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合集下载

歌剧魔笛鉴赏

歌剧魔笛鉴赏

歌剧魔笛鉴赏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欧洲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歌剧的故事情节充满神秘和奇幻,通过丰富的音乐和戏剧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

首先,歌剧《魔笛》的故事情节非常独特。

它以王子与夜后女儿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各种考验和磨难,最终实现了人性的救赎和爱情的美好。

同时,歌剧中还融入了许多神话和寓言的元素,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莫扎特在《魔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

他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通过音乐,莫扎特将角色的情感、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歌剧《魔笛》还具有强烈的德国民族色彩。

莫扎特通过采用德国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具有浓郁德国风格的音乐。

同时,在歌剧中还融入了许多德国传统文化元素,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德国文化的魅力。

最后,歌剧《魔笛》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莫扎特通过这部歌剧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爱情和人生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爱情是美好和神圣的,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才能最终实现。

此外,莫扎特还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来共同成长。

总之,歌剧《魔笛》是一部充满神秘、奇幻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经典之作。

通过丰富的音乐和戏剧手法,莫扎特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欣赏这部歌剧时,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深入思考人性和生命的真谛。

分析长笛在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变化

分析长笛在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变化

分析长笛在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变化一个优秀的长笛演奏者的音乐中充满着诗情画意,仿若晨间的森林里,那些朝气蓬勃的露珠和婉转悦耳的鸟鸣,当我们期望和它们一同享受晨间的欢快时光时,却发现曲调中又充满了低沉的哀伤,如夕阳下的碧波,遥远而又宁静,那些情感由一个个音符组成,丝丝入扣,没有一个多余,引领着聆听者们融入作曲者的内心。

但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长笛演奏者,就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不断的探索掌握音色变化的方法,在练习之余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在演奏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满足自身已有的水平。

同时也可借鉴一些优秀长笛演奏家的音频资料,在学习中总结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促进自我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本文通过对“长笛在室内乐演奏的音色变化”的论述,希望能对长笛学习者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

1. 长笛演奏简介1.1 长笛的起源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吹孔气鸣乐器,早期的长笛是由乌木或椰木制成,因此长笛属于木管乐。

随着历史的不断进化,长笛的材质也得到了进步,现代的长笛普遍用金属制成,相较于传统长笛的音色圆润、音量较小,金属长笛的音色显得更加明朗宽广,穿透力强。

长笛的发声原理较其它乐器特殊一点,它是以高压气流循管壁绕出时与后续气流撞击而振动发声的,因此吹奏音色的好坏与入气端的外形曲度和吹口孔内缘所形成的角度有一定的影响。

长笛的每个音孔都有其固定的音调,演奏技巧华丽多样,演奏者在演奏时根据指法吹奏出不同的优美旋律,中、高音区清晰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域悦耳清澈如溪边的潺潺流水。

长笛的音色与其它木管乐器相比,其音色缺乏谐音,因此长笛通常不用来模仿人声,而多用于表现自然界的万物,如田野、森林、溪水、小鸟等。

1.2 室内乐的起源室内乐,顾名思义,是在室内演奏或演唱的音乐。

最初是指西方皇宫贵族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且为少数听众演出的世俗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戏剧音乐和教堂音乐。

现在的室内乐则是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合作演奏的小型器乐曲,它与管弦乐队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每一声部由一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三乐章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三乐章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三乐章简介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18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美感和卓越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他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第三乐章是该协奏曲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背景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市,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音乐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位作曲家和音乐教师,对莫扎特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从小就开始创作,并在年轻时就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演奏家。

长笛协奏曲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之一。

这种形式通常由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三乐章常常被认为是整个作品中最精彩动人的部分。

第三乐章概述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三乐章是一首快速、欢快的乐章,其技巧和表现力使其成为长笛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部分之一。

这个乐章的演奏时间约为7-8分钟。

结构这个乐章的结构是ABA形式,也被称为三重奏形式。

即A段(主题1),B段(副主题),再回到A段。

•A段:A段以一个明亮、活泼的主题开始,由长笛独奏演奏。

这个主题简洁明快,充满了活力和喜悦。

•B段:B段是一个更加柔和、优雅的副主题。

在副主题中,音乐变得更加抒情,给人一种轻松宁静的感觉。

•A段:在经过副主题的转折后,A段再次出现。

这次演奏时,莫扎特对原始主题进行了一些变化和发展,使整个乐章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特点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三乐章具有以下几个音乐特点:1.技巧性:这个乐章对长笛演奏家的技巧要求很高。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快速音阶、跳跃音程和复杂的指法。

演奏这个部分需要长笛演奏家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准确度。

2.表现力:莫扎特以他独特的旋律构思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个乐章中充满了欢快、明亮和活力四溢的旋律,使人不禁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

3.对话性:在整个乐章中,长笛与管弦乐团之间进行了精彩的对话。

他们互相呼应、交替演奏,创造出一种动态而有趣的音乐氛围。

巴洛克时期长笛音乐简述

巴洛克时期长笛音乐简述

巴洛克时期长笛音乐简述作者:魏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3期魏婧(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长笛的形制、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的描述,以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长笛及其音乐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巴洛克;长笛形制;长笛音乐中图分类号:J6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3-0158-02从大约1600年(也有人认为从1580年前后)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在现代已知的乐器中,长笛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成员之一了,与其他管乐器一样,都属于舶来品。

它的音色柔美、悠扬,极善于演奏旋律优美,技巧高超的音乐种类,被称为是管弦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器乐的发展,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声乐。

在音乐史上,器乐作品第一次获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一、乐器的发展大约于16世纪,长笛在欧洲开始被广泛使用,在结构上由于两个基本的变化,使它的历史被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17世纪末,长笛改革成为标准的巴洛克式长笛。

其次是它的机械化,经过一个世纪的机械装置试验后,大约在1847年,终于由泰奥巴尔德·波姆完美地完成设计。

17世纪下半叶,长笛可能被一些法国演奏者和工匠们进行了改进,他们制作出了一种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被称为标准的长笛。

这种长笛与早期长笛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管腔,较之以前的要略微狭窄,并且,它的结构由原来的一个整管分成了独立的三个部分,分别是圆柱、圆锥型管腔(cylindro-cinical bore)和用指键控制的第七个指控孔。

这样的结构,使得制作长笛相对容易起来,工匠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在管体上钻孔,并且由于笛头与笛身之间的接缝,可以方便地调整音准。

长笛的材质,在巴洛克时期也有所固定。

虽然很多长笛用象牙、黑檀木或者其他一些硬木制成,但从17~19世纪,黄杨木是制作长笛最受欢迎的材料。

大学音乐教学大纲(长笛专业)

大学音乐教学大纲(长笛专业)

《长笛》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长笛英文名称:Flute课程编码:0412112B—10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106总学分:7适用专业:音乐表演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长笛》是音乐表演专业器乐必修课中的一门选项课程。

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长笛演奏的基础理论和演奏技术,具有较全面地鉴赏、分析和表现作品的能力,能够较好地演奏中级水平以上的作品,并能胜任一般的器乐伴奏、重奏及合奏。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练习、音阶、练习曲、乐曲、重奏曲等。

第一学年1、长音每天坚持长音练习、音头练习及八度跳音练习。

2、音阶⑴用连音、吐音吹奏两个八度的半音阶、小调音阶、琶因各一条,速度80/分钟。

⑵用连音、吐音吹奏三个八度的半音阶,速度90-110/分钟。

⑶用十种基本音型演奏音阶、音程和琶音。

3、音色及气息练习练习曲:本学年要求完成初、中级练习曲30—40首。

选自《戈尔鲍迪长笛练习曲》、《安德森长笛练习曲18首》等。

乐曲:要求完成外国作品7—8首、中国作品2—3首。

中国作品:《村笛》罗晓敏曲《幽思》贺绿汀曲《燕子》段平泰曲《杨柳青》乐新曲外国作品:《旋律》格鲁克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曲《行板》莫扎特曲《旋律》格里爱尔曲《安达鲁西亚调》帕沙德曲《摇篮曲》福列曲《旋律》诺布洛曲《精灵之舞》 C.W. 格鲁克曲《回旋曲》波姆曲《F大调奏鸣曲》苔莱曼曲《G大调协奏曲》匡茨曲《G大调协奏曲》维瓦尔蒂曲《奏鸣曲》巴赫曲《G大调第三奏鸣曲》亨德尔曲《第二奏鸣曲》亨德尔曲第二学年1、长音每天坚持长音练习(半音模进)、力度练习、换气练习。

2、音阶⑴用连音、吐音吹奏三个八度的音阶琶音、音程、模进,每周大、小调音阶、琶音各一条,速度90/分钟。

⑵用连音、吐音吹奏三个八度的级进音阶,速度90—110/分钟。

3、音色及气息练习4、练习曲本学年要求完成基础练习20—30首。

选自《柯勒长笛练习曲》、《胡格斯40首长笛练习曲》、《蒂尔梅茨吐音练习曲》等。

试论古典音乐中的长笛演奏

试论古典音乐中的长笛演奏

试论古典音乐中的长笛演奏【摘要】古典音乐中长笛演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笛在古典音乐中的地位以及其特点与演奏技巧。

然后探讨了古典音乐中长笛演奏的历史演变,以及长笛在古典乐曲中的角色定位。

接着讨论了古典音乐中长笛的演奏技巧与要求,以及介绍了一些著名的长笛作品。

描述了古典音乐中长笛演奏家们的风采,以及长笛在古典音乐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典音乐中长笛演奏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关键词】关键词:长笛,古典音乐,演奏技巧,历史演变,角色定位,著名作品,演奏家,不可替代性,重要性。

1. 引言1.1 长笛在古典音乐中的地位长笛是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特点使其在古典乐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笛在乐队中常常被用来演奏旋律和独奏,其清澈悦耳的声音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乐曲增添了一份柔美和动人的风采。

在古典音乐的演奏中,长笛常常被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情绪,其音色的多变性使其适合演奏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

1.2 长笛的特点与演奏技巧长笛是古典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长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笛的音色清澈明亮,音域广阔,可以演奏出高亢明亮的音调,也可以轻盈婉转地演奏出柔和悦耳的旋律。

这种音色的特点使得长笛在古典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用于独奏、协奏曲以及管弦乐中担任重要的旋律部分。

长笛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

演奏长笛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包括吹奏技巧、音准控制、音色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演奏者需要通过练习和体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效果。

长笛演奏还需要灵活的指法和准确的气息控制。

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快速运动和气息的控制来实现音符的精准演奏,使得音乐更加生动和感染力强。

长笛作为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其特点和演奏技巧对于演奏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莱内克——d大调长笛协奏曲赏析

莱内克——d大调长笛协奏曲赏析

莱内克——d大调长笛协奏曲赏析
莱内克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一首经典的古典乐曲,由德国作曲家莱内克(Reinecke)创作。

这首协奏曲由三个乐章组成,按照传统的古典乐曲结构排列:快板、慢板和快板。

第一乐章以轻快的快板开始,长笛的旋律流畅优美,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

随后,乐章进入第二部分,旋律变得较为严肃,但仍然保持着轻快的节奏。

最后,第一乐章以原调复调的方式结束。

第二乐章是一首慢板,旋律优美动人,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

这首乐章的旋律由长笛独奏开始,之后由乐队伴奏。

整个乐章流畅自然,让人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第三乐章是一首快板,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这首乐章的旋律经常由长笛和乐队交替演奏,展现出莱内克的巧妙构思和优秀的音乐才华。

最后,协奏曲以一个大调复调的方式结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莱内克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一首优秀的古典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长笛的独奏技巧十分出色。

莱内克在这首协奏曲中巧妙地融合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元素,使得这首乐曲既有着浪漫主义的感性气息,又保持着古典主义的传统结构。

在演奏这首协奏曲时,长笛独奏家需要具备良好的技巧和感染力,能够将长笛的旋律表现得优美动人。

乐队的伴奏也需要精心掌握,使得整首乐曲的氛围更加丰富。

莱内克的D 大调长笛协奏曲是一首值得珍藏的古典乐曲,适合各种场合演奏,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的音乐享受。

论双簧管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

论双簧管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

论双簧管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发表时间:2012-06-01T17:07:49.483Z 来源:《教育学》2012年1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史磊[导读]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虽然只活了35岁, 但是他的作品有近1000首曲。

史磊(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110168)[摘要] 双簧管作为西方的乐器,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尽管它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它制作工艺复杂,演奏起来又很有难度,所以不像其他乐器那么普及,而且关于双簧管的教材和资料国内也是比较少的,这样使得许多演奏者在初期的时候摸不着边际,走了许多弯路。

再加上双簧管本身所具有的典雅、甜润、秀丽、田园风味以及女性的美的特点,使得双簧管的音色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一名双簧管演奏员必须具备能吹奏优美动人的音色的技能。

[关键字] 双簧管、莫扎特、巴赫、分析一、对莫扎特双簧管作品的分析1.1 莫扎特的古典音乐。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虽然只活了35岁, 但是他的作品有近1000首曲。

他是欧洲现代作家的第一位代表, 因为他自幼便旅游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地, 吸取了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并能把它综合, 混成一体, 达到艺术的最高境地。

他的双簧管协奏曲、奏鸣曲都非常著名, 目前已成为双簧管专业的经典作品。

1.2 《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介绍。

这首协奏曲体现了最纯正的古典时期协奏曲的体裁模式,具有完美严谨、富有逻辑的结构,作曲家创作技巧高超,构思流畅轻快,对位手法精致,独奏与乐队之间的互补和与乐队之间的对比恰到好处。

另外莫扎特将歌剧中所形成的音乐特点,延伸到了这首纯器乐的作品中,既有咏叹调般优美的旋律,又有喜剧性的对话效果,主奏与乐队时而形成对比,时而融为一体,使作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整体。

1.3 《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音乐特点。

莫扎特这首《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是在他的生活中最安静的一段时间创作的,通过音乐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到他心灵中那块纯净不受世人打扰的地方。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一首典型的音乐杰作,是西方古典音乐中长笛协奏曲的经典之一。

该曲曲调通畅,旋律优美,因此被誉为长笛协奏曲中的一朵璀璨明珠。

该曲共有三个乐章,演奏时长约为25分钟。

第一乐章是快板,开场即奏出独奏长笛的明亮旋律,很快与管弦乐队共同展开饱满的旋律构思。

第二乐章是柔板,长笛独奏抒发出深情的旋律,通过悠扬的旋律来表达爱与渴望。

第三乐章是快板,表现出乐曲的全貌。

同时,这三个乐章被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完整、和谐的音乐结构。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向听众展现了莫扎特的天赋和才华。

长笛独奏技巧、旋律构思、和声交织、形式处理等方面都体现了莫扎特的典型风格。

此外,与其他长笛协奏曲相比,该曲要求长笛演奏者不仅掌握高超的技巧,还必须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情感的细腻和独立性。

对于长笛演奏者来说,演奏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既需要技巧的过硬,更需要对作曲家、作品和文化背景的全面理解。

演出时,长笛演奏者要抓住奏出主题的契机,同时还要重点呈现出整体的乐曲氛围,展现出长笛旋律的美感和情感深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乐曲充满艺术感染力和真正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一首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它通过婉转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莫扎特作
曲才华的璀璨光芒。

对于长笛演奏者来说,演奏该曲需要综合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从而展现出莫扎特作曲的深度和广度,传递出人类美好情感的声音。

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风格分析

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风格分析

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风格分析作者:李响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0期[摘要]莫扎特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音乐流派在欧洲的典型代表,而在学习长笛的过程中,协奏曲的演奏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课程,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便是典型曲目。

本文以莫扎特的简介及该曲目的创作背景为研究基点,对作品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作品的演奏心得。

[关键词]莫扎特;长笛;演奏风格;技巧前言协奏曲的演奏是长笛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通过演奏协奏曲,能够加深学生对长笛演奏的理解,把握更多的演奏技巧,是成为优秀长笛演奏者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的协奏曲领域中,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最具魅力,也是协奏曲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过演奏其《D大调长笛协奏曲》与《G大调长笛协奏曲》等曲目,帮助长笛演奏者在演奏道路上夯实基础,走得更远。

一、莫扎特简介莫扎特全名Wolfgang Amadeus Mozart,于1756年1月27日在萨尔兹堡出生,于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死去,与Franz Joseph Haydn、Ludwig van Beethoven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杰出作曲家。

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宫廷小提琴手,很早便发现了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在莫扎特6岁时,跟随父亲和姐姐完成了欧洲旅行演出,维也纳皇帝曾给予其非常高的评价。

在他17岁时,出任宫廷乐师,但其骨子里的骄傲让他无法忍受仆从地位给他带来的屈辱,最终于在8年后辞职,从此专心创作音乐。

但由于没有生活来源,最终穷困潦倒、积劳成疾,享年三十五岁。

在他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中,却创造出了多达六百余部作品,涉及了音乐领域内的所有题材,其中歌剧有二十二部、协奏曲四十二部、交响乐四十一部,安魂曲一部,其他宗教音乐、室内乐、奏鸣曲、歌曲的数量也非常多。

比较著名的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诱逃》《唐璜》等。

在西方古典音乐流行的几百年间,莫扎特一直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他流传于世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炫目的技巧,而在于他的朴实醇厚、返璞归真,而在其中,都能够让人体会出其深远的意境与朴素的境界,用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苦难和困厄的精神。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第一乐章研究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第一乐章研究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第一乐章研究作者:吴宁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2期摘要:莫扎特——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是长笛演奏领域中的一首重要曲目。

在这首作品里,能够发现莫扎特令人惊讶的艺术创造力。

本文将对乐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曲式;双呈示部;演奏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21-01对于学习演奏长笛的人来说,莫扎特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

在这首作品中,长笛的音色和演奏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它的旋律,时而是短促、流畅的快速跳音进行,时而是与乐队形成对话的长线条的优美乐句,在富有古典气息的乐队音响效果之下,长笛精湛的华彩段为乐曲增添了许多特色。

从技术上说,这首作品的很多乐段都是有一定的演奏难度,这就需要演奏者不断的积累演奏经验和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很好的完成这首协奏曲。

演奏者往往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会对作品产生出一些新的理解,在不断克服技术难点和完善乐曲表现力的努力之后,才会有完美的演奏。

我们透过这首颇具艺术欣赏价值的曲子,能够发现莫扎特具有令人惊讶的艺术创造力。

本文将对乐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

一、创作背景1777年,莫扎特和他的母亲来到慕尼黑、曼海姆和巴黎,试图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曼海姆的时候,莫扎特和许多曼海姆乐团的成员成为了好朋友,包括首席小提琴手克里斯蒂安·卡纳比西(Christian Cannabich 1731-1789),乐长伊格纳茨·霍尔茨鲍尔(Ignaz Holzbauer 1711-1783),还有54岁的长笛手让·巴蒂斯特·温德林(Jean-Baptiste Wendling 1723-1797)。

赖内克《D大调长笛协奏曲》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释义

赖内克《D大调长笛协奏曲》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释义

16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律技巧较强,其中不乏炫技的意味,尤其是大量的三连音演奏,还有一些装饰音的处理、临时升降号的变化等,都可以展现演奏者的技巧水平。

从第75至118小节为第二主题,相较于此前的坚定与热情风格有所不同,力度也有所差异,需要按照“espressivo”这一标记去演奏,即充满激情地演奏,速度变为了168拍/min,通过放慢速度来凸显长笛旋律的悠扬,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流畅,需要注意的是结尾处有一个长连线,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演奏需要向上爬行,符合“accler”即渐快的要求,此时速度来到了184拍/min,加上赖内克设计的断奏音型,用以表现长笛演奏的欢快与活泼,同时也与乐队实现了完美配合。

(二)第二乐章根据谱例要求,这一章应为悲伤的慢板,较此前有明显区别,按照4/4拍的要求在b 小调上展开,音乐基调是忧郁的,对此,赖内克设计了沉重而又缓慢的引子部分,由乐队负责演奏、负责烘托,而长笛旋律则在此基础上加入。

到了B 段,出现了新的标记“dolce teneramente”,按照作者要求,需要以亲切而又柔和的音色去演绎。

总的来看,这一乐章绝大部分为长笛独奏,仿佛是一个歌手在缓缓道来,情绪及情感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而变化,同时也在强弱对比之间得以突出,而旋律也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先渐强、再渐慢,至第32小节变为了“molto tranquillo”,长笛连吐的处理应当为缓慢的、安静的,用于营造梦境。

在这一乐章的结尾处,长笛演奏逐渐变慢、变弱,符合“poco roated”的演奏要求,同时在低音贝斯、大提琴以及定音鼓的烘托之下,逐渐地平复下来,直至这一章末尾。

(三)第三乐章这一乐章的速度为中板,88拍/min,虽然与前一章同样在b 小调上进行,但其节拍已经变成了3/4拍,为此,速度上也呈现出不同,且这一章的演奏力度是渐强的,音乐情绪的递增的,赖内克以大量的极具技巧性的乐段作为旋律前行的推动力,成功地塑造了更为紧张的音乐气氛,再次凸显了作品本身的音乐表现力。

浅谈长笛演奏在不同时期作品中音色的变化

浅谈长笛演奏在不同时期作品中音色的变化

浅谈长笛演奏在不同时期作品中音色的变化作者:彭芸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15期摘要: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音色时而朦胧迷人,时而清脆活泼。

长笛曲目题材广泛,有用来描绘大自然景象,如小鸟、日出、流水以及回声等,也有描述爱情、心情、神话的,还有表现民族音乐风格或是特别音效的作品等等。

长笛在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笔下展现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

本文将以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浅要论述长笛演奏在不同时期作品中音色的变化。

关键词:长笛演奏音色口型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060-03长笛(flute),流传已经有好几個世纪,其历史甚至能够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竖笛上开口的粘土制笛管,长笛在经过不断创新和改造后直到1847年,由德国长笛演奏家、发明者波姆(1794-1881)制作出“波姆式长笛”,这便是我们现在最为常见的长笛。

长笛的音色具有典雅高贵的气质,各音区音质色彩斑斓,它作为演奏者和听众沟通的桥梁,是演奏中表达乐曲内容的重要技能之一。

当我们听到一些优秀的演奏家演奏的作品时,总会被他们动听的笛音和华美多变的表现力倾倒,好的音色将为听众带来更为极致的听觉感受。

本文将以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以笔者自身演奏时的经验为依据,通过对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特点的分析,例举不同时期的长笛作品,浅要论述长笛演奏在不同时期作品中音色的变化。

一、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巴洛克时期音乐是一种宏大、热情而充满活力的音乐。

这个时期的音乐旋律是精致、跳跃和连续的,节奏强烈,短促且有节奏性,主要以复调手法为主,严格的构思和饱含内涵的情感,经常表现出持久而坚定的信念,且常以灿烂的高潮结束。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是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产生的,浪漫主义音乐热衷于自然状态,完全脱离人为的自然装饰,充满着梦想与激情,作曲家比过去更为自由的建立音乐的形式,根据感情的需要来处理音乐。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中莫扎特圆号第二协奏曲风格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中莫扎特圆号第二协奏曲风格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中莫扎特圆号第二协奏曲风格摘要:本文从莫扎特圆号第二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历出发,结合其中所涉及的曲式结构和演奏风格,通过对作品的三个乐章以及旋律特点进行分析,对演奏中的演奏技巧和演奏中的音乐语言处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莫扎特圆号第二协奏曲的风格特点。

希望对深刻把握作品内涵,进行更好的演奏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莫扎特;古典圆号第二协奏曲;风格特点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大都是鼓舞人心,积极向下的基调。

圆号第二协奏曲的音乐风格自然淳朴,典雅端庄,其歌唱性和旋律行都极为轻松简洁,整个音乐都是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氛围。

这部作品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莫扎特根据圆号特有的柔和饱满声音特点谱写了三章旋律动人,层次分明的协奏曲。

第一乐章旋律悠扬绵长。

第二乐章欢快自然,曲调悠扬。

第三乐章,直抒胸臆,回味悠长。

同时作为古典协奏曲的代表作品,对作品的研究能够让演奏者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莫扎特圆号第二协奏曲创作背景和历程(一)创作背景莫扎特这首圆号作品属于维也纳时期的经典作品。

圆号这个乐器最早是出现在中古时期,人们用兽角制作成乐器用来相互交流,传递消息。

之后到了17世纪,人们对兽角进行改良,制作出了与之音色相近的盘旋号管,这种圆号没有活塞,但是让然可以吹奏出自然的泛音。

并且这种圆号声音传播远,可以演奏简单的旋律。

到了18世纪,圆号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这时候的圆号虽然没有活塞和阀,但是已经有了定调管来管理调性的变化,莫扎特等一众的音乐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不少圆号作品。

最为著名的是第一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之后,圆号演奏家Antonjosephhampel发明了“阻塞音”。

阻塞音就是要求演奏者将手放到喇叭口,通过喇叭口的开和关产生有规律的音阶。

莫扎特也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这首圆号作品。

莫扎特根据圆号音域宽广的特点,用中音音域写了独奏部分,在两个八度音域内创作了第二乐章。

这正是莫扎特圆号音乐的特点。

浅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作曲技巧

浅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作曲技巧

浅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作曲技巧摘要: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贝多芬一起并称为“维也纳三杰”。

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他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等领域都写出了非常优秀的、超过其他同一时代作曲家的重要作品,《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便是其中的一首经典之作。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在作曲风格、作曲作技法及音乐表现等方面为后期的双钢琴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这部作品的作曲技巧进行分析,对我们了解、学习和演奏这部作品是十分必要且具有价值的。

本文主要从曲式结构、和声应用和调式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作曲技巧引言 (3)一、《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简介 (3)二、《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4)(一)曲式结构图式 (4)(二)音乐分析 (5)二、《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分析 (7)(一)曲式结构图式 (7)(二)音乐分析 (8)三、《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分析 (11)(一)曲式结构图式 (11)(二)音乐分析 (12)结论 (18)参考文献: (18)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诞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三岁开始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莫扎特八岁时,他就不仅能够熟练地演奏钢琴、管风琴和小提琴,而且他的作曲知识已经相当于一个长年从事创作的成人。

及至1782年,莫扎特的创作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在维也纳已所向无敌。

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莫扎特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他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并且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等领域他都写出了超过自己前辈和其他同一时代作曲家的重要作品。

他的创作手法新颖,旋律质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长笛各时期的形制变化与演奏基本要求

长笛各时期的形制变化与演奏基本要求

I~II_,十z t R5ffI I_RESEFIRLZH 长笛各时期的形制变化与演奏基本要求浙江音乐学院/何靖摘要:长笛乐器形制的发展影响着长笛艺术的发展。

在形制的变化下,有着不同的驾驭能力与演奏不同音乐风格的特色。

音乐与科技的发展促进着乐器的进步,乐器在变革中也逐渐适应音乐的新要求,相互之间相辅相成。

通过对音乐时期中长笛的结构、作品特色、演奏特点、总结并研究,感受长笛演奏中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长笛形制发展长笛作品演奏要求在拉丁语系中,长笛"FLUTE"的意思,本意为"人的气息”或“心灵的气息”。

本义上看,可以感受到长笛的产生与社会的情感和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神话通常中会具有形象性的色彩(兽形神,人形神)其中每一个神都具有音乐的演奏能力与技巧。

海神吹奏小号,缪斯会唱歌。

太阳神阿波罗会弹奏里拉琴、而牧神潘则擅长吹笛子。

一、长笛形制发展中的音乐作品1.巴洛克及前期长笛形制15世纪时,横笛演奏的画面大量的出现在了西欧的绘画和文学资料中,用于独奏较少,基本用于乐器的组合,也为歌手做伴奏。

当时的乐器是移调长笛,制作工艺简单不够精致。

通常。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圆锥形的管体,一个吹孔,侧面有6个指孔,交叉执法演奏、材料多为木质。

这时期的音乐也是世俗化的倾向,表现宗教内容非常明显。

当时声乐是占为主导的地位。

器乐经常只担任声乐的伴奏。

17世纪德国音乐家研制出的笛头和笛身,可以分为两节,并中间有插孔以便调节音准。

这时期渐渐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形成与确立了主调、音乐成为主导通奏盛行。

1670年巴洛克长笛由法国奥特泰尔家族制成,这时的长笛笛头的直径为19毫米,笛尾的内径为14毫米,形态呈圆锥形状。

最后的一个音孔旁,有一个略小的小音孔并有一个由铜和银质制成的按键,用右手的小指控制,这种单键结构,使得长笛首先成为一种半音乐器。

后期由德国演奏家匡兹在笛尾上加了第2个键。

这个时期器乐发展与声乐达到了平等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浅谈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

浅谈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

浅谈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作者:邹昕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6期【摘要】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人物,维也纳音乐派系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莫扎特的音乐曲风优美流畅、乐观明朗、富有较强的生命力。

音乐作品情感细腻、丰富、深远,音乐的思路纯净。

《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更是备受世界各界长笛爱好者的青睐。

【关键词】莫扎特;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一、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作品分析(一)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作品介绍莫扎特一生创作中仅有2首长笛协奏曲作品,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虽然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作品不多,但是他所创作的每一首长笛作品都具有浓厚的莫扎特风格,与其他的作曲家的长笛风格大不相同。

莫扎特的长笛作品曲调优美流畅、乐观明朗而又富有较强的生命力。

作品结构清晰完整,感情丰富细腻,主题旋律活泼轻快,柴可夫斯基曾经赞美莫扎特的长笛作品是天使的音符。

(二)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作品的创作背景莫扎特在1777年4月1日为萨尔茨堡宫廷双簧管演奏家朱赛佩·费伦蒂斯创作了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又于1778年1月对这首曲子的全曲进行改编,该后的曲子高出原曲一个高音,并且比原作品多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音型变化更具丰富的节奏感,并将改编后的曲子命名为D大调长笛协奏曲。

(三)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作品的简析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整首曲子基调欢快活泼、轻松明朗,每一章节的收尾都有优美的华彩,让整部作品更具完整度,具有强烈的法兰西音乐风格;作品除了长笛为主乐器外,还有双簧管、五部弦乐、小提琴和法国号进行配合协奏,它们之间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这首堪称完美的佳作。

1.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第一乐章為奏鸣曲式的协奏曲,给人一种一问一答式的紧凑诙谐的感觉,从第32小节后,乐队的全部乐器为长笛进行强有力的衬托,从而将长笛的明朗华丽、优美流畅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莫扎特作品突出的技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绪论 (2)二、莫扎特生平 (2)三、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简析 (2)(一)莫扎特长笛作品简介 (2)(二)《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简介 (3)(三)《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简析 (3)1. 第一乐章 (3)2. 第二乐章 (4)3. 第三乐章 (4)4. 总结 (5)四、《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浅析 (5)(一)气息和音准 (5)(二)吐音 (6)(三)颤音与装饰音 (6)1. 颤音 (6)2. 装饰音 (6)(四)力度和速度 (7)五、《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音乐风格浅析 (7)结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9)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何诗月,音乐学院摘要: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优美、流畅、明朗、乐观、富有生命力,感情细腻丰富而深远,音乐乐思十分纯净。

《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是长笛作品中最受长笛演奏家喜爱和演出最多次的协奏曲,本文通过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三个乐章的简析,以及气息、音准、吐音、颤音、装饰音等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来诠释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在长笛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音乐风格Mozart's "the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playingskills and music styleHe Shiyue,School of MusicAbstract:Mozart was a great Austrian composer, he is a model of classical music,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uropean Vienna Classical Music, his music beautiful, smooth, clear, optimistic, full of vitality, the feelings very delicate rich and profound, the music Enthone very pure. "The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is the most popular with flute player in the flute work and show the greatest number of concerto. This article by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in three movements, and breath, intonation, playing skills and musical styles to interpret Mozart's flute work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lute.Key words:Mozart;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Playing skills; Music style一、绪论莫扎特的音乐在古典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长笛作品不多,却每首都很精致出彩,大学之前学习了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后就被莫扎特的音乐魅力深深吸引,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是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二首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阅览了许多跟莫扎特有关的书籍、资料和视频,听了不同长笛大师演奏的不同版本的D大调,从而在自己吹奏乐曲的同时不断改进和纠正错误。

莫扎特的一生都历经苦难,但是他的音乐里从来没有痛苦悲伤的情绪,所以他的音乐风格可以说是特立独行,并且犹如天籁般的美好,给人带来安慰和心灵的净化。

本篇论文以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为选题,在简单了解莫扎特生平后,从乐曲三个乐章的调性、曲式结构,音准气息、吐音、颤音与装饰音、力度和速度四个方面的技巧以及音乐风格来介绍这首长笛作品,为整首乐曲的演奏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分析乐曲情感的能力,并且使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体会莫扎特这首作品的创作意图,更全面的加强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将莫扎特音乐特有的优美典雅、明朗欢快的特点融合自己的体会,从而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

二、莫扎特生平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萨尔茨堡的一位宫廷乐师家庭,于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逝世,享年35岁。

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毕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三、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简析(一)莫扎特长笛作品简介在莫扎特几百部的作品中,长笛作品为数不多,长笛协奏曲仅有2首:G 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K.313);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K.314)。

其余的作品大致如下:C大调行板(K.315);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197C);D大调长笛五重奏(K.577B/KANH 177);D大调第一长笛四重奏(K.285);G大调第二长笛四重奏(K.285A);C大调第三长笛四重奏(KANH171/285B);A大调第四长笛四重奏(K.298)。

据文献记载,除了3首协奏曲、5首重奏曲、1首独奏曲行板,莫扎特还作有6首奏鸣曲,其中最为著名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C大调行板和G大调、D大调两首协奏曲。

虽然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的比重很小,但是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所创作出的长笛作品,每一首都有着强烈的莫扎特风格,与别的作曲家创作的长笛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他的音乐优美、流畅、明朗、乐观而又富有生命力,结构完整清晰同时也很严谨,感情细腻丰富而又深远,主题旋律轻快活泼,将长笛歌唱般的流动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因而,柴可夫斯基曾赞美莫扎特的音乐是天使的音符。

(二)《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简介莫扎特在1777年4月1日为萨尔茨堡宫廷双簧管演奏家朱赛佩〃费伦蒂斯创作了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之后又于1778年1月改编为D大调长笛协奏曲,莫扎特将全曲改编高出原作一个音,并比原作多了一些变化,譬如说音型的变化和更加丰富的节奏型。

莫扎特一生并没有为长笛创作很多作品,协奏曲更是少之又少,因而这首D大调协奏曲就尤为珍贵,在古典长笛音乐作品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被称之为古典长笛音乐作品中的经典。

美妙的旋律、活泼的跳音、华丽的装饰音,一切都富有生命力,看似简单又很有难度,深受许多长笛演奏家的喜爱,也成为长笛演奏家开音乐会的必选曲目之一。

(三)《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简析D大调协奏曲全曲由三个乐章组成。

全曲的基调活泼明朗轻松欢快,在每个乐章结束后都作有优美精彩的华彩,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完整且有难度,并且带有浓烈的法兰西音乐风格。

整部作品除了长笛作为主乐器外,还配有小提琴、双簧管、法国号和五部弦乐,长笛与它们完美的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协奏曲让欣赏者称之为完美佳作。

1. 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协奏曲型奏鸣曲式,Allergo aperto(明朗的快板),包括引子在内,整个乐章为D大调,4/4拍。

首先弦乐强烈威武的奏出引子部分的第一主题,接着整体弱下来呈示出温柔的第二主题,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旋律都有着相同的歌唱性,给人一种一问一答的感觉,紧凑又诙谐。

第一乐章1-31小节都是由弦乐来进行演奏(谱例1),从第32小节开始才进入主奏长笛的部分(谱例2),这时全体乐队在后面有力的衬托出长笛那华丽、明朗、优美的特点和流动的歌唱美。

第一主题旋律优美动听并且重复变化发展,运用了长笛低音区到高音区的大跳方式,体现了莫扎特作品特有的技巧性;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温柔中透露着散漫,第二主题明显运用了华丽的装饰音和轻巧的单吐,这也体现出莫扎特惯有的幽默。

两个主题之后进入再现部分,再现部结束后又进入到华彩部分,最后乐队和主奏长笛在D大调的主音上稳定的结束,结尾部分一连串的卡农式十六分音符强劲有力的将第一乐章推向高潮部分直至稳定的结束。

综观第一乐章,全章整体调性稳定均衡,都在主调和属调的范围之内,显示出了莫扎特高超的技巧和细腻丰富的感情。

谱例1:谱例2:2. 第二乐章第二乐章,Adagio ma non troppo(适度的柔板),跟第一乐章一样是奏鸣曲式,从第一乐章的D大调转成了G大调,3/4拍。

首先仍然是弦乐拉开序幕,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第1-10小节是由全体乐队来演奏,主奏长笛从第11小节开始进入(谱例3),而这一部分开始体现出长笛中音区音色的朦胧美,旋律线条委婉流畅。

莫扎特在第二乐章运用了许多装饰音和变化音,让旋律更加华丽精彩,而在当时那个时期,变化音的运用并不多见,而这一点恰恰体现出莫扎特天才般的作曲能力。

主旋律部分在第72小节戛然而止后,引出了第二乐章的华彩段落。

第二乐章整体透露着一种温柔典雅又含蓄朦胧的意境,加上莫扎特大胆的运用装饰音和变化音,使得第二乐章极其富有诗意。

谱例3:3. 第三乐章第三乐章,Rondeau(回旋曲)Allergro(快板),变相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是全曲最后一个乐章,也是最为炫技的一个乐章。

美妙鲜明的旋律线条和舞蹈般活泼的节奏使得第三乐章成为莫扎特回旋曲作品中最著名的乐段之一,也是D大调协奏曲最精彩最华丽最有难度的乐章。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D大调(谱例4),4/4拍,音型结构紧凑密集,给听者一种欢快跳跃的感觉,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华彩段落(谱例5)。

莫扎特在第三乐章更加注重长笛技巧的发挥,还用到了八度卡农形式,完全的展现了莫扎特别致的创作风格。

谱例4:谱例5:4. 总结《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均衡的将长笛与管弦乐队融合到一起,长笛作为一个高音乐器跨度在三个音区,在不同音区有着不同的音色特点,低音区低沉饱满,浑厚温柔;中音区甜美柔和,明朗清澈;高音区华丽明亮,穿透力强,而这首D大调协奏曲不仅将长笛三个音区的音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让长笛的技巧性得到完美的发挥。

无论是展开部、呈示部、连接部还是华彩乐段以及技巧的部分,都使得全曲更加优美充实、明亮开阔,在听演奏家结合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演奏后,更加充满感动,难以忘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