导线内部会产生很强的磁场,这种磁场迫使电子向导体的边缘聚集,从而使电流只在导线的表面流动,这种现象就称为趋肤效应。趋肤效应导致导线的电阻增大,结果会怎样?当信号沿导体传输时衰减会很严重。 在实际的高频场合,如收音机的感应线圈,为了减少趋肤效应造成的信号衰减,通常会使用多股导线并排绕线,而不会使用单根的导线。

射频电路PCB的设计技巧

射频电路PCB的设计技巧 摘要:针对多层线路板中射频电路板的布局和布线,根据本人在射频电路PCB设计中的经验积累,总结了一些布局布线的设计技巧。并就这些技巧向行业里的同行和前辈咨询,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得到认可,是该行业里的普遍做法。多次在射频电路的PCB设计中采用这些技巧,在后期PCB的硬件调试中得到证实,对减少射频电路中的干扰有很不错的效果,是较优的方案。 关键词:射频电路;PCB;布局;布线 由于射频(RF)电路为分布参数电路,在电路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趋肤效应和耦合效应,所以在实际的PCB设计中,会发现电路中的干扰辐射难以控制,如: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间相互干扰、供电电源的噪声干扰、地线不合理带来的干扰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如何在PCB的设计过程中,权衡利弊寻求一个合适的折中点,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干扰,甚至能够避免部分电路的干涉,是射频电路PCB设计成败的关键。文中从PCB的LAYOUT角度,提供了一些处理的技巧,对提高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有较大的用处。 1 RF布局 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多层板的元器件位置布局。元器件位置布局的关键是固定位于RF路径上的元器件,通过调整其方向,使RF路径的长度最小,并使输入远离输出,尽可能远地分离高功率电路和低功率电路,敏感的模拟信号远离高速数字信号和RF信号。 在布局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技巧。 1.1 一字形布局 RF主信号的元器件尽可能采用一字形布局,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PCB板和腔体空间的限制,很多时候不能布成一字形,这时候可采用L形,最好不要采用U字形布局(如图2所示),有时候实在避免不了的情况下,尽可能拉大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距离,至少1.5 cm 以上。

2016年《射频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三RFID标签的设计、制作及测试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RFID电子标签在设计并测试完成后,都是在流水线上批量制造生产的。为了让学生体会RFID标签天线设计的理念和工艺,本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手工蚀刻制作RFID电子标签的平台,再配合微调及测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提炼总结,从而使学生对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及生产工艺,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计算机一台、HFSS软件、覆铜板、Alien Higgs芯片、热转印工具、电烙铁、标签天线实物,UHF测试系统,皮尺 三、【实验内容】 第一步(设计):从UHF标签天线产品清单中,挑选出一款天线结构,或者自己设计一款标签天线结构,进行HFSS建模画图 第二步(制作):将第一步中设计好的标签模型用腐蚀法进行实物制作 第三步(测试):利用UHF读写器测试第二步中制作的标签实物性能 四、【实验要求的知识】 下图是Alien(意联)公司的两款标签天线,型号分别为ALN-9662和ALN-9640。这两款天线均采用弯折偶极子结构。弯折偶极子是从经典的半波偶极子结构发展而来,半波偶极子的总长度为波长的一半,对于工作在UHF频段的半波偶极子,其长度为160mm,为了使天线小型化,采用弯折结构将天线尺寸缩小,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合。ALN-9662的尺寸为70mm x 17mm,ALN-9640的尺寸为94.8mm x 8.1mm,之所以有不同的尺寸是考虑到标签的使用情况和应用环境,因为天线的形状和大小必须能够满足标签顺利嵌入或贴在所指定的目标上,也需要适合印制标签的使用。例如,硬纸板盒或纸板箱、航空公司行李条、身份识别卡、图书等。 ALN-9662天线版图 ALN-9640天线版图

射频电路设计困境及对策

射频电路设计地困境及对策 hc360慧聪网通信行业频道 2004-04-16 11:23:41 射频电路地设计技术一度专属于少数专家掌握并拥有其自己地专用芯片组,如今已能和数字电路模块及模拟电路模块集成在同一块 IC 里了.再则,射频电路设计中固有地临界尺寸要求,更增加了工程压力. 要点●射频电路设计师必须经常采用间接测量电路性能地方式,来推断电路故障地原因. ●射频电路设计问题正在影响数字电路设计和模拟电路设计. ●将射频电路集成在同一块印制电路板或 IC 上,这会促使人们使用一种新地设计方法. ● EDA 厂商正在开始提供集成时域仿真和频域仿真地分析工具. 射频电路设计就是对发射电磁信号地电路进行设计.射频意为无线电频率,因为射频电路在其初期,只能发射调幅和调频两个波段地无线电信号.今天,把高频电路设计称为“射频电路设计”,只是沿用了历史名称.图1表明,自从 20 世纪 60 年代使用 UHF 电视技术以来,广播设备使用高于 300000 MHz地频率.从那时以来,通信设备地内容、频率和带宽都增加了.安捷伦科技平台地经理Joe Civello说,对模拟/混合信号 IC 设计师地挑战正以前所未有地速度在加剧.在加大带宽和提高最终产品功能地市场需求推动下,设计正在进入更高地频率范围,并不断提高复杂性.工程师们正在把射频电路与模拟及数字纳M电路集成在一起.吉比级数据速率正在使数字电路像微波电路那样工作.不断扩充而更复杂地无线通信标准,如 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802.11a/b/g、超宽带和蓝牙标准,都要求设计师去评估其设计对系统整体性能地影响. 形状因子、功耗和成本推动着模拟电路设计、射频电路设计和数字电路设计地日益集成化.便携式设备小巧轻便,功耗和成本尽可能低.集成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电子产品地制造成本、尺寸和重量,通常也决定所需功率地大小.设计师从材料清单中每去掉一个元件,维持该元件地供应链所需日常开支就会随之减少,最终产品地制造成本就会下降,产品尺寸也会缩小. 德州仪器公司(TI>负责无线应用地研究经理Bill Krenik说,射频电路地设计一向是很困难地,因为缺乏恰当地检测仪器,使高频信号地分析复杂化了.工程师们不得不采取间接地测量方法,并根据他们能够观察到地电路行为状态来推断电路特性.随着工程师们在同一块芯片上实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射频电路,种种集成问题就使这一问题进一步复杂化.通过衬底传输或通过 IC 表面辐射地数字信号会影响射频或模拟部分地噪声敏感度.这些潜在地影响大多会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最初地硅片存在各种问题.传统地调试方法也许不再适用,这意味着你必须正确地进行设计,并在设计投片之前就要准确无误地对尽可能多地物理效应建立模型.当设计方法不能准确地建立硅片地模型时,设计小组通常别无选择,只能把器件制造出来,再去观察其工作状态.走这条途径就像一场赌注很高地赌博,多数公司只是把它作为最后地一招. 模拟电路和射频电路历来都制作在各自地芯片上,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在系统中隔离噪声,防止耦合到电路地敏感节点中.工程师们把这几类设计元件都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时,就不能忽视噪声问题.假如没有某种形式地精确硅衬底模型,工程师们也许要到硅片从工厂退回后才会知道问题地存在.这类产品地开发几乎总是需要一个由各个工程领域地专家组成地小组.很少有哪个设计师既有射频专业知识,又有模拟电路专业知识;再则,射频电路专家和模

ADS2009 常用元器件介绍

ADS2009 常用元器件介绍 录入:https://www.360docs.net/doc/b44858589.html, 点击:3715 1.集总参数元件 组成电路模型的元件都是能反映实际电路中元件主要物理特征的理想元件。电路中元件在工作过程中还与电磁现象有关,常见的3种最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有:表示消耗电能的理想电阻元件R;表示储存电场能的理想电容元件C;表示储存磁场能的理想电感元件L。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时,可以把元件的作用集总在一起,用一个或有限个R、L、C元件来描述,这样的电路称为集总参数电路。集总参数元件是具有两个端钮的元件,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端点间的电压为单值量。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的“Lumped-Components”主件控制面板可以选择集总参数元件,其中主要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等常用集总参数元件。 1)电容 (1)一般电容:一般电容符号如图2-19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2-2。 表2-2 一般电容参数 (2)含Q值电容(CAPQ):Q值是衡量电容的重要指标,含有Q值电容电路符号如图2-20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2-3。 表2-3 含有Q值的电容参数

(3)直流阻塞电容(DC_Block):直流阻塞电容是用于在电路中隔掉直流成分的理想器件模型,其电路符号如图2-21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2-4。 直流阻塞电容对暂态分析是非因果的,参数C和L通常用于暂态分析,且电容的值是有限值(默认为1μF)。 2)电感 (1)一般电感:一般电感符号如图2-22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2-5。 表2-5 一般电感参数

(2)含Q值电感(INDQ):Q值是衡量电感的重要指标,含有Q值的电感符号如图2-23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2-6。 (3)交流阻塞电感(DC_Feed):交流阻塞电感是用于在电路中隔掉交流成分的理想器件模型,其电路符号如图2-24所示。其参数与直流阻塞电容一致。 3)电阻 一般电阻符号如图2-25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2-7。

射频电路设计公式

射频电路设计对特性阻抗Z的经验公式做公式化处理,参见P61 波阻抗公式: E H =Z= μ/ε=377Ω? 相速公式: v=ω β = 1 εμ 电抗公式: Xc= 1 Xl=ωL 直流电阻公式: R= l σS = l πa2σ 高频电阻公式: R′=a R 高频电感公式: L=R′ω 趋肤厚度公式: δ= 1πfμσ 铜线电感实用公式: L′=R a πfμσ= 2l 2 ? 1 πδμσ= 2l μ0/πσf= 1.54 f uH 高频电容公式: C=εA d 高频电导率: G=σA = ωεA = ωC 电容引线电感经验公式: L′=Rd?a πfμ.σ= 2lμ. = 771 f nH

电容引线串联电阻公式: R′=R?a 2δ = 2l 2πaσ πfμ.σ= l a μ.f πσ =4.8 fμΩ 电容漏电阻: R=1 G = 1 2πfC?tanΔ = 33.9exp6 f MΩ TanΔ的定义: ESR=tanΔωC 空气芯螺旋管的电感公式: L= πr2μ.N2螺旋管的电容: C=ε.?2πrN?2a l N =4πε.? raN2 l 微分算符的意义: ? x= 0? ? ?z ? ?y ? 0? ?? ? ?y ? ?x 电容,电感,电导,电阻的定义: C=εw d L= d G= σw R= d σw 特性阻抗表达式:

Z=L C 若是平行板传输线: Z=μεd w 关于微带线设计的若干公式: w/h < 1时, Z= Z. 2π ε′ 8? w + w 4? 其中, Z.=376.8Ω ε′=εr+1 + εr?1 1+ 12h? 1 2 +0.041? w2 w/h>1时 Z= Z. ε′? 1.39+ w h+ 2 3ln w h+1.444 其中, ε′=εr+1 + εr?1 1+ 12h? 1 2 如何设计微带线w/h<2时: w h = 8e A e2A?2 其中, A=2πZ Z. εr+1 2 + εr?1 εr+1 0.23+ 0.11 εr w/h>2时: W =2 (B?1?ln2B?1+ εr?1 (ln B?1 +0.39? 0.61 )) 其中, B= Z.π2Zεr 反射系数的定义:

HY016射频设计6_射频匹配电路调试

HY016射频设计6_射频匹配电路调试 全部频段在QSPR中校准通过后,便可以进行电路优化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调匹配。 我们实验室采用的是盲调,即以最终实测性能的好坏来决定最终的匹配电路;与之对应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器件规格书,用网络分析仪逐个端口调试,使其和规格书要求相对应。对于RDA PhaseII方案,盲调性能挺好。 对于频分电路(FDD LTE/WCDMA/CDMA),重点是调双工器的输入输出端匹配;对于时分电路(TDD-LTE/TDSCDMA),重点是调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匹配。双工的调试相对复杂,本文会以HY016欧洲版中B20双工为例进行说明。 射频电路调试的最终原则包括: 1,发射端兼顾电流和线性度,也就是在ACLR余量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最大发射功率的电流,同时兼顾整个频段中高中低信道的平坦度。 2,接收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为最终原则 3,不是把某块板子的性能调到最佳为准;而是要留够余量,保证量产大批量板子的性能都能达到良好为准 双工器电路我通常的调试步骤: 1,初始bom采用datasheet的参考匹配 2,调节公共端的到地电感,让低、中、高信道特性一致,包括电流和ACLR 3,调节公共端的串联电感/电容,找出ACLR和电流的最佳权衡 4,调节发射端输入匹配,找出ACLR和电流的最佳权衡,最终确认发射端匹配 5,在QSPR下直接校准接收进行接收调试:若信道间差距过大就优先到地电感;若信道间差距不大则优化串联电感/电容;调试完成后实测灵敏度最终确认接收匹配 调试发射电路时,需要和仪表相连。通常在用QSPR完成校准后,再在QPST->PDC中导入并激活ROW_Gen_Commercial.MBN便可以和仪表通信了。关于MBN激活这部分,会在后续工厂文件部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展开。

射频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滤波器(Filter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低通]及[带通]滤波器之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滤波器]的特性。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理论分析: (一)滤波器的种类 以信号被滤掉的频率范围来区分,可分为[低通](Lowpass )、[高通](Highpass )、[带通](Bandpass )及[带阻](Bandstop )四种。若以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来分,则常见的有[巴特渥兹型](Butter-worth)、[切比雪夫I 型](Tchebeshev Type-I)、[切比雪夫Ⅱ型](T chebeshev Type-Ⅱ)及[椭圆型](Elliptic)等,若按使用元件来分,则可分为[有源型]及[无源型]两类。其中[无源型]又可分为[L-C 型](L-C Lumped)及[传输线型](Transmission line)。而[传输线型]以其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平行耦合型](Parallel Coupled)、[交叉指型](Interdigital)、[梳型](Comb-line)及[发针型](Hairpin-line)等等不同结构。 本实验以较常用的[巴特渥兹型](Butter-worth)、[切比雪夫I 型] (Tchebeshev Type-I)为例,说明其设计方法。 首先了解[Butter-worth]及[Tchebeshev Type-I]低通滤波器的响应图。 (a) [Butterowrth] []|),(|log 10),(, 011),(2ωωωω ωN B N B if N B LP N LP ?=≥+=

(b) [Tchebyshev Type] []|),,(|l o g 10),,(, ) (11),,(22 ωωωεωN rp T N rp T T N rp T LP n LP ?=+= 其中 rp(dB)是[通带纹波](passband ripple), 110 10 /2-=rp ε N 为元件级数数(order of element for lowpass prototype ) ω为截通比(stopband-to-passband ratio ), ω= fc / fx (for lowpass) = B Wp / BWx (for bandpass) 其中 fc 是-3 dB 截止频率(3 dB cutoff frequency ) fx 是截止频率(stopband frequency ) BWp 是通带频宽(passband bandwidth ) BWx 是截止频宽(stopband bandwidth ) T n (ω)为[柴比雪夫]多项式(Tchebyshey polynom als) [] [] ? ??>???≤?≤??=--1)(cosh cosh 1 0)(cos cos )(1 1ωαωαωαωαωif N if N T n 其中 ?? ? ?????? ???=-ε α1cosh 1 cosh 1 N ,110 10 /2 -=rp ε 图6-1(a)(b)即是[三级巴特渥兹型]B (3,ω)与三种不同纹波和级数的[切比雪夫型]的截通比响应的比较图。理论上,在通带内[巴特渥兹型]是无衰减的(Maximun flat ),而[切比雪夫型]较同级数的[巴特渥兹型]有较大的衰减量。实际应用上,除非在通带内要求必须是平坦响应(flat response )外,大多允许通带少量的衰减而采用[切比雪夫型]以获得较大的截通效应或减少元件级数。

射频电路的无源元件及其等效电路

Apr. 18. 2010Apr. 18. 2010 Apr. 18. 2010Apr. 18. 2010 Apr. 18. 2010Apr. 18. 2010

Apr. 18. 2010 Apr. 18. 2010 Apr. 18. 2010 Apr. 18. 2010 Apr. 18. 2010 电阻器的射频等效电路不仅呈现出单纯的电阻 R ,还具有两端引线的引线电感L 以及模拟电荷分离效应的电容C a 和跨接两端引线之间的电容C b Apr. 18. 2010 From SEIEE SJTU 金属膜电阻器的阻抗绝对值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低频时,电阻器的阻抗是R ,随着频率的升高,寄生电容的影响成为引起电阻阻抗下降的主要因素;随着频率的进一步升高,引线电感的作用就越加明显,电阻阻抗上升;在频率很高时,引线电感就成为一个无限大的阻抗,甚至开路。

Apr. 18. 2010 电阻器的阻抗首先是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但到某Apr. 18. 2010 Apr. 18. 2010 ,总的旁路电在200MHz Apr. 18. 2010 电容器的射频等效电路 C :电容数值;Rs :串联电阻;Rp :绝缘电阻;:引线和平板的电感;其中电阻都会形成热损耗,用Apr. 18. 2010 Apr. 18. 2010 From SEIEE SJTU 理想的阻抗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近似线性地减小。而实际阻抗, 随着频率的升高,其引线电感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容器的特性随着频率的升高而改变。在谐振频率Fr ,引线电感与实际电容形成串联谐振,使得总的电抗趋向于0Ω;之后,在高于Fr 的些政频率之上,电容器的行为呈现为电感性而不再是电容性。

射频发射机电路设计

射频发射机电路设计 文献综述 前言 超外差接收是一种巧妙的接收方法,利用它,能使因无线电信号直接接收和放大而引起的一系列困难得到解决。在费森登思想的基础上,1912年,阿姆斯特朗在接收机中设置了本机振荡(简称“本振”)电路,通过双联可变电容器进行同步调谐,保证本振频率始终跟踪外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且始终比外来信号高一个固定的中频。这样,不管所接收的各个电台的载波频率差别多大,与本振频率混频后,产生的都是统一的中频信号。再对这个统一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检波,就可得到所需要的音频信号。利用超外差原理设计的电路,能使接收机电路大大简化,接收机的性能与灵敏度也得到提高。当时阿姆斯特朗还成功地组装出一台超外差接收机。同年,阿姆斯特朗与德·福雷斯特及兰茂尔各自独立发明了再生电路。 超外差接收原理不仅适用于收音机电路,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适用于电视广播、微波通信、雷达等无线电技术的各个领域。超外差原理已成为现代无线电接收理论的基础,凡是涉及无线电信号接收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超外差接收电路。阿姆斯特朗的这项重要发明,不仅推动了无线电技术早期发展的进程,而且在无线电事业的征途上至今还闪现着它的技术光芒。 超外差原理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从天线接收的信号经高频放大器(见调谐放大器)放大,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一起加入混频器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检波和低频放大,然后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往往很宽,在接收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时,可以用改变本地振荡频率f1的方法使混频后的中频fi保持为固定的数值。 概述 超外差接收机是超外差电路的典型应用,是全面学习模拟电路基础知识最好的切入点之一。通过简单分析超外差式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变频电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 断路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按钮、指示灯、万能转换开关和行程开关是电气控制回路中最常见的八种元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原理及应用,通过了解它们在电气回路中的作用来掌握这些元件平时的运行情况。 1、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又称为自动空气开关,可手动开关,又能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启动异步电机,对电源线、电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过载、短路或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常用断路器外形图(如下图) 1P微型断路器 3P微型断路器

塑壳断路器断路器文字符号为:QF 断路器图形符号为: 单极断路器图形符号三极断路器图形符号

2、接触器 接触器由电磁机构和触头系统两部分组成,接触器最常见线圈电压有AC380V、AC220V、AC110V、AC36V、AC24V、AC12V和DC220V、DC36V、DC24V、DC12V等多种。常用的有AC380V、AC220V,机床常用的有AC110V、AC36V 、DC36V、DC24V、等几种,外形一样,就是线圈的电压有区别。 接触器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接触器触头系统由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两部分组成,主触头用于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中。常用接触器外形图片 接触器文字符号为:KM 接触器图形符号表示为:

接触器线圈图形符号: 接触器主触头图形符 号 : 接触器辅助常开触头图形符号接触器辅助常闭触头图形符号 3、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通过元件所产生的热效应原理而反时限动作 的继电器。 热继电器文字符号:FR 热继电器图形符号: ---------------------------------

射频电路设计技巧

实用资料——射频电路板设计技巧成功的RF设计必须仔细注意整个设计过程中每个步骤及每个细节,这意味着必须在设计开始阶段就要进行彻底的、仔细的规划,并对每个设计步骤的进展进行全面持续的评估。而这种细致的设计技巧正是国内大多数电子企业文化所欠缺的。 近几年来,由于蓝牙设备、无线局域网络(WLAN)设备,和移动电话的需求与成长,促使业者越来越关注RF电路设计的技巧。从过去到现在,RF电路板设计如同电磁干扰(EMI)问题一样,一直是工程师们最难掌控的部份,甚至是梦魇。若想要一次就设计成功,必须事先仔细规划和注重细节才能奏效。 射频(RF)电路板设计由于在理论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被形容为一种「黑色艺术」(black art) 。但这只是一种以偏盖全的观点,RF电路板设计还是有许多可以遵循的法则。不过,在实际设计时,真正实用的技巧是当这些法则因各种限制而无法实施时,如何对它们进行折衷处理。重要的RF设计课题包括:阻抗和阻抗匹配、绝缘层材料和层叠板、波长和谐波...等,本文将集中探讨与RF电路板分区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 微过孔的种类 电路板上不同性质的电路必须分隔,但是又要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最佳情况下连接,这就需要用到微过孔(microvia)。通常微过孔直径为0.05mm至0.20mm,这些过孔一般分为三类,即盲孔(blind via)、埋孔(bury via)和通孔(through via)。盲孔位于印刷线路板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通常不超过一定的比率(孔径)。埋孔是指位于印刷线路板内层的连接孔,它不会延伸到线路板的表面。上述两类孔都位于线路板的内层,层压前利用通孔成型制程完成,在过孔形成过程中可能还会重叠做好几个内层。第三种称为通孔,这种孔穿过整个线路板,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组件的黏着定位孔。 采用分区技巧 在设计RF电路板时,应尽可能把高功率RF放大器(HPA)和低噪音放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引言 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调制系统中,输入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已调信号。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已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对应的中频信号。特别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较为广泛,如AM 广播接收机将已调幅信号535KHZ-一1605KHZ要变成为465KHZ中频信号,电视接收机将已调48.5M一870M 的图象信号要变成38MHZ的中频图象信号。 常用的振幅检波电路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类。输出电压直接反映调幅包络变化规律的检波电路,称为包络检波电路,它适用于普通调幅波的检波。通常根据信号大小的不同,将检波器分为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和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两信号检波。 目前, 在应用较广泛的电路仿真软件中, Pspice是应用较多的一种。Psp ice 能够把仿真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紧密得结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分析,可以满足电路动态仿真的要求。其元件模型的特性与实际元件的特性十分相似,因而它的仿真波形与实验电路的测试结果相近,对电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3]

目录 引言 (2) 一.概述 (3) 二. 方案分析 (4) 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6) 1.LC正弦波振荡器 (6) 2.模拟乘法器电路 (8) 3.谐振电路 (9) 4.包络检波 (12) 四.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 (16) 五.课程设计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电路基本元器件及其特性

电子电路基本元器件及其特性 任何电子线路都是内电子元器件组成,所以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线路的最小的独 立个体。正确识别电子元器件及掌握好电子元器件的测量,对于电子线路图的正确识 谈是不可缺少的。本章主要讲述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舶皿测量。第一节电阻器和电位器在电子线路中,电阻器是构成电子线路的基本元件,它主要作为负载、分流、降压、 限流、分压、取样等之用。电阻器又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固定电阻器常 简称为电阻,其阻值是固定不变的;可变电阻器又称为电位器,其阻值可以通过调节 电位器上的旋钮而改变。电阻和电位器统称为电阻器。 1.电阻器的符号及单位 电阻器在电子线路中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表示法,如图1所示。 2.电阻器的分类 电阻器主要有两种分类法用途来分。电阻器按其制造材料可分为:碳膜电阻器、企届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股电阻器、线绕电阻器;按其用途来分可分为:光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等。 (1)碳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表而一般涂有绿色的保护漆,其咀值范围宽,有良好的阻 值稳定性,受电压和频率的影响小,脉冲负载稳定,电阻器温度系数不大B—为负值。但其特件比企届腆电阻器差,故在军用员中很少采用,而在民用品中出于价格较便仓,所以大旦采用。 (2)金属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表而一舶涂有红色或棕红色的保护漆。金属膜电阻器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宽、耐热性好、体积小、温度系数和噪声比较小、精密度高,适应 于要求较高的电子电路小。其主要缺点是脉冲负能力差,所以在脉冲状态下〕:作的 电阻器,不:定选用金属膜电阻器。 (3)金届氧化膜电阻器金届氧化膜电阻器除了具有金属膜电阻器的优点外,还具有耐 尚温,低阻值(100 o)时性能好及成本低等优点。但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在直流负载下缄 化膜容易发生电解使氧化物还原,性能不太稳定。

射频实验报告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12/13 学年第1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李永红 日期: 2012 年10月28日

实验一滤波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的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低通和高通滤波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 (1) 滤波器的相关原理。 (2)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 Microwave Office软件 四、理论分析 滤波器的种类: (1) 按通带特性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及带阻四种。 (2) 按频率响应分为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及椭圆函数等。 (3) 按使用原件又可分为L-C性和传输线型。 五、软件仿真 设计一个衰减为3dB,截止频率为75MHz的[切比雪夫型1dB 纹波LC 低通滤波器(Zo=50ohm),并且要求该滤波器在100MHz至少有20dB 的衰减。

图1-1切比雪夫型1dB 纹波LC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图1-2 模拟仿真结果 六、结果分析 经过仿真,得到了两种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到了结果。红色的曲线为低通滤波器,蓝色的为带通滤波器,两种滤波器的特性可以鲜明地在图上看出差别。低通滤波器在低频区域,是通带,通带非常的平缓,纹波较低,但是截至段不是很陡。带通滤波器具有较好的陡峭特性,但是相对而言,通带比较窄而且纹波较大。

实验二放大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射频放大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 (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2) 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 Microwave Office软件 四、理论分析 射频晶体管放大器常用器件为BJT、FET、MMIC。 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主要是输入/输出匹配网络。输入匹配网络可按低噪声或高增益设计,输出匹配网络要考虑尽可能高的增益。

(整理)常用元器件介绍

1.1电阻 1.1.1功能:电阻器是电路元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约占元件总数的30%以上,其质量的好坏对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它的主要用途是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其次还作为分流器分压器和负载使用,见图1.1 1.1.2符号: 图1.1 1.1.3分类: 1)从材料分:碳膜电阻(用RT表示),金属膜电阻(RJ表示),氧化膜电阻(用RY表示),线绕电阻(用RX表示),水泥电阻(用RS表示)等。见图1.2 图1.2 2)从功率分:1/6W,1/4W,1/2W,1W,2W等,大功率电阻一般水泥材料,用作负载。 3)从精密度分:常用的精度为±0.5%、±1%、±2%,±5%等,下面误差等级的分类:见表1.1 允许误差±0.5%±1% ±2%±5%±10%±20% 级别005 01 02 ⅠⅡⅢ 表1.1 4)从功能分:有纯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NTC电阻,PTC电阻)、光敏电阻等 1.1.4色环阻值表示法:碳质电阻和一些1/8瓦碳膜电阻的阻值和误差用色环表示。在电阻上有三道或者四道色环。靠近电阻端的是第一道色环,其余顺次是二、三、四道色环,第一道色环表示阻值的最大一位数字,第二道色环表示第二位数字,第三道色环表示阻值未应该有几个零。第四道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色环颜色所代表的数字或者意义见下表1.2: 色别第一色环最大一位数字第二色环第二位数字第三色环应乘的数第四色环误差棕 1 1 10 红 2 2 100 橙 3 3 1000

黄 4 4 10000 绿 5 5 100000 蓝 6 6 1000000 紫7 7 10000000 灰8 8 100000000 白9 9 1000000000 黑0 0 1 金0.1 ±5% 银0.01 ±10% 无色±20% 表1.2 示例: 1)在电阻体的一端标以彩色环,电阻的色标是由左向右排列的,图1的电阻为27000Ω±0.5%。 2)精密度电阻器的色环标志用五个色环表示。第一至第3色环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字,第4色环表示倍乘数,第5色环表示容许偏差,图1.3的电阻为17.5Ω±1% 表示27000Ω±5% 表示17.5Ω±1% 图1.3 1.1.5应用常识: 1)在电路图中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单位标注规则 阻值在兆欧以上,标注单位M。比如1兆欧,标注1M;2.7兆欧,标注2.7M。 阻值在1千欧到1兆欧之间,标注单位k。比如5.1千欧,标注5.1k;68千欧,标注68k;比如360千欧,标注360k。 阻值在1千欧以下,可以标注单位Ω,也可以不标注。比如5.1欧,可以标注5.1Ω或者5.1;680欧,可以标注680Ω或者680。 2)电阻的额定功率要选用等于实际承受功率1.5~2倍的,才能保证电阻耐用可靠。电阻在装入电路之前,要用万用表欧姆档核实它的阻值。安装的时候,要使电阻的类别、阻值等符号容易看到,以便核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