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lligence 基本实验方案
北理珠-制冷原理设备实验指导书讲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指导书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2014.5目录实验一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制冷装置的认识2实验二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5实验三制冷(热泵)故障分析8(一)、汽—汽热管换热器性能测试前言热管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一种具有特高导热性能的新型传热元件。
热管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热管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我国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开发了热管气-气换热器、热管气-水换热器、热管余热锅炉、热管蒸汽发生器、热管热风炉等各类热管产品。
热管换热技术因其卓越的换热能力及其他换热设备所不具有的独特换热技术在航空、化工、石油、建材、轻纺、冶金、动力工程、电子电器工程以及太阳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外部扩展受热面(散热器)、端盖组成。
它的下部是由一根高效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系统,上部则是内部真空的散热器壳体组成的重力热管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热水流过换热管时,把热能交换到液体工质中,液体工质在极小的热阻下迅速蒸发汽化扩散到散热器上部,整个散热器达到很高温度并向外散热。
气体工质在散热的同时冷凝为液体工质,并依靠自身重力回流到壳体底部,继续进行下一个相变传热循环。
热管的传热原理决定着热管具有以下基本特性:较大的传热能力,热管巧妙的组织了热阻较小的沸腾和凝结两种相变过程,使它的导热系数高达紫铜导热系数的数倍以至数千倍;优良的等温性,热管内腔的气体是处于饱和状态,饱和气体由蒸发段流向冷凝段的压力差很小,因而热管具有优良的等温性;不需要输送泵及密封润滑部件,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和噪音。
热管组成的热管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1. 热管换热器可以通过换热器中的隔板使冷热工质完全分开,在运行过程中单根热管因为磨损、腐蚀、超温等原因发生破坏,不会导致冷热流体的掺杂。
所以热管换热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适用于易然、易爆、腐蚀等流体的换热过程;2. 热管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完全分开流动,比较容易的实现冷、热流体的完全逆流换热;同时冷热流体均在管外流动,由于管外流动的换热系数远高于管内流动的换热系数,且两侧受热面均可采用扩展受热面。
冰淇淋理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蔗糖的测定(依据国标GB/T5009.8-2003)(一)原理: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
水解前后还原糖的差值为蔗糖含量。
反应原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体积混合后,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酒石酸钠铜的络合物。
再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兰作指示剂,用样液直接滴定经标定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将次甲基兰还原,溶液由兰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
+2[H]次甲基兰(蓝色)∣←—→还原型次甲基兰(无色)+HCI+2[O](二)试剂:1. HCl(1+1):量取50ml盐酸注入少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2. 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入3ml冰乙酸,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3. 106g/l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4.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1)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和0.05g次甲基兰,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2)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和75gNaoH溶于水中,加入4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5. 葡萄糖标准溶液:(1)配制:精确称取1.0000g经过96±2℃干燥2小时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再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注入滴定管备用。
(2)标定酒石酸铜溶液:a:预测:精确吸取甲液,乙液各5ml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3粒,置于电炉上,控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腾,在沸腾状态下(沸腾15秒后),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一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数;b:标定:精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加玻璃珠2-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体积少1ml的葡萄糖标液,将此锥形瓶置于电炉上,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腾(沸腾2分钟后),趁沸以每两秒一滴的速度继续加溶液直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计算A值m1× v1A = --------------1000式中:A——10ml酒石酸铜溶液(甲、乙各5ml)相当于葡萄糖溶液的质量,g m——葡萄糖的质量,gV1——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ml1000——配制标准溶液的体积,ml(三)蔗糖的测定:1.沉淀:称取固体试样2.50—5.00g,液体试样25.00-50.00ml(冰淇淋称2.50-5.00 g;花色奶称取10 g—15 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混匀,慢慢加入5ml乙酸锌及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后备用;2.转化:吸取50ml 滤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盐酸,在68—70℃恒温水浴中水浴15min,立刻取出冷却至35℃以下,加两滴1g/l(乙醇)甲基红指示剂,用NaoH(200 g/L)溶液中和置中性(即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加水置刻度,混匀,即为转化液;3.滴定:将试样滤液及转化液分别置于滴定管中滴定,记录消耗试样的体积,滴定方法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方法相同;4. 分析结果的计算式:A总糖(以葡萄糖计)%= -------------------------------- × 100M × 50 × V2 × 1000250 100A还原糖(以葡萄糖计)%= ----------------------- × 100m × V1 × 1000250蔗糖%=(总糖—还原糖)×0.95式中:A——10ml酒石酸铜溶液(甲、乙各5ml)相当于葡萄糖溶液的质量,gV1——消耗试样糖液的体积,mlV2——消耗试样转化液的体积,ml0.95——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蔗糖的系数m——样品的质量,g允许误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常用石油沥青实验规程—精华版
石油沥青四组测定
方法概述 将试样用正庚烷沉淀出沥青质,过滤后,用正庚烷回流除去沉淀中夹杂的可 溶分,再用甲苯回流溶解沉淀,得到沥青质。将脱沥青质部分吸附于氧化铝色谱 柱上,依次用正庚烷(或石油醚) 、甲苯、甲苯~乙醇展开洗出,对应得到饱和 分、芳香分、胶质。 主要仪器 沥青质测定器:包括磨口三角瓶,抽提器及球形冷凝器。 玻璃吸附柱:外面带夹套,热水循环保温。 超级恒温水浴:控温精度为 1℃ 马福炉:0℃~800℃。 真空烘箱:可使温度保持在 105℃~110℃,真空度保持在 93 kPa ±1 kPa 。 分析天平:称准至 0. 0001 g。 主要试剂与材料 正庚烷:分析纯,脱芳(硫酸甲醛试验合格) 。 石油醚:分析纯,60℃~90 0C,脱芳(硫酸甲醛试验合格) 。 甲苯:化学纯。 95%乙醇:化学纯。 氧化铝:层析用、中性,粒度 0.15~0. 075 mm ( 100~300 目) 。 实验步骤 1、将沥青质测定器、玻璃吸附柱、锥形瓶等洗净、编号,并置 105℃±5℃的烘 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准确至 0. 1mg。 2、活化氧化铝:将氧化铝倾人瓷蒸发皿,并置于马福炉(500 ℃)中加热 6h 然后,取出瓷蒸发皿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将氧化铝装人已称质量的细口瓶 中,并用吸液管加人氧化铝质量 1%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剧烈摇动瓶中氧化 铝及蒸馏水 5 m1n,放置 24h 备用。活化后的氧化铝一般可使用两周,时间较长 或已吸水者,需要重新活化处理。 3、沥青质含量测定 1)在己称量为恒重的磨口锥形瓶(1 号)中,称取试样 1g±0. 1g(对沥青 质小于 10%的试样)或 0. 5g±0. O1 g(对沥青质大于 10%的试样) ,准确至 0。 0001g。注人正庚烷,用量为每克试样 50mL。将锥形瓶与冷凝器连接好,加热回 流 0. 5h(对沥青质小于 10%的试样)或 1h(对沥青质大于 10%的试样) ,控制冷 凝溶剂以滴状速度回流, 稍冷却后取下锥形瓶, 盖上塞子, 在暗处静置 1. 5~2h。 2)将锥形瓶(1 号)中的正庚烷溶液用定量滤纸慢慢地过滤至另一锥形瓶 (2 号)中,再用热正庚烷(60℃~70℃) 30mL 将锥形瓶(1 号)中的沥青质 残留物分次洗涤,尽可能完全地倒人滤纸中(注意:过滤时不得使沥青质沾到滤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水浴加热 仪器:烧瓶、 仪器:烧瓶、 烧杯、加热器、 烧杯、加热器、 冷凝管
实验ING~~~
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 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边振摇边慢慢加入 26ml-28ml水 水
加入水27ml, 加入水27ml,先用量筒量取 27ml 27ml蒸馏水再加到装有药品的 27ml蒸馏水再加到装有药品的 小烧瓶
↑ ← 抽滤过后的药品
实验结束。。。
最终称取 1.30 g 成品阿司匹林
本次实验中我们组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加热时的温度,时高时低所以实验失败了很 多次。最后还是成功了。。。(*^__^*)
实验分工
实验主要操作员:刘强 仪器清洗、实验助手:周豪 药品称取与配制:谢琦
实验总结 ★做实验最重要的是对实验的熟悉程度 ★这次实验分工不是很清楚。所以有过争持 ★实验准备不充分
量取乙酸酐 仪器:锥形瓶、 仪器:锥形瓶、移液管
称取水杨酸 滴加浓硫酸 仪器:天平、小烧瓶、 仪器:天平、小烧瓶、 烧瓶 仪器:烧瓶、 仪器:烧瓶、胶头滴管
实验ING~~~
振摇,使固体溶解, 振摇,使固体溶解,然后在磁力搅拌器上 用水浴加热,控制浴温在85℃ ℃ 用水浴加热,控制浴温在 ℃-90℃,搅拌 维持20min 维持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仪器:50ml移液管、 仪器:50ml移液管、小烧 移液管 瓶
实验ING~~~
滤液倒至100ml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 烧杯中, 滤液倒至 烧杯中 加入30ml(1:1)盐酸 加入 ( )
↑ ← 都是加入盐酸后的药品
实验ING~~~
将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 将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使晶体析出完全 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晶体2-3次 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晶体 次 干燥, 干燥,称重
实验进行ING~~~
室温下金属锂的熵变
室温下金属锂的熵变
在室温下,金属锂的熵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获得。
以下是进行此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金属锂样品、恒温槽、温度计、热电偶、热导率测量仪等。
2、测量金属锂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金属锂在室温下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测量金属锂的熵:使用热导率测量仪测量金属锂的热导率,并根据热导率计算金属锂的熵。
熵的计算公式为S=klnT,其中S为熵,k 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4、记录数据:将测量的温度和熵值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5、计算熵变:使用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金属锂在室温下的熵变。
熵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熵值来获得,即ΔS=S2-S1,其中ΔS为熵变,S2和S1分别为高温和低温下的熵值。
6、分析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熵变值,分析金属锂在室温下的热力学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将冰放在温度高一些的环境中,就会逐渐融化。
但是冰融化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多少能量被用来打破冰晶体之间的键,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这个能量被称为冰的熔解热。
为了研究冰的熔解热,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过程:材料和设备:1. 计量器和蛋糕刀2. 食品榨汁机和大型的瓶罐3. 容器、温度计和精密天平4. 冰块方法:1. 计算出精密天平的读数误差,并记录下来,因为它将在后面的实验中使用。
2. 将一个容器放在精密天平上并记录下重量。
3. 放入足够的冰块,使冰的总质量状况约为 50-100 克。
4. 记录容器中的冰块的总质量5. 预先将大型的瓶罐放入冰箱或冰箱中以降低其温度,使其达到低温。
6. 将容器放入大型瓶罐的底部。
7. 加入足够的水,使水的最高水平在容器上面至少 2 英寸。
8. 记录瓶罐里水的荷重。
9. 通过 Step 2 和 Step 8 中的荷重编号确定水的质量。
10. 记录等重式的容器、冰和水的总质量11. 定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以记录温度的变化。
维持一个稳定的温度变化。
结果:在实验中,最初的水重量(步骤 8)与最终的水重量相减即为冰块融化后水的增加重量。
通过增加水的重量,我们还能计算出冰的质量。
将冰的重量 x 融点下的熔解热(80千卡每克)就可以计算出冰的熔解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大气压下,冰的熔解热是80千卡每克。
结论:此实验演示了能够证明冰融化时需要的能量 - 熔解热,它是相当可行的实验。
这个实验显示了一个简单的方式捕捉和测量冰的熔解热的能力。
制冰验证方案
制冰验证方案1. 简介制冰验证是一种为了确保制冰过程中冰的质量和效果达到要求的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制冰验证方案,该方案包括实验设备和步骤,旨在提供一个可靠的制冰验证方法。
2. 实验设备为了进行制冰验证,我们需要以下设备:•冰箱:用来制作冰块的主要设备。
•温度计:用于测量冰箱内的温度。
•计时器:用于记录制冰过程中的时间。
•测量杯:用于测量冰块的重量。
•pH计:用于测量冰块的pH值。
•电子天平:用于精确测量冰块的重量。
•实验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冰箱首先,确保冰箱内没有其他食物或物品。
清洁冰箱以确保冰块不受污染。
在冰箱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关闭冰箱门,开启冰箱的冷藏模式。
步骤2: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冰箱内的温度。
确保温度在0°C以下。
步骤3:开始制冰在冰箱中留出足够的空间放置测量杯,并在其中放入适量的水。
注意,水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充分填满测量杯。
步骤4:记录时间开始计时器,并记录制冰的时间。
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段来验证不同的制冰方案。
步骤5:测量冰块的重量在制冰结束后,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冰块的重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6:测量冰块的pH值使用pH计测量冰块的pH值,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7:评估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评估制冰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可以根据冰块的重量、pH值等因素来判断制冰结果的好坏。
4. 数据分析与解释可以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制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并与制冰要求进行对比。
例如,可以计算制冰的时间和温度对冰块质量的影响,或者分析不同冰箱内部结构对制冰效果的影响等。
5. 结论制冰验证是确保制冰过程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方法。
通过本文介绍的制冰验证方案,可以帮助实现准确的制冰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优化制冰方案,以确保最佳的制冰效果。
请注意,本方案是基于实验室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物理化学-实验四: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实验四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掌握凝固点的测量技术,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当确定了溶剂的种类和质量后,溶液凝固点降低值仅决定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组成的关系由范霍夫(v an’t hoff)凝固点降低公式R(T f*)2n BΔT f =·(1)ΔH m, A n A+n B给出。
式中, ΔT f为凝固点降低值;T f*为纯溶剂的凝固点;ΔH m ,A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热;n A和n B 分别为溶剂和溶质的物质的量。
当溶液很稀,即n B《n A时,则R(T f*)2 n B R(T f*)2ΔT f =·≈×M A m B ≈ K f m B(2)ΔH m ,A n A ΔH m ,A式中, M A为溶剂的摩尔质量;m B为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K f为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简称为凝固点降低常数。
若此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W B,溶剂质量为W A,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B ,则W B / m BM B =(3)W A将式(3)代入(2)得:W BM B= K f (4)ΔT f ·W A如果已知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 f,并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ΔT f及溶剂和溶质的质量W A、W B,就可通过(4)式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值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目。
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溶剂化和络合物生成等情况存在,都会影响溶质在溶剂中的表观摩尔质量。
因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法可用于研究溶液的电解质电离度,溶质的缔合度,溶剂的渗透系数和活度系数等。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指它的液相和固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若将纯溶剂逐步冷却,理论上其步冷曲线应如图1(Ⅰ)所示,但实际过程中往往发生过冷现象。
当从过冷液中析出固体时,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的温度回升到平衡温度,待液体全部凝固后温度再逐渐下降,其步冷曲线呈1(Ⅱ)形状,过冷太甚会出现如图1(Ⅲ)的形状。
人造雪实验步骤
人造雪实验步骤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社会,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雪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实验室操作技巧Schlenk line
实验室操作技巧:空气敏感化合物【转自wiley中国】第一部分有机金属化学中碰到的许多化合物都是对湿气/氧气敏感的。
同样的,一些有机合成中需要用到易挥发或易自燃的物品。
当一种化合物易与水、O2、N2或者CO2反应时,它被归类为空气敏感的。
空气敏感化合物必须与空气隔绝,在封闭的环境中操作。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氮(N2)或氩(Ar)进行隔绝保护。
这样做就需要用到一个可调节流量大小的供气设备来配备适当纯度的保护气。
由于Ar比N2更昂贵,通常我们都是用N2,除非所研究的化合物会与N2反应。
表1一些在氧气或湿气下易氧化、分解和爆炸的化合物示例真空/惰性气体多歧管系统,俗称Schlenk line(Schlenk lines),是隔离和处理空气敏感物品的理想选择。
它设计简单,只要接上特制玻璃器皿,你可以得到一个好用又灵活的、能承载多种实验装置的系统。
因此,在空气敏感化合物的处理和操作过程中通常会使用Schlenk line。
虽然Schlenk line概念上很简单,但它复杂的管路和外接的玻璃器皿总是让初学者望而生畏。
因此我们将在本文介绍Schlenk line的基础知识,并在后续的文章中着眼于各种反应类型可能的实验设置以及空气敏感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基本的设计和器具Schlenk line的设计,不同的线、不同的实验室均不一样,但它一般有以下几个关键的共通点(如图1和图2所示):l 双排管l 惰性气体进口l 惰性气体出口(通过鼓泡器)l 真空泵l 一个或多个溶剂冷阱l 控制进气和真空的阀门l 连接设备到线上的管路如图1所示,双排管是Schlenk line的主体。
两个平行的玻璃导管,一个通惰性气体,另一个内部真空。
装有阀门以控制惰性气体和真空之间的转换。
一条Schlenkline通常有4-6个阀门接口以让多个反应同时进行。
图1:真空/惰性气歧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图High Vacuum Line 与 Schlenk Line的区别Schlenk line一般适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因为它们很适合插管和逆流技术,而涉及测量或冷凝气体的操作通常在High vacuum line中进行。
醋酸氢化异戊二烯制作方法
醋酸氢化异戊二烯制作方法醋酸氢化异戊二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该反应是将异戊二烯和醋酸反应形成醋酸异戊烯酯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醋酸氢化异戊二烯的制备方法。
1. 实验原理醋酸氢化异戊二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异戊二烯 + 醋酸→ 醋酸异戊烯酯醋酸氢化异戊二烯是一种加成反应,反应过程需要催化剂存在。
通常采用铜催化剂,也可以使用锌、铁等金属作为催化剂。
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2. 实验器材(1) 500毫升圆底烧瓶(2) 120毫升滴液漏斗(4) 1L烧杯(5) 电热套/油浴(6) 理化试验室常见仪器 (量筒、天平、温度计等)3. 实验步骤(1) 在一个干燥的烧瓶中加入20克异戊二烯,然后加入150毫升干燥的甲苯。
(3) 用分液漏斗将铜粉甲苯溶液缓缓滴入异戊二烯甲苯溶液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将溶液加热至75-80℃,反应2小时。
3.2 反应后处理(1) 抽滤或抽吸沉淀,将沉淀洗涤干净后,烘至常重。
(2) 用甲醇或乙醇将常重的醋酸异戊烯酯溶解,然后过滤得到纯净的产物。
(3) 用旋转蒸发仪将产物浓缩至恒重,即可得到纯净的醋酸异戊烯酯产物。
4.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75-80℃之间。
(2) 在加入铜粉甲苯溶液时需缓缓滴入,避免铜粉形成团块或沉淀。
(3) 产物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出现化学品污染或火灾等危险。
(4) 实验用的器材应干燥,避免影响反应质量。
5.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醋酸氢化异戊二烯反应,可以生产高品质的醋酸异戊烯酯。
该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可广泛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在实验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操作步骤,以确保反应质量和人员安全。
醋酸氢化异戊二烯反应是常用的加成反应之一,能够有效地将异戊二烯转化为醋酸异戊烯酯。
在有机合成领域,醋酸氢化异戊二烯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化合物,例如药物、香料和高性能聚合物等。
在实验过程中,铜粉是常用的催化剂之一,不仅反应效果好,而且价格适中,易于获取。
二元混合物相平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方案
二元混合物相平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方案引言相平衡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研究物质在不同相态之间的平衡关系。
本文将介绍二元混合物相平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方法。
一、原理1.1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相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相之间的物质转化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气体和液体相的平衡。
1.2 二元混合物相平衡实验的意义二元混合物相平衡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组成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平衡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相图等重要信息,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案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元混合物:选择两种具有相互溶解性的物质,如醋酸和水。
- 烧杯:用于容纳混合物的容器。
-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 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 搅拌棒:用于搅拌混合物。
2.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烧杯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干净,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同时,将温度计和压力计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混合物的制备:按照一定的配比将两种物质加入烧杯中。
注意,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配比,并确保物质充分混合。
3. 温度和压力的控制: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槽中,并通过加热或冷却来控制温度。
同时,使用压力计调节系统压力,保持稳定。
4. 相平衡的观察:在温度和压力稳定后,观察混合物的相态变化。
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显微镜来观察。
5.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相态变化等数据,并进行分析。
可以绘制相图等图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2.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物质。
- 温度和压力的控制要准确,避免实验条件的变化对结果产生影响。
- 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二元混合物相平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2.掌握新型凝固点测定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摩尔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分子量是一种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方法。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稀溶液的依数性,即不挥发、不解离、不聚合并且不与溶剂形成固溶体溶质的双组分稀溶液的凝固点要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依数性的一种表现。
当确定了溶剂的种类和数量后,溶剂凝固点降低值仅取决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
对于理想溶液,根据相平衡条件,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与溶液成分关系由范特霍夫(Van’t Hoff )凝固点降低公式给出*f B f m A B()(A)f R T n T H n n ∆=⨯∆+ (1) 式中f T ∆是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f T 为纯溶剂的凝固点;f m (A)H ∆为摩尔凝固热;n A 和n B 分别为溶剂和溶质的物质的量。
当溶液浓度很稀时,n A <n B ,则**2f B f A B f B f m A f m ()()(A)(A)f R T n R T T M m K m H n H ∆=⨯=⨯=∆∆ (2) 式中B M 是溶质的摩尔质量,B m 为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K f 即为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如果已知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K f ,并测得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以及溶剂和溶质的质量W A 和W B ,则溶质的摩尔质量由下式求得:B B f f AW M K T m =∆ (3) 本实验使用新型的NGD-01型凝固点测定仪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新型的凝固点测定仪原理如图1所示:图1 新型凝固点测定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使用了由样品管、加热套管和空气套管组成的三层玻璃仪器。
加热套管是将加热用电阻丝缠绕在玻璃管上构成,从加热线圈上引出的三根导线使加热线圈分成了上下两个独立的加热单元,分别称为加热线圈1和加热线圈2,加热线圈1主要用于平行测量时对样品进行加热(通过给线圈施加一个比较大的电流实现)和当体系达到固液两相平衡时补偿体系向外界散失的热量(通过给线圈施加一定电流实现,称为补偿电流),使体系更接近于可逆平衡,提高样品凝固点测量的准确性。
化冰实验操作方法
化冰实验操作方法化冰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的性质和相变过程。
在进行化冰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冰块2. 沙碟或玻璃器皿3. 盐4. 温度计5. 计时器6. 温水7. 鼻涕纸或瓶盖8. 实验记录表下面是化冰实验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冰块提前准备好,可以使用冰箱或冷冻器冻结水制作冰块。
同时准备好沙碟或玻璃器皿以容纳冰块,在实验前先清洗干净。
2. 测量水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一杯盛有温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这个温度将作为实验的起始温度。
3. 放置冰块:将冰块放置在准备好的沙碟或玻璃器皿中。
确保冰块的数量和大小适中,以便于实验观察和记录。
4. 观察和记录:开始计时,同时观察冰块的变化。
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冰块的状态,包括形状和温度变化。
可以用鼻涕纸或瓶盖接触冰块表面来感受冰块的温度变化。
5. 添加盐:当冰块开始融化但温度仍然较低时,可以尝试添加盐到冰块上。
使用计量勺或手指将盐撒在冰块上,然后再次观察和记录冰块的变化。
6. 继续观察和记录:在添加盐之后,继续观察和记录冰块的变化。
特别注意冰块的温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融化的速度是否加快。
7. 实验结束:当冰块完全融化,并且温度稳定在一定的数值时,实验结束。
记录下实验结束时的时间和温度。
8. 清理工作:将使用过的器材清洗干净,并将记录的数据整理好。
通过以上操作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冰的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在实验的最开始,冰块处于固态,温度保持在冰的熔点以下。
当冰块开始融化时,温度会保持在0摄氏度,因为融化过程需要吸收升高温度的热量。
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温度将开始上升,直到达到与温水相同的温度。
在实验中添加盐可以引起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盐可以降低水的冰点,使冰的熔点下降,从而使冰块在较低温度下融化。
同时,由于盐的存在,水和冰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弱,导致冰块融化得更快。
通过观察实验中添加盐后冰块的融化速度和温度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盐对冰的影响。
全因子实验及部分因子实验设计
至于选择哪种表示形式,读者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但须保证同一试验设计中水平代码的统一.示意如下:
正确表示法
错误表示法
试验
A
B
试验
A
B
1
-1
-1
1
-1
1
2
+1
-1
2
+1
1
3
-1
+1
3
-1
2
4
+1
+1
4
+1
2
对于3因子以上的设计,因子水平通用代码一般为 “1”, “2”, “3”等.
无交互作用设计及交互作用设计
确定影响因素XS
从可控因素表各噪声因素表可知,确定为试验因素的 胡三个,分别是: 1.滚珠固定座的位置. 2.滚珠10的角度. 3.滚珠压力.
本试验设计围绕滚珠成型机器,试验3个因素的水 平的测量指标如下表
测量指标:外滑轨的内部尺寸.
小组对试验设计策划如下
因素
水平1 水平2
滚珠固定座的位置 位置1 位置2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4
+1 +1 -1
+1
-1
-1
-1
5
-1 -1 +1 +1
-1
-1
+1
6
+1 -1 +1
-1
+1
-1
-1
7
-1 +1 +1
-1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ELLigence 基本实验方案艾森生物iCELLigence系统的核心技术原理及基本应用概况细胞生物学是通过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阐明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因,信号传导,细胞生长、分化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控制,细胞识别及免疫及分子细胞生物学。
目前大部分细胞学研究的检测形式多是终点检测法,仅仅给实验提供了一个最终结果,而且经常需要标记和破坏细胞。
但因为细胞是活体,生物和细胞进程是动态而非静态的,终点检测法大大局限了生物信息的全程动态收集。
iCELLigence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传统细胞检测的局限性。
iCELLigence的核心技术是基于非标记、动态实时细胞分析检测。
该技术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 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细胞生长孔的底上设计了金微电极阵列,用以构建能实时、连续、定量跟踪细胞形态和增殖分化改变的细胞阻抗测试传感器,贴壁生长在微电极表面的细胞可引起贴壁电极界面阻抗的改变,从而可以获得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
iCELLigence系统的检测优势包括:• 高信息量:可连续检测生物反应的全过程,提供大量重要的动态反应信息。
• 无标记:分析无需昂贵的标记或报告。
• 无创伤:电子检测不会干扰细胞生长和分析。
• 高准确度和精确度:定量衡量细胞生长,提供高于2个数量级的动态范围,孔对孔CV通常低于10%。
• 自动实时检测:整个实验过程自动收集数据,实时分析,大大改善仅仅在最终点分析的结果。
• 灵活性:独特的设计允许自定义分析项目,提高实验室的效率。
• 易操作:用户友好的软件,简单直接的安装,简化培训和操作。
• 活细胞品质控制:在培养孔中检测细胞质量。
基于iCELLigence系统的检测优势,目前开发的一系列应用包括:细胞质量控制;细胞增殖;化合物、细胞和病毒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粘附和扩展;细胞迁移和浸润;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致敏活化及脱颗粒;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传导 (GPCR, RTK);NK细胞介导的杀伤肿瘤细胞; 病毒CPE及中和实验的监测; 细菌毒素介导的细胞病变的监测; 心脏细胞功能和毒性监测等等。
该技术已经在细胞研究中广泛应用,近年的已经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献已达200多篇。
实验方案:实验1 –细胞增殖实验实验2 –化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检测实验3 –细胞黏附实验实验4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介导的信号转导实验1. 细胞增殖实验1. 概述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或死亡的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是观察细胞生长基本规律的重要方法。
只有具备自身稳定生长特性的细胞才适合在观察细胞生长变化的实验中应用。
因而在细胞系细胞和非建系细胞生长特性观察中,生长曲线的测定是最为基本的指标。
传统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一般利用细胞计数法进行,实验过程繁琐且耗时(见附件),使用i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方便实时地动态监测细胞贴壁和增殖过程。
2. 实验目的检测细胞的增殖曲线,在实验开始后观察细胞在xCELLigence系统上的增殖生长过程,并以该曲线为基础,判断细胞的质量。
3. 实验材料细胞株∙A549 (ATCC: Cat No:CCL-185™):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仪器设备:∙CO2培养箱及其它细胞培养设备∙iCELLigence 系统∙E-Plate L8细胞培养板试剂:∙A549细胞培养基: F-12K Nutrient Mixture(Gibco; Cat No. 211127)containing 10% Fetal Bovine Serum (FBS) (Gibco; Cat No. 16000-044),∙1%Penicilline-Streptomycin solution (Gibco; Cat No. 15140-122)∙0.25%/Trypsin/EDTA solution (Gibco; Cat No. 25300-054)∙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Hyclone ; Cat No. SH30256.01B)4. 实验操作流程:4.1 细胞悬液准备:4.1.1 在超净工作台内,于无菌条件下,吸除培养皿内旧培养液。
4.1.2 以PBS液清洗1-2次,于培养皿内加入1mL(T75培养瓶)含EDTA的胰蛋白酶溶液。
盖好盖,置37˚C温箱中温育2-6 min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被消化的情况,若细胞质回缩,细胞间歇增大,终止消化。
4.1.3 轻轻吸除消化液,加入培养基10mL/培养瓶,用移液管反复轻轻吹打贴壁的细胞,使它们形成细胞悬液。
将细胞悬液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1000 x rpm 离心 5 min,去除上清,加入新鲜培养基,并用移液管将细胞吹打均匀。
用计数板计数细胞悬液浓度后,配制成实验细胞浓度为2×105/ml;1×105/ml;0.5×105/ml;0.25×105/ml。
4.2 使用iCelligence系统进行检测:4.2.1在E-Plate L8的孔中加入150 µl 培养基。
4.2.2将E-Plate L8放到iCelligence 系统上,系统会自动进行扫描,检查是否接触良好,若接触良好则可进行下一步。
4.2.3点击主页上“New Experiment”,进入“Protocol”页面,选择需要进行的实验类型“Cell QC”,选择“Standard Protocol”,确定实验流程。
4.2.4 点击“Layout”页面,设置实验孔的细胞名称、数目。
4.2.5 点击左下角开始的标志,开始检测基线。
4.2.6取出E-Plate L8,在孔中加入300 µl 混合均匀的A549细胞悬液,使每孔中细胞数目为60,000;30,000;15,000;7,500 cells。
4.2.7将E-Plate L8置于超净台中室温放置30min。
4.2.8将E-Plate L8放到培养箱中的iCelligence上。
4.2.9在系统自动扫描“Scan Plate”后,开始Step2检测细胞增殖曲线。
5. 典型结果及数据分析:不同密度梯度A549细胞的增殖曲线:60k 30k 15k 7.5k Media实验2. 化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检测1. 概述研究化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是新药发现与开发(例如:抗肿瘤药物的筛选,药物心脏毒性检测)的重要领域;另外,新的药物、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在投入使用之前,则必须进行大量的细胞毒性试验来证明它们是无毒安全的。
使用iCELLigence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评估化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会通过细胞和微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信号。
当加药以后,化合物作用于细胞导致细胞形态,粘附能力等状态发生综合的变化。
这些实时的变化可以通过RTCA系统的监测用电信号的形式反映出来。
如果该化合物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那么信号就会降低至零;反之,则对信号没有影响。
2. 实验目的检测细胞的增殖曲线,在实验开始后观察细胞在xCELLigence系统上的增殖生长过程,并以该曲线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药物添加时间。
添加药物后计算药物的IC50及获得药物浓度梯度依赖性反应曲线。
3. 实验材料细胞株∙A549 (ATCC: Cat No:CCL-185™):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仪器设备:∙CO2培养箱及其它细胞培养设备∙iCELLigence 系统∙E-Plate L8细胞培养板试剂:∙A549细胞培养基: F-12K Nutrient Mixture(Gibco; Cat No. 211127)containing 10% Fetal Bovine Serum (FBS) (Gibco; Cat No. 16000-044),∙1%Penicilline-Streptomycin solution (Gibco; Cat No. 15140-122)∙0.05%/Trypsin/EDTA solution (Gibco; Cat No. 25300-054)∙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Hyclone ; Cat No. SH30256.01B)3. 化合物信息:Paclitaxel: 抗肿瘤药。
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使微管稳定,从而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化合物储存液配制:1,02mg Paclitaxel (MW = 853.9 g/mol)溶于 1 ml DMSO, 配制成1.2 mM储存液,并分装冻存 (-20°C)4. 实验操作流程:第一天:4.1 细胞悬液准备:4.1.1 在超净工作台内,于无菌条件下,吸除培养皿内旧培养液。
4.1.2 以PBS液清洗1-2次,于培养皿内加入1mL(T75培养瓶)含 EDTA的胰蛋白酶溶液。
盖好盖,置37˚C温箱中温育2-6 min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被消化的情况,若细胞质回缩,细胞间歇增大,终止消化。
4.1.3 轻轻吸除消化液,加入培养基10mL/培养瓶,用移液管反复轻轻吹打贴壁的细胞,使它们形成细胞悬液。
将细胞悬液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1000 x rpm 离心 5 min,去除上清,加入新鲜培养基,并用移液管将细胞吹打均匀。
用计数板计数细胞悬液浓度后,配制成实验需要的细胞浓度5 x 104cells/ml。
4.2 使用iCelligence系统进行检测:4.2.1在E-Plate L8的孔中加入150 µl 培养基。
4.2.2将E-Plate L8放到iCelligence 系统上,系统会自动进行扫描,检查是否接触良好,若接触良好则可进行下一步。
4.2.3点击主页上“New Experiment”,进入“Protocol”页面,选择需要进行的实验类型“Cytotoxicity”,选择“Standard Protocol”,确定实验流程。
4.2.4 点击“Layout”页面,设置实验孔的细胞名称、数目和药物的名称及浓度。
4.2.5 点击左下角开始的标志,开始检测基线。
4.2.6取出E-Plate L8,在孔中加入300 µl 混合均匀的A549细胞悬液,使每孔中细胞数目为 15,000 cells。
4.2.7将E-Plate L8置于超净台中室温放置30min。
4.2.8将E-Plate L8放到培养箱中的iCelligence上。
4.2.9在系统自动扫描“Scan Plate”后,开始Step2检测细胞增殖曲线。
第二天:4.3 药物工作液配制及添加药物:4.3.1 用培养基将细胞毒性药物3倍系列稀释,共制备7个浓度的工作液,工作液最高浓度为5µ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