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济南市对文化产业的政策
在日前发布的《济南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济南市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自2008年设立以来,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由2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采取贴息、补助、奖励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先后扶持50多个项目,带动社会各类投资20多亿元。
对于转企改制企业和重点企业,济南市积极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实行税收和行政规费减免,2010年减免税款2042万元。
此外,济南市落实土地管理政策,把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中,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留出用地空间;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文化产业担保资金,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1年为文化企业融资3000多万元。
济南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济南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91.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3%;2009年实现增加值144.1亿元,比重提高到了4.3%;2010年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上升至4.73%。
文化产业呈稳步增长趋势,年均增速超过25%,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据了解,目前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达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的比例由40:13.5:46.5发展到34:34:32,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发展优势
济南文化产业行业门类齐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等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动漫游戏、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外围层新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增速加快,成为济南文化产业中具有增长潜力的新亮点。
其中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建立起东部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中部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西部长清数字创意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一地三园”的发展格局。
3大产业园区为推动济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之路。
济南
市民营书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世纪金榜、星火传媒、海澜天韵、读乐尔,走出了一条“精、专、特”的民营书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2010年,济南民营书业销售收入约为25.87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有18家。
文化旅游兴起,文化旅游业增长显著。
2010年底,旅游业务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增长21%,成为济南市文化产业献。
文博会展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举办各类展会150场,展览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直接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7%;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00亿元。
总之,济南市的文化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有计较好的产业优势,但是距离济南市的文化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济南要想成为经济文化强市,必须在文化产业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济南市具有良好的文化优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闻名世界的中华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城子崖遗址,比秦长城历史还要长的齐长城,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汉代东平陵古城,洛庄汉王陵,被评为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遗址——危山汉代兵马俑遗址,位居“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始建于东晋的灵岩寺,建于隋代的四门塔,兴建于金代的济南最大最早的道教官观——华阳宫,以及济南战役纪念馆、解放阁、五三惨案纪念遗址等近现代史遗址,都清晰地呈现出济南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多方面展示着济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济南最重要的文化资源。
杜甫、李白、苏轼、刘鹗、老舍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游历济南,他们颂咏济南的名言佳句、千古文章,同样是济南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生动刻画了济南柳绿荷香、湖山掩映的自然景观。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全城遍布大小泉眼72处,清洌甘甜的泉水不仅赋予了整座城市灵秀的气质,也赋予了其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文化资源。
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优美宜人的大明湖是济南最富盛名的景观,不仅楼台亭阁、名水胜景令人赏心悦目,名人游览题咏的千古佳话,优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同样引人入胜。
历史悠久的千佛山,不仅有着雄奇秀美的峰峦美景、神态各异的佛教造像、庄严肃穆的佛寺道观,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又为其增添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为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宽裕、教育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
多,人们追求自我文化表达、参与自主文化创造活动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和维护自身文化权益的意识更加高涨。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
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和人们繁荣文化市场的新期待。
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
满足好群众精神需求、维护好群众文化权益、引导好群众文化消费,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健康向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迸发活力、各尽其能,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并且文化产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