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型特色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5年)
2003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提出在全区重点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秆饲料、玉米、优质稻麦、酿酒葡萄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实施期限截止到2006年底。2006年,自治区农牧厅在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将农业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方略由“两分法”(即川区和山区)调整为“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遵从经济规律,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突破口,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出在全区重点培育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全区
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中宁枸杞、奶牛、西吉马铃薯等产业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实践证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完全符合我区的区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但是,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集中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三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四是市场发育不够,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五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六是品牌培育滞后,缺少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七是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资金严重不足,风险防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为了适应我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切实解决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构建特色农业新体系、力促设施农业新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
新突破和增强农业装备新实力”的决策部署以及“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的具体要求,参照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 008—2012年)》及《关于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在总结第一轮(2003—2007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一、进一步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产业化水平、走具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重要选择
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前一轮规划实施表明,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有利于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因此,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将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具有特色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粮食安全。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有利于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的生产潜能,促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增强我区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提高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
(四)是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依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还有利于带动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准确把握当前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产业大县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关键,突破产业制约瓶颈,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速形成更加
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具有特色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国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全面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优势显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尽快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
3、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统筹特色优势产业“三大区域”布局,各县(市、区)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一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坚持产前、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