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十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

1.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2.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3.其他结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章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

中国:齐国的稷下学宫

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界大学看作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统大学。传统大学的诞生与“行会”这一中世纪组织的社会组织密切相关。

欧洲最早的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牛津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体现在:

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排斥宗教和封建势力对大学事务的干涉,主张学者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

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运动);

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生自己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蒙昧和物质,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3.近代教育的转向

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功能也转向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宣告了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

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大学开始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

《康奈尔计划》:大学向所有人开放,所有科目一律平等,大学教育要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夏商时代产生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

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分为五学,“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

齐国的稷下学宫(东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养士机构具有自由论争、学术交流、灵活教学、师生平等的大学教育的特点。

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汉代的“太学”,太学教授成为“博士”。

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

汉代太学的董仲舒主张:以教育化民性,强调君权至尊,主张强化政府对太学的统一监管和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长久不变。

南宋的朱熹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是振兴了书院,书院具有中国古代的大学性质,要求书院教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重天理抑人欲。

北大校长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完全的人格,即知、情、意,德、智、体,群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党、教派的影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反对独尊儒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强调学者的社会责任,主张学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能。

第三章高等学校的智能

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

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的功能,只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与今天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已。

2.科学研究

塑造人和培养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主张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强调以科学教育强国。

3.社会服务

把技术推向社会,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增强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

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

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

三、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属于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属于普及化教育阶段。

四、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两种模式

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第四章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

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三、高校教师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

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时代性命题知识等)

2.条件性知识

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

主要产生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

1.设计教学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5.教育教学机智;

6.反思评价的能力;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8.创新能力。

五、高校教师专业情意

1.专业理想;

2.专业情操;

3.专业性向;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

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环境;

2.学校文化;

3.个人经历;

4.自我更新。

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八、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

1.专业学习;

2.专家引领;

3.同伴互助;

4.个人反思。

九、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十、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

1.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十一、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十二、大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

4.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5.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十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十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1.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

2.大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

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3.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

十五、高校师生间的关系

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

十六、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性”

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评

第五章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校传输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二、三种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2.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阻止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3.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三、高校课程的类型

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四、高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课程方案的设计;

2.课程目标的确定;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五、我国高校课程的现状

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

2.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

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

六、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取向(趋势)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

第六章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行的特点;

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三、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教学相长性、教学发展性、教学教育性

四、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教学准备阶段;

2.实施调控阶段;

3.反馈评价阶段;

4.反思总结阶段

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行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

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七、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

1.知识呈现的策略;

2.信息沟通的策略;

3.巩固知识策略;

4.组织管理策略

第七章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评价者、评价对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对评价本身的评价)、评价标准与方法

二、教学评价的目的

管理性目的、发展性目的

三、评价的功能

鉴定分层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学功能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标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按评价的目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的表达: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五、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日常测验、期末考查和考试、

六、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工作成果

教师评价的方法: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评教、教师的自我评价

七、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应用。

第八章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备课的步骤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二、备课的内容

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自己

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写教学反思

三、教案的内容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课题、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授课时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具准备、板书设计、作业要求及课后反思。

四、说课

说课:授课老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说课的作用:1.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说课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3.说课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课的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的原则:理论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逻辑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特色性原则。

说课的内容:说教材、教学对象;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形成说稿;进行说课与答辩。

说课要注意的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合。

五、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的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六、板书的作用

1.板书能体现教学意图,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

2.能解释教材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3.能强化直观形象,引起学生兴趣,便于集中注意,巩固记忆;

4.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地图,便于学生对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5.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6.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七、板书的类型及设计原则

板书的类型: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精心构思、整体设计;合理布局、虚实相生;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八、教态

教态的特点:辅助性、直观性、情境性、差异性

运用教态的要求: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

九、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2.评估指导作用;3.提高借鉴作用;4.相互协调作用。

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

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型评课、检测性评课

评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尊重教者的原则;详略得当的原则。

十、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主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得到体现和发挥。

2.生动: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却不是毫无章法。

3.快乐: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开心。

4.有效:有效是课堂评价的根本指标,完成预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

十一、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目标

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是否明确、科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2.评教学设计

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法的引导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3.评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提高。

4.评教师素质

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

十二、评课的注意事项

1.切忌套话连篇;

2.切记评课声音单一;

3.切记角色凝固;

4.切忌自我本位;

5.切忌面面俱到。

第九章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

一、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1.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2.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3.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

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是分段分布实施的

2010年目标:建立自由探索式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高等学校科研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基地,形成高等学校全方位多层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格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2020年目标: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基地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造就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和创新成果,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形成高等学校全面支撑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新局面。

三、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

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

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

四、高校科研的类型

1.从与生产的关系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

2.从其主要研究方法划分:现象型研究、试验型研究

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划分:小规模研究、中规模研究、大规模研究

4.按项目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

5.按资金来源:纵向研究、横向研究

6.按研究层次:宏观、中观、微观

7.按项目内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8.按项目的资金资助程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教育部一般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

五、高校科研的价值所在

意义性、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性、普适性

六、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

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

3.独立与合作相

结合的原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章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实践验证

二、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

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

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

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三、高校科研的方法

1.观察研究法;

2.实验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

四、实验研究法的分类

1.按观察状态分: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2.按观察手段分: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

3.按观察结果分:量的观察法、质的观察法

4.按观察时空分:时间观察法、场合观察法

5.按观察记录分:事件记录观察法、范畴记录观察法

6.按观察身份分:参与式观察法、非参与式观察法

五、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

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

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

六、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的成长

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地学术态度;

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

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

七、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

2.执着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

3.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

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

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6.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

八、科研选题的原则

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九、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

1862年,《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2.专家服务。

大学社会服务的特点:学术性、层次性、伦理性、有限性

二、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1.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

2.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

3.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咨询;

4.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

5.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6.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

7.利用学校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器械等,为本地区各种团体服务。

现代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三、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

1.文化政治服务;

2.社会经济服务;

3.教育培训服务

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

1.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2.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第十二章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

一、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

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

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职能。

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

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

①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②坚持集体参与和个别参与相结合;③坚持高起点原则

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及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二、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 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 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 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 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 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 的途径 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 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 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 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 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

发展的可能性

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 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 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教育活动。 (3)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 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高等教育四个理论的相应对应点: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将围绕 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二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种教育观;三是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模式;四是平等与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价值取向。 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3.为什么说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 (IX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 4、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 种标准。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 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论述题(开放性)(P58) 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为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高等教育的地位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 3.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NR[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受教育者的()现实及其趋势。 A.先天条件 B.身心素质 C.个体发展 D.文化涵养 正确答案:B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2.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方面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不相适应的问题。 A.劳动者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B.劳动者就业能力 C.劳动者工作能力 D.劳动者所受专业教育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3.法国于()年颁布《高等教育法》,它极大地推动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A.1971 B.1975 C.1983 D.1984 正确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正确答案:A 知识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5.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它也是高等教育学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A.教育目的 B.教育政策 C.教育方针 D.教育规律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目的的含义 6.“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改为公社、各行业推荐入学的办法,全国统考招生中断了()年。 A.8 B.9 C.10 D.11 正确答案:D 知识点: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7.高校科研工作和学术领域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的发展为本。 A.学校领导 B.学生 C.教师 D.社会 正确答案:C 知识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 8.()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最初形态,也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的方法论。 A.应答模式 B.泰勒模式 C.CIPP模式 D.CSE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B 知识点: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9.高校合格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A.办学指导思想 B.学校规模 C.办学条件 D.教学效果

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精品】最新高等教育学考点知识梳理(考前必背8页纸)

《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一、一般知识,涉及选择和判断 1)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指的是培养“精英”、培养“文雅”的“精神贵族”的那部分教育,而培训生活、生产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 1.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3.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 5.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开始于清末,先后经历了学习日本、欧洲、美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6.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开年会,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7.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9.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要有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有工人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有的还加上要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著作。 10.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有坚持的三个原则: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11.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有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 1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13.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属于学生大学。14.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 15.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 16.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 17.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 18.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19.中世纪学已经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 20.中世纪大学的特征有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此外有浓厚的宗教色彩。21.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22.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有: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的统一。23.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知识。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 24.洪堡的三个反对是: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25.1861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莫里尔法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26.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发展史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 殷商时期“右学”--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 战国中后期《大学》《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汉代“太学”--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 “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类专科学校 唐代“六学”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经学教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业教育--确立专业教育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12年《大学令》、1913《私立大学规程》、1917《修正大学令》--废除“忠君”,标志近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定型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 蔡元培--开启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 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基本任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 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5年11月18日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内容:①学校整体条件;②重点学科;③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宣告、1999年国务院决定“985工程”--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①机制创新;②队伍建设; ③平台和基地建设;④条件支持;⑤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公元前200年,雅典大学--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 中世纪大学--由学生和教授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获得较大自治权,并从普通教育体系中脱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独立教育层次,成为欧美近代大学的渊源,包括; ①意大利-波隆亚大学、萨莱诺大学 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③法国-巴黎大学 ④捷克-布拉格大学 ⑤德国-维也纳大学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 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 1810年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提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开启近代大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第一章,第4页)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 律的科学。(第一章,第1页) 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 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 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 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 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 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 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 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我们可从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 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剖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 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愈来愈烈。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这也就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内容及特点,第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和大学要力争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互补的需要中 产生双赢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研究目的?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页)?学习和研究高度教育学,旨在揭示高度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度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力量指导。 4、高等教育学研究意义?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23页)?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一点对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尤为重要。?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这样一种“为人师表”的专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他的知识品德、 学识技能、管理才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整个社会都要认识到教育工作者 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加强教师修养的重要性。?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专业,也是事业和职业。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专业精 神和事业目标,应当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基本规范,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职业道德的基本点就是 热爱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心,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 会与未来负责。有了责任心就能积极工作,勤于钻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也才能以为人师表来严 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学 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担负起育人 和科研的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准备步入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今后不断加强、提高且无止境的终点,这样才能 随着修养的不断完善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学识素养,首先是文化素养,即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知识。知识愈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

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六、选择题(P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