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33三十三、曹刿论战(共66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课文翻译 (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
(结合教材课文进行练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bó): 玉器和丝织品,也是用于祭祀的。加: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以:用,拿,介词。信: 实情。小信:小信用。孚(fú):使信服。福: 赐福,保佑。狱:指诉讼案件。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评析:本段概述鲁国战前的准备工作。一是说 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二是说明取信于民是 决定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11)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词类活用 (1)小信未孚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为人所信服) (2)神弗福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4)衣食所安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养) (5)惧有伏焉 (动词活用作名词,埋伏)
直接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 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谈谈。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优化训练 一、词语解释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公 将(将要)战,曹刿请(请求)见(拜见)。其 (他的)乡人曰:“肉食者(当权者)谋(谋划) 之,又何(为什么)间(参与)焉(呢)?”刿 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长远、 远大)谋。”乃(于是)入见。问:“何以(凭、 靠)战?”
(2)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全文只用222字, 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 楚楚。第一段写战前准备,第二段写战时经过, 第三段写战后总结,事态发展清晰,文章脉络分 明。
(3)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曹刿与其乡 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 的人物。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 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 无知,曹刿深谋远虑。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 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 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 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 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
五、重点解析 1. 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 是哪一个?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 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 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 于民”。
2. 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请找出 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一开始只把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有远谋: 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战时:鲁庄公不作 调查,急躁冒进;曹刿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 后: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通过对比, 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十三、曹刿论战(《左传》)
三十三、曹刿论战(《左传》)
斥小惠 解杀局 士道无双
文本对译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课文理解
优化训练
文本对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浮夸,一定 要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种)小小的信 用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不会赐福(保佑 您取胜)。”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 不能完全把情况弄清楚,但一定会根据诚心诚意去处 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 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副词,已经。其:代 词,这(样)。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曹刿回答道:“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 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泄尽了。”
夫(fú):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引起说明 或议论,无实义。战:动词,作战。一鼓:第 一次击鼓。作:激发,振作。再:第二次。而: 两个都是连词,就。衰:衰弱。三:第三次。 竭:尽。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在一辆战车上,双方在长勺交战。 庄公一上阵就打算击鼓进军。
之:代词,指曹判。乘(chéng):坐车。这 里意思是坐同一辆车。于:介词,在。长勺 (sháo):鲁国地名。将:打算。鼓:击鼓进 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之:音节助词, 无实义。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问道:“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 “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物品,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 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老百姓不会跟从(您去打仗)的。”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所安:所用来安 身养命的。专:独自享有。以:以(之),把 它们。遍:遍及,普遍。从:跟从,跟随。
下:下车。辙(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轼: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 连词,表顺承关系。望之:眺望齐军。之,代 词,指齐军。遂:副词,就,于是。逐:追赶, 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评析:叙述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以及鲁国的战 术决策。】

克 , 公 问其
故。
战胜了(齐军)之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
对曰:“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属(类)也。 可(可以)以(凭借)一战。战则(就)请(请 允许)从(跟随,听从)。”
公与之(他)乘(坐一台战车),战于(在) 长勺。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齐军的)辙(车轮碾出的痕迹),登轼 (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于 是)逐(追赶,追击)齐师(军队)。
三、结构图解
四、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
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 着重写曹刿的“论战”。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 刿战略见解的谈话,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 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 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全文自始至终突出 了“论”字,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 一目了然
公曰:“衣食所安(安身),弗(不)敢专(独 自享用)也,必以(把)分人。”对(回答)曰: “小惠(恩惠)未遍(遍及,普遍),民弗从 (顺从)也。”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 羊等)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 情)。”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使信服), 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 必以(按照)情(诚心)。”
之 (1)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2)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3)公与之乘(代词,他) (4)公将鼓之(无实义,不译)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时间或空
间等) (2)肉食者鄙(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看不起) (3)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坏一方的利益) (4)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曹刿说:“还不行。”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
三鼓:三次击鼓。败绩:大败。
公 将驰
之 。刿曰:“未可。”
庄公打算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驰之:驱车(追击)。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 师。
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扶 着轼眺望齐军,然后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 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入(宫 廷)拜见(鲁庄公)。
师:军队。伐:攻打。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间:参与。焉:语气助词。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评析: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一字多义 属(1)忠之属也 (类)
(2)属引凄异 (连续) (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间(1)又何间焉
(参与)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隔)
克 (1)既克
(战胜)
(2)克勤克俭 (能够)
靡 (1)望其旗靡 (倒下)
(2)皆从风而靡 (归顺)
(5)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6)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或允许)
(7)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8)必以情(情-古义:诚心 今义:感情)
(9)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 砍伐)
(10)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其中)故 (原因,缘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击鼓)作(振作)气,再而衰(衰弱),三而 竭(枯竭)。彼(对方)竭我盈(士气旺盛), 故(所以)克之。
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害怕)有 伏(埋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 故(所以)逐(追赶)之。”
理解默写
(1)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 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 分析。其原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课文理解
一、作者介绍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终于鲁悼公四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 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 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文章主旨 1. 本文通过记录曹刿论述和亲自辅佐鲁庄公
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 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抒发了曹刿 的爱国情感。
2.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 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 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 才能取胜的道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方的士气已尽,而我方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齐 军。大国,是难以推测虚实的,担心他们有埋伏。我 看到他们战车留下的痕迹错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 所以才追击他们。”
彼:代词,他们,指齐军。盈:充满,这里指 士气正旺盛。故:连词,所以。之:代词,指 齐军。大国:指齐国。春秋时齐国比较大,称 霸最早,故称“大国”。难测:推测,估计。 惧:担心,害怕。伏:名词,埋伏。焉:兼词, “于此”。靡(mǐ):倒下。
故 (1)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2)故逐之
(所以)
(3)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师 (1)遂逐齐师 (军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
请 (1)曹刿请见 (2)战则请从
(请求) (请让我)
从 (1)战则请从 (跟随) (2)民弗从也 (服从)
以 (1)何以战 (凭,靠) (2)必以分人 (把) (3)不以物喜 (因为)
(4)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 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鲁庄公与曹刿 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鲁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 鲁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 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 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 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他 糊里糊涂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 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 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