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王彬

【摘要】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是法国长笛作曲家保尔·杰宁创作的一首主题幻想变奏曲。它诞生于19世纪中期,直到今天仍然受到许多长笛演奏者的喜爱。本文试从此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希望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期刊名称】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2

【关键词】曲式结构;主题变奏;演奏技巧

长笛(Flute)是高音木管乐器,一般为C调,音域横跨小字一组到小字四组,采用高音谱号按实际音高记谱。最早由17世纪的德国人律利(1633-1687)和罕德尔(1685-1765)发明,直到19世纪40年代在特奥巴尔德·波姆(1794-1881)的改革下长笛完成了定型。

18世纪法国长笛乐派崛起,随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长笛音乐作品。法国作曲家保尔·杰宁的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在音乐创作上不只追求演奏的速度和灵活性,更注重表达乐曲的情感和思想,是一首久奏不衰、享誉世界的长笛名曲。

一、创作背景

18世纪-19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的狂欢节上流传着一首优美的当地民歌——《哦,妈妈》,这首民歌采用三拍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风格明快优美,在演奏演唱中易形成加花变奏,深受威尼斯人民的喜爱。(辛祥利的《长笛名曲〈威尼斯狂欢节〉赏析》)《哦,妈妈》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的雏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