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课件
居住区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ppt课件
➢开放社区与公共空间 对城市的开放 对居民的开放(公众利益优先)
居住区配套设施
标准划定
表5.0.3
➢ 建立“都市核心带” ——开放空间 ➢ 公共空间优先设置 ➢ 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
武汉城市花园
都市核心带
PART 03
•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 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 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 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 的布局相结合。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邻里设计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500-4000 300
300-1000 -
户数 人口
面积(公顷)
居住区 1~1.6万
3~5万
50~1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1.5万
15~35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6
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融入城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居住区规划布置》课件
01
绿色生态住宅强调与自 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注 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
02
绿色生态住宅采用先进 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 高住宅的能效和环境质 量。
03
绿色生态住宅提倡绿色 出行方式,如步行、自 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04
绿色生态住宅还注重绿 化和景观设计,为居民 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 环境。
组团式
将住宅分成若干组团进行布置,每个组团都有一定的公共绿地和配套 设施。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例
北京望京居住区
深圳华侨城居住区
采用混合式的规划布局,结合地形和 环境特点,形成了功能完善、环境优 美的居住社区。
采用组团式的规划布局,每个组团都 有独特的主题和特色,形成了具有文 化内涵的居住社区。
案例三
某生态居住区:采用低车速、低车流的设计理念,主干道宽度适中,次 干道和支路则尽可能窄,以减少车流量。同时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05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的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确保绿化景观的生态功能,如空气净 化、水土保持等。
人性化原则
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运动和娱乐需 求。
教育设施
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 育机构,为居民提供子女教育 服务。
文化设施
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 心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商业设施
包括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 ,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 商品和服务。
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的实例
实例一
某城市的居住区规划中,根据人口密度和需求,合理配置了各类公共设施,如 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ppt课件
优缺点
•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案例分析
南 北 向 轴 线
案例分析---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水轴
康有为广场
案例分析---北京吉大城小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目录
• 向心式布局的定义 • 向心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 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 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优缺点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香港置富花园
——住宅和公
布局紧凑,缺点明显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 隐喻式布局的定义 • 隐喻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案例分析:泛海国际居住区
住宅区居住地块被相对开放 的道路网络分为七个相对独 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都 雕琢成为私密和半私密空间, 其间由绿链连接。这样,不 但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还 使商务、休闲娱乐、运动、 住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 确,缔造一个多元共生的都 市“私密花园”。
全版居住区规划.ppt(new).ppt
5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生态性原则 (四)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 (五)超前性与灵活性的原则
.精品课件.
6
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
(一)居住区的规模
户数 人口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0000—16000
3000—5000
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组区
.精品课件.
11
3. 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精品课件.
12
第三节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一)居住建筑类型选择
1. 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
➢ 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
.精品课件.
西、北
北 偏东35°至 北偏西35° 南 偏西25°至 西偏北30° 东、西
西、北
西、西北、北
西、北
西、西北
19
(3)通风
➢ 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迎风位 ➢ 建筑群体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迎风方位 ➢ 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
.精品课件.
20
(4)噪声的防治
.精品课件.
44
.精品课件.
45
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 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不论轴线虚实,都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着轴线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 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精品课件.
46
居住区规划课件整理PPT课件
-15˚≤ a ≤15˚
1.23H,1.26 H
○ 多层间距 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
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南侧建 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 高度的1.26倍。
2020/3/29
20
2020/3/29
21
初步设计
步骤六
6.方案强排调整
方案进行强排规划后,整体会满足任务书的相关指标,但是空间和 户型均很呆板,这时应进行方案的调整。
调整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整体空间效果,城市天际线 ②户型产品
2020/3/29
22
2020/3/29
23
2020/3/29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型要符合楼层高度(即消防的要求)
②户型要符合市面上流行的户型
③户型要考虑日照的影响
④如何在总图中放置合理的户型
2020/3/29
38
7-11F
12-18F
18F以上
一个楼梯+一个电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一个楼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二个楼梯
63
2020/3/29
64
2020/3/29
65
2020/3/29
66
2020/3/29
67
调研内容包括: ①用地周边的道路 ②用地周边的建筑 ③用地周边的景观 ④用地内的现状(建筑、高差等)
2020/3/29
12
2020/3/29
13
《居住区规划》PPT课件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i、素质、居民行为、心理
社会的因素:制度、政策等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规模分级: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口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13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用地项目:
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建筑的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 旁绿地、宅间小路、家务杂院等)。
14
15
16
17
二、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为居民解决、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方便、舒适、卫生、安全、优 美的环境。
居住区规划要求
满足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要求 考虑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做到恰当、相应的
安排 适应居民生活习惯 考虑居住区所处地的自然、气候等条件 有发展的可能
集约化
社区化
生态化
有机化
智能化
颐养化
11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二、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三、住区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四、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
12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基本要素:
物质要素:
责任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
精神要素:
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比例的发展
1949—1978年 1979—1989 1991 2000
0.78%
1.0% 3.67% > 5%
10
三、展望 国际居住标准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 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
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价值取向不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八)住区 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
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九)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 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其基 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 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 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 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马赛公寓
居 住 综 合 体
马赛公寓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 (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简称CNU) 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CNU第四次大会通 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标志着新城市 主义思潮在美国已趋成熟。
《新城市主义宪章》强调社区的紧凑;公 共空间的重要性;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 型、居住人群的混合;适合步行的环境和 尺度;以及清晰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
《居住区规划》课件
《居住区规划》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居住区规划概述 • 居住区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 居住区规划的要素 • 居住区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 居住区规划的案例分析
2023
PART 01
居住区规划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居住区规划是指对一定地域内的居住 区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居民的基本 居住需求和改善居住环境。
邀请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 。
方案修改完善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报批与公示
将修改后的规划方案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并进行 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规划实施阶段
1 2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审批意见和公示反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
组织建设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组织各方资源进行建设实施。
空间布局的艺术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创 造出富有艺术美感的居住 区景观,提升居住环境的 品质。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规划应遵循安全、便捷、顺畅的原则,确保居民出行方 便且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的组织方式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地形条件,道路交通可采用自由式、方格网式 、混合式等不同的组织方式。
停车设施的设置
合理设置停车设施,包括住宅配建停车位、公共停车场等,以满足 居民的停车需求。
绿化景观
绿化景观的原则
01
绿化景观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原则,提高居住区
的环境质量。
绿化景观的类型
02
根据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绿化景观可分为草坪、花坛
、树木、水景等类型。
绿化景观的管理与维护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精品PPT课件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居住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 两大部分。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 共空间四个层次,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而言, 主要对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 布局进行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整个富翔天地居住小区建成后可容纳 1500户居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 建筑群落富有变化韵律,园区内清 新雅致的多层公寓、俊秀挺拔的高 层公寓交相辉映,有北向南、高低 错落的建筑勾勒出起伏曲折、优美 的天际线。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富翔天地小区环境设计强 调人性化,考虑居民的心理需 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同时兼备观赏 性与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 中形成半开放性空间或者全开 放性空间。在景观设计上,采 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小 区景观效果,并追求生态效益, 充分展示绿色植物本身形、色、 味,体现自然美。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的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 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 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 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 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 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 算等指标。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第11章 居住区规划精品PPT课件
– 路边停车位、回车场边停车位、住宅底层停车 位等一般不计入停车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
• 千人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 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 分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 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两个居住 组团。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 顷,建筑密度为20%。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 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
•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13.6万平 方米)
•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1.1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 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 住宅建 础;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要求为条件。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线来划定。
• 道路用地
– 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 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 宅间通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 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
城规课件(第六章居住区规划)
第六章居住区规划地理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陈朝隆chencl@第六章居住区规划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成果第二节居住区的组成与规模第三节居住区结构模式第四节居住区规划用地指标第五节居住区用地界线划定的技术规定第六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七节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第六章居住区规划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成果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进行综合安排,为居民创造一个经济合理、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居住活动关系图框架居住区规划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九个方面: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和范围(包括改建、拆迁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所需用地的大小(或根据改建地区用地的大小来决定人口的数量);3.拟定住宅类型(含单身宿舍)、层数比例、数量及规划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和数量(包括房屋和用地)、分布和规划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以及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运动和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规划布置方式;7.拟定各项工程管线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竖向规划设计方案;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二.居住区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文件和图件1.居住区规划文件为规划说明书和规划文本;2.居住区规划图件(主要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图纸的比例尺:1/5000~1/2000。
框架内容提要:(1)组成;(2)规模。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内容、用地)(一)要素组成物质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精神要素: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
(二)内容组成A .按建设项目分:1.各类建筑:指住宅,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幼托、商店、菜场、邮局、银行等),生产性建筑以及小品建筑等。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课件
国际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案例
纽约
纽约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注重垂直发展,通过高层建筑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同 时保持城市绿化和休闲设施的充足。
东京
东京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以轨道交通为导向,通过建设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来 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便利。
成功与失败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
新加坡是一个成功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案例,通过严格规划和执行,实现了土地 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关怀
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文化传承, 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居住空间。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创新与突破
01
02
03
混合功能
打破传统居住区的单一功 能,实现居住、商业、文 化等功能的混合布局。
弹性规划
适应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采用弹性规划理念,灵 活调整用地布局。
社区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过程, 实现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 市居住用地规划,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区域协同
加强城市群和区域间的合 作与协同发展,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创新驱动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 居住用地规划的理论和实 践的不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众意见。
实施与管理
根据审批结果,制定实施计划 和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实施
。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编制内容
用地布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 口分布,确定居住用地
的空间布局和规模。
配套设施
规划居住用地的公共服 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
环境建设
注重居住用地的绿化、 景观和环境质量,提升
居民的生活品质。
《居住区规划》PPT课件
•街巷制:北宋时期,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里坊 的组织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替代,住宅直接面 向街巷,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
•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居住区的环境水平,可以作为规 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之一。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二. 居住区规划整体布局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我国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简要演进历程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佩里提出了“邻里单 位”的概念,以小学的服务半径控制邻里单位 的人口规模,并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 构成城市的“细胞”。50年代出引入我国,并 在上海曹阳新村的建设中得到体现。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居住区—— •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 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 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基本可以在居住区内得到解 决,居住区实际已具备小型城市的功能。
• 社区的含义很丰富,简单地讲,社区是指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 生活共同体”。
居住区绿地PPT课件
§2
三、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改善和保护环境 2、美化居住环境 3、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4、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5、防灾避灾
23
§2
四、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以服务居民为目标
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3.根据绿地中市政设施布局 和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绿化
24
§2
五、居住区绿地布局
1、地形起伏,景观控制正负零 2、步道宜窄,线形婉转曲胜直 3、广场宜小,隐形外延贵绿荫 4、密植分层,木色秀润掩墙基 5、自然坡岸,经营水景可用巧 6、弱化通道,消防车道痕迹无
39
§3
一、公共绿地设计
40
§3
一、公共绿地设计
(三)组团绿地 1 布设位置
根据组团绿地在住宅组团内的对位置的不同,组团绿 地布设的位置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庭院式组团绿地:周边式住宅中间; ②林荫道式组团绿地: ③山墙间组团绿地:点式、行列式住宅山墙之间; ④与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结合布置; ⑤临街组团绿地; ⑥独立式组团绿地 2 用地面积
▪ 组团绿地
17
(二)宅旁绿地
▪ 也称宅间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 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 地,其大小和宽度决定于楼间距,一般包 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它 可供本幢四周居民使用。它是居住区绿地 内总面积最大,居民最常使用的一种绿地 形式,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和老人。有时 将宅旁绿地集中使用,可形成组团中心绿 地,这是一种更受居民欢迎的形式。
5、庭院式:底层住户均有小院落
6、散点式:高层建筑的布置形式
8
§1
五、居住区道路系统布局
1、居住区级道路: 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的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9m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2021/7/10
7
2021/7/10
8
(三)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1)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 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 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湖河水面等自然条件要 充分利用。
2021/7/10
24
(三)居住区内各类室外场地的规划设计
1、儿童游戏场地
(1)规划布置 (2)儿童游戏场地的面积指标
2、成年和老年人休息、健身活动场地 3、晒衣场地 4、垃圾储运场地
2021/7/10
25
不同年龄组儿童游戏场的布置
2021/7/10
26
2021/7/10
儿 童 游 戏 场 地
滨市南岗区学府三道街、学府四道街、哈西大街、尤 家街、西河沟围合的区域内,毗邻哈尔滨市高等学府 的聚集地,总用地面积2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控制在 490000平方米(含地下部分)以内,容积率为1.7-1.8, 建筑密度为27%以下,绿地率不得低于30%。本小区 是以较高起点改造旧工业区及棚户区,小区规划特点 是以一条生态绿带系统贯穿整个小区,以达到小区环 境的均好性。经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批准, 哈尔滨(欧亚书香苑)住宅小区工程立项为国家康居 示范工程。
2021/7/10
10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 结合。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 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 等来塑造立面效果。
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 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 换景的良好效果。
居住区规划报告 PPT课件
多城市都经常采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2、评道价路:用贯地通:式的道路 布局小形区式内的三优级点道是路交明 显 住 居 为 的通 分 晰 设:组住贯交组住,,居团区通通织宅工但住级内式组通 组 程 缺小 道 , 织道畅 群 管 点区 路 采 形路, , 线 是级 的 取 式、易 结 易 居道布人,宅于 构 于 民路局车这间划清敷容、形混种小居式行交路。 通易组受织到形交式通适干用扰于。机整动车 流个量小少区的的居道住路区网,布我局国绝 大给多人数一居种住轻区松采自用由此活种系 统泼。的居感住觉区,道但路真网正的运布局 形行式起为来格让网人和觉内得环有模混式相 结 口 偏乱 弯合在南的,的北有感平形边一觉 直式 , 个, 的。 在 消总 路小 小 防是 不区区通在 多的的道转。主东。入边
15
三 总体规划布局分析
❖ 总体布局规划还是比较合理的,小区道路的通达性较高,并 与周围的商圈联系较好。每个组团周围的临街建筑几乎均被 开发成了商铺。每个组团相对独立并拥有自己的组团绿地及 活动场所,小区中心也有中心绿地以及文化站,小区中还有 邮政储蓄银行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但同时,这样的规划布局也存在一些问题。每个组团太过独 立,缺少联系,居民交流相对减少,从而使小区缺少人情味; 每幢楼只有一侧有并不显眼的标志牌,所以辨识度不高,不 方便初次造访的人;小区开发了众多商铺,但忽略了新村外 围其实已经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而且周围的家乐福,沃 尔玛这样的大型购物商场人气也并不是很旺,此外,南环新 村作为一个老小区的改造,大多居民还是回迁的老住户,多 为单位老职工,他们的购买力也值得深思。
21
❖谢谢观赏!
22
20
七 小区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 · 规划设计》 备课课件
第1章:课程介绍(认识篇)-1
《宅经》曰:“凡人所居,无不在宅”。住宅作为人类生存 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 质消费资料,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享受多层次生活方 式的需求。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 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满 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家已经不仅仅意 味着是遮风避雨的房子,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已经从满足简单的有 房住、住的宽敞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向寻求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 会环境过渡----住区。
1.4 住区的发展
1.4.1住区组织形式的演变
(坊里—邻里单位—小区—社区)
1.传统居住形态的演化
里、坊、胡同等 居住区概念的提出
二战后美国、邻里单位、住宅区 英国卫星城的建设
第一代卫星城 第二代卫星城 第三代卫星城 新城建国建成的住宅区变迁进程尝试作一个初步的划代,即:
城市规划方面
2邻里单位
从西方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的居住空间最终将摆脱功能主义的束缚,“从强调功能分 区向重视功能复合转变,从等级化的组织结构向多元化的网络结构转变,从重视物质形体环境的 优美向重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转变,从强调远期静止的规划结果向注重控制城市发展的动态过 程转变,并由此使功能主义城市以及在同样的规划理念下出现的邻里单位模式经过不断的反思而 最终被放弃”,但就我国目前住区的建设来看,功能分区的方法仍被沿用,居住空间的组织机构 多年来一直沿用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区及居住小区模式,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第八 步住得高尚品味 第七步 住得有文化 第六步 住得舒适 第五步 住得便捷 第四步 住得有景 第三步 住得有效 第二步分得开 住得下 第一步 有屋住
认知篇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居住区功能与类型 第三章居住区成果及技术指标
评析篇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评析 第十章 实施与运作实例
实作篇
第四章 调研及分析 第五章道路及交通形态 第六章 居住区模式选择与结构布局 第七章 居住区建筑群体模式 第八章 环境及场地设计
3新城市主义
①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②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③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城市社会学方面 (三大居住空间结构模式 ) 1同心圆模式
。
2扇形模式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霍依特(H·Hoyt)通过对142个北美城市房 租和地价分布的考察分析,在1939年提出了城市结构的扇形理论 他认为:城市社会经济结构主要依扇形形式而变化,因地租的差 异而形成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
a.最高价的居住区从城市的中心向外扇形排列;
b.中产阶级在高租金区的两边; c.低租金部门位于高租金区相悖的地方; d.形成高租金区的原因是富裕阶层沿主要道路向外扩展,或为 躲避洪灾向高地迁移,或倾向与靠近领导阶级的住所 。
3多核心模式
多核心模式是由美国地理学家(C·D·Harris)和乌尔曼 (E·L·Ullman)在1945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城市是由若干 不连续的的地域组成,这些地域分别围绕不同的核心而形成和发 展。中央商务区不一定居城市的几何中心,但是是市区交通的交 点;批发和轻工业区虽然靠近城市中心,但又位于对外交通联系 方便的地方。
1有确定的基地 2有一定的规模 3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4有序的规划结构
5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1.1.2邻里单位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西 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 (Neighborhood Unit)的住宅 区规划理论,它是针对城市中人口 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 交通事故严重的状况提出的,目的 是使人们生活居住在一个花园式的 住宅区内。
居住分异----城市移民
1城市中心具有最强的聚集引力,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 迫使城市中心形成水平方向(如城市同心圆结构)和垂直方 向上的扩展,以提高城市中心的空间容量。
2随着城市中心的水平扩展,有限空间的竞争使中心区附 近原有职能被效益更好职能所代替,而原有的职能空间向外 推移,引起城市的职能空间置换。
依照住区更新换代的发展规律下一代住区应属于
第五代,生态、文化型住区。
这一代住区将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从居住空间数量与居住环境的质量两 个角度,从有效节约使用与广泛应用科技成果两个效益综合升华产品质量的新一代 住区。
第五代为生态文化型的原因:
第一,时代跨越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面临着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 的加速性挑战,这是不可逆转的变化的历史浪潮,将使信息与生态成为未 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信息、知识、文化等 精神要素和资源、产业建筑等物质要素之间互动与融合,将是产品开发的 主旋律,是不容忽视的时代最强音。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 ①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 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②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 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③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 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④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 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1.1.3居住区
我们将“城市居住区”一般简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 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 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人口规模3-5万人。
城市居住社区具有 ①地域; ②人口; ③生产生活设施; ④组织制度; ⑤共同的社会文化等5个基本要素,是社会空间与物质形态空间的复 合体,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实体,不同时期、不同社区的形态空间特征必然反 映出社区所处的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1.2.2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居住空
城市集中主义 把乡村搬到城市
3在城市扩展中一方面沿交通干线形成的延展轴呈现轴向 扩展,另一方面又不断填充延展轴之间的空地,使城市空间 结构呈现符合城市扩展时序的“圈层年轮”
首先在空间布局上,居住空间分布的变化终归要反映于城市空间结构之中, 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必然带动居住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整。
其次在组织机理上,居住空间的组织结构以及它所包含的社会学内涵必然 影响城市的组织结构,比如居住空间邻里单位摸式所对应功能主义等级化的 城市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社区模式对应多层次多中心的复合城市结构等,很 好的表达了居住空间与城市在组织结构上的同构关系。
第三,新产品更具健康防疫性。在经历了SARS及病毒袭击后,社会要 求新一代的住宅产品应具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室内的热舒适、光舒适、声 舒适和自然通风条件;应具有防疫性、安全性、科学性,实际上自然生态 和科技生态的结合。
综观前述,第一代、第二代住区侧重于追求生存空间的数量,讲求基本的适用性; 第三代、第四代住区逐渐侧重于追求生活空间的生活质素,着重于提高生活舒适与 享受;而第五代则着眼于讲求生存空间的生态、文化环境质量,注重身心健康,与 追求高尚的居住的文化为目标。第五代住区会是时代的产物,是精细使用人类资源 的住区。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 ——80-90年代初,住宅由计划分配型转为社会自由购 买,引领住区进入快速转型阶段。独门独户的户型彻底取代了一套多户合 住户型。这一代产生了即具多层优势,又具高层设有电梯特色的小高层, 以及其它错层、跃层、叠层复式单元等多种多样的住宅类型。开始注重居 住空间的舒适性与公共设施的齐全性,提升居住质量。GDP 7%
80年代以后的三个阶段
新村建设 大型企业上马、唐山兴建(苏联模式) 试点小区 安居工程
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为方针,要求达到高起点、高标 准、高效率、高科技含量。实现: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 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
94年开始,示范小区,康居工程(经济转型)
要求具有“超前性、先导性和示范性”,规划应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 建设的基本特点:
商品房,多层次多样化的选择要求,成片综合开发。 产品不断创新,依山就势,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人车分流系统得到认可。
住区结构组织向多元化发展。 三级制向二级制转变。
住区功能布局观念的更新。 设施由服务型向经营型转换——外向型。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房地产市场亢奋发展,发 展商们层出不断地推出以讲求景观特色,讲求高舒适度,讲求生活享受的住区,吸 引消费者,其卖点之多,添加之快,耗资之巨,包装之精,价格之高,超过历代产 品,这一代以其多元化多类型的特色将产品更新换代带进了一个新的高度。
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规划
1.2.2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居住
放射式发展 城市居住空间沿主要交通
干线向城市外围延伸
圈层式发展
居住空间逐步向城市外围和边 缘区迁移------从而引发城市空 间由圈层式逐渐演变为多中心 结构
城市规划结构
居住空间沿公交线路呈星状扩展 城市空间由圈层扩展逐步向多中心城市体系下的轴向扩展演变
第四代的主要问题在于:
极力增强住区的物质生活层面,但对人们实际生活要求研究不足;
在追求景观与舒适性同时,对资源的节约性使用控制很差;
在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却助长高消费、高浪费,不大符合以人为本的长远原则;
在讲求时尚包装时,对住区的健康性和防疫性注重和实施得不够。
加之近来已发展到产品特征趋同,品质日益近似,成本难于操控,第四代住区已 越来越难予有突破性的发展。
同时,还将“居住小区”定义为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 000-15 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 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1.4社区
“所谓城市居住社区,是指城市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 形成的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活共 同体。生活与其中的居民在认知意象或心理情感上具有较一致的地域观念、 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