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谱线重叠干扰的判断和识别及分析线的选择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谱线重叠干扰的判断和识别及分析线的选择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谱线重叠干扰的判断和识别及分析线的选择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谱线重叠干扰的判断和识别及分析线的选择

随着ICP发射光谱分析应用的日益普及,现在我们国家应用ICP发射光谱进行元素分析的人已明显增多,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因此从事ICP发射光谱分析的人也随之不断增多。近来曾多次看到网友发的有关分析线选择的求助帖,所以想借此和大家交流一下。

所有新的分析技术出现时,往往都会注意到它的干扰问题,因为干扰效应是分析化学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或者说分析化学中90%以上的理论问题,或多或少都是与解决干扰问题相关联的。

原子发射光谱法也是一样,特别是由谱线重叠引起的光谱干扰更是如此。因为发射光谱的谱线非常之多,对于结构简单的元素来说,其谱线数量少则至少也有两位数,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元素来说,其谱线数量更是在5位数以上。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气态自由原子,在获得能量后可以被激发,而每个原子都有很多的激发态。如果气态自由原子所获得的能量超过了其电离能,它还会发生电离,电离之后如果继续获得能量,同样会被激发而跃迁到离子的激发态上,所以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包括其离子都会具有很多很多的能级。

现在的ICP全谱直读型仪器,大多采用中阶梯光栅的二维分光的方式,所以得到的谱图已不再象过去的一维线光谱,它是二维的或三维的(第三维是发射强度)。因此每当有人问我发射光谱有多少谱线时,我就会给他们看多元素的二维发射光谱的谱图,我就会问他们这样的谱图看上去象不象晴天无云的夜晚中天上的星星,它们有大的有小的,有亮的有暗的,如果有人让你去数星星你还想知道它们有多少吗?

正是因为原子发射光谱有如此多的谱线,所以当发射光谱的仪器其分光系统的色散能力和分辨能力不够时,一些波长相差很小的谱线就会部分地或完全地重叠在一起,形成光谱干扰。至今还没有一台仪器可以将所有原子谱线都能分开的光谱仪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时要处理光谱干扰的原因。谱线多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它在容易形成干扰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原子结构信息,这也正是为什么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准确可靠的重要原因。

好在过去的发射光谱仪器中,有一种采用光电倍增管对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进行检测的叫多道仪器,因为它可以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所以对每种元素通常只提供一条固定波长的谱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由谱线重叠引起的光谱干扰问题,所以过去曾经有很多人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建立了很多比较好的和行之有效的校正方法,其中现在全谱直读仪器软件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是干扰系数法,另一个就是谱线解析法。因为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此不便作更多的熬述,在江祖成等编写的《现代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有专门的一章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知道了谱线重叠干扰该如何校正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判断和识别这一干扰了。现在的全谱直读型仪器采用的是固体成像检测器来记录和测量谱线的发射强度,它们一般都具有呈现谱线轮廓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功能直接观察分析线的情况,尽管它们都是峰形的,但它们可能会因元素的不同或谱线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形状,它们可能有对称的有非对称的,有宽粗的有苗条的,有俊俏的有难看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功能非常直观地看出线翼重叠。

对于完全重叠或近乎完全重叠的谱线的情况可能会复杂一些,因为在一般情

况下,仪器软件会对每一种元素提供一条以上可供选择的分析线,在进行分析测定时,可以多选几条谱线,如果由所有谱线都能得出一致的结果,就表明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没有谱线干扰线的影响,反之的话结果明显偏高的,就很可能存在完全重叠或近乎完全重叠的干扰谱线。如果我们将基体分离并扣除空白后,之前结果明显偏高的谱线不再偏高,则一般就可以进一步确定它存在完全重叠或近乎完全重叠的谱线干扰。

谈完了谱线重叠干扰的判断和识别后,最好要说的就是分析线的选择问题了。这个问题应该比前面的问题容易得多,通常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尽量选择没有干扰或干扰小的谱线,对于干扰的大小可以通过分析线和干扰线的自身发射强度及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来判断;

2. 选择灵敏度高的即自身发身强度大的谱线;

3. 自吸收效应小的谱线,特别是在分析元素含量比较高时更是如此。如果被测元素的含量很高,这时可以选择次灵敏线。如果被测元素是样品中的大量或主量元素,甚至都可以考虑选用非灵敏线;

4. 选择背景小的谱线;

5. 选择对称性和峰形好的谱线。

对于分析线选择的是否合适,最后主要还是要看分析结果的好坏,如果分析结果准确,无疑分析线选择得就没问题,否则的话就要视具体情况来分析一下了,因为还涉及到样品的前处理和水及试剂空白,还涉及到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的基体匹配问题,还涉及到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含量是否在ICP发射光谱法的检测范围之内的问题等等。

其实,谱线重叠干扰并非只存在于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中也都存在,只不过是因为原子吸收得到的谱线,大多都是一些以基态为低能级的共振线,所以谱线要比发射法少很多,而原子荧光是用元素的某一特征谱线进行激发,激发态比较单一,所以它的谱线就更为简单,因此这也是原子吸收仪器和原子荧光仪器光学系统中对分光部分要求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两种方法在进行分析时也是要考虑谱线重叠的干扰问题的。

前面讲了一些有关谱线干扰的问题,那么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是干扰?所谓的干扰一般是指由于附随物质的存在,而引起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或差错的效应。这里的附随物质是指除了分析物和溶剂(如果采用溶剂的话)之外的存在于样品中的所有其它成分,而这些成分是原有的,也可以是添加的。

在原子光谱法中的干扰效应,一般可按其机理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分析物光谱信号与干扰物引起的辐射信号分辨不开而产生的光谱干扰,它主要包括光谱线重叠干扰和连续背景干扰;另一类是样品基体各成分中一个或几个附随物使已经分辨开的分析物光谱信号出现增强或减弱的非光谱干扰,它主要包括与分析物挥发、原子化、激发、电离等过程有关的特征干扰和溶液雾化(当采用溶液气溶胶进样时)过程有关的非特征干扰。在非光谱干扰中,如果干扰是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习惯上就称其为化学干扰;如果是由电离效应所造成的,就称为电离干扰;如果是由于溶液的粘度、密度、表面张力气态原子扩散迁移过程的变化所产生的,就称为物理干扰。对于经典光谱法而言,非光谱干扰往往是造成分析结果准确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ICP发射光谱法而言,光谱干扰似乎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原子发射光谱法及其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特点及分析仪器。并对原子发射光谱法尤其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冶炼、矿产开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做了介绍。 关键词:原子发射、光谱法、应用 1.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 1.1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研究对象是被分析物质所发出的线光谱,利用待测物质的原子或离子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过程分为三步,即激发、发光和检测。第一步是利用激发光源使试样蒸发,解离成原子,或进一步解离成离子,最后使原子或离子得到激发,发射辐射;第二步是利用光谱仪把光源发射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谱;第三步是利用检测系统记录光谱,测量谱线波长、强度,根据谱线波长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谱线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1.2原子发射光谱法发展概况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光学分析法中产生和发展最早的一种。早在1860年,德

国学者霍夫(Kirchhoff)和本生(Bunsen)把分光镜应用于化学分析,发现了光谱与物质组成之间的关系,确认和证实各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征光谱,从而奠定了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随着光谱仪器和光谱理论的发展,发射光谱分析进入了新的阶段。火焰、火花和弧光光源稳定性的提高,给定量分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0世纪20年代,W.Gerlach提出了内标原理,奠定了定量分析的基础;30年代,棱镜光谱仪形成了系列,促进了定量分析的发展,形成了定量分析的经验公式;40年代,棱镜光谱仪飞速发展,使发射光谱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0年代,光栅光谱仪基本上形成系列;60年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源的引入,大大推动了发射光谱分析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干涉光谱仪等仪器的出现,加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发射光谱分析进入了自动化阶段。 原子发射光谱法不仅过去曾在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发现过程中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已经并将继续在各种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1.3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如下特点。 (1)灵敏度高。一般光源灵敏度可达0.1~10μg·g-1(或μg·ml-1),ICP 光源可达10-4~10-3μg·ml-1。 (2)选择性好。每种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后,都产生一组特征光谱,根据这些特征光谱,便可以准确无误地确定该元素的存在,所以发射光谱分析至今仍是元素定性分析的最好方法。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图解读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图 一、预备知识 (1)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Ω=n4+1+(n3-n1)/2其中: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n 4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n 3 n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X原子) 1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 2200~2100 cm-1,烯 1680~1640 cm-1 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官能团特征吸收,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二、熟记健值 1.烷烃: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C=C伸缩(1675~1640 cm-1),烯烃C-H 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三键伸缩振动(2250~2100cm-1)。 4.芳烃:芳环上C-H伸缩振动3100~3000cm-1, C=C 骨架振动1600~1450cm-1, C-H 面外弯曲振动880~680cm-1。 芳烃重要特征: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880~680cm-1,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用判别异构体。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作业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简答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谱线? 2.简述光谱仪的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中几种常用激发光源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适用范围。 4.简述ICP光源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 5.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6.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的性能各用哪些指标表示?各性能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7.比较摄谱仪及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异同点? 8.分析下列试样时应选用何种激发光源? (1)矿石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2)合金中铜的定量分析(~x%); (3)钢中锰的定量分析(0.0x~0.x%); (4)头发中各元素的定量分析; (5)水质调查中Cr、Mn、Cu、Fe、Zn、Pb的定量分析。 9.影响原子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的因素是什么?产生谱线自吸及自蚀的原因是什么? 10.解释下列名词: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共振线、原子线、离子线、灵敏线、最后线; (3)等离子线、激发光源中的三大平衡。 11.什么是感光板的乳剂特性曲线?其直线部分的关系式如何表示?何谓反衬度、惰延量、雾翳黑度?在分析上有何意义? 12.光谱定量分析为何经常采用内标法?其基本公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3.选择内标元素及内标线的原则是什么?说明理由。 14.何谓基体效应?为何消除或降低其对光谱分析的影响? 15.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定量方法,其使用范围有何不同? 16.何谓光谱半定量分析?有哪些定量方法?

17.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它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18.何谓分析线对? 二、填空题 1.将试样进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有A.激发;B.复合光分解;C.跃迁;D.检测; E.蒸发,按先后次序排列应为。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最基本的方法是,当标准样品与被测试样组成相差较大时,为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可采用。 3.棱镜摄谱仪,结构主要有、、、四部分(系统)组成。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时,摄谱仪狭缝宜,原因是。而定量分析时,狭缝宜,原因是。 5.以铁的光谱线作为波长的标尺是很适宜的,一般将元素的灵敏线按波长位置标插在铁光谱图的相应位置上。这样制备的图谱,称为;此图谱上,标 有MⅡ Ⅰ或MⅠ Ⅱ 等符号,其中罗马字Ⅰ表示,Ⅱ表示。 6.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等部分。 7.在发射光谱中, 内标法、摄谱法和光电直读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分别是、、。 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主要由、、等三部分组成, 此光源具、、和等优点。 9.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 10.在谱线强度与浓度的关系式I=ac b中, b表示与有关的常数,当b=0时,表示;当c值较大时,n值;低浓度时,b值 ,表示。 三、计算题 1.计算Cu327.4nm和Na589.6nm谱线的激发电位(eV表示)。 2.下标中列出Pb的某些分析线及激发电位,若测定水中痕量Pb应选用那条谱线?当某试样中Pb含量谓0.1%左右时,是否仍选用此谱线,说明理由。 谱线波长/nm 283.31 280.20 287.32 266.32 239.38

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的选择

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的选择根据自己对具体影像解译的要求进行波段的选择,以提高解译的速度和精度。 若要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可以选择TM(7、4、1)波段的组合,TM(7、4、1)波段组合后的影像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 若要获得监测火灾前后变化分析的影像,可以选择TM(7、4、3)波段的组合,它们组合后的影像接近自然彩色,所以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掌握林火蔓延与控制及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若要获得砂石矿遥感调查情况,可以选择TM(5、4、1)波段组合;用TM影像编制洲地芦苇资源图时,宜用TM(3、4、5)波段组合的影像,分辨率最高,信息最丰富;用MSS图像编制土地利用地图,通常采用MSS(4、5、7)波段的合成影像; 若要再区分林、灌、草,则需要选用MSS(5、6、7)波段的组合影像。 遥感影像时相的选择: 遥感影像的成像季节直接影响专题内容的解译质量。对其时相的选择,既要根据地物本身的属性特征,又要考虑同一地物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例如解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好选在8、9月份,因为这时作物成熟了,但还没有收割,方便各种作物的区别;解译海滨地区的芦苇地及其面积宜用5、6月份的影像;解译黄淮海地区盐碱土分布图宜用3、4月份的影像。高分辨率影像的选择:

分辨率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分辨率高对解译速度和精度都有很大帮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15~30m分辨率的ETM/TM影像、2.5~5.0m分辨率的SPORT 影像、2m分辨率的福卫二号、lm分辨率的ORBVIEW一3/IKONOS、0.6m分辨率的QUICK BIRD等。法国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可达到2.5m,并可获得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测。SPOT一5卫星上的主要遥感设备是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VIR),其工作谱段有4个,主要任务是监测自然资源分布,特别是监测农业、林业和矿产资源,观测植被生长状态与农田含水量等项,对农作物进行估产,了解城市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等。卫星遥感传感器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一些传感器的立体观测,各类遥感数据分辨率的提高,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快速和精确地进行解译提供了便利。 ETM+遥感不同波段的用途 741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清晰,岩石地层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常见高分子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常见高分子红外光谱谱图解析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红外光谱的产生 能量变化 ν νhc h= = E - E = ?E 1 2 ν ν h ?E = 对于线性谐振子 μ κ π ν c 2 1 = 2)偶极矩的变化 3)分子的振动模式 多原子分子振动 伸缩振动对称伸缩 不对称伸缩 变形振动AX2:剪式面外摇摆、面外扭摆、面内摇摆 AX3:对称变形、反对称变形 . 不同类型分子的振动 线型XY2: 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 弯曲

弯曲型XY2: 不对称伸缩对称伸缩面内弯曲(剪式) 面内摇摆面外摇摆卷曲 平面型XY3: 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面内弯曲 面外弯曲 角锥型XY3: 对称弯曲不对称弯曲

面内摇摆 4)聚合物红外光谱的特点 1、组成吸收带 2、构象吸收带 3、立构规整性吸收带 4、构象规整性吸收带 5、结晶吸收带 2 聚合物的红外谱图 1)聚乙烯 各种类型的聚乙烯红外光谱非常相似。在结晶聚乙烯中,720 cm-1的吸收峰常分裂为双峰。要用红外光谱区别不同类型的聚乙烯,需要用较厚的薄膜测绘红外光谱。这些光谱之间的差别反映了聚乙烯结构与线性—CH2—链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000-870㎝-1之间的不饱和基团吸收不同,甲基浓度不同以及在800-700㎝-1之间支化吸收带不同。

低压聚乙烯(热压薄膜) 中压聚乙烯(热压薄膜) 高压聚乙烯(热压薄膜)

2.聚丙烯 无规聚丙烯

等规聚丙烯的红外光谱中,在1250-830 cm-1区域出现一系列尖锐的中等强度吸收带(1165、998、895、840 cm-1)。这些吸收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晶型无关,只与其分子链的螺旋状排列有关。 3.聚异丁烯 CH3 H2 C C n CH3

氢原子光谱

摘要:本实验用光栅光谱仪对氢原子光谱进行测量,测得了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线系的波长, 求出了里德伯常数。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氢原子光谱,里德伯常数,巴尔末线系 正文 一、引言 光谱线系的规律与原子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1885年巴尔末总结了人们对氢光谱测量的结果,发现了氢光谱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巴尔末公式,氢光谱规律的发现为玻尔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对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1932年尤里(H. C. Uery )根据里德伯常数随原子核质量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对重氢赖曼线系进行摄谱分析,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通过巴尔末公式求得的里德伯常数是物理学中少数几个最精确的常数之一,成为检验原子理论可靠性的标准和测量其他基本物理常数的依据。 WGD-3型光栅光谱仪用于近代物理实验中的氢原子光谱实验,一改以往在摄谱仪上用感光胶片记录的方法,而使光谱仪既可在微机屏幕上显示,又可打印成谱图保存,实验结果准确明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光栅光谱仪的性能和用法; 2、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数的波长,求里德伯常数; 三、实验原理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原子光谱。用电激发氢放电管(氢灯)中的稀薄氢气(压力在102Pa 左右),可得到线状氢原子光谱。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末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经验公式 2 024 H n n λλ=?- 式中H λ为氢原子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ι0=364.57nm 是一经验常数;n 取3,4,5等整数。 若用波数表示,则上式变为 式中H R 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 根据玻尔理论,对氢和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计算,得 ??? ??-==221211~n R v H H H λ)/1()4(23202 42M m ch z me R z += πεπ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解读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 2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 3.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4.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 (1) I-N基(2) ?S-lg c(3) I-lg c(4) S-lg N基 5.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 (1) 红外光谱法(2) 荧光光度法(3) 分光光度法(4) 核磁共振波谱法 6.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1) K(2) Ca(3) Zn(4) Fe 7.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 9.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10. 在下列激发光源中,何种光源要求试样制成溶液?( ) (1)火焰(2)交流电弧(3)激光微探针(4)辉光放电 11.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 (1)钠(2)碳(3)铁(4)硅 12.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 13. 发射光谱法用的摄谱仪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的部件是(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 14. 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 15. 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6.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17.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 18. 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氢原子光谱

氢(氘)原子光谱 侯建强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理科强化部2010级,学号:101242015) 1.引言 光谱线系的规律与原子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1885年巴尔末总结了人们对氢光谱测量的结果,发现了氢光谱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巴尔末公式,氢光谱规律的发现为玻尔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对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1932年尤里根据里德伯常数随原子核质量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对重氢赖曼线系进行摄谱分析,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通过巴尔末公式求得的里德伯常数是物理学中少数几个最精确的常数之一,成为检验原子理论可靠性的标准和测量其他基本物理常数的依据。 2.实验目的 (1)熟悉光栅光谱仪的性能和用法; (2)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数的波长,求里德伯常数。 3.实验原理 1.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原子光谱。用电激发氢放电管(氢灯)中的稀薄氢气(压力在102Pa 左右),可得到线状氢原子光谱。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末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经验公式 42 2 0-=n n H λλ (1) 式中λH 为氢原子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 λ0=364.57nm是一经验常数。 n取3,4,5等整数。 若用波数表示,则上式变为 ??? ? ?-==22 1211~n R v H H H λ (2) 式中RH 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 根据玻尔理论,对氢和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计算,得 )/1()4(23202 42M m ch z me R z += πεπ (3) 式中M为原子核质量,m为电子质量,e 为电子电荷,c 为光速,h 为普朗克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z 为原子序数。 当M →∞时,由上式可得出相当于原子核不动时的里德伯常数(普适的里德伯常数) 3202 42)4(2ch z me R πεπ= ∞ (4) 所以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一、简答题 1、试从电极头温度、弧焰温度、稳定性及主要用途比较三种常用光源(直流、交流电弧,高压火花)的性能。 2.摄谱仪由哪几部分构成?各组成部件的主要作用就是什么? 3.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4、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5、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使用场合。 6、结合实验说明进行光谱定性分析的过程。 7、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8、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就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简述内标法的原理。内标元素与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9、何谓三标准试样法? 10、试述光谱半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如何进行? 二、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火花光源的蒸发温度(T a)比直流电弧的蒸发温度(T b) ( B ) A T a= T b B T a< T b C T a> T b D 无法确定 2、光电直读光谱仪中,使用的传感器就是 ( B ) A 感光板 B 光电倍增管 C 两者均可 D 3、光电直读光谱仪中,若光源为ICP,测定时的试样就是 ( C ) A 固体 B 粉末 C 溶液 D 4、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宜用感光板乳剂的 ( A )

A 反衬度小 B 展度小 C 反衬度大 D 5、在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时,狭缝宽度宜 ( A ) A 大 B 小 C 大小无关 D 6、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时,测量感光板上的光谱图采用 ( C ) A 光度计 B 测微光度计 C 映谱仪 D 7、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就是 ( B ) A 交流电弧 B 火花 C ICP D 8、在摄谱仪中,使用的传感器就是 ( A ) A 光电倍增管 B 感光板 C 两者均可 D 9、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分析线对应的黑度一定要落在感光板乳剂特性曲线的 ( C ) A 惰延量内 B 展度外 C 展度内 D 10、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狭缝宽度宜 ( A ) A 小 B 大 C 大小无关 D 11、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测量感光板上的光谱图采用 ( C ) A 光度计 B 仪映谱 C 测微光度计 D 12、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就是为了 ( C ) A 减小基体效应 B 提高激发几率 C 消除弧温的影响 D 13、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哪种光源 ( B ) A 交流电弧 B 高压火花 C 等离子体光源 D 14、原子收射光谱的产生就是由于 ( B )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 (1) 用滤光片; (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 (4) 调节狭缝宽度 2. 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4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 (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 (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 (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 3. 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2 )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 (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 4. 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3 )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 (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 (3) 暗箱物镜的焦距; (4) 光线的入射角 5. 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 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4 )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 (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 6. 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2 ) (1) 炽热的固体; (2) 受激分子; (3) 受激原子; (4) 单原子离子 7. 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3 ) (1) 大一倍; (2) 相同; (3) 小一倍; (4) 小两倍 8.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3 ) (1) 惰延量大; (2) 展度大; (3) 反衬度大; (4) 反衬度小 9. 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4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 10.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4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1. 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4 ) (1) 大电流,试样烧完; (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3) 小电流,试样烧完; (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 12. 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 强,I——电流,V——电压)?( 1 ) (1) I→i→V (2) i→V→I (3) V→i→I (4) I→V→i 13.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2 ) (1) I-N基(2) ?S-lg c (3) I-lg c (4) S-lg N基 14.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4 ) (1) K (2) Ca (3) Zn (4) Fe

高光谱图像分类

《机器学习》课程项目报告 高光谱图像分类 ——基于CNN和ELM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号 2111603035 学生发贤 同组学生惠明、涛 硕士导师志景

2016 年 11 月 一、项目意义与价值 高光谱遥感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80年代初,是在多光谱遥感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1]。高光谱遥感能够通过成像光谱仪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红外等电磁波谱围获取近似连续的光谱曲线,将表征地物几何位置关系的空间信息与表征地物属性特征的光谱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提取地物的细节信息成为可能。随着新型成像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人们对相关地物的光谱属性特征的了解也不断深入,许多隐藏在狭窄光谱围的地物特性逐渐被人们所发现,这些因素大大加速了遥感技术的发展,使高光谱遥感成为 21 世纪遥感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将高光谱数据应用于各领域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方法包括:数据降维、目标检测、变化检测等。其中,分类是遥感数据处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分类结果不但直接提取了影像数据有效信息,可以直接运用于实际需求中,同时也是实现各种应用的前提,为后续应用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持,如为目标检测提供先验信息、为解混合提供端元信息等。 相对于多光谱遥感而言,由于高光谱遥感的波谱覆盖围较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的波段来突显地物特征,从而能够精确地处理地物的光谱信[2]。目前,许多国家开展大量的科研项目对高光谱遥感进行研究,研制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成像光谱仪。高光谱遥感正逐步从地面遥感发展到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并在地图绘制、资源勘探、农作物监测、精细农业、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虽然是遥感领域的新技术,但是高光谱图像的分类一直制约着高光谱遥感的应用[3,4],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高光谱遥感图像较高的光谱分辨率给传统的图像分类识别算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波段维数的增加不仅加重了数据的存储与传输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数据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并且由于波段与波段间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信息,从而使得传统图像分类算法并不适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分类。传统的分类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答案:(4) (1) 直流电弧 (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 (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 (2) 波长越长 (3) 波数越大 (4) 频率越高 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 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最稳定的是()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背景最小的是 ( )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 应采用的光源是 ( )

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3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3-1】原子光谱是如何产生的? 答: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 【3-2】什么叫激发能和电离能? 答:原子从基态跃迁到发射该谱线的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该谱线的激发能。电离能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气态阳离子(即电离),必须克服核电荷对电子的引力而所需要的能量。【3-3】什么是共振线? 答: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外层电子由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也简称为共振线。 【3-4】描述一个电子能态的4个量子数是哪些? 【3-5】电子数为33的As,其电子组态是什么? 【3-6】在高能态40000cm-1与低能态15000cm-1间跃迁的相应波长为多少?高能态6eV与低能态3eV间跃迁的波长为多少? 答:400.3nm;413.6nm。 【3-7】光谱项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能级图? 【3-8】由J=0到J=0的跃迁是允许跃迁还是禁阻跃迁? 答:禁阻跃迁。 【3-9】原子发射光谱谱线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原子光谱的谱线强度与激发能、温度和试样元素的含量有关。 【3-10】什么是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答:谱线自吸是指某元素发射出的特征光由光源中心向外辐射过程中,会被处于光源边缘部分的低能级的同种原子所吸收,使谱线中心发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叫自吸。谱线自蚀指在自吸严重情况下, 会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很多, 使表现为一条的谱线变成双线形状, 这种严重的自吸称自蚀。 【3-11】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光源的作用是什么? 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要求: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3-1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中几种常见光源的工作原理,比较它们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3-13】何谓等离子体? 答: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 【3-14】为什么氩气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中?

ICP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ICP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ICP光谱法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与其克服了经典光源和原子化器的局限性分不开的,与经典光谱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原子化、激发和电离能力,所以它具有很好的检出限。对于多数元素,其检出限一般为0.1~100ng/ml。 2.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以它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当分析物含量不是很低即明显高于检出限时,其RSD一般可在1%以下,好时可在0.5%以下。 3. 因为ICP发射光谱法受样品基体的影响很小,所以参比样品无须进行严格的基体匹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亦可不用内标,也不必采用添加剂,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准确度。这是ICP光谱法最主要的优点之一。 4. ICP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在一般场合为5个数量级,好时可达6个数量级。 5. ICP发射光谱法具有同时或顺序多元素测定能力,特别是固体成像检测器的开发和使用及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商品化更增强了它的多元素同时分析的能力。 6. 由于ICP发射光谱法在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基体匹配且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所以它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特别是对于液体样品的分析。 ICP发射光谱法除具有上述主要优点外目前尚有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固体样品一般需预先转化为溶液,而这一过程往往使检出限变坏。 2. 因为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Ar气,所以运转费用高。 3. 因目前的仪器价格尚比较高,所以前期投入比较大。 4. ICP 发射光谱法如果不与其他技术联用,它测出的只是样品中元素的总量,不能进行价态分析。 ICP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是样品中的多种元素,它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它的定性分析通常准确可靠,而且在原子光谱法中它是唯一一种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ICP发射光谱法的应用领域广泛,现在已普遍用于水质、环境、冶金、地质、化学制剂、石油化工、食品以及实验室服务等的样品分析中。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初,用ICP发射光谱法就已测定过多达78种元素,目前除惰性气体不能进行检测和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的那些难激发的非金属元素如C、N、O、F、Cl及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族的H、Rb、Cs的测定结果不好外,它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元素。 ICP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ICP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 由plasma提供能量使样品溶液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 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 优点: 1. 多元素同时检出能力。 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一个样品一经激发,样品中各元素都各自发射出其特征

红外光谱图解析方法

红外识谱歌 红外可分远中近,中红特征指纹区,1300来分界,注意横轴划分异。 看图要知红外仪,弄清物态液固气。样品来源制样法,物化性能多联系。 识图先学饱和烃,三千以下看峰形。 2960、2870是甲基,2930、2850亚甲峰。 1470碳氢弯,1380甲基显。 二个甲基同一碳,1380分二半。 面内摇摆720,长链亚甲亦可辨。 烯氢伸展过三千,排除倍频和卤烷。 末端烯烃此峰强,只有一氢不明显。 化合物,又键偏,~1650会出现。 烯氢面外易变形,1000以下有强峰。 910端基氢,再有一氢990。 顺式二氢690,反式移至970;单氢出峰820,干扰顺式难确定。 炔氢伸展三千三,峰强很大峰形尖。三键伸展二千二,炔氢摇摆六百八。 芳烃呼吸很特征,1600~1430。1650~2000,取代方式区分明。 900~650,面外弯曲定芳氢。 五氢吸收有两峰,700和750;四氢只有750,二氢相邻830;间二取代出三峰,700、780,880处孤立氢醇酚羟基易缔合,三千三处有强峰。 C-O伸展吸收大,伯仲叔醇位不同。 1050伯醇显,1100乃是仲,1150叔醇在,1230才是酚。 1110醚链伸,注意排除酯酸醇。 若与π键紧相连,二个吸收要看准,1050对称峰,1250反对称。 苯环若有甲氧基,碳氢伸展2820。 次甲基二氧连苯环,930处有强峰,环氧乙烷有三峰,1260环振动,九百上下反对称,八百左右最特征。 缩醛酮,特殊醚,1110非缩酮。 酸酐也有C-O键,开链环酐有区别,开链强宽一千一,环酐移至1250。 羰基伸展一千七,2720定醛基。 吸电效应波数高,共轭则向低频移。 张力促使振动快,环外双键可类比。 二千五到三千三,羧酸氢键峰形宽,920,钝峰显,羧基可定二聚酸、酸酐千八来偶合,双峰60严相隔,链状酸酐高频强,环状酸酐高频弱。 羧酸盐,偶合生,羰基伸缩出双峰,1600反对称,1400对称峰。 1740酯羰基,何酸可看碳氧展。 1180甲酸酯,1190是丙酸,1220乙酸酯,1250芳香酸。 1600兔耳峰,常为邻苯二甲酸。 氮氢伸展三千四,每氢一峰很分明。 羰基伸展酰胺I,1660有强峰;N-H变形酰胺II,1600分伯仲。 伯胺频高易重叠,仲酰固态1550;碳氮伸展酰胺III,1400强峰显。 胺尖常有干扰见,N-H伸展三千三,叔胺无峰仲胺单,伯胺双峰小而尖。 1600碳氢弯,芳香仲胺千五偏。 八百左右面内摇,确定最好变成盐。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 B 、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 C 、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D 、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 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 ) A 、空心阴极灯 B 、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 C 、棱镜和光栅 D 、钨灯、氢灯和氘灯 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 、Mn 、Cu 、Fe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 ) A 、火焰 B 、直流电弧 C 、高压火花 D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 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B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 、原子核的振动 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 A 、交流电弧 B 、直流电弧 C 、高压火花 D 、等离子体光源 二、填空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 。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 g r ,符号,其中Mg 表 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

第三节 氢原子光谱 学 习 目 标 ※ 了解光谱的定义与分类 知 识 导 图 知识点1 光谱 1.定义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__波长__展开,获得__光的波长__(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分类 (1)线状谱:由__一条条的亮线__组成的光谱。 (2)连续谱:由__连在一起__的光带组成的光谱。 3.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__线状谱__,且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__不同__,故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__特征__谱线。 4.光谱光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__特征谱线__,可以利用它来鉴别__物质__和确定物质的__组成成分__,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__灵敏度__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__10-10g__时就可以被检测到。 知识点2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的产生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__电子__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__原子结构__的一条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 1λ =__R ????122-1n 2__(n =3,4,5…)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 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__分立__特征。 知识点3 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 正确地指出了__原子核__的存在,很好的解释了__α粒子散射实验__。 2.经典理论的困难

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__稳定性__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__分立特征__。 预习反馈 『判一判』 (1)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2)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 (3)巴耳末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4)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5)经典物理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世界,也能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选一选』 (多选)关于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 2)(n =3,4,5…)的理解,正确的是( AC ) A .此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发光 B .公式中的n 可以是任意数,故氢原子发光的波长是任意的 C .公式中的n 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以氢原子光谱不是连续的 D .该公式包含了氢原子的所有光谱线 解析:巴耳末公式是分析氢原子的谱线得到的一个公式,它只反映氢原子谱线的一个线系,故A 正确,D 错误;公式中的n 只能取不小于3的正整数,B 错误,C 正确。 『想一想』 能否根据对月光的光谱分析确定月球的组成成分? 答案:不能。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光谱是太阳的光谱,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确定的并非月球的组成成分。 探究一 光谱和光谱分析 S 思考讨论i kao tao lun 1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如图所示。研究光谱有哪方面的意义? 提示: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 G 归纳总结ui na zong jie 1.光谱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