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相关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概念(名词解释):
1.资源环境承载力(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 Capacity):
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包含了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概念。其中,承载体、承载对象和承载率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2.生态补偿:
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更详细的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共制度。
3.尺度重组:
尺度重组是指空间及附着其上的经济、社会、政治关系的再结构的过程。
4.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是指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5.城市脆弱性: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能力,它是城市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综合体现。
6.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合理性:
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合理性是指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城市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城市规模结构、城市等级结构、城市职能结构等要素相互匹配的合理化程度。
7.体量经济:
体量经济是指特定的区域在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的空间优化格局和发展模式,包括容量、阀值和能力三个方面内涵。
8.生态城:
生态城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城市发展应尽可能减少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城市中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产生的废料及其相应的处理系统应尽可能不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三是城市的景观和尽管结构应该与其所处的大自然地带性相一致。
9.“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
是指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为期十年的大型科学计划,目的是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和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
10.区域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及地区为谋求经济上的共同发展,通过签订经济合作的条约、协议,促使区域内部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形成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11.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
度上的协调发展过程。
12.功效空间组织理论:
1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内涵:
其基本内涵是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14.综合区划:
综合区划是指在统筹协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等各类要素,并识别其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建立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开发与保护格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5.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是指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规模等级、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的空间格局: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城镇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及联系状态,其实质是不同类型城镇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要素等在空间上的局部或整体表现。
16.城市新陈代谢系统:
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是城市物质、能量、货币和人类劳动相互作用的巨系统,
17.城市发展格局:
是指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而在国土空间上形成的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合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城市空间配置形成及特定秩序。
引导发展城市群,严格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合理发展大城市,鼓励发展中
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城市群与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
18.独立工矿区/资源型城市:
是指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矿业职工及其家属为居民主体,原理人口集聚区,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
资源型城市是由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并在发展中可能经历若干职能变化的一种城市类型。当城市自然资源进入枯竭阶段,而城市尚未完成功能转型,城市内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贫困人口增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可持续趋势,则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19.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0.半城市化:
是指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下,农村的户籍、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束缚,进而导致人口与非农产业的空间转移滞后于其产业非农化,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混乱。
21.城市群:
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22.创新型城市(Innovative City):
是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
由城市创新资源、城市创新平台、城市创新载体、城市创新环境、城市创新服务和城市创新通道等六大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