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生成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
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也使知识获得了增值。
生成性学习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
本文以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对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生成性学习知识增值教学策略一、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面面观
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的生成性:
1.从课程的角度来讲
语文不只是文本课程,语文更是体验课程。
它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它借助语言,让学生欣赏美景,体验生活百味,思考人生意义,领悟生存智慧。
它的教学必须是开放的、生成的。
2.从教学的角度讲
传统教学对教学的定位基本上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知识只能被等价的转换。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跟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要实现增值,就是原来知识在文本形态里面,在课程标准里面,在教科书里面,它可能只有一个维度、一个解读、一种含义,但是通过师生的交往、互动、对话,这个知识变得有多种可能、多种解读、多种含义,也就是知识增值了、丰富了。
3.从知识转化来讲
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见识、一种思考、一种可供大家分享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品质,这个知识也增值了。
这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通过教学使知识增值,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论的依据——内在的依据。
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知识本身可以多维度地解读,知识的形态、性质在教学当中也会不断变化的。
所以,知识要实现增值,教学必定是开放的、生成的。
也可以说,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应该是实现知识的增值。
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一)背景资料个性化,为课堂生成作好铺垫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要么是教师以ppt展示,要么课前由学生查找搜集,不管哪一种,一般都以“百度化”的内容为主,缺乏个性,更没有探究的意识,缺乏学习的生成性,只是简单的从网络上把知识迁移下来。
我的做法是,以作者为主话题,制定若个个小专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有主题、有目的的资料搜集并进行整合、概括。
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我以“苏轼”为主话题,用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的一段话作为小专题,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去搜集相关资料,写出简介及评价。
(二)课堂提问自主化,使课堂生成更具主体性
以文本为信息源,在对文本自由、个性的解读中,学生会有难点、疑点、趣点,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
提出问题。
这个过程很开放很自由很活跃,一些简单的问题组内就解决了,而由四人小组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会认真思考,因为想努力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以显示其水平,胜过其他小组。
所以这些问题一般都带有普遍性,会有一定难度,也很有价值。
这些问题也常常是我要问的问题。
(三)课堂讨论多边化,让课堂生成呈现动态性
学生面对那些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展开生生、生本、师生之间的多边讨论,打破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讨论模式。
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的理解是不断提升的,课堂的生成是动态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值的,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如《骑桶者》课堂讨论:为什么“我”没讨到煤?
在这一组课堂对话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然后细读文本,挖掘文本,再解决问题,形成生生、生本、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动态的课堂生成性学习。
(四)课堂点拨开放化,促课堂生成走向纵深处
新课程强调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为主角,教师是对话讨论的参与者,这种参与,主要是指组织课堂讨论,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是“主导者”,通过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究,促进课堂生成。
这种点拨,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例如,《赤壁赋》中,我是这样点拨的:“苏轼与客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无所谓对错好坏,你觉得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学生们的
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都比较认同“客”的人生观,认为人生苦短、生命渺小是客观事实,而正因为如此,才迫使人们有所作为,激励人们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
而苏轼的人生观,只能作为暂时的心理安慰,认为苏轼的乐观旷达境界很高,很难达到,也很难做到。
许多同学都觉得“客”的观点好理解有共鸣,只是有些悲观,但苏轼的观点理解都有困难,不要说接受了。
这堂生成课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的。
如果不进行适当点拨,不往纵深处去推进一下学生思维,那么课堂上学生只是了解了两种人生观,只是看到了一出悲剧,却不一定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不一定会生成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存价值的思考,也就是说,无法实现知识的增值。
(五)课堂评价智慧化,助课堂生成创造精彩
态度决定一切。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
我也可以说,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评价,将决定课堂生成能否精彩能否充分,所以课堂评价要追求智慧化。
1.激励性评价
在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评价坚持正面引导,倡导无错原则,让每一位勇于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坐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即使是即兴评价,也防止产生草率、片面,力求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抑制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精彩。
如“你的领悟力不错”“我赞赏你的态度”“你的想法很独特”“你
让我刮目相看啊”“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说明你的表达能力很强”“你课文读得很仔细”“你很会观察”,等等。
这些真诚亲切的赞美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
如果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我一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减轻学生压力,更重要的是活跃课堂气氛。
上《始得西山宴游记》时,一个学生翻译“披草而坐”:“大家披着草坐下来了。
”引来一阵笑声,我也跟着一起笑,说:“哦,是柳宗元穿越了,回到原始社会了,还是柳宗元想体验生活啊?衣服不穿披上草了?”全班同学大发一笑。
这个学生才看了注解,也觉得自己的回答太离谱。
2.延缓性评价
延缓性评价是重过程轻结果的,特别强调学生探索新知和获取新知的过程。
延缓性评价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在《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基本上不置一词,只是用“尔何如?”来引导学生发言,只在最后说了一句:“吾与点也。
”也不说明为什么自己赞成曽皙,也没有当着所有学生进行一一评价。
但我认为,这正是孔子高明的地方。
第一,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孔子说自己赞同曽皙,却不说理由,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曽皙说的到底对不对?为什么老师赞同曽皙?为什么不赞
同自己?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曽皙的有什么高低差别?学生在思考
过程中会自然地生成对人生理想的个性化的观点。
这样的一个看似简单的教学评价,在我看来却是一个典型的“延缓性评价”,它极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
它给学生的是空间,有了空间,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又精彩又充分地生成,也才能有课堂上的知识的增值。
三、结束语
生成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
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生成性学习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
但是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实际上是由人的本性、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所决定的。
所以,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的常态。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2]李和秀.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杭州教师教育网.
[3]郑金洲.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