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标解读
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有助于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
(3)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的基本内容1. 教学目标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教学内容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科知识;(2)教育教学理论;(3)教育教学实践;(4)教育教学评价。
3. 教学方法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提倡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探究式学习法;(4)反思性学习法。
4. 教学评价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强调以下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2)结果性评价;(3)自我评价;(4)同行评价。
四、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的实施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1)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综合组教研活动课标的认识;(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3)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2. 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1)建立教研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2)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综合与实践课标解读ppt
案例:解决问题
①航拍森林,让学生看视频,说感觉。
②提出问题: “这片原始森林大约有多少 棵树?请你估一估,算一算!” ③学生小组合作,独立去解决问题。
④成果交流。
方法1:点数
方法2:分区域点数, 累加
方法3:分区域,点数适 方法4:分区域,点数适中
中的1份,乘4求总。
的2份,用平均数乘4求总。
,比较完整理解数学。
了解数学的应用是全面了解数学另 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不仅仅是自成逻辑 体系学科,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密切 联系是数学最主要的特点。 “综合与实 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不是字面 上的理解,而是感悟、体验数学应用, 不做就不能有真切体会,学生需要在这 方面积累经验。
3、综合与实践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逐步向学生自主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进行 转变。首先我们先看一看“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的目标。
第二学段教学目标: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 实践活动。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 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 《楼梯的设计》
目录
前言 调查方法方式简介 我们的队伍(分工) 调查计划时间表 楼梯结构简介 调查问卷样本 数据统计与分析 各个教学楼楼梯数据
……………2
………………3 ……………4 ……………5
…………6
………… …7
………8~12
……………13
现楼梯的总体分析(改进楼
梯)
… …………1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 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中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中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中学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反映了新时期国家对人才的新要求。
课程性质主要包括:1. 基础性:中学课程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的阶段,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综合性:中学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3. 实践性:中学课程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时代性:中学课程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中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类。
学科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动课程则主要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内容方面,中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下几点:1.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课程内容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课程内容要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程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课程标准解读
1/13/2013
从三个学段看螺旋递进层次6
(主题词: 1句号、问号、感叹号+
从三个学段看螺旋递进层次5
主题词:体裁1、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古诗 2、记叙文、诗文 3、记叙文、诗歌、说明文 精读文章篇: 第一学段:阅读童话、寓言、故事,有感受和想法。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古诗,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 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 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诵读优秀诗文,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 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 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描述场景、人物、细节,说 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 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 方法。
从三个学段看螺旋递进层次1
识写任务篇: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 会写。 三个学段识写的情感态度: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3、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课程标准
提出三个学段教学的 具体目标
课标对三个学段的具体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 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
2024/11/12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
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今秋七年级“部编教材”如何体现课标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关键词四:写作体系
2024/11/12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接受学习——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表象学习——探究学习
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
2024/11/12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 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 的变化。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024/11/12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综合科组新课标解读
综合科组新课标解读一、信息科组(一)学习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课堂的主导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教只作为一种辅助形式,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2、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4、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5、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6、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7、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
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二)结合实际谈问题我们觉得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教授与学生自主操作时间应当合理分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懂得灵汇贯通,举一反三,掌握软件的贯通性;但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教会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另外,还应强调信息安全意识;也需要强化学生的基础技能;最后还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二、科学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深圳市宝安区是从2003年9月开始实施科学课程,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科学课程,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2022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2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语文课程教学宗旨1、健全语文素养: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历史和现实素养,提升语文素质,使学生拥有国家文化认知、家国传承责任素养,增强语文能力和责任意识。
2、树立文学感悟:激发学生文化认知、恒久热爱,探究文学思想内涵,掌握文学感悟方法,建立以文学作品鉴赏、分析为核心的文学素养,在拓展思维视野的同时,增强情怀、熏陶古往今来。
3、拓展社会视野:建立70年文化史素养、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理解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性文化差异,实现立地看天的历史沉淀能力,实现审美感悟、智慧张力、修养膜拜,拓宽思想视野,增强敏锐洞察国情能力二、语文课程教材体系1、根植文言文背景:重视文言文基础,勤洗耳恭听,深入认知文言文中每个字词的内涵,加强书面史料与实录具体事例的学习,联系古代文化传统背景,加深理解全面把握文字构成及文体美感。
2、培育汉语思维力:关注古今汉语的转变,激发学生自觉思索汉语表达本质,探究句法结构与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汉语代词、量词、连词及委婉语等使用习惯,提升学生独立认知、操作能力。
3、提升阅读技能:提倡以问题解读文章内涵,运用取舍、步步深入技巧,积极探索作者的思考方式和文章的实质结构,使学生掌握语言细节,发掘关键信息,从多角度分析文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价值观的指引能力。
三、语文课程教学流程1、分析领悟:以学生的语言表达熟练度和认知能力为出发点,由浅进深,从知识细节到思维技巧,分析书面词语和句法结构,深入理解文本思想与精神;2、升心练功:以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文人故事为练习阅读原料,注重体会因人而异的文化气质,精准把握作品内涵,洞察诸多人生智慧,体会文人谋道的崇高志趣;3、升技激情:引导学生灵活准确应用各种文体表达,全面掌握文体规范,加强独立发现、创新表达的能力,运用深情的语言来展现个性特质,实现语言应用技能联系思维表达。
四、语文课程评价改革1、实现系统评价:不仅要量化分析学生背景内涵,开展合理全面的活动评价,更要强化拓展文化认知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实现系统评价,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2、形成连续评价:做到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上延伸,通过活动、实践练习层层衔接,强调学生认识学习环境,对老师要求更加严格,以形成连续性、全面性评价;。
新课标整体解读
新课标整体解读
本文将对新课标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其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新课标是指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
该改革的背景在于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需要对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其影响也逐渐显现。
一方面,新课标的推行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质疑,如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质量、教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
综上所述,新课标作为教育领域一项重大的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景、理念和实施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路径,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 1 -。
高中课标整体解读
第二个6
设置6个必修模块—— 音乐鉴赏 歌唱 演奏 音乐编创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
供全体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发 展需求从中选择修习。每个必修模块 均由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关联、 适度渐进的18加18学时两部分教学内 容组成。限定每位学生在应修满的3学 分中,至少有2个学分要从1~2个必修 模块学习中获得。
6.立足核心素养
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 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高中音乐课程以培育 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课 程设计,引领教学实施,全面实现高中音乐以 美育人的课程目标。 对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评价,应从音乐学 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出发,对应各模块学业质 量水平,依据具体课程内容和不同模块教学实 施方式,科学构建具有音乐学科教学及音乐艺 术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
请先记住这两个数字——
三个3
三个6
以这两个数 字为线索,便可从 总体上提纲挈领地引申追踪出“新 课标”最主要的变化内容。
专题二
新课标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性 质是如何定位的? 怎样认识和理解高中音乐课程 的六条基本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性质定位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 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以其独 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要。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 创造,是人类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基于音乐艺术与人 类精神、情感及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密切联系,普通高中 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是 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 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同时体现《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 择性和关联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服务。
综合与实践课标解读
综合与实践课标解读
综合与实践课标详细解读如下: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它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目的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突出“综合”与“过程”,这种综合不仅体现在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
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将得以发展。
课程有助于学生探索数学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
数学课标明确了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其中就包括了综合与实践课程。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判断、理解、思考、表达和反思,进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关于数学内部的,也可以是关于日常生活的。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和工具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综合与实践课程还有助于探索数学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和数学观察等。
此外,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同时,课程还有助于探索数学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教育部新课标解读全文
教育部新课标解读全文
自2017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实施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教育环境。
二、课程设计
新课程标准重视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
同时,通过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跨领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综合性。
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态度和学科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情况。
四、教育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同时,引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发展。
五、师资队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同时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
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通过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国的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课程标准解读
3、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
– 新增加了“突出音乐特点”这一基本理念。 – 第一段中新增加内容均体现了音乐的本质属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 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 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 性……‖
– 调整了关于“学科综合”的内容 修订版:“关注学科综合” 实验版:“提倡学科综合” – 第二段增加了:“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 特点”。 (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学科综合的基本原则)
争论、反思、研讨
2、 2003——2010年教育部组织三次大修订
历时之长、反响之强烈、争论之激烈、参与人
的层次、数量之多(11.7万人参加) ——可喜的文化现象
不应忘记的几个声音
1、2005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庆祝教师节的 发言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第一件事是要贯彻 启发式教育方针,教育过程中成人的价值观和 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 第二段内容是对“课程价值”的阐述 增加了:“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 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青少年创造性发展潜能, 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 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 和谐社会的构建”。 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社会交往价值;4、文化 传承价值删去)
4、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 修订版:文化多样性 实验版:多元文化
– 修订版: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实验版:“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 修订版:“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 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实验版: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 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课标解读
音乐课标解读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它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学习效果;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它提出了科学的教学理念,规定了教的内容和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目标。
为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对解读、细化、实施、评价课程标准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
一、解读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1、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
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整体发展。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到了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把这三个领域的学生发展目标具体为学习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2、关于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没有对教学内容(如教学大纲、教科书)作出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还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课程理念。
3、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对学生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着眼于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为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实施和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逐步实现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不同层次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4、关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
课程标准描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可测量的。
课程标准描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行为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是能够评估的,是能够测量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解读-最新资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解读“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特色,安排这一内容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这一内容并不太重视,甚至“跳过”这一教学进度(特别是第一学段),所以,“综合与实践”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在小学阶段“登堂入室”。
为此,时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这一内容进行解读,作为一线教师教学时的参考。
一、新旧课标内容对比二、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内容概要在第一学段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特有的价值及其作用,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积累相应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也增强了对所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与巩固。
本学段(其他学段也如此)“综合与实践”这种教学形式应当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针对性要强,但要保证每学期至少有一到二次的实践活动。
它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穿插在课内,也可以课内外结合,使之常态化地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
三、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片段),逐条解读 1.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本条目标提出的要求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案不一定要独立设计,可以将它“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将其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时,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后,让学生走进生活就能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能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特有的价值。
2022新课标解读及实践
教学观需结合单元内容创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基于问题、项目学习,注重文化认识与语言文字技能整合,通 过社会性互动,改进问题解决策略,如更好收集资料。
语文知识实践建构
语文知识不是灌输,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合理组织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建构过程即学 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体现素养本位的教学观。
OECD定义素养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满足复杂需要 的能力,强调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品质,包括知识、方法、态度等。
素养观
国家课改建立综合素养观与学科学习关系,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强调灵活 运用学科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解决实际问题,与三维目标紧密关联。
02
素养导向的学科本质观
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通过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完成任务,从而发展 学生的自主能力。
03
素养指向的学习观等教学观
情境使得思维得以可能和必要
真实情境与现实问题
强调真实情境与现实问题解决,整合三维目标,如完成学校宣传方案涉及调研 、阅读、语文技能运用及情感态度,情境蕴含任务,要求素养整合。
情境创设的过程
老师创设真实情境,是简化生活世界与语文学科世界的关系,贴近学生经验, 激发学习兴趣,情境赋予话语不同含义,需结合文化情境理解。
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
领域知识
学科知识、技能是素养培养工具,改变对知 识认识,是教学观转变基础。
必备工具
领域知识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直接目的,而 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必备工具。
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
学习方式变革
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变革,通过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学习 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有疑惑的地方。
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教学内容分析:是一篇揭示科学规律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和尚、讲学家、老河兵推求河中石兽在何处的不同结论,告诉我们对自然现象的推想,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1、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 、训练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媒体教具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二课时一、示标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查学诊断:1.通假字曳铁钯“____”通“____”,_________答案: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2.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众服为确论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答案:被/认为/成为3.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________ 今义:并列(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 今义:一种学科(3)是非木柿古义:________ 今义:判断词是(4)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_ 今义:阅读(5)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6)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答案:(1)一起(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代词,这(4)经历(5)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详解综合科新旧课标对比及新版课标亮点
科学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三个学段
四维
≥1
多元 多样
《道德与法治》
编写思想 课程目标 不同
思想略微不同
课时安排不尽相同 不同
内容结构稍显不同
教材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一(上)《品 我上学了 德与生活》
祖国妈妈, 我爱你
我的一天
过新年
一(上)《道 我是小学生啦 校园生活真快 家中的安全与 天气虽冷有温
备课时你会看《课标》吗? 一堂好课的指导思想源自哪里?
综合学科(科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
课程标准解读
拉萨市实验小学 苟朝润
第一章 课标产生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
2.顺应时代发展、社会前进。
3.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 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我不拖拉 4.不做“小马虎” 6.花儿草儿真美丽 8.大自然,谢谢您 11.让我自己来整 理 12.干点家务活 13.我想和你们一 起玩 14.请帮我一下吧 15.分享真快乐 16.大家一起来
法制 法治 道德 法治
品德与社会
性质更清晰
年段区分 目标更饱满
名称变动
建议完善
第四章 教学建议
品德与社会
一(下)《品德与生活》 一(下)《道德与法 制》
8.我很整洁(一上)
1.我们爱整洁
11.看我多精神(一上) 8.风儿吹呀吹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3.我为家人添欢乐 11.小心,别伤着 无
2.我们有精神 5.风儿轻轻吹 9.我和我的家 10.家人的爱
7.可爱的动物 无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9.我换牙了 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一、教学目标定位要适宜
二、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要准确 三、教材内容处理要恰当
四、教学活动设计要多样
道德与法治
一、认真学习主题内容。
二、准确把握目标。 三、走进学生生活。
四、精心设计活动。
五、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教 育。
科学
一、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 二、优化课堂教学 三、优化教学评价 四、课外活动
德与法制》
乐
健康
暖
一(上)《品 我的家人与伙 走进大自然 德与生活》 伴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一(上)《道 我的好习惯 德与法制》
我和大自然
我爱我家
我们在一起
一(上)《道德与法
活》
制》
1.我背上了新书包 10.我自己会整理
1.开开心心上学去
3.新朋友、新伙伴 2.拉拉手,交朋友
谢谢聆听,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第二章 三科课标共通之处
一、都强调“以学生为本”。
二、教学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回归生活。 三、科学课强调探究式学习,品社科强调探索性学习。
四、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化,由指导逐步变为指引。
五、都强调教学要重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 调知识的灌输。
六、都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七、都强调适当的课外拓展,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 的需求。
4.平安回家
4.上学路上
2.校园铃声
6.校园里的号令
9.我会好好吃
10.吃饭有讲究
12.和钟姐姐交朋友 12.早睡早起
12.新年好
15.快乐过新年
13.欢欢喜喜过新
年
5.我们的国庆节 6.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3.我认识您了 7.课间十分钟 8.上课了 9.玩得真开心 11.别伤着自己 13.美丽的冬天 14.健康过冬天 16.新年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