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课件《如何拒绝校园暴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的类型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 1. 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行为暴
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 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 为。 2. 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 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 等行为。
校园暴力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风气 (1)社会风气较重功利和享乐,而轻忽伦理道德、造成社会脱序与
迷乱,青少年往往得到负面暗示。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以暴力解 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青少年于不知不觉中模仿暴力行为,而易生 暴力事件。 (二)大众媒体 (1)媒体上的暴力与犯罪新闻报导频率偏高 (2)为迎合观众与读者或者赚取巨额利润,媒体对于暴力和犯罪新 闻的报导往往以夸大、煽情的方式将案件夸大处理。 (3)不良的报纸内容,如犯罪新闻细节性地描绘犯案的经过,以及 过度渲染的报导,极可能促使青少年发生积极模仿的效果,而衍 发「犯罪方法」教育的副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少年 犯罪的传播主成因以报纸上的犯罪新闻为主,占40﹪。 (4)犯罪少年不仅较正常少年常看电影,同时更有喜欢观赏暴力、 犯罪电影的倾向。 (5)阅读暴力性质的书籍愈频繁,愈有可能对他人产生攻击行为。 不良书籍、杂志、暴力连环图画等不良书刊,对于成长中的青少 年极易激发其欲望,并为其未来暴力行为带来动机与方法。
案例一:
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 友小雪冤枉自己偷内衣,她和九名 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个小时,并 用手机拍下施暴与受辱的照片和视 频。
案例二:
一个初二学生用一把削笔刀杀死两名同学, 刺伤四名同学。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刺杀 的几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凶犯索要“保护 费”,从而引起被勒索同学的强烈反弹。
案例三:所谓“义气之争” 年仅16岁的苏某听说小文对人说他朋友(李 某)偷东西,便和他的朋友宋某、韩某将小 文带到学校外面,将小文打了一顿。
案例四:网络谩骂引发斗殴致16岁少年身亡
河北青年报(河北) 本报讯(记者白云)为争女友,网络上的谩骂演 变成现实中的械斗,造成一名16岁少年不治身亡。
23日,五六个少年在石市桥西区一家网吧上网,其中19岁的李平 带着16岁的女友。上网过程中,李平女友频繁收到一男孩网络上的 示爱信息。李平和对方在网上对骂。这名在网上挑衅的男孩叫梁帅, 他通过网络“下战书”,约李平在一超市附近火拼。
危 险 行 为
携 带 管 制 刀 具
校园暴力的沉重代价
1. 责任同学伤害当事同学的身心。 2. 让其他同学产生恐惧心理,丧失友情。 3. 家长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丧失尊严。 4. 教师对责任同学批评,责任同学得到教师群体的
负面评价。 5. 解决事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责任同学、家长、
教师为此耗费大量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精力,不能正常工作和 学习。 6. 责任同学被学校处理,得到负面评价,人生的道 路上有负面记录。
向校园暴力说“不”
2. 不参与校园暴力 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明白, 道理是讲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珍惜生命的 同时,也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我们在日 常的校园生活中,文明用语“你好、请、谢谢、 对不起、再见”十字应常挂口中,不讲粗言秽语。 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宽以待人, 互相尊重,相互礼让,相互体谅。遇到问题时, 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制造问题 的暴力手段。 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先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 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有最起码的 善良、同情心和怜悯感。当有同学“邀请”我们 去参与校园暴力时,我们应该断然拒绝,坚决不 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向校园暴力说“不”
1. 不崇拜暴力文化。首先,我们应该远离那些充斥 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 不给暴力文化留下喘息的空间。其次,不要受暴 力文化的影响,贸然模仿影视或游戏里的暴力行 为。在现实生活中,暴力不会帮助我们解决任何 问题,它只会激化矛盾。再次,正确认识影视、 书刊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意义,不盲目崇拜影视 作品中那些“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不用暴力 表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操,多接触有益身心的文化。
校园暴力的法律代价
师生讨论:
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 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 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 的暴力行为。 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 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 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 校园暴力。
3. 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 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恐吓、侮辱、排斥、歧 视、孤立等行为都是心理暴力行为。心理暴力与行为暴 力和语言暴力相比,因其隐蔽、侵害事实难以界定、伤 害结果的后发性、迟滞性,而被忽视。心理暴力可能无 处不在,而且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心理暴力对我们青少年的危害是潜在且持久的,它会使 我们无法对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影响我们以后的社交能力,同时使我们对 社会、对人性也无法建立正确的认知,也可能使受害者 患上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 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师生集体讨论
1.我们的同学有没有亲身经历或者 见过校园暴力事件? 2.你是如何解决的?或者当事人是 如何解决的?
拉帮结伙,为虎作伥
网络上语言失当,互相谩骂,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殴斗
一个女生被2个女人和4个女生打30 多个耳光
以前被别人勒索抢走50元,如今变身抢匪专抢学生仔
2010年3月23日南平实验小学杀害 多名小学生的郑民生
…… 17时30分左右,双方照面。梁帅一方眼见对方实力强大,一哄而 散。跑得稍慢的人被李平一方追上一顿暴打。十几分钟后,受伤的 张X 被送医院后抢救无效亡,年仅16岁。24日晚,参与斗殴的李平、 窦涛等人被抓获。 窦涛14岁,却已辍学几年。他告诉记者,他最近一年多每天的日 子都是白天睡觉,晚上上网。“那天听说人死了,我们几个都哭 了……”窦涛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