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主讲:张丽红
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第二章工作研究
第三章生产计划和控制
第四章新产品开发
第五章项目计划与控制
第六章库存控制
第七章物资管理
第八章设备综合管理
第九章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第十章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
习题与答案
教学日历
教学大纲
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
一、基本概念
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其中投入包括:人力、设备、物料、信息、技术、能源、土地等劳动资源要素。
产出包括两大类: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中间的变换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即运作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1、生产管理与其它子系统的关系
(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
经营决策—决策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上层、确定企业的目标、方针、战略、计划。
生产管理—执行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中层、根据经营决策下达的具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
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
(2)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管理
技术开发—为生产管理提供设计图纸、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等。
技术开发管理是生产管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
生产管理—为技术开发管理进行的科学实验提供信息和设备。
它们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性地位,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3)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的关系
生产管理为销售部门提供满足市场消费、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零部件,搞好生产管理对开展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企业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管理对销售管理起保障作用。
同时销售管理为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是生产管理的产品的价值实现的保证。
同处于生产性的地位,有着十分紧密的协作关系。
2、生产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
企业战略是总体战略和各分战略的集合体。
它形成一个战略体系,生产战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战略是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计划、内容和程序。
特点:
贡献性
一致性
操作性
根据决策内容的特点,一般企业的战略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级战略、部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略。
生产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担负着支持部门(或产品)战略的义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
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其实,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
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
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production management)
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西方管理学界)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
(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对提供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进行管理和研究的必要性应运而生。
人们开始把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提供过程都看作一种“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
这种变换过程的产出结果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都具有下述特征:
·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定的变换过程才能够实现;
·在变换过程总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人们开始把对无形产品产出过程的管理研究也纳入生产管理的范畴中去。
或者说,生产管理的研究范围从制造业扩大到了非制造业。
这样就扩大了生产管理的概念,即“投入——产出”的概念,在西方管理学界被称为“operations”,即运作。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是无形产品的提供过程,被统称为运作过程。
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两种变换过程实际上是有许多不同点的。
鉴于课时有限,我们侧重于对有形产品生产过程的研究,同时,对服务业运作过程的特殊性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
1、生产运作系统运动规律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有它本身的运动规律,其运动规律如图1-4(同图1-1)所示。
生产系统的运动规律就是输入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过程,输出产品和服务,并且在生产过程的进行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
2、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组成
(1)产品与服务
产品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成品或半成品。
服务主要指无形产品。
要求:取决于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便宜、交货及时。
(2)生产要素
人流人——劳动力
物流财——资金
物——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工艺设备、原材
料、零部件、能源
信息流信息——计划、工艺图纸、情报等
作用:
从事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
是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保证
生产要素满足的三个要求:
在质量、数量、时间上必须符合生产过程的要求;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结合起来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生产过程
概念:产品的形成过程,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过程。
要求:
实现生产管理目标,以最经济的生产方式(消耗尽可能少的方
式),对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交货期、进行具体
的计划、并确保实施。
(4)反馈
定义:把生产过程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一端。
作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时提供良机。
目的: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
3、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
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等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
五、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生产管理要实现自己的任务,就需要做许多工作,它的工作内容如图所示
1、生产准备与生产组织
是指生产的物质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
2、生产计划
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精华。
指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计划工作和负荷分配工作。
3、生产控制
指围绕着完成计划任务所进行的检查,调整管理工作。
4、先进生产运作模式
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和企业激烈的竞争形势,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生产经营一体化,是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热点。
六、生产管理的指导原则
1、讲求经济效益
定义: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原因: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当然也就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具体表现:在实现生产管理的目标上,做到数量多、质量好、交货及时、成本低廉。
综合经济效益:对产品的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经过综合考虑,在分别确定不同要求的基础上,使经济效益最优。
2、坚持以销定产
定义:根据市场的要求安排生产计划。
原因:商品生产规律的要求。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出售。
坚持以销定产要做哪些事情:
(1)做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决策。
(2)加强对生产管理者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克服只埋头生产、不顾市场需要、不重视销售的单纯生产观点。
(3)正确处理生产同销售的关系,原则是:重视销售,又兼顾生产。
3、实行科学管理
定义: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符合现代大工业要求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应做到:
(1)建立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生产,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
(2)做好基础工作,即建立和贯彻自己的规章制度。
(3)加强职工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组织均衡生产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相等或均匀递增。
例如:某机械厂的旬均衡率为3、3、4,即上、中、下旬分别完成合同生产任务的30%、30%、40%,有节奏、按比例的生产。
好处:
(1)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
(2)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
(3)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生产过程的要求:
(1)节约原料和能源。
(2)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料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
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对人类和环境的有害影响。
总的来说,生产管理的原则就是阶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均衡性,其中经济性是基本的,其他三项是为经济性服务的。
在这期间,还要兼顾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方针。
第二节生产的分类
一、按生产性质分
按生产性质分可分为物质生产型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物质生产型
(一)物质生产型
物质生产型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将生产要素输入,经物理、化学变化,转化为有形物品的输出。
解释:
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系统的前伸和后延也大为扩展。
生产系统的前伸是指生产系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已将其功能扩展到战略制定、产品创新设计乃至与资源的供应合为一体。
生产系统的后延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已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
(二)劳动服务型
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
共性:两者的生产过程都是投入——转换——产出
区别:表1-1
按照与顾客直接接触的程度,可以将服务作业划分为:
(1)纯服务作业
(2)准制造作业
(3)混合型服务作业,性质和内容介于纯服务作业和准制造作业之间的各种服务业。
为了将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引入混合型或纯服务型服务作业,以提高其效率,需要辨认出这类服务作业的“技术内核”,即服务作业中具有操作性,具有应用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技术的潜在可能性的组成部分。
如餐厅服务作业,有关服务员的动作规范,如上菜程序等,均可以仿照生产管理中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负荷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管理和改进。
二、按生产工艺特性分
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两大类。
加工装配型
含义:产品是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
生产特点:工艺过程的离散性
流程型生产过程
含义:物料是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的。
生产特点:工艺过程的连续性。
三、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 , 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 , MTO)两种。
如图所示:
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成品库存。
通过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随时的需求。
如轴承。
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生产。
如锅炉、船舶等。
备货型与订货型生产主要区别如表所示:
表1-2
项目MTS MTO
产品标准产品按用户要求生产,无标准产品大量
的变形产品和新产品
对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难以预测
价格事先确定难以确定
交货期不重要,由成品库随时供货很重要,定货时确定
设备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多采用通用设备
人员专业化人员多种操作技能人员
四、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分类
(一)大量生产
(二)单件生产
(三)成批生产
(四)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特征:
1、生产品种多样性
2、生产过程复杂性
3、生产能力的适应性
4、环境变化的多样性
5、生产计划的变动型
6、生产管理的动态型
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过程构成
1、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
其中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劳动过程——人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改变几何形状和性质,使其成为产品的过程。
自然过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状况的过程。
2、生产过程的构成
按各部分分担不同的任务来划分,分为四部分: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基本生产过程——指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
如为基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
生产服务过程——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项工作。
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技术检验工作等。
3、工艺阶段和工序
(1)工艺阶段:是指按照使用的生产手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质的差别而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
若干相互联系的工艺阶段组成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
(2)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
它是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
若干个工序组成工艺阶段。
按照工序的性质,可把工序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
基本工序——直接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
辅助工序——为基本工序的生产活动创造条件的工序。
综上,生产过程的构成,就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部分(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之间的组成情况和相互联系。
(二)影响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
1、企业产品的特点
就是指产品用途、结构、复杂程度和制造产品所用的材料等。
2、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大,生产过程工序划分较细,专业化水平高。
企业规模小,生产过程工序划分较粗,专业化水平低。
3、企业生产采用的设备和工艺方法
4、企业对外协作关系
社会专业化协作水平越高,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其它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过程的产品,就可由其它专业工厂提供。
(三)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原则
就是指合理地处理生产过程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以保证均衡、有节奏的生产。
原则如下:
专业性:设计和工艺方面类似的产品,在企业内部组织专业化生产。
连续性: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运动始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
比例性:能力、效率、计划方面保持比例,避免脱节。
节奏性: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
柔性化:能及时满足变化了的市场需要。
即朝着多品种、小批量、能够灵活转向、应急应变性强的方向发展。
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就是指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的组成、相互联系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一)工艺专业化
定义: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
特点: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集中着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每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同种工艺方法的加工或同种功能。
优点:
1、可以充分利用设备。
2、适应产品品种的要求,适应分工的要求。
3、便于工艺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
缺点:
1、加工路线长。
2、经过许多车间,增加交接等待时间。
3、车间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复杂,使计划管理和在制品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二)对象专业化
定义:各基本车间独立完成产品、零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
专业化形式有两类主要形式:成品或部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和同类零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
优点:
1、加工路线短
2、为采用先进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流水线、自动化)创造条件。
3、大大减少车间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在制品管理。
缺点:
1、对产品变动的应变能力差。
2、设备利用率低。
3、工人之间的技术交流比较困难,因此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三)成组加工单元
成组加工单元就是在一个生产单元内,配备某些不同类型的加工设备,完成一组或几组零件的全部加工任务,且加工顺序在组内可以灵活安排,成组加工单元符合对象原则,也可以看作是对象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四)柔性加工单元
柔性加工单元是成组技术与数控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柔性生产单元中,产品、零部件或加工工艺变化时,不必对设备或生产线进行大的变更,而只要变更某些控制程序就可以适应新的产品、零部件和新的工艺加工方法的需要。
柔性加工单元与成组加工单元的不同点:
1、加工机床为数控机床或数控加工中心。
2、传递装置为自动传送系统或自动抓握装置。
3、工件和刀具自动传递装卸。
4、采用集中数控或计算机控制。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概念:主要研究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段之间及工作地之间的运动,在时间上如何配合与衔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一)零件的移动方式
1、顺序移动方式
定义:指一批零件在全部工序加工完毕之后,才能整批地转入下一道工序。
加工周期的计算公式:
例1:m——工序数n——零件数
特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停歇、管理与组织比较简单,但加工时间长。
2、平行移动方式
定义:每一个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加工完毕之后,立即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零件在工作地之间是一个一个的运输的。
例2:计算例1中平行移动的加工生产周期
对于该例
计算公式:
特点:加工时间最短,设备的利用和人力的利用不够充分,有停歇时间。
3、平行顺序移动
定义:一批零件或产品在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保持连续,又与其它工序平行地进行作业的一种移动方式。
如何保证既连续又平行:
t1>t2零件逐个移动
t1<t2零件在前一道工序生产足够数量,能够保证下一道工序连续,才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计算公式:
——每相邻两道工序中较短的单件工序时间
例3:计算例1种的平行顺序移动的加工生产周期
特点:综合效果好
(二)考虑因素
表 1-3
零件批量的大小尺寸加工时间专业化形式方式不大小短工艺专业化顺序移动
大大长对象专业化平行、平行顺序
第四节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文明生产
(一)文明生产的含义
广义的文明生产,就是生产文明化,或称科学化,根据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来组织生产。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指狭义的文明生产,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二)文明生产的意义
坚持文明生产,是企业中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加强文明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现代工业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
其次,是培养职工大生产的意识和习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文明生产的内容
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不同企业抓文明生产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二、“5S”活动
含义:“5S”活动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提高素养的活动。
三、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
基本含义:劳动者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只有安全才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第二章工作研究
第一节工作研究概述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工作研究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管理思想的核心。
泰罗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主要探讨了在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其最著名的思想是他提出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3、与工人亲密协作,保证一切工作在科学的设计程序下进行。
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进行分工,各自承担最合适的工作。
二、工作研究的定义和内容
工作研究又称作业研究,是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统称。
1、工作研究
定义: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它是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