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创设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改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在语文课程的主张指引下,以单元整体开发建构为基本方法,梳理整合课程目标,融通课内课外语文内容,开展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实施理念,梳理细化课程目标体系,整合构建课程实施内容,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策略,建立学习助力机制,建立实施学业评价方案,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通过参与研究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收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促进教学技艺、实践智慧的真正提升。
3、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学生听、说、读、写、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细化目标
1、优化课程实施理念。
2、梳理课程目标体系。
3、架构课程实施内容。
4、探索课程实施策略。
5、建立学习助力机制。
6、实践学业评价方案。
三、实施框架
(一)优化了课程实施理念
语文课程需要理念的引领,需要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
1、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用童年生活的精神烛照语文教学,让语文融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2、语文课程的建构原则:在语文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和整合融通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梳理了课程目标序列
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清晰的课程目标引领和观照。现有的课程标准有总目标和年段目标,但没有细化到每个年级具体应达到的目标,因而对于教师实施语文课程造成了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仔细分析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发现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强调
了识、写、读、作、说等语文基本能力,而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道德、个性人格等都是与能力培养同构共生的。与2011版课标相比,更强调了适应实际生活需求。因此,我们以“写漂亮字、磨好口才、品优美文、写生活作、做博雅人”这五个指向生活运用的指标作为课程的目标框架,进行了语文课程年级目标的梳理细化,使语文课程的实施在横向上年级目标更加清晰,纵向上识字写字、阅读感悟、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项目类别要求更加具体准确并指向实际生活运用。(见附件一:质量目标手册)
(三)架构了课程实施内容
1、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我们认为语文课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担当:培育民族情感、传承经典文化、提高语言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完善人格修养。
2、根据语文课程的担当,我们架构了以语文教材为主的基础课程以及在教材基础上的拓展课程。以图示之:
3、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策略。
(1)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广阔起来。
①挖掘学生生活中具有语文味的因素与需要教学的内容整合。
②挖掘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活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书本与生活链接。
(3)开发多元语文表现样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
(四)探索了课程实施策略
1、课程实施环境的建设策略。
(1)教学环境的创设。
(2)师生关系的建立。
2、课程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1)营造灵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精神愉悦地学习。
(2)以He韵的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意思地学习。
(3)展开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放式地学习。
①设计具有高度开放性的话题。
②实现主体之间多元互动的对话。
A、教师与文本对话,把握预见性。
B、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自主性。
C、学生与学生对话,把握开放性。
D、教师与学生对话,把握激励性。
3、以教材为主的基础课程课型教学策略。
(1)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
(2)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常规积累,教学预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凝聚话题,主动学习。组织活动,开放互动。总结收获,拓展运用。布置作业,引导生活。
(3)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考量
我们对语文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见(附件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新常规养成细则)。
(4)基础课程的分课型教学策略
优化教研活动方式,纵横两条线推进课型研究。纵横两线,推进研究。横向专题仍然是针对各年段的关键能力训练点的研究,纵向专题是“读写结合课型研究”。“读写结合课型研究”的研究有序列、有梯度,更有聚焦性:(1)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如何体现。(2)相同的课型在不同年段的要求。横向专题低段(一二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朗读教学。;中段(三四年级):作文教学(片段、情境作文指导教学)、单项能力阅读教学;高段(五六年级):作文教学(谋篇布局、作文讲评)、阅读教学(综合能力),备课组活动时围绕这些选择性地展开,确保各年段能力的夯实养成。我们在充分研究后形成了包括类概念、育人价值、实施策略几部分的板块结构。
(附件三:《读写结合课型研究》相关内容)
4、丰富拓展课程的教学策略。
我们研究了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梯阅读、创作实践、经典积累等方面的拓展
第一阶段我们把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分开实施分类研究。但考虑到语文课时是一个常数,分开实施受到课时数的限制有很多拓展课程内容的教学没有时间充分展开。因此,我们进行了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整合实践。
(五)建立了学习助力机制
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这需要挖掘语文自身的魅力,需要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助力系统,以促进学生爱上语文。这种助力系统仍然是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我把它叫做“争星换卡”。就是以加星为形式,以星换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