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400味歌诀

合集下载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
中药药性口诀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医药学习的基础,也是中
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

中药药性口诀是指用来记忆中药性味归经的一种工具,通过口诀的形式将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简洁明了的概括,方便学习者记忆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希望对学习中医药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中药性味的口诀:
1.药性五味,辛甘苦涩咸,温热寒凉五性存。

2.药性归经,归肝泻肺宣肺肾,清热解毒补虚补。

3.寒热性味,寒药凉血热药消,苦味下气辛味行。

4.味归经脏腑,辛味归肺苦归心,甘味归脾咸肾经,苦寒归肝咸寒脾。

5.寒药伤脾胃,寒药伤脾胃,热药伤阴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中药归经的口诀:
1.归肝药,疏肝理气药,风湿痹痛宜加用。

2.归心药,苦味入心经,清热利水痰喘宁。

3.归脾药,健脾和胃药,补中止泻气滞通。

4.归肺药,辛味入肺经,辛温宣通止咳喘。

5.归肾药,咸味归肾经,温补肾阳助阳痿。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中药性味归经的口诀:
1.寒药归经,寒药归肺经,清热润肺止咳喘。

2.热药归经,热药归心经,清热利水痰喘宁。

3.辛药归经,辛药归肺经,辛温宣通止咳喘。

4.苦药归经,苦药归心经,清热利水痰喘宁。

5.甘药归经,甘药归脾经,健脾和胃气滞通。

通过以上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为中医药学习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药性歌诀400味

药性歌诀400味
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 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 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 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 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药性歌诀(400味分类)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 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 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 能利水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 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 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 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常用中药药性歌诀【400余种】

常用中药药性歌诀【400余种】

常用中药药性歌诀【400余种】常用中药药性歌诀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药性歌括四百味》。

内容简明扼要,押韵和谐,便于记忆,数百年来广泛流传。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疒言(hū)),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juān)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30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31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32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33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34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药性歌诀400味

药性歌诀400味

药性歌诀(400味分类)1、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热毒疮疡药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3、泻下药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攻下药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人参:人参味道甘甜,可以大补元气,止血生津,调节营养和卫气。

黄芪:黄芪性温,可以收敛汗液,固定外表,治疗疮疖,补气养血。

白术:白术味道甘温,可以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同时也能祛痰化瘀。

茯苓:茯苓味道淡雅,可以渗透湿气,利于通窍,白化痰涎,治疗尿路感染。

甘草:甘草味道甘温,可以调和各种药材,炙烤后可以温中,生用则可以泻火。

当归:当归味道甘温,可以补血养心,扶助虚弱,逐瘀生新。

白芍:白芍味道酸寒,可以收敛和补益,治疗腹泻和腹痛,虚寒体质不宜使用。

赤勺:赤勺味道酸寒,可以泻下和散发,破血通经,产后不宜使用。

生地:生地味道微寒,可以消除热气,治疗骨蒸和烦劳,养阴润燥。

熟地:熟地味道微温,可以滋补肾脏和血液,增强精髓,黑发乌须。

麦门冬:麦门冬味道甘寒,可以解渴止烦,补充心脏和清洁肺部,虚热体质可以服用。

天门冬:天门冬味道甘寒,可以治疗肺痿和肺痈,消除痰液和止咳,对于哮喘和热气有很好的功效。

___:黄连味道苦寒,可以泻心火,清热明目,治疗肠道炎症和腹泻。

黄芩:黄芩味道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治疗湿热和肺火,对于痰液和湿气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柏:黄柏味道苦寒,可以降火滋阴,治疗骨蒸和湿热,止血效果也很好。

栀子:栀子性寒,可以解除郁结和烦躁,治疗胃痛和呕吐,对于小便不畅也有很好的疗效。

连翘:连翘味道苦寒,可以消除疮毒,治疗气聚和血凝,对于温热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石膏:石膏性大寒,可以泻胃火,治疗口渴头痛,解除肌肉疼痛。

滑石:滑石性沉寒,可以润肠通窍,治疗口渴和烦躁,对于湿热体质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贝母:贝母性微寒,可以止咳化痰,治疗肺痈和肺痿,对于开郁和烦躁也有很好的疗效。

大黄:大黄性苦寒,可以清热积聚,治疗便秘和水肿,对于痰液和湿气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柴胡:柴胡味道苦,可以泻肝火,治疗寒热往来,对于疟疾也有很好的疗效。

前胡:前胡性微寒,可以止咳化痰,治疗寒热头痛和痞闷不舒。

药性四百味歌诀(歌括)及注解

药性四百味歌诀(歌括)及注解

药性四百味歌诀(歌括)及注解药性万千,医者需深入研究和了解,方能运用自如。

为了帮助医学研究者和从业者更好地掌握药性知识,以下是药性四百味歌诀及其注解。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准确、详尽的内容并满足需求。

一、苦味类苦味药,寒而导下,可清热、泻火、除湿。

适用于湿热壅盛、高热不退等症。

二、辛味类辛味药,温而发散,能散寒、解表,促进循环。

适用于感冒、低烧等症。

三、酸味类酸味药,收敛止泻,固涩止血。

适用于腹泻、出血等症。

四、甘味类甘味药,补益生津,缓解燥热等症。

适用于燥热虚损、口燥咽干等症。

五、咸味类咸味药,软坚散结,润滑肠胃。

适用于便秘、痞满等症。

六、苦寒性药物苦寒药,寒而泻下,可清热泻火,除湿热等。

代表药物有黄连、黄芩、连翘等。

七、辛温性药物辛温药,温而发散,能解表散寒。

代表药物有羌活、藿香、防风等。

八、酸收敛性药物酸收敛药,收涩而止泻,固涩止血。

代表药物有五味子、柏子仁、龙胆草等。

九、苦寒寡毒性药物苦寒寡毒药,具有寒凉作用,清热解毒。

代表药物有黄连、地黄、苦参、大黄等。

十、苦凉寡毒性药物苦凉寡毒药,清热解毒,具有寒凉作用。

代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十一、辛温多阳性药物辛温多阳药,温热能发散,具有温通作用。

代表药物有羌活、藿香、防风等。

十二、辛温祛寒药物辛温祛寒药,温热能散邪寒,解表散寒。

代表药物有荆芥、桂枝、蒲公英等。

十三、酸升腾下降药物酸升腾下降药,具有收敛止泻作用,可升腾化气下降。

代表药物有五味子、柏子仁等。

十四、酸巩固生津药物酸巩固生津药,收敛止血止泻,固涩成坚。

代表药物有五味子、柏子仁等。

综上所述,药性四百味歌诀及注解汇集了药物的分类、功效及应用,能协助医学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

医学研究者和从业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准确理解药性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药性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是每位医学从业者努力的方向。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药性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和完善。

药性歌诀400味

药性歌诀400味

药性歌诀(400味分类)1、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生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唐松草,胡黄皮也能成。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皮鸭胆马齿苋。

热毒疮疡药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3、泻下药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攻下药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400中药歌诀精华口诀

400中药歌诀精华口诀

400中药歌诀精华口诀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0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0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0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必背必读:四百味药性歌诀!!!

必背必读:四百味药性歌诀!!!

必背必读:四百味药性歌诀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宣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疏筋活络。

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

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药性括歌400味

药性括歌400味

药性括歌400味1.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附:鲜生地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冬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冬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13.黄连(川连)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芩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附:连翘心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附:川贝母、象贝母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川军、锦纹)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juān)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附:苏叶、苏梗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附:麻黄根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附:葛花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31.荆芥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执业药师400种中药记忆口诀

执业药师400种中药记忆口诀
不要一味嫉妒谁。(补阳,益卫,肌毒,水肿)
山药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山药竟带仪器补脾肺肾。
甘草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拆解一部坦克,换吃换喝。(解毒,益气补中,痰咳,缓急缓和)
蜂蜜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对比甘草。捕蜜蜂中毒了,非常着急。(补中,解毒,肺咳,肠便,缓急)
蛤蟆--因非神经(阴肺肾精);没练蛤蟆神功,因为我不是神经病。
楮实子
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出事了,清明节鸟呻吟。(清明尿肾阴)
麝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摄像,瞧,活童,总动。
冰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同情桥神。(痛,清,窍,神)
石菖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石菖蒲是位桥神化石。石--食--湿
苏合香
执业药师
药名
功效
助记
雄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虐定惊。
想到雄黄就想到白蛇赵雅芝---赵老师;毒虫来了,赵老师去谈,截住了,大家都不害怕了。
硫磺
外用消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外用有硫磺皂,内服:联想火山喷发--吃了会让你的小宇宙爆发:补火助阳;虚冷便秘。
轻粉
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荣儿已经强调去沈阳独闯。(益精,强,调,肾阳,疮毒)
肉苁蓉/锁阳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已经尝遍沈阳的羊肉。益精血,肠便,肾阳,阳肉。
巴戟天、淫羊藿、仙茅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沈阳起风时强拔羊毛。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肚子肿了,怀孕了(安胎),别人是肚子大,她是肚子肿(说明很坚强),补肝肾,强筋骨。

【中医中药】药性400味歌诀及注解

【中医中药】药性400味歌诀及注解

【中医中药】药性400味歌诀及注解1.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附:鲜生地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冬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冬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13.黄连(川连)黄连味苦,泻心除(疒言(hū)),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芩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附:连翘心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附:川贝母、象贝母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川军、锦纹)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juān)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附:苏叶、苏梗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附:麻黄根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附:葛花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中药药性400多味口诀!(完整典藏版)

中药药性400多味口诀!(完整典藏版)

中药药性400多味口诀!(完整典藏版)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1.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冬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冬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13.黄连(川连)黄连味苦,清热明眸,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芩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川军、锦纹)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juān)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30.防风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初学必背)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初学必背)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初学必背)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400味常用中药口诀速记,性味、功能、主治全都有

400味常用中药口诀速记,性味、功能、主治全都有

400味常用中药口诀速记,性味、功能、主治全都有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2第二天背诵任务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3第三天背诵任务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4第四天背诵任务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

香附味辛,理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四百味歌诀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
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
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17.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
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
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
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
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
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
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
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
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
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
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
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0.
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
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
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4.
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45.
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
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
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
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
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
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洒毒能化。

51.
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止渴,阴汗自遏。

52.
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3.
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犬便能实。

54.
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5.
木瓜味酸,温肿脚气,霍乱转筋,足湿皆用。

56.
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57.
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
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
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0.
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1.
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
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3.
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64.
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65.
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
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7.
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
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69.
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70.
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1.
甘松味香,善除恶气,开郁醒脾,心腹痛已72.
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胃。

73.
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4.
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75.
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76.
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77.
木香微温,能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肚泻肺。

78.
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为佳。

79.
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80.
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育安胎,通经破滞。

81.
毕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
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83.
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
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
延胡乞温,心腹卒痛,通经洛血,跌扑血崩。

86.
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缠,肺痈肺痿。

87.
崩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88.
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89.
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0.
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1.
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2.
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93.
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94.
苏子辛温,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沁肺。

95.
白芥子辛,专化胁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6.
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7.
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98.
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99.
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100.
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利水通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