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皖南事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皖南事变

来自:《皖南事变回忆录》作者:叶超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以血与火的战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一首英勇悲壮的史诗。当时,我是军部的一个参谋人员,跟随叶挺军长等领导同志经历了事变的全过程。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但回顾这段历史,犹觉壮怀激烈,惊天动地。

皖南事变前夕,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日本侵略者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目的没有达到,被迫进入持久作战的阶段。我国的革命武装力量——八路军、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不断发展壮大,准备和日本侵略者作持久的斗争直至把它们全部驱逐出国境,把全国各民族从苦难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在国际上,一九四??年九月,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订了军事同盟协定,这是一个向全世界侵略扩张的协定。日寇为配合德军在欧洲的大举侵略,企图抽调兵力南进,向太平洋扩张,因此对国民党施加政治压力,加紧对我进行政治分化,使国民党顽固派感到越反共越能取得日本的谅解,越能减少日军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军事压力。同时,英、美两国为其本身利益,为了抵抗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放弃了绥靖政策,加强了对中国的援

助。因此,蒋介石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他有利,是反共的良好时机,于是发出一个皓电,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所谓皓电,就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用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饮、白崇禧的名义,于一九四??年十月十九日(皓)打给八路军的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新四军的叶挺军长的一个电报。这个电报的主要内容,就是污蔑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破坏团结、破坏抗战强令在华中以及长江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以内,撤到黄河以北地区。这是国民党蒋介石利用执政党的合法地位,挥舞政令、军令的两根大棒,企图把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责任强加于我。这是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一个宣言。在这同时,蒋介石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等部三十万人马以及第三战区顾祝同的部队准备在华中或江南向我进攻。我党中央针对以上情况,就用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四人的名义,于一九四?? 年十一月九日(佳)答复了何应饮、白崇禧一个电报,这个电报叫做佳电。佳电用大量事实说明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三年,坚持抗战,驳斥了国民党的造谣污蔑,并拒绝撤出华中。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我党也作了一些让步,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中央的这个决策,有利于谈判,有利于坚持更广泛的团结抗战,使我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

新四军要撤出皖南,北渡长江,这样一个方针既然已经定了,那么摆在前面的就是走什么路线与什么时候走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有联系的。从皖南北渡长江的路线有两条江南指挥部所在地),然后经苏南敌占区北渡长江至苏北;另一

条是从铜陵、繁昌之间北渡站(马头镇为兵站第三派出所,孙家埠、毕家桥两地流动为第四派出所,竹箦桥附近为第五派出所),每一个兵站都有民运工作组,有一定的群众工作

基础,而且,这又是经过顾祝同、上官云相同意的“合法”路线。在皖南事变以前,我军有近二千名非战斗人员和大量物资,都是经过这条路线到苏南渡过长江的,基本上安全到达,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问题。经这条路线走,从泾县云岭出发,大约要五至六天时间。项英同志当时特别强调要防止国民党军队对我袭击的问题,总感到走这条路线不安全,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作行动以致丧失时机。第二条路线是军部与江北指挥部经常来往的一条路线。这条路线的最大优点,就是路程近,一天就可到铜、繁地区,第二天晚上就可以过江;如果抓紧一点,拂晓就行军,到铜繁地区休息一下,晚上连续行军也可以过江。这就是说紧则一天,宽则两天,就可以渡过长江。而且这一带沿长江两岸都是我们的地区;长江以南是三支队活动地区,长江以北是我们游击纵队孙仲德的活动地区;沿途除了日伪少量的封锁线外,都不经过国民党的防区群众条件也较好,部队行动容易保密。叶挺军长到

长江以北视察部队工作,就是经过这条路线北渡。但是在这条路线上作大部队的行动,就是说要在一个晚上一下子过江几千人还没有这个经验。因此,十一月下旬军部曾派原总兵站站长张元寿同志率领少数精干人员(有参谋张云龙、周绍昆、唐炎等),带着电台、带着侦察分队去侦察、安排渡江工作。他们在三支队和游击纵队的协助下,很快征集到近二百条船,有十二个渡口可以同时起渡,一个晚上能渡七千五百人;对敌伪一般活动规律了解也比较清楚。看到他们的这些报告,我们这些当参谋的,马上把图标出来送给军首长看,叶军长看到这些情况,非常高兴,非常满意,指示我们,要迅速作好行动计划。根据批准的行动计划,我们连行军命令、行军路线图都搞好了,只等军首长下决心,填上日期就行了。部队也整装待发,可以说走就走。但是项英同志仍是犹豫不决,又是这情况,又是那个情况,我们都等得不耐烦了。到了十二月下旬以后,情况就有了变化,日寇在江面的巡逻汽艇增多了,有时还停在江中过夜,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与此同时,国民党李品仙的部队也有袭击我们的迹象。这就给项英同志增加了更多忧虑。于是通过第二条路线北渡的时机又丧失了。就在我军迟迟不动的时候,蒋介石于十二月十日密令顾祝同不准新四军经苏南北渡十二月下旬,顾祝同、上官云相调动七个师的部队(即四十师、五十二师、七十九师、一0八师、一四四师、新七师和六十二师)对我

形成了大包围之势。党中央一再电催早日北渡,刘少奇、陈毅、粟裕同志也一再来电建议尽快北移,李一氓同志也多次向项英同志建议尽早行动;但项英同志一直犹豫不决,反而电请中央指示行动方针。党中央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复电中,对项英同志作了严厉的批评:“中央还在一年以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最近决定全部北移,至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动中的困难,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有决心。??你们不要对国民党存任何幻想,不要靠国民党帮助你们任何东西,把可能帮助的东西只当作意外之事??如果动摇犹豫,自己无办法无决心,则在敌顽夹击下,你们是很危险的。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我们不明了你们要我们指示何项方针?究竟你们自己有没有方针。??似此毫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中央严厉批评以后,新四军军分会才于十二月二十八日作出了行动的决定。

当晚,副参谋长周子昆同志到我们作战科来传达了军分会的决定,要皖南部队全部以战备姿态,于一月四日从现地出发,经过茂林,然后经榔桥、宁国附近,再向北经十字铺到苏南溧阳竹箦桥地区,待机北渡。他说,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我们要有打仗的准备,因此要把活动在铜、繁前线的三支队部、五团及新三团等部队,调回来一起行动。听了这个决定,我们都感到很突然,因为这个行动方案从来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