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异食癖的原因分析与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异食癖的原因分析与控制

一、所谓异食癖是动物采食非正常食物的行为,并有一定的持续性。不少畜禽都有可能发生异食癖的现象,如猪咬尾、咬耳、啃食土木建圈,禽类的喙羽、喙肛等等。在对畜禽的异食癖研究中,对猪、鸡异食癖的研究较为多见,对兔异食癖的研究较少,大多为移植猪禽的研究结果和经验。

二、动物发生异食癖的原因复杂,包括动物行为学、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和应激等方面的原因。

在有些资料中,缺乏实际观察和科学实验,简单地把异食癖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营养因素(特别是缺乏某些营养物),这是片面的。作者曾在《中国兽医杂志》1989年第一期发表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某大型鹌鹑场发生喙肛的原因调查,清楚地表明是因为光线过强导致的鹌鹑喙肛。由此说明,当动物发生异食癖时,须通过多方调查和诊断,才有可能找出的具体原因,对症治疗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笼养家兔的异食癖主要包括食仔癖、食毛癖、食趾癖。家兔食自己软粪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不属于异食癖。

1、食仔癖:母兔在生下小兔后不久,将小兔吃掉。

2、食毛癖:家兔啃食自己或同笼兔子的被毛。

3、食趾癖:家兔啃食自己脚趾,一般是啃食前肢脚趾,少数甚至啃食后肢脚趾。

四、笼养家兔发生异食癖的原因分析

目前,针对家兔异食癖的成因调查和诊断少见,在资料上多移植猪禽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根据其他动物异食癖的原因和部分养兔场户发生兔异食癖的部分案例资料,对笼养家兔发生异食癖的原因进行综合的初步分析如下:

1、动物行为学:

人们为追求以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往往忽视其动物的福利和生活习性,可能导致异食癖。

A、在笼养状态下家兔的打洞和啃咬习性是无法实现的,这可能是家兔易发生食毛癖和食趾癖的原因之一;

B、家兔胆小,遇突然的声响受到惊吓产生应激反应,可能引起正在产仔的母兔食仔进而形成食仔癖;

C、家兔是喜欢干净,怕脏、怕潮的动物,常用舌“添”的方法清理身上的被毛,在换毛的季节或年龄,易因误食被毛而诱发食毛癖。

2、环境因素:

A、温度和湿度: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诱发皮炎、掉毛,湿度太低皮肤干燥、瘙痒致兔子啃咬而误食兔毛都可能引发食毛癖;

B、季节变化:在春秋两季(3-4月;9-10月),家兔会出现季节性换毛,此时容易诱发食毛癖。

C、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是诱发畜禽异食癖的重要原因;

D、光照强度:光照过强是导致家禽发生异食癖的重要原因,兔子需要的光照强度小于家禽,强光是否是异食癖的诱因值得探讨;

3、管理因素:

不及时清除兔笼内,尤其是混杂在饲料中兔子脱落的兔毛,极易诱发家兔的食毛癖;对临产母兔不提供充足的饮水,极易诱发家兔的食仔癖。不及时隔离有食毛癖的个别兔子,易引起同群兔子发生相互食毛;

4、营养因素:

对诱发猪、禽等动物发生异食癖的分析资料涉及营养因素,主要提到长时间缺少维生素、矿物微量元素,纤维素不足;其中对食毛癖的说法包括缺乏硫元素、含硫氨基酸,也有说缺乏镁元素的,但均缺乏试验数据支持,尤其是家兔。

5、疾病因素:

体表疾病(寄生虫病,癣病)可能与兔子发生食毛癖、食趾癖有关。五、控制:

隔离:动物的行为具有模仿性,为了阻止异食癖在家兔群体中的蔓延,需及时将已发生异食癖的个体进行隔离或淘汰,防止其他个体模仿。

及时检查病因:由于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及时而仔细地调查分析发病群体和正常群体的某些差异,找出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控制兔子食仔癖的主要措施:保持环境安静,保证产仔箱内清洁、干燥、无异味;为产仔母兔提供足量的饮水、青饲料和补充适量的食盐;

减少兔子发生食毛癖的措施:首先要坚持每日观察、检查兔群的活动、健康状况,及时隔离有啃食自己或同笼兔子被毛的病兔,经常清除脱落的兔毛,保持饲料、笼舍的清洁,尤其在换毛季节;控制体表寄生虫病、真菌病;避免饲养密度过大;提供干草,适当补充硫元素或含硫氨基酸,

补充镁元素。

减少兔子发生食趾癖,应搞好疥癣病的预防和治疗;清除笼底板刺激物,避免脚趾部外伤,隔离发病个体。

“异食癖”属家兔的普通病,一般不会导致兔子发生群发性的死亡,但会影响家兔的生长发育、毛皮质量和繁殖成绩,应努力加以控制;由于病因比较复杂,缺乏研究,要控制“异食癖”的发生,值得广大养殖场户、科技人员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