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完美版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在某地让一个小球从 17.7 m 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测得小 球下落到地面处所用的时间是1.9 s,求此地的重力加速度和 1.9 s 末的速度。
解:由公式 h =
1 2 gt 得 2
2h 2 17.7 2 2 g 2 m/s 9 . 8 m/s t 1.9 2
小球在1.9 s 末的速度为
二、逻辑的力量
重的物体 下落的快! 重物与轻 物下落得 同样快!
V2=4
世界古代史上 最伟大的哲学 V1=8 家,教育家, 科学家,结论: 重的物体比轻 的物体下落快。
4<v12<8
V12>8
16世纪末,伽利 略用简单的反推 实验打破了绵延 2000年的错误。
三、猜想与假说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均匀变化的两种可能性:一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 化,即v与t成正比(现在的V=V0+at);二是速度随 位移均匀变化,即v与x成正比(现在的V²-V0²=2ax)。
3、如图所示,一个小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得小钢球经过 A 点时的速度是 2.42 m/s ,经过 B 点时的速度是 4.64 m/s , 所用时间是0. 226 s,求此地的重力加速度和AB 间的距离。
六、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现代技术的发展,我们虽然不会再用伽利 略的方法去研究自由落体,但是伽利略的方法, 对指导近代科学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提出 大胆 数学 实验 合理 得出 问题 猜想 推理 验证 外推 结论
七、超越伽利略
现在我们不必用斜面来“冲淡重力”, 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可以对落体运动精 确地“计时”、“定位”,直接研究落体 运动的性质。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比萨斜塔试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公元1564—1642年)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伽利略说,假如一块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那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相应慢些的速度下降。
要是我们把这两块石头捆在一起,那这块重量等于两块石头重量之和的新石头,将以何种速度下降呢?如果仍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势必得出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
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应小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加上了一块以较慢速度下降的石头,会使第一块大石头下降的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又应大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它的重量大于第一块大石头。
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不能同时成立,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不合逻辑的。
伽利略进而假定,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
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数学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
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
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
面对这个无情的实验,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
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
“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发现问题——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总结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总结一、研究背景在伽利略之前,人们对物体下落的认识存在误区,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想长达近两千年。
二、伽利略的逻辑推理1. 归谬法- 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即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 设想把一个重的物体和一个轻的物体拴在一起让它们下落。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那么轻的物体就会拖慢重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整体的下落速度应该比重的物体单独下落时慢。
-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拴在一起后的物体总重量比重的物体还重,那么整体下落速度应该比重的物体单独下落时快。
- 这就产生了矛盾,从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伽利略的实验探究1. 斜面实验- 伽利略时代没有精确的计时工具,直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比较困难。
他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
- 他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发现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 当斜面倾角很大接近90°时,小球的运动就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所以他推断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 数学推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 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x=(1)/(2)at^2)。
- 他在斜面上进行实验,测量小球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伽利略研究的意义1.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他的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实验探究、数学推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典范,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严谨推理和实证检验。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三、实验验证 1.数学推理: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0,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
均匀的,即
v t
,它通过的位移就与所用的时
间二次方成正比,即
2.实验验证: 著名的冲淡重力实验
xt
2
。
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 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实验一:换不同质量的小球。
实验结果分析: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实验二:质量相同的小球,不断的增加倾斜角。 实验结果分析:小球的加速度随倾斜面的倾斜角的 增大而增大。
at12
……(2)
1 后3秒内的位移:S2 =S - a (t—3)2 …… (3) 2
…… (4)
2
S1:S2 = 3:7 …… (5)
解(1)—(5)得: a=1m/s2 t= 5s S=12 .5m
自由落体与比萨斜塔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要快。 这符合人们的常识,如玻璃弹子就 比羽毛落得快。伽利略认为:下落 速度与重量无关,所有物体下落速 度都相同。很多人反对这个观点, 为了让人们相信,伽利略跑到比萨 斜塔上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 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于是伽利 略胜利了。
研究过程和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教导学生 要多思考多观察勤于动手,并敢于大胆的
猜测。
1.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
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
图所示,测得 SAB=15 cm, SBC=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VB =? (3)拍摄时SCD =? (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S CD - S BC = S BC - S AB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精选2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篇1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同学们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 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这一正确认识却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史实知识,了解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落体运动的。
二、进行新课1、历史的错误:关于下落物体快慢课件展示:《亚氏观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交流体会。
得出错误认识的根源:不注意探索事物的本质,思考不求甚解。
2、伽利略的逻辑推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四段,提出问题: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阐述自己的观点。
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课件展示:《逻辑的力量》3、猜想与假说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猜想与假说”部分,提出问题: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伽利略是怎样做的?他作出了大胆的科学猜想,猜想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阐述自己的观点。
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
合理外推
怎么样由斜面实验结果说明落体运动 也符合这个规律呢?
当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就开始 做自由落体运动,此时,它仍保持匀加速 直线运动的性质。
结论
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与 物体的质量无关。
产 生 矛 4< v12<8 盾
v12>8
你错了!
物体下落快
慢与物体的质
量无关,重物
意大利物理学 与轻物下落同
家、天文学家
样快。
——伽利略
难题
对于运动,没有可以描述它的物理量
必须建立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 描述运动的概念,是伽利略首先 建立起来的。
三、猜想与假说
问题:伽利略做了哪些猜想呢?
•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推出假设
运用逻辑(包括 数学)得出推论
通过实验对推 论进行检验
对假设进行 修正和推广
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 速运动
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四、实验验证
验证过程中,伽利略遇 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 决的?
困难一 瞬时速度无法准确测量
• 为了解决测量瞬时速度的困难,伽利 略寻求间接验证的途径(数学推理)
V t
V0 0
S t2
困难二 物体下落很快,很难 测定不同位移的时间
设计实验:为了减缓物体下落速度,伽 利略设计了著名的“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
冲淡重力: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
这样,加速度要比竖直下落时的加速度小 的多,所用时间就要长得多,这样就可以 测出时间。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实验 验证 推论
二、竖直上抛的研究方法
例:某物体以 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5s 内物体的(
A.路程为 65m
)
B.位移大小为 25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10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 13m/s,方向向上
【答案】 AB
二、竖直上抛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发现,斜面的倾角不同,上述比例关系同样 成立,只是这个常数的随着θ的增大而增大。
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淡重力”2011.9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5.伽利略在寻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中使用的方法? 对假 设进 行修 正和 推广
对现象的 一般观察
提出 假设
运用逻辑 (包括数学) 得到推论
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实验验证 :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 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时间单位 距离单位 1 32 2 130 3 298 4 526 5 824 6 1192 7 1600 8 2104
结果表示为: s1
s2 s3 2 2 常数 2 t1 t2 t3
(2) 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自 由滚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
)
(3)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做实验.(
√
)
×
)
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探究交流 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 伽利略进行了猜想, 亚里士多德进 行了猜测,两种研究方法有何不同?
【提示】伽利略的科学猜想是根据所观察、发现的事实,把 客观事实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 科学猜想不能直接当做结论使 用,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才能作为结论使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件)
成正比,也可能是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伽利略在从猜想到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困难之一:无法测量瞬时速度。
解决方案:改测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从静止
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x∝t2)。
困难之二:没有准确的计时工具,无法测
定像自由落体这样较短的时间。
亚 里 士 多 德
伽 利 略
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研究方法:观察——思考 (直觉)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 (对比实验)——理性思维。
假设: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v v v ? 伽利略
结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伽利略进行了怎样的猜想? 他猜想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 运动,速度应该均匀变化,速度可能与时间
现在我们不必用斜面来“冲淡重力”, 可以对落体运动精确地“计时”、“定
位”,直接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
现代研究落体运动的方法:
1.用“自由落体频闪照片”求加速度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纸带求加速度
3.其他方法(测速器等)
【练习】伽利略用巧妙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 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 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 化的”观点。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 A.数学推演 B.实验验证 C.猜想与假设 D.逻辑推理
t1 t1 x1 x21 3x
突破:间接验证
若v0=0,且 必有
vt
xt
2
困难二:落体运动太快,无法准确测量时间 突破:设计斜面实验,“冲淡”重力,使其加速 度减小
t1 5x x3 1
伽利略设计的
斜面
实验器材.过程 实验结论: 小球做匀加速运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斜面,不同小球,加速度相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共20张PPT)
例关系同样成立,只是这个常数随着θ的增
大而增大。
一一、、伽伽利利略略的的探探究究过过程程
4、实验验证
实验一:验证质量与速度没有关系
实验二:初速度为零时验证位移与时间的二 次方成正比
第一次实验(小倾角) 第二次实验(大倾角)
t(s) t2
X(m)
t(s) t2
X(m)
伽利略重复了上百多次实验,结果都是这样,于 是伽利略就下结论:小球沿着斜面的确是匀加速 运动,并且斜面的倾角越大,斜面的加速度就越 大。
但是到这地方就有疑问了,这毕竟是小球在斜面 上,它不是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啊,怎样用斜面 的规律来讨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呢?
5、合理外推
X 合理外推:随着倾角的增大,t2 的数值在增
大。当θ=90度时,即物体竖直下落,这个关 系也成立,这时的常数K最大。
需要很大的勇气
实验结论
外推至90度就是我们前 面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
一、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伽利略的智慧首先表现在能从新的角度思 考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重要,他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
一、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2、提出假设
假设一 速度变化与位移成正比
自然界是简单的,一切运动都是以最简单 的秩序进行的—— 伽利略
斜面倾下滑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下滑与质量无关
伽利略在寻找自由落体运动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x∝ t2
外推至 落体运动
对推论 进行检验
对假说修 正和推广
落体 运动?
逻辑(数学) 得出推论
提出假设
对现象的 一般观察
v∝ t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他对落体运动是怎样猜想的? 据此提出的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猜想及假说: 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 5.速度是均匀变化的,其情况又
可以分为哪几种?
两种。
一种是速度v的变化对时间t来说是均 匀的,即v∝t,例如:每过1s ,速度的变 化量都是2m/s;
矛盾
2.伽利略经过怎样的逻辑推理, 提出怎样的观点?
V2=4 V1=8
4<v12<8
V12>8
矛盾
• 结论: 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还说明: 逻辑的力量多么强大!
3.伽利略研究落体问题时首先遇到 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困难一:概念上的困难。 连速度的定义都没有。
办法:首先建立速度v、平均速度、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关于落体的运动,两千年来被 人们接受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怎样的?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 的重量决定的。
2.伽利略经过怎样的逻辑推理,提出怎样 的观点?
逻辑推理:
设大石头速度为8, 小石头速度为4, 当连在一起运动时
一方面小拖 大,使整体 速度<8;
另一方面,两个石头整体比大石头更 重,整体速度应>8,
爱因斯坦又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 为解决一个问题有时仅仅是一个 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 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 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 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 的真正进步。”
小结: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
重要步骤是:
(1)通过理想实验的方法揭露了重物下落快 的错误;
办法:不测v! 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 如果速度v的变化对时间t来说是均匀的, 则位移就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即 x∝t2 (学过前面的几节,我们也能进行 这样的数学推算了),这样,只要测出 物体通过不同位移及所用的时间,看是否 满足 x∝t2就可以验证了。
第五、六节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的纸带上便会被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迹。 (2)对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h进行测量,利用
hn-hn-1=gT2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频闪照相法: (1)频闪照相机可以间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利用频 闪照相机的这一特点可追踪记录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
1 2 gt 计 2
T 。 N
【微思考】 (1)“打点计时器法”测重力加速度时,选用密度较大的重锤,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重锤重而体积小,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它的运
动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2)“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时,若将N滴水滴下落的总时间为T 错记录成了N+1滴,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提示:由h= 1 gt2得g=
解得a=9.72m/s2,x2=9.84cm。
2.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在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 A,使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 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 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停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 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 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 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测量方法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 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挡板A所用的时间,即水滴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中所 次数 高度h/cm 空中运动时间t/s 示的坐标系上作出适当的图像, 20.10 0.20 并利用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1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5.20 0.23
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 引言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理论。
本文将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2. 伽利略的实验方法伽利略通过观察自由落体运动,并进行实验,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他采用了以下方法:2.1 实验设备伽利略使用了一个斜面、一个小球和一个示时器作为自由落体实验的设备。
他通过调整斜面的角度来改变小球的下落速度,从而观察和记录下落过程中的变化。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伽利略认识到了收集数据的重要性,他使用示时器记录小球从斜面上滚落的时间,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他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3. 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其中包括:3.1 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伽利略的实验结果显示,自由落体的下落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s = \\frac{1}{2} g t^2$,其中s表示下落距离,t表示下落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3.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还表明,自由落体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v=gt,其中v表示速度。
3.3 伽利略的思想伽利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如相对性原理和科学方法论。
他通过实验和推理,揭示了物体在同等条件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借此提出了许多概念和理论,对当时的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伽利略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4.1 牛顿力学的奠基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成果为后来牛顿力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牛顿利用伽利略的成果,推导出了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建立了牛顿三定律。
4.2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伽利略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这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问题提出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演示实验一】手拿一个粉笔,松手后粉笔的运动情况如何?提醒同学们观察。
【学生活动】粉笔下落是做V0=g的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二】等面积的硬纸板和纸片下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活动】硬纸板下落得快;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演示实验三】取两张相同的纸,把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再让它们同时下落。
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活动】纸团先落地。
【教师提问】等重的物体为什么下落快慢不同呢?【学生思考与讨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大小无关。
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空气阻力的影响。
【演示实验四】牛顿管实验把硬币、粉笔、纸片和羽毛放在一个玻璃管的底部,将其倒竖起来,我们会看到什么?若抽去管里的空气,然后在把它倒竖起来,我们又将看到什么?阿波罗登月实验1970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实验,无数观众从荧屏上看到,它们并排下落,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巩固训练】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A、甲一定先落地B、乙一定先落地C、甲可能先落地D、可能同时落地二、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空气阻力对物体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那么,物体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性质:对自由下落的小球的闪光照片进行研究,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来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一般取 g=9.8m/s 2 , 粗略计算取g=10m/s 2。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加速度的大小略有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学习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4.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尝试探究的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培养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激发了学生学习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观察思考,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6.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创新思想和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观察-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文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体验经历伽得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观察思考,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
所以我们按照“观察-思考-推理-猜想-验证”这样的科学探究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伽利略的探究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理想的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大家都知道,落体运动是非常常见的,但就这样一个常见的运动,人类对它的认识经历了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才变得清晰起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研究运动问题的要算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了。
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推断: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的质量决定。
他的这一推断符合人们的常识,以至于其后两千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
但到了16世纪末,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用自己方法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并且得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随着伽利略的思想一起体验他的探究过程。
1、伽利略的思考:师: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察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通过逻辑推理让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自相矛盾。
你能做到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吗?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下落速度大。
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这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介于8和4之间。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整个系统的速度应该大于8,由同一理论得到的结论相互矛盾,从而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困境。
补充:“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写道:萨尔维阿谛(伽氏):如果把两个自然速率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那么落得快的物体会被落得慢的物体拖着而减速,落得慢的物体会被落得快的物体拖着而加速,你同意吗?辛普利丘(亚氏):没有疑问,你说得对。
伽氏:但是,如果这是对的,那么我们取一块大石头,例如它的下落速率为八,再取一块小石头,下落速率为四,将它们栓在一起,整个系统的下落速率应该小于八;但是,两块石头栓在一起,要比速率为八的石头重。
因此可以得出,重物体比轻物体的运动速率要小的结论,这个结论刚好和你的推测相反。
亚氏:我完全被搞糊涂了,……说实在的,这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力……。
2、伽利略的猜想先问问学生会作怎样的猜想。
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他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是均匀的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
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得到十分复杂的结论;如果v 与t成正比,它通过的位移x就与t2成正比。
要点注意:伽利略是先猜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然后数学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然后通过难数学推导的结论证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
“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是错误的。
3、实验验证为了便于测量时间,伽利略设法用斜面做实验。
他在木制斜槽上蒙上羊皮纸,让铜球从光滑的羊皮斜槽上滚下,通过上百次对不同质量的小球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越大的定量研究,发现小球沿光滑斜面运动时通过的位移x确实与t2成正比,小球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倾角一定不同小球的加速度一定,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
4、合理外推伽利略将他在斜面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做了合理的外推:设想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0,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就越接近于自由落体运动;当斜面的倾角达到900时,小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
从而,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二、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附:课外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一、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在物理问题中总是出错──评述亚里士多德的功与过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形象不好。
他老是出错,请同学们讲一讲,他有哪些错误的结论。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力推车,车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是否觉得亚里士多德实在太不高明,而伽利略则比他伟大千倍。
其实这种看法过于偏激,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他有着成就事业的理性方法,又有着几乎无所不及的思想成果,是古代科学思想的伟大代表,不仅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而且对物理学的前期发展是有贡献的。
①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运动是永恒的,不能在一个时候曾经存在,在另一个时候不存在”这种运动永恒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包含辩证法的因素,至今仍是积极而有价值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运动”与“非自然运动”的理论。
其中含有静止惯性的思想,在遥远的公元前,已是难能可贵的了。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地上的物质由土、水、气、火这四种“基本元素”组成;企图从物质本身来说明自然,把科学从宗教与神话中解放出来,这一精神是有进步意义,这是人类幼年时代的思想精粹。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大地是球形的,并列出了一些事实来证明。
他说,当月蚀的时候,其显明的部份恰带有球形的形状……月蚀的成因乃是由于地球遮蔽月球之故,因而这就是说,地球表面的球形确定了月球的轮廓:认识到大地是球形,是一个重大的认识飞跃,为后来引力理论的建立作了思想准备。
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为什么在物理问题上经常出错?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不在于头脑也不全在于时代,而在于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对物理的研究是采用“观察加直觉”的方法,他的那些错误结论是靠观察,并依赖直接推理,得出一系列直觉结论。
固然,观察与直觉对物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详细的观察和良好的直觉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
然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结论不是都可靠,有时会将人们引入歧途。
如果说伽利略比亚里士多德伟大,就在于伽利略是第一位创造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二、伽利略与自由落体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十六世纪仍然如日中天,人人都奉为经典,没有人提出任何的怀疑。
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的学说是: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
也就是说,一个十磅重的物体,下坠的速度会比一磅重的物体快十倍。
这个学说在大小的外表上看来,似乎非常的合理,而且人人也都相信学说的真确性,教授们严肃的把这个学说教给他们的学生,学生们也都敬谨的接受这个学说,只有伽利略表示怀疑。
伽利略曾经亲眼目睹大小不同的冰雹,同时一起掉落到地。
根据常识判断,它们似乎是从同一高度一起下坠的,但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较大的冰雹应该先落到地面上,小冰雹在接着掉来,伽利略观察到的并非如此。
他做了许多实验,发觉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他决心指出这项错误。
传说有一天,他邀请有关的教授到比塞塔前,拿出一个一百磅的重体,和一个一磅的重体。
伽利略问所有的教授们:「假如这两个重体同时自塔顶自由落下,结果如何?」教授们议论纷纷,谁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没有人敢预料结果如何。
以往,他们按亚里斯多德的学说照本宣科,从来没有怀疑过。
现在,居然有一位二十五岁的青年,提出了要求证据的疑问。
结果呢?要是两个重体以非常悬殊的速度坠落地面,教授们可以松一口气,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正确的,伽利略将被冠上「说谎者」、「搅局者」的罪名。
要是两个重体同时坠落地面?又将如何解释呢?是扬弃奉行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学说,接受伽利略实验所证明的事实,还是对伽利略的实验视若无睹?比萨塔的倾斜度可以使坠体不受阻碍,伽利略塔顶大喊:「看清楚了没有?下来了!」两个重体砰然而下,小的重体始终和大的重体并行,而且同时落地。
这两个重体的砰然一声,并不表示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经崩溃。
因为这一群教授在不想相信一件真实事物的时候,根本不去看一看、摸一摸,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
更荒谬的是他们反而怀疑伽利略为了证实速度相同,而在重体内隐藏了「魔术」。
三、评述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①比萨有座著名的塔,建于1173年。
塔高54.6m(179英尺),由于塔基问题,塔身发生倾斜,那正是理想落体实验场所。
伽利略为了证明他的论断,他邀请了许多人到斜塔旁观看,有他的支持者,也有他的反对者。
伽利略一手拿着1只0.454kg(1磅)重的铅球,另一手拿着一只4.54kg(10磅)重的铅球,一步一步地登上斜塔,那些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学者发出“嘘嘘”的嘲笑声,准备看他“失败”的实验。
伽利略到了塔顶,向下面人作了手势,叫喊着:“现在请各位注意!”他随即一松手,两只铅球笔直落下。
“啪”地一声,两个重量不等的铅球同时落地。
②伽利略用实验方法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是错误的,还用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根据斜面实验,提出惯性的概念,总结出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相对性原理,发现了单摆等时性原理,用自制的33倍望远镜发现了一系列天文现象。
③伽利略为了确立新的自然研究法──实验法的地位,又同教会的唯心论世界观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受到罗马宗教法庭的迫害,罚他每星期背诵七篇忏悔圣诗,无限期地监禁在他自己家中。
但强权没有迫使伽利略屈服,他在家中写下了《两种科学的对话》,它用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上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不幸的是这本书出版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永远也看不到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