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2篇第5章城市规划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ppt
5第5章城市规划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31页PPT
20.04.2020
11
3.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1)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 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①人口规模是决定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 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 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 公园)需求的基础。
②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指的是 整体规模中特定组群的比重。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 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 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年龄对规划师而 言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它们隐含了服务的需 求例如儿童对学校的需求老人对健康设施和特殊住宅的 需求。
①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 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 规律等等。
人口理论和人口科学各个分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来揭 示反映人口过程各个不同方面的人口规律。
②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采的社会生活 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 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存在于人类历史一切 阶段并始终起作用的,属于一般规律,如生产关系适合于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只在历史上某些发展阶段起作用的,属于 特殊规律,如阶级斗争规律;仅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起作用 的,属于个别规律。如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8
趋势外推模型
第3节 人口与社会
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 2.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 3.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4.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的界定,统计;城市社会要素;人口与社会 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统计结构预测指标等等
20.04.2020
9
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
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产业
第2节 产业分 类与产业结构
1.产业分类
统计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要素角度的分类
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 密集的程度和不同比例分为三大类型:劳动密集 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城市产业功能分类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与服务产业
添加标题
04
05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一产比重小于5%,二产与三产 相当时,工业化成熟阶段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一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超过二 产比重达到70%,后工业化阶段
五.主导产业的选择
比较优势原则
产业的关联效应:
前向 关联效应: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 化引起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例如原料、 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后向关联部门在这些部门的变化。
地方性经济:当整个工业的生产厂家全部产出增加时,这一工业中的某一生产过 程的生产成本下降。这个生产厂和同类的厂布置在一起,生产厂的集中而降低生 产成本。
城镇化经济:当城市地区的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下降, 这意味着,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是某一行业的规模,其次, 城镇化经济为整个城市的生产厂家获得利润而不是特定行业的厂家。
全球生产网络
产品在多个区位由多个不同地方的零部件制 造厂生产。
生产组织的产业集聚趋向
产业集聚定义:在特定领域内,一群在地里 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 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一种 创新协作网络。
四种典型模式: 马歇尔式产业区 轮轴式 产业区 卫星平台式产业区 国家力量依赖式产业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
上海城市早期平面形态的演变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
东部产业园区
铁路北生活居住片区 西部产业园区
铁路南生活居住片区 大学城产业区
银滩旅游度假区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历史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存,18世 纪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结构: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城市产业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革命层出不穷。 主要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功能多样化、环境、科技 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速度( 加快,变化剧烈 ) ;
城市结构趋向( 复杂,规模日趋增大 ); 城市职能(多样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成为主要职能 )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
3、当代城市的发展
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城市发展特征: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较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较快;
新交通工具的普及,促使城市出现逆城镇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城市群出现; 城市环境问题日趋明显,亟待解决。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
2、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我国居民点类型:
直辖市 地级市 县级市 县城 镇 乡 村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
2、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 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 设立的市和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一次劳
第二次劳
动大分工
动大分工
原始群落
固定的农业居民点
城市居民点
2、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劳动大分工。
城市规划PPT课件
广亩城市
19世纪下半叶,当一些规划先驱们开始看到了 技术给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思考 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赖特在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模式,即每 人一英亩土地的分散发展论。他以一种极端分散的 方式解体了城市“集聚景观”的传统概念,表达了 城市与自然彻底融为一体的理念。
2、邻里和社区理论 3、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45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 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 结果。
卧城 ——在郊区的,有居住建筑、生活设施及 福利机构。
30
(二)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1、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类型
第一种是要塞型。 第二种是城堡型。 第三种是商业交通型。
31
1)古希腊:市民集会场所作为城市,体现民 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2)古罗马:维特鲁维《建筑十书》 3)中世纪:教堂为中心;城市自然生长。 4)文艺复兴:从环境的因素考虑城市选址和造型。 5)17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抗衡教会,绝对君权。 6)产业革命前:欧洲城市多规模较小、自然形成、
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 乡村社会——
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为社会认同基础。
9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 家庭核心化 生活闲暇化
10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前工业时代
第二产业
工业时代
第三产业
后工业时代
11
2、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和非基本部类 基本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城
市
修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详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影响重要要素与其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3、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和小城市。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 素。
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
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 方。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 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 色。
2、城市化水平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
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
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 / 总人口) =城镇居住人口/总人口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3、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
我国城市依规模划分: 大城市 (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以上);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 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提纲整理小组成员:马超凡、翁庆娜、莫凡、陆晶晶、周启容、王涛、第五章生态与环境5.1 人与环境5.1.1 人与资源(1)城市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资源:土地、水、生态(森林、湿地等)、化石能源(2)人口趋势:人口对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多(3)城市化率的提高会使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向城市集中(4)科技水平的提高会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5)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资源总量和产出效率必须控制在一定红线以下5.1.2 资源与环境关系(1)资源的分类:a.广义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b.狭义资源:仅指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有效性和针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d.社会资源:是以自然资源以外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包括人力、智力、信息、技术和管理资源等(2)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对环境有正负两面影响5.1.3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城市化水平提高,资源消耗量随之提高(2)城市化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般也会提高(3)城市消耗人类总资源量的80%左右,消耗能源的75%左右(4)城市化水平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正面影响,如:建设城市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也可是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
(5)城市发展促使人工环境的大面积出现5.2 城市生态系统5.2.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物圈在发展三方面(物质、能量、信息)的关系(3)人类生态系统是开放的5.2.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2)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3)物质流、能量流最大,速度快,高度开发(食物、能量、废弃物的排放)(4)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然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出现环境污染(5)脆弱性强5.2.3 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域社会生态系统完全不一样: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物群结构、物质空间结构(2)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全不同:a.生产功能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以非生物生产为主,而自然生态系统则是以生物生产为主b.能量流量方式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原子能、地热能、非太阳辐射能、并且由专门的基础设施网络传递c.物质循环方式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人工设施网络进行循环d.信息流完全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设施网络进行流转(3)流态:完全依赖人工设施流转(4)运行结构:元——链——网5.3 城市环境5.3.1 城市环境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城市环境的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a.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植被、动物等b.广义的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2)城市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美学环境5.3.2 城市环境的特征与效应(1)城市环境的特征:a.界限相对明确b.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c.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d.影响制约因素众多e.具有脆弱性(2)城市环境的效应:a.污染效应b.生物效应c.地学效应d.资源效应e.资源效应f.美学效应5.3.3 城市环境的容量和质量(1) 城市环境容量a.概念: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b.内容: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基础设施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和建筑容量c.城市环境容量的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与基础设施容量、自然环境容量有关●历史文化条件(2)城市环境质量a.概念: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审核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b.组成: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生产环境质量、文化环境质量等第6章经济与产业6.1 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6.1.1城市的经济内涵:(1)城市是经济和产业的聚集区(第二、第三产业)(2)城市化发展的前提是:农业人口溢出,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3)城市除了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区,同时还是产品的交易中心和主要消费地(4)我国城市分为市、镇两种(5)城市经济区和城市行政区是两个不重合的空间(6)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产业的聚集6.1.2城市与经济关系(1)经济和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二篇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第5章生态与环境1、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核心: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深刻影响●能源:人类去的能量的来源●资源:尚未开发出的能源,指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财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能源的稀缺性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的2、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能源消耗的变化速度是城镇化过程变化速度的2倍3、城市生态系统①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②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
③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4、城市环境①由城市自然环境(基础)、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美学环境等组成。
②特征:界限相对明确;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具有脆弱性③城市环境效应:污染效应、生物效应、地学效应(热岛效应、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资源效应、美学效应等④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和建筑容量等●主要制约因素: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⑤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是制定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具体计划和措施的主要依据●环境质量评价回顾评价——分析历史资料;是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的基础;检验环境质量预测的结果(事后评价)现状评价——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包括环境污染评价、自然环境评价、美学评价等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分析)——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第6章经济与产业1、城市和经济①传统经济增长主要包括:资本构成深化、人力资本增长、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③推动和塑造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④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2、产业①基础产业:以区外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的输出产业非基础产业:以区内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的地方性产业②区位商●城市或区域中任一产业的就业份额相对于该产业在国家就业份额的比例——做“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的分类方法●含有两个假设:不同城市和区域的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生产同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是一样的;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家庭消费同样种类和数量的商品●最小需求法:将城市或区域的就业结构与类似规模的其他区域相比③就业规模预测城市总就业=基础性部门的就业+非基础性部门的就业●“基础产业”的就业增加会带来“非基础产业”的就业提高●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量=出口部门的变化量*就业乘数④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配第-克拉克定律——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霍夫曼指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城市人口与城市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群・城市人口统计的范围城镇化地区的界定。
我国城镇化地区包括城区和镇区。
・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 使用各种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规模:最基本标杆,估算各种空间需求的基础;结构:特定族群的比重,比如年龄、性别、家庭类型等等空间分布: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
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最本质的影响,是实现城市规划根本目的关键。
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资源的公共分配;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民主决策:公众参与。
•城市人口分析方法•基本概念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动态统计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X 10OO%o机械增长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一本年迁出人口数存初;矿—xlOOO%o年龄 HlOtH •城市人口结构分析•年龄构成图7-4-1年龄构成图资料来源:同挤大学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剛t 筑工业出版社,80 女 厂30 20 S-10 40 30 20 10 0 0 10•职业构成・家庭结构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空间结构人口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等•城市人口预测•综合增长率法综合增长率法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涯见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方法。
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P产P° (1+r)-n式中只一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伉一冰•城市人口预测•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吉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年份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这关系一般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在城市规划人口预测时.多以年份作为位.一般采用线性相关模型。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影响重要要素与其分析方法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人 • 自然环境• 城市环境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
城市环境及其作用
• 积极作用——人类生活环境中有了大幅度改善 • 消极作用——城市内部问题很多,对整个自然环境的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 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建筑风格; 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城市环境与城市规划
城市对环境的选择
•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商业城市多在水陆交通干线上
大运河沿线、尼罗河沿线
-军事要塞多选择易于攻守地形
雅典、北京
-工业城市多靠近矿产资源产地 庆
唐山、阳泉,克拉玛依、大
• 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水对北方地区或土地资源对山区城市的制约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滑坡与崩塌
重庆武隆县县城违反总体规划,将 非建设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发生导 致79人死亡重大灾害事故。 不稳定滑坡体及其下滑方向,不宜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无法回避时, 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治。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第2篇城市规划 影响的重要要素和其分析方法
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
我国城市依规模划分: 大城市 (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分析ppt课件
序、南昌市的自然条件
位置境域
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位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 29°11'之 间。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 约1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公里,全境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湖中的洗药坞,海拔841.4米。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相 对平坦,西北丘陵总面积约740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
•西部农业发展区
主要包括安义县、湾里区、新建县的溪霞镇、红林林场、西山镇、石岗镇、流湖乡、松湖 镇。区内土地总面积为1726.1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22%。
该区的垦殖指数、人均粮食和粮食单产都具有较高的赋值,并且具有农业资源优势。区域 土地利用方向重点为稳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扶持农业从 规模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利用农业产业优势带动全区经济的提升,同时应加强城镇基础 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南昌市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闽南金三角的省会中心城市,是连接三大重要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际交通廊道。
地形地貌
全境山、丘、岗、平原相间,其中岗地低丘占34.4%,水域面积达2204.37㎞²,占29.78%,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 三位。全境以平原为主,占35.8%,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王勃《滕王阁序》概括其地势 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第二篇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流动人口
暂住人口 常住人口
2017年5月6日
二.城市人口动态统计
城市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之和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2017年5月6日
1.自然增长
是指人口出生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 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与该城市人口总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 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 年平均人数×1000‰ 自然增长率与地区人口构成、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保健 条件、社会观念和习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 特别是与国家政策关系最密切。 我国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10‰上下
度。
一定的经济水平、安全卫生条件下,维持城市正常的生 活,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和人类的活动具有一定容许限度
2017年5月6日
1.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人口容量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
城市水环境容量 城市用地容量 城市工业容量 城市交通容量
2017年5月6日
城市环境容量分析
城市自然条件
80000 60193.8035 60000
72307.0269
0.80%
人口 自然增长率
0.57%
0.60%
40000
0.40%
20000
0.20%
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0.00%
2017年5月6日
2007年主要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
省份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广东省 辽宁省 江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安徽省 自然增长率 2.30‰ 4.81‰ -0.1‰ 7.30‰ 1.53‰ 7.87‰ 5.25‰ 4.94‰ 6.35‰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16378元 20574元 23623元 17699元 12300元 11222元 12294元 11477元 11474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561元 8265元 10222元 5624元 4773元 4098元 3904元 3851元 3556元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第五章 城市空间增长与中心—外围结构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2、边缘区不断接受核心区的创新信息,参与创新活动 ,自身也会生成新的核心区或强化原有的较低能源的 小核心区,最终形成与原有高层级核心区相连接的“ 城市群体”
二、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结构模型
• 2.“借鸡生蛋”。 新增长中心完全有可能利用原增 长中心的资金和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保持较高的发展 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原增长中心,改变现有的经 济实力的布局。
• 3.“创造性破坏”。新技术的逐渐改进和日臻完善, 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最终赶上并超越领先者。
(三)新增长点向新增长中心的转移
• 1.选择新增长点的条件(亚中心成长起来条件) • 第一,亚中心区必须要比原有的经济中心具有更强的比
传统城镇、工业卫星城与新城之间的关系
新城
卫星城
传统市镇
目的
疏解城市中心人口、吸 疏解中心城市工业和人 城市与乡村的枢纽、农
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口压力
村城镇化的承载地
区位
独立于中心城区,与中心 城区有永久性的绿地分
隔
处于大城市远郊区
分布零散
功能
人口和就业岗位相对平
衡,具有居住、就业和购 物等城市功能
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城—区经济非均衡增长与空间结构
• 区域经济空间的运动,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分化、组合 、聚集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 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
地域空间的表现;也是它们之间的劳动力流、物质流 、资金流、能源流、信息流等传输的动态的过程。区
第五章 城市空间增长与中心—外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9.2020
7
4.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
⑴经济空间组织的模式转型 ⑵生产组织的产业群现象
马库森的产业分类
30.09.2020
8
5.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测量
式中,Pi、Pj是两个城市的人口指标,通常为市区非农人口数,Vi、Vj是两个城市的经 济指标,通常为城市(或市区)的GDP或工业总产值。D。是两个城市的距离,k为常数
30.09.2020
4
1.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 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30.09.0.09.2020
6
3.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 外部性与纠正 地租理论 城市规模
30.09.2020
11
2.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
①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 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 规律等等。
人口理论和人口科学各个分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来揭 示反映人口过程各个不同方面的人口规律。
②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采的社会生活 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 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存在于人类历史一切 阶段并始终起作用的,属于一般规律,如生产关系适合于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只在历史上某些发展阶段起作用的,属于 特殊规律,如阶级斗争规律;仅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起作用 的,属于个别规律。如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Planning Determinations and Analysis
第1节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第2节 经济与产业
Economy and Industry 第3节 人口与社会
Population and Society 第4节 历史与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第5节 技术与信息
4.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①人口统计: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 ②人口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家庭架构空间结构 ③人口预测:综合增长律法,时间序列法,增长曲线法,劳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Planning
30.09.2020
2
第1节 生态与环境
1.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 2.城镇化与资源环境 3.城市生态系统 4.城市环境容量:允许限度 5.城市环境质量:适应程度
30.09.2020
3
第2节 经济与产业
1.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2.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3.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4.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 5.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30.09.2020
10
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 (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 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 展规律等,主要研究内容有:①人类生态学;②城 市社区的划分;③城市问题(如失业、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 等)对策与规划:④城镇化等
上一节回顾
第1编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 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定义(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城市规划区,作为
实现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 政策性功能和社会价值判断)
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30.09.2020
1
第5章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 及其分析方法
③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
30.09.2020
13
(2)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 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 包括: 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和 适宜性,即及时、密切地应对社会各群体的需求,并提供多样的、开放性的选择 机会。 二是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保证住房,教育、休闲,就业和公共交 通等社会公共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公正性与均衡性,即对社会各阶层群体 的一视同仁。 三是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需的基本生存空 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社会结构向更稳定形态的转型。 四是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和安全的城市环境, 为社会的永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的空间环境。 五是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和调整过程中。强 调将社会要素与经济、生态等各方面共同纳入城市发展目标和绩效的考核,以及 成本和收益的全面核算与合理评价。 六是规30划.09制.20定20 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尊重并动员各社会群体参与城市规划与14 建设 活动的意识,为他们提供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和平等协商的平台。
30.09.2020
12
3.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1)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 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①人口规模是决定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 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 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 公园)需求的基础。
②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指的是 整体规模中特定组群的比重。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 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 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年龄对规划师而 言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它们隐含了服务的需 求例如儿童对学校的需求老人对健康设施和特殊住宅的 需求。
⑵经济基础分析 ⑶投入产出分析 ⑷趋势外推法
30.09.2020
9
趋势外推模型
第3节 人口与社会
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 2.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 3.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4.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的界定,统计;城市社会要素;人口与社会 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统计结构预测指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