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光的传播在物理学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通过传播介质或真空在空间中传播。
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来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当光通过透明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时,它会以直线传播。
光可以沿着一个方向传播,当它遇到障碍物或折射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而在倾斜入射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的主要特征是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遇到光滑表面时,以相同的角度从表面反射出来。
光的反射性质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来描述。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都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意味着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如空气)射向另一个介质(如玻璃)时,它们沿着同一平面发生反射。
第三节镜的成像镜的成像是指镜面对光线的反射使得光线聚焦或发散,从而形成影像。
常见的镜有平面镜和弧面镜。
平面镜成像:当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时,光线将保持直线传播。
当光线倾斜入射时,光线会发生反射,并根据反射定律形成镜中的虚像。
虚像与实物的位置关系是左右颠倒的。
弧面镜成像:弧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的中心厚度较薄,边缘薄,能使平行光线聚焦,形成实像。
凹面镜的中心厚度较厚,边缘薄,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形成虚像。
第四节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折射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现象。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发生偏折。
色散现象可以通过将光通过三棱镜,使其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线来观察。
彩虹: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由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内反射形成。
彩虹的颜色在上部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颜色顺序相反。
总结归纳八年级物理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镜的成像和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在光的传播方面,我们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方面,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第5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5章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中学阶段的科目之一,物理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世界的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八年级物理第5章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物理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通常用数值和单位来表示。
其中,数值用来描述该物理量的大小或程度,单位则是用来量化该物理量的数值的参照物。
例如,长度的单位可以是米(m),质量的单位可以是千克(kg),时间的单位可以是秒(s),电量的单位可以是库仑(C)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物理量的单位,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物理量的衍生概念在物理学研究中,有一些物理量是由基本物理量经过定义、推导或测量得到的,称为衍生物理量。
例如,速度、加速度、力、功等都是衍生物理量。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物理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规律和关系。
三、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大小。
单位是千克(kg)。
而重量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是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单位是牛顿(N)。
在地球上,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其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来计算,即W=mg,其中W表示物体的重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学生需要掌握质量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四、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其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沿直线路径所走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量,单位是米(m);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五、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那么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大全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大全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知识点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换算关系为:1t=1000㎏1㎏=1000g1g=1000mg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八年级第五章总结知识点
八年级第五章总结知识点八年级的第五章内容涉及到物理,主要包括电流电阻、电路、电能和电功率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都是具有实际应用的物理学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科研素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地总结这些知识点。
1. 电流电阻电流是一种载流子在导体内运动所形成的输运现象。
在导体中,电子等带电粒子不停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记作A。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流过物体时物体内能量损失的大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记作Ω。
2. 电路电路是指按特定的方式把导体和电器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封闭的,能够让电流流动的路径。
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类型。
串联电路指把多个电器件的负极和正极按顺序相连,形成一条电流流动的通路。
这种电路中电流强度相同,总电压等于各电器件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指把多个电器件的负极和正极分别相连,形成多条电流流动的通路。
这种电路中电压相同,总电流等于各电器件电流之和。
3. 电能电能是一种储存在电场中的能量,是电荷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记作J。
4. 电功率电功率是每个时刻通过一个电器件的电能的变化速率。
计算公式为P=VI,其中P为电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记作W。
总结:八年级的第五章内容涉及到电流电阻、电路、电能和电功率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章的内容都是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进行讲述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全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清
规律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原理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原理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成因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成因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眼睛 近视 远视
4.眼睛和眼镜
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调节至同一高 度
正常的眼睛可以通过调整晶状体与角膜使光线在 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成因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校正方法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成因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校正方法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小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5.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异同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相同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放大镜
不同点
显微镜的物镜是投影仪 望远镜的物镜是照相机
凸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的汇聚作用
可以将平型光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1.透镜
凹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发散作用
可以让平行光以一个焦点为球心,沿球半径方向 向外发散
主光轴
通过形成透镜的两个球心的直线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第五章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典型光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5)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近视镜和老花镜分别是用什么透镜制成的?)例1:1.下列四个光路图中正确是()(可多选)A. B.C. D.2.给方框中补上合适的透镜。
F F FF3.在图中虚线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4.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u物距v像距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u=2f倒立等大实像V=2f/u=f不成像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Eg:实像和虚像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叫实像。
物体和实像位于凸透镜两侧。
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像,物体和虚像在同一侧。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光现象5.1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实像:倒立;能呈现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正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Km/s;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5.2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虚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实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反射角实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4、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5.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凭;则光凭上不能接受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⑥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太厚;会看到两个像..⑦玻璃板没有放正;倾斜放置;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不容易找到像..⑧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做效果好..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鸟;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4、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5、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①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②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会聚于焦点..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电筒的反光罩练习:☆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5.4光的折射㈠、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㈡、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㈢、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5.5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紫、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它涉及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
以下是初中物理各章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理初步- 物理学的定义: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 测量基础: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 误差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 第二章:机械运动- 描述运动: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 运动的图形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 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
# 第三章:力和机械- 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
- 杠杆原理:杠杆的种类、力臂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
- 简单机械:斜面、滑轮、螺旋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 第四章:密度和浮力- 密度的定义: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 密度的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
- 浮力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 第五章:压强-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连通器的原理。
- 大气压强:大气压力的测量,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 第六章:简单机械(续)- 机械功:功的定义、计算和单位。
- 机械能: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 第七章:热现象- 温度的概念:温度的测量和单位。
- 热传递: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 热膨胀: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膨胀规律。
# 第八章: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的成像原理。
# 第九章:电现象- 静电现象: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
- 电路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图的绘制,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
# 第十章:电能- 电能的计算: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电能的转换:电热、电光、电声等现象。
- 安全用电:电气火灾的预防,触电急救知识。
八年级第五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第五章物理知识点在物理学中,八年级第五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物理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八年级第五章物理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指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物理量,如长度、时间、质量、速度、加速度等,而单位则是用来量度这些物理量的标准量。
常用的物理量单位有米、秒、千克、牛等。
在物理学中,熟练掌握物理量和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进行物理学引导的基础知识。
二、物态变化和物态方程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温度、压强、等情况下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气体的压力、温度、浓度、液面高度等。
物态方程则是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物态下的状态的数学公式。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浓度下的物态变化及物态方程。
三、功和功率功是指物体在运动或受力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能量,而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功。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计算各种运动物体所需的功以及各种物体的功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
四、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是指物质在媒质中沿某个方向传递能量的形式,而电磁波则是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波动形式。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学习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传播方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电流和电阻电流是指物质中自由电子流动的过程,而电阻则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受到的阻力。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学习电流的基本性质、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电阻和电流在电路中的应用。
六、化学电池和电解化学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所得到的电能,而电解则是通过外加电势差,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相应的化学物质过程。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学习化学电池和电解的原理、电池和电解的种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八年级第五章物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学,并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
七年级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第五章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可以定量描述一个物理现象或者物体特征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量,如米、千克、秒等。
二、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单位:牛(N)。
常见力的类型: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合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的特性。
应用举例:航天器完全脱离地球引力作用后,速度将保持不变直线运动,因为它没有受到合力作用。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它将产生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力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
其中,F表示合力的大小(单位为N),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g),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单位为m/s²)。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应用举例:当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时,一方受到的力与另一方受到的力大小、方向相等,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六、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大小的量度,是其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公式:p=mv。
其中,p表示动量(单位为kgm/s),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g),v表示物体的速度(单位为m/s)。
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动量,在碰撞前后总是守恒的。
应用举例:弹球在桌面上打开,碰到球杆后弹回,之所以能够弹回,是因为球杆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弹球获得了与碰撞前完全相反的动量,使得动量守恒。
七、功和能量功:力作用力程的乘积。
功的公式:W=Fs。
其中,W表示功(单位为J),F表示力的大小(单位为N),s表示力作用力程(单位为m)。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
能量的单位:焦耳(J)。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公式:Ek=1/2mv²。
初二物理第5章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第5章知识总结
一、电荷和电场
1.电荷是具有电性质的物体,它受外界电场影响,运动时会产生电场。
2.电场是一种向着电荷发射的力,比如受到外界原子引力的作用,这些作用是电荷之间的电场引力。
3.电场强度是指电场对电荷物体所施加的力,一个电荷物体在某一位置的电场强度称为电场强度E。
4.电场是有特定模式的,特别是外界原子的电场,可以用距离的反比来表示。
二、电容器
1.电容器是用来存储电能的一种器件。
2.电容器由两个平行电极和一层绝缘层组成,电场由电极产生,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容。
3.电容可以用电荷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即电容C=Q/V。
4.可以把电容器用来储存电能,从而隔离电路的上升拖动和下降时间。
三、电流、电势差和电动势
1.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i=Q/t,单位是安培。
2.电势差就是电荷在不同处的电势的差值,即两个电极的电势差
ΔV=V2-V1,单位是伏特。
3.电动势就是电流在导体中的能量,单位是焦耳,电动势P=iV,表示电流通过电势差所受到的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梳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凸透镜成像规律: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u与v的关系像的位置(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2f 倒立缩小实像u>v异侧f<v<2f物近像远像变大u=2 f 倒立等大实像u=2f异侧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u<v异侧V>2f物近像远像变大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u与v的关系像的位置(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f 不能成像U<f 正立放大实像u<V 同侧物近像近像变小当u大于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u小于f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四、眼睛和眼镜(明视距离约25cm)(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近视眼晶状体比远视眼的厚,折光比远视眼强,未矫正前像落在视网膜前。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落在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一倍f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主要涉及一些力学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等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者改变其形态,力的单位是牛顿。
另外,力是有方向的,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以用矢量表示,矢量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指的是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者多个力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使用图像法或者正余弦函数来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指的是物体静止时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力指的是物体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在同一物体表面接触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大于动摩擦力的大小。
四、重力
重力是地球等天体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它的大小与地球等天体的质量有关,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在地球等大质量天体周围形成了一个重力场,它决定了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
总的来说,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深入了解物理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五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五章)学习物理时要谨慎看物理书,课前预习,记录不懂不会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你知道初二物理上册学问点(第五章)有哪些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学问点(第五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书目初二物理上册学问点(第五章)怎样学好初二物理怎么快速提高物理成果初二物理上册学问点(第五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凸透镜:远视镜(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凹透镜: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虚焦点上。
5.主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6.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别点:但凡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7.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8.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9.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变更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测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1) 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2) 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不改变传播方向。
如下图1:2、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凸透镜另一侧焦点处;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2: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3: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位于透镜的两侧。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初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第五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第五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的作用和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作用和效果主要包括:1.力的作用方向和效果:–平行力的合力:多个平行力的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垂直力的合力:多个垂直力的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将多个力按规定的方法合成为一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来的力相同。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按规定的方法分解为多个力,分解后的力合力为原来的力。
3.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二、机械能和能量守恒1.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公式:动能 = 1/2 × 质量 × 速度²。
–动能和质量、速度的关系: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动能和物体高度的关系:物体的高度越高,动能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在高处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 = 质量 × 重力加速度 × 高度。
3.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一个系统中的能量总量在没有能量输入或输出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三、阻力和斜面1.阻力:物体运动时,由于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或准备运动时,与其他物体接触而产生的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与地面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正好将要运动时,与地面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2.斜面运动:物体沿斜面运动时,既受重力作用,又受到与斜面接触的力的作用。
–斜面上的力: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四、弹簧的伸长和压缩1.弹簧的弹性: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变化,去除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章第五章物理力与速度本章主要讲述了物体受力及其速度变化的相关知识,如力的性质和作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等,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力的性质和作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物理量,用牛顿(N)来表示。
2. 力的性质:a. 向量量: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可以用箭头来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b. 作用于物体上:力是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有物体才能有力的作用。
c. 有杂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改变速度或形状。
3. 力的作用:a. 推力和拉力:推力和拉力都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停止运动。
b. 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决定物体的重量。
c. 弹力:是弹簧或弹性体受到压缩或伸长后所产生的力。
d. 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作用的力,使物体受到阻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二、速度的概念和计算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时间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平均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b. 瞬时速度: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成力等于这两个力相互作用的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分别称为分力。
分力的合成等于原力。
四、力的效果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作用力。
五、简单机械1. 机械优势:指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力的改变比,计算公式为:机械优势 = 输出力 ÷输入力。
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节机械运动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机械运动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内容。
一、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类型。
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直线轨道运动,曲线运动则指物体沿曲线轨道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二、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1. 平均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为平均速度,Δx为位移,Δt为时间。
2. 平均速度恒定的条件下,位移公式:Δx = v × Δt。
3. v = dx/dt,其中dx为位移微元,dt为时间微元。
四、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1.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速度变化量,Δt 为时间。
2. 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v = v₀ + at,其中v₀为初始速度,t 为时间,a为加速度。
3.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Δx = v₀t + (1/2)at²。
第二节动力与能量在物理学中,动力与能量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一、动力的概念动力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与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动力可以分为合力和分力两种类型。
合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分力是合力在不同方向上分解的结果。
二、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一种能量形式。
动能可以分为动能定理和动能公式两种形式。
1.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受力关系的定理。
它表明,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K = W,其中△K表示动能的变化,W表示合外力所做的功。
2. 动能公式动能公式是用来计算物体动能大小的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总结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第3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第4节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6、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
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
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比值定义法):
2.公式: 变形式:m=ρv V=m/ρ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
4、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 cm 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5.理解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压强、温度和状态有关。
(2 ) 只能用来计算密度,但是密度ρ与m 、V 无关。
不能说ρ与m 成正比。
ρ m V
=
(3)根据m=ρV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6.比较不同物质密度的方法:①相同的质量,比较体积;②相同的体积,比较质量。
三、密度的测量(原理: )
1测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 ) 2、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
ρ=(m 1-m 2)/ V 四、密度与温度:
1.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根据公式 ,一般物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2.水的反常膨胀:4℃的水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五、密度的应用:①鉴别物质;②求质量(m=ρV );③求体积(V=m/ρ) 浮在水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 2-V 1 A 、针压法(工具:量筒、
沉入水形 状
不 形状规则 体质工具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