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4_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的防治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 04 10

作者简介:高永超(1977 ),男,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工作。E mail:gaoyongchao2002@

文章编号:1002 4026(2006)04 0036 04

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的防治效果

高永超1

,迟建国2

,邱维忠2

,王加宁

2

(1.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能够防治多种土传病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和苗期病害,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发现,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达到61.74%,200ug/mL 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7.5%。关键词: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小麦白粉病;棉花立枯病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 diacetyl Phloroglucinol,简称Phl)为聚酮类化合物,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莽草酸途径的一个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由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产生。Phl 具有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蠕虫和除草等作用,能够防治多种土传病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和苗期病害,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1~7]。前期,我们使用10%的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乳油对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进行了温室防病测定,结果表明,10%Ph1乳油80 g/mL 时浸种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达55.90%,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达68.17%,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三唑酮防效相当[8]

。本文报道了使用10%Ph1可湿性粉剂对棉花立

枯病和小麦白粉病进行的田间试验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可湿性粉剂,本中心研制,对照药剂采用50%多菌灵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

1.2 供试病原菌

供试病原菌1: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本实验室保存。病原菌先在PDA 平板上纯化,然后接种无菌小米培养基,拌匀后置25 恒温箱培养,中间不断振摇,至病原菌菌丝布满小米粒即可。

供试病原菌2: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archal )。1.3 作物品种

棉花品种为鲁棉18;冬小麦品种为京9428。1.4 试验地点

棉花立枯病试验田设在山东省科学院中试基地,土壤墒情良好,未发生过棉花立枯病害,采用布满立枯菌菌丝的小米粒人工接种到田间土壤中。

第19卷 第4期2006年8月

山东科学

S HANDONG SCIENCE

Vol.19 No.4

Aug.2006

小麦白粉病试验田设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东引村麦田,墒情良好,麦田为多年连作麦田,历年发病。试验地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1.5 试验方法

1.5.1 棉花立枯病田间试验方法

实验小区按照随机区组排列,将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按照种子重量的0.5%、1%、2%三个不同的浓度拌种,每个处理50粒种子,4次重复,同时用1%多菌灵(50%的可湿性粉剂)作对照。

播种前,先将土地整平,病原菌先在小米培养基上长满菌丝,将病原菌倒出,用干土将布满病原菌的小米拌匀,撒到将要种植棉花的试验田中,用耙子将小米粒翻入土中。播种时,先开沟,浇水,待水耗尽,将种子播种,上面覆干土。待出苗后每周调查一次病情。

1.5.2 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方法

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共设4个浓度,0,100,200,500ug/mL,所设浓度均为有效成分浓度,每个浓度4个重复。同时以200ug/mL 三唑酮作对照,上述的每个重复都应选择在不连续的区域进行。施药7d 后调查病情,调查的株数为40株。

1.6 病害调查标准与防治效果计算1.6.1 棉花立枯病病情调查[9]

0 无病;1 茎基部有小病斑,占茎围的14以下;2 茎基部病斑较大,约占茎围的14~12

;3 茎基部病斑占

茎围的1

2

以上,但尚未破坏整个茎围;4 茎基部病斑占据全部茎围,植株死亡。

病株率%=每个处理的病株数 100/每个处理的总株数

病情指数%=

(各病级 各级株数) 100/(最高病级 总调查株数)

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 100/对照病情指数

1.6.2 小麦白粉病病情调查方法[9,10]

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白粉病的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同上。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LSR 差异显著性分析,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有差异显著性,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可湿性粉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见表1,各处理浓度对棉花立枯病均有防治作用,0.5%、1%和2%的处理组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不同浓度之间无差异显著性。1%多菌灵拌种处理的防效比较稳定,4周之后其防治效果与同等浓度的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可湿性粉剂相当,二者之间无差异显著性。但从使用剂量上看,0.5%的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的防治效果即可达到1%的多菌灵的防治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将具有更大的优势。

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各浓度(100,200,500ug/mL)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说明供试药剂的100,200,500ug/m L 使用浓度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极显著(表2)。

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各浓度(100,200,500ug/mL)处理后的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药剂处理(三唑酮,使用浓度200ug/mL)差异不显著,说明其防病效果与对照药剂的相当。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100ug/mL 的防治效果即可达到50%,与200ug/m L 的三唑酮防效相当。从本试验中的空白对照病情指数10.

37

第4期高永超,等:2,4 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的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