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营管理要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过程、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流程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在一定的成本及管理约束下,生产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产品规格的产品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一、生产过程产品生产过程(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要消耗人的劳动,故可按人的劳动消耗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分解为劳动过程、自然过程、等候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①工艺过程:直接使劳动对象在形状、尺寸、性质、相互位置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加工制造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需包括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毛坯加工-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三个工艺阶段·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单位。

②检验过程。

③运输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完成的生产过程。

酿酒——发酵、香肠——风干(3)等候过程:实际生产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并不总是不断地进行的,常常由于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上的原因,需要停下来等候下一步加工、检验、运输。

·有弊:等候时占用空间(库房或生产用地),难免发生损耗,增加生产费用。

二、企业生产过程(广义)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范围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准备、服务过程的总和。

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正式生产之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

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设施布置等(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基本产品的过程。

基本产品:代表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产品)。

汽车厂——汽车;机床厂——机床;家具厂——家具。

(3)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家具厂;油漆、钉子(4)附属生产过程(副业生产过程):利用生产基本产品剩下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液,生产副产品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_百度文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_百度文库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第一章: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它包括对整个生产运作活动进行决策、设计、规划、组织和控制。

两大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

2:几种典型社会组织的投入,转出,产出:见书本:P53: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他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4:生产运作系统的三大职能:生产运作、财务、营销5: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它包括对整个生产运作活动进行决策、设计、规划、组织和控制。

两大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

6: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的服务 7:生产运作管理的分类:按工艺过程特点:连续性生产离散性生产按物流的特征: V型企业A型企业T型企业按产品使用性能分:通用产品专用产品按生产稳定性和重复性特点: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按产品需求(或企业组织生产)特性: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8:服务性的分类: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纯劳务运作:不提供任何有形产品一般劳务运作:提供有形产品按顾客是否参与分:顾客参与的顾客不参与9:服务运作特点:1.服务运作的组织是以人为中心的2.服务运作与服务营销的不可分性3.顾客参与服务运作过程4.服务产出的衡量与评价比较复杂10:服务特征矩阵:可说明不同服务交付系统特点和需求。

按服务复杂程度和顾客化程度可分为四组:服务复杂程度,某种服务所需知识技能的复杂性,相对顾客而言的。

顾客化程度,11:服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的差异:制造性生产服务性运作产出特征:有形, 耐久, 可储存, 一致性高无形, 不耐久, 不可储存, 多变与顾客的联系:生产与消费可以分离运作与消费结合是典型特征生产系统与顾客很少接触服务系统与顾客频繁接触响应周期:响应顾客需求周期较长响应顾客需求周期较短服务区域:地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服务区域范围有限设备规模:较大较小投入一致性:要求较高要求较低生产率测量:较容易较难质量的度量:标准易于建立、易于度量标准难以建立、不易度量第二章:1: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制定的职能性战略,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一定的资源限制下,通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包括战略规划、产品设计、流程设计、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调度等。

2.生产与运作的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战略决策包括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技术选择、产能规划、设施布局等,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3.生产与运作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合理划分、安排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流程管理包括流程改进、流程控制和流程创新,以确保流程的稳定和优化。

4.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链活动。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供应商绩效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等。

5.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料和产品的库存水平进行合理控制和调配,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库存管理涉及库存量的确定、订货量的计算、安全库存的设置等。

7.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指对生产活动进行合理排程和调度,以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调度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资源的安排、生产进度的控制等。

8.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浪费,以追求卓越。

-持续改进包括流程改进、技术改进、管理创新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对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点对于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是什么)生产运作是什么?投入转换产出2、(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生产率竞争3、(怎么样)有何种管理方法?系统、分类在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A. 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是什么:组织具有三种基本职能:营销——赢得顾客生产——创造产品或服务财务——获得资金,跟踪现金流从职能的角度认识生产运作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三个基本职能:财务、营销和生产与运作。

生产与运作职能的实质是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

为什么生产运作管理为什么重要?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是一门管理科学。

竞争因素的变化:价格、质量、品种、交货期、信誉和环保是影响顾客对产品需求的6大因素。

这6个因素也是决定竞争力的因素,然而,这6大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它们是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

竞争因素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A. 供方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E.产量减少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A.高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怎么样:生产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生产运作过程——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作活动进行组织、计划与控制投入→转换→产出生产运作系统——使上述转换得以实现的手段系统的设计、改造、升级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维护、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评价与改进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生产运作系统1、产品要素管理——质量、成本、时间、服务2、资源要素管理——设备、物料、人力、信息3、环境要素管理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构建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含义:是由人员和资源构成的,能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有机整体。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特征:是多功能的综合系统、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物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结合生产与运作系统构成:结构要素——硬件要素:技术、设施、能力等,是物质基础非结构要素——软件要素:人员、组织、计划等,是支持和保证两类要素的关系:硬件要素决定系统的结构形式;软件要素决定系统的运行机制;两类要素必须相互匹配,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要点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最终用户之间通过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的关联和协调,供应链管理旨在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包括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交付可靠性和准时性、优化运输和仓储等。

2.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涉及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工艺流程、设备配置、生产控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重点内容包括流程分析与改进、生产布局、生产能力规划和资源调配等。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关键内容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质量标准与认证、不合格品处理和质量改进循环等。

4.运营系统设计与控制:运营系统设计与控制涉及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设备、生产作业方式、作业流程和控制系统等。

重点内容包括作业分析与设计、作业控制与改进、作业安排与调度和作业评价与反馈等。

5.运营决策与计划:运营决策与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生产计划、物流计划和质量计划等。

重点内容包括需求预测与订单管理、产能规划与调度、物料采购与库存管理和供应商选择与合作等。

6.现代生产技术与信息管理:现代生产技术和信息管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其中,现代生产技术包括数字化制造、自动化生产、柔性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信息管理则包括生产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等。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

企业应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废弃物处理和推行绿色供应链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的要点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系统设计与控制、运营决策与计划、现代生产技术与信息管理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学习这些要点,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1.工艺设计与布局:
-工艺设计是制定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的过程。

常用的工艺设计方法有作业过程图、工艺路线图等。

-布局设计是将设备、工序、工位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便实现高
效率、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生产。

常用的布局设计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
分析法等。

2.生产计划与调度:
-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生产任务的时间和数量。

主要方法有零库存计划、MRP计划、ERP计划等。

-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工序和生产工位的过程。

常用的调度方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处理时间、最早截止时间等。

3.库存管理:
-库存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库存管理能够平衡生
产和需求,降低成本。

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有经济订货批量、安全库存、ABC分析法等。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证其满足用户需
求的活动。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质量控制图、质量函数展开、质量成本
分析等。

-六西格玛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方法,达到以缩小生产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标。

5.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供应链网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常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信息共享等。

生产与运营管理培训讲义

生产与运营管理培训讲义

生产与运营管理培训讲义生产与运营管理培训讲义第一章:生产与运营管理概述一、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1.1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定义1.2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二、生产与运营管理的职责和目标2.1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职责2.2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目标三、生产与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3.1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流程3.2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要素第二章:产品开发与设计一、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意义1.1 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定义1.2 产品开发与设计的重要性二、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流程2.1 产品开发与设计的阶段2.2 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方法三、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要素3.1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3.2 产品功能与性能3.3 产品质量与成本3.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第三章:生产计划与控制一、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意义1.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 1.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流程2.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阶段 2.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三、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要素3.1 生产需求与资源分配3.2 生产进度与时间控制3.3 生产能力与产能规划3.4 生产质量与成本控制第四章:供应链管理一、供应链管理的意义1.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1.2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二、供应链管理的流程2.1 供应链管理的阶段2.2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三、供应链管理的要素3.1 供应商与采购管理3.2 仓储与物流管理3.3 库存与订单管理3.4 客户与服务管理第五章:质量控制与改进一、质量控制与改进的意义1.1 质量控制与改进的定义 1.2 质量控制与改进的重要性二、质量控制与改进的流程2.1 质量控制与改进的阶段 2.2 质量控制与改进的方法三、质量控制与改进的要素3.1 质量标准与指标3.2 质量检测与控制3.3 缺陷分析与纠正3.4 过程改进与持续优化第六章:成本控制与管理一、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义1.1 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定义1.2 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二、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流程2.1 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阶段2.2 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方法三、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要素3.1 成本估算与预算3.2 成本分析与核算3.3 成本控制与降低3.4 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第七章: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案例分析一、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成功案例1.1 全球知名企业的生产与运营管理实践 1.2 行业领先企业的生产与运营管理案例二、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2.1 全球化竞争与市场需求变化2.2 新技术与创新的影响2.3 人员与团队管理的关键问题2.4 战略与战术的协同与平衡第八章:结语一、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1 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1.2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二、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提升策略2.1 强化内部管理与外部合作2.2 运用先进技术与管理工具2.3 培养创新与学习的组织文化2.4 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注: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具体讲义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充。

生产运作管理培训材料

生产运作管理培训材料

生产运作管理培训材料1.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介绍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和目标,让学员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生产运作管理以及如何进行管理。

2.生产计划与控制:讲解如何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包括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人员和设备,以及监督和控制生产进度和产量等内容。

重点介绍如何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避免资源浪费和生产延误。

3.质量管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质量检查、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

讲解如何制定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4.库存管理:讲解如何进行库存管理,包括库存控制、库存盘点和库存优化等内容。

重点介绍如何合理控制库存量,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以提高货物周转率和降低库存成本。

5.生产自动化技术:介绍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自动化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讲解如何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6.精益生产:讲解精益生产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精益生产工具的使用。

介绍如何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价值创造,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提效。

7.品质管理:介绍品质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品质检验、品质控制和品质改进等。

重点介绍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和客户满意度,以及如何处理和预防质量问题。

8.运营管理:介绍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需求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

讲解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供应链,以实现产品的及时交付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

9.生产运营绩效评估与改进:介绍如何进行生产运营绩效评估并进行改进。

重点介绍如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措施提高生产运营绩效。

以上是一些关于生产运作管理培训材料的基本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同时,应该注意培训材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案例和演练,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协调,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它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旨在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通过控制手段实施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它包括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编制、产能规划等内容。

3.产能管理:产能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对企业的产能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实现最优的产能利用和资源配置。

它包括产能规划、产能评估、产能平衡等内容。

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它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保证等内容,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5.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规划和决策,以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战略。

它包括定位战略、竞争战略、成本战略等内容,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库存进行计划和控制,以实现库存的最优化。

它包括库存规模的确定、库存等级的划分、库存周转率的控制等内容,旨在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7.生产线设计与布局:生产线设计与布局是指对生产线的物理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的布局、工作站的优化等内容。

8.作业调度:作业调度是指对企业生产作业进行调度和安排,以实现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它包括作业分派、作业优先级的确定、作业进度的掌控等内容,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9.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指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以实现最优的投资效益。

它包括项目筛选、投资评估、资金调配等内容,涉及到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资金成本等方面。

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要点。

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1、产品和服务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起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客户期望、技术可行性和成本等因素。

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满足客户需求、易于生产和维护,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的设计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效率。

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可能需要不同的生产流程,如流水线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项目型生产等。

在设计生产流程时,需要考虑生产能力、设备布局、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灵活和稳定。

3、设施选址和布局设施选址和布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

选址要考虑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运输条件等因素。

布局则要根据生产流程和设备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区域、物料搬运路线和存储空间,以减少搬运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生产与运作计划1、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是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总量和资源需求进行规划。

它需要根据市场预测、销售计划和企业资源状况,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时间安排。

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成本的最小化。

2、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将综合生产计划细化到具体的产品和时间段。

它确定了每个产品在每个时间段的生产数量和交付日期。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库存水平、客户订单、生产能力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按时交付。

3、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计算出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在制品的数量和时间。

物料需求计划的目的是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能够及时供应,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三、生产与运作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生产与运作管理培训知识

生产与运作管理培训知识
0.072
54.2%
总成本
30797.78
67215.47
36417.69
铁锹试验前后变化(一年,924,040吨)
工具房:10-15种不同的铲子
搬运生铁实验
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钢铁厂 (Bethlehem Steel Company)8万吨生铁块/条,92磅/件场地—斜跳板—火车车厢75人1.15美元/人天每人每天搬运量: 12.5T
管理学科课程体系
观念性课程
概念性技能
管理学
战略管理
核心职能课程
职能课程分解
技术性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三个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组 织
财 务
营 销
生产运作
企业组织的三个基本职能
.营销——赢得顾客.生产运作——创造产品或服务.财务—— 获得资金、跟踪现金流
为什么要学习运营管理?
——企业的赢利逻辑
实验前:400-600 人干不同的活拿同样的锹 矿石、煤、焦炭、沙子、石灰石、炉渣、铁屑、煤灰不同的东西每锹重量不一样应当有一个效率最高的重量:22P
铁锹实验
计件制
计日制
差值
工人数量
140
416
1/3
搬运吨数/人天
57
16
3.56倍
平均工资/人天
1.88
1.15
60%
平均成本/吨
0.033
产地物资
位移
目的地的物资
修理站
损伤机器
修理
修复的机器
医院
病人
诊治
健康人(死人)
大学
中学生
教学
毕业生(肄业生)
பைடு நூலகம்咨询公司
情况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一、生产运作的组织形式1、工艺对象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原则)定义:是指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按照相同的工艺性质、不同的加工对象建立生产单位。

优点:(1)适应力强;(2)设备利用率高;(3)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4)便于技术管理和技术交流。

缺点:(1)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2)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3)生产率低;(4)管理工作复杂。

特点:三“同”一“不同”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

同类设备、同工种的工人、相同的工艺方法,只是加工对象不同。

适应场合:铸造厂、锻压车间、焊接车间等。

▲加工路线杂乱,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原则)定义: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优点:(1)缩短运输路线;(2)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3)专业化水平高;(4)有利于按期、按量、按质、成套的完成生产;(5)便于生产管理。

缺点:(1)对产品变化适应性差;(2)工艺设备管理复杂特点:三“不同”一“全”。

齿轮车间、标准件车间、发动机车间。

适应场合:汽车制造厂、齿轮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齿轮工段等。

形式:(1)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发动机等;(2)以同类零件为对象—轴承、齿轮等▲加工路线确定,适合于品种少批量大的生产。

3、混合组织形式(混合原则)定义:又称综合原则,是综合运用工艺专业化原则与对象专业化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按混合原则建立的生产单位兼有前两种专业化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专业化形式。

两种形式:(1)在对象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如齿轮车间又分车工工段、磨工工段等。

(2)在工艺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如装配车间又分变速箱工段和总装工段等。

特点:介于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之间的形式。

生产与运营管理重点

生产与运营管理重点

生产与运营管理重点生产与运营管理第一章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含义P3①生产是一切组织都要从事的基本活动②生产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有形的和无形的输入转化为有形的和无形的输出③这个输出是用户所需要的,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④这个转化是一个增值的过程2、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内容(四个层次)P5①生产与运营战略制定②生产与运营系统设计③生产与运营系统运行管理④生产与运营系统的综合模式3、生产与运营系统的主要特征:P9①生产与运营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系统②生产与运营系统是一个多层面、多侧面的复杂系统③生产与运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系统④生产与运营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⑤生产与运营系统是一个集成性很强的系统4、生产类型的分类P11①按生产性质:物质生产型、劳动服务型②按生产工艺:加工装配式生产、流程式生产③按品种和产量: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④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备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5、划分车间生产类型的标志:P13专业化程度6、企业战略的层次:P15企业总体战略、经营层战略、职能层战略7、生产与运营战略的内容:P15①生产组织战略②产品战略③生产能力战略④计划战略⑤质量战略⑥时间战略第三章1,、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重点掌握服务业选址)P51宏观因素:①政局的稳定性;②政府政策与鼓励措施;③文化和宗教信仰;④汇率中观因素:①目标市场;②原材料供应地;③运输条件;④与协作厂家的相对位置;⑤劳动力资源;⑥气候条件;⑦基础设施条件微观因素:①场所大小和成本;②周边环境;③可扩展的条件(服务业由于要求接近客户群体,一般把交通流量和便利性作为最先考虑的因素,因此服务业大多选址在城市的繁华或交通便利的地段,或居民区附近,且店面不大。

)2、设施布局的主要形式:P59工艺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和混合专业化形式3、比较工艺专业化形式和对象专业化形式的优缺点P60工艺专业化形式优点: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面积、生产设备的能力;大都采用通用设备,设备的投资费用较少;便于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和开展同工种工人之间的学习与竞赛;灵活性好,适应性强,曾强了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运营管理的核心,是对生产系统的管理。

生产与运营管理: 是对生产与运营活动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对生产系统的管理。

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实施生产运营管理的目的: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率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顾客满意的产品)。

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三要素。

企业在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后,开发研制的产品必须在三要素上有优势,否则,谈不上竞争力,也就谈不上生存和发展。

企业产品竞争力三要素的优势聚合与提升,主要取决于生产运营管理,而不是其他的职能管理。

什么是生产运营战略?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下,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用于支持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

运营战略的四个基本点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制造柔性竞争力就是企业赢得市场,创造效益、聚拢资源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长期经营中积累形成的,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并能使企业在价值创造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优于竞争对手的知识、技能、机制和学习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集合。

何谓研究与开发(R&D)?究研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对知识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即针对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产品革新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企业研发方式:独立研究开发,技术引进,共同研究开发,委托研究和开发研究开发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式:独立研制开发,科技协作开发,技术引进开发,自行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制造工艺:是将各种原材料通过改变其形状、尺寸、性能或相对位置,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方法和过程。

生产系统选址的原则: 1.费用原则2.集聚人才原则3.接近原则 4.长远发展原则生产单位的类型:基本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生产服务单位,生产技术准备部门生产单位组织形式工艺原则优缺点:优点:1。

设备不是为了某一种产品配置,对产品品种变化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

一个生产单位内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工艺设备,便于管理。

缺点:1.零件加工经过许多车间,甚至有往返运送现象,会增加运输费用。

2。

在车间之间运送时增加了验收、清点、存放、停顿领取等活动,使制品占用量增多,生产周期拉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增加。

3。

车间之间的联系较多,容易互相影响使得车间之间的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在制品管理,生产控制,以及经济核算工作变得比较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厂区平面布置工作变得比较复杂。

上产单位组织形式对象原则优缺点。

优点:1。

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可以完成加工对象的全部加工任务,缩短了产品加工线路,减少运输环节,减少中间的周转仓库,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缩短了加工周期,也减少了在制品占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2。

犹豫车间之间联系少,管理工作简化,有利于提高生产计划、控制和合算的工作质量,也就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相应的厂区平面布置工作要简单一些。

缺点:1。

对产品变化的应变能力差。

2。

由于生产单位内配置了许多不同加工工艺的岗位,不便于工艺管理。

生产过程是指从制造产品所需的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至将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

生产过程的构成: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设备)上,一位工人(或一组工人)对劳动对象(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实施的加工作业活动,即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作地指工人工作的场地,通常配备一名或几名工人,占有一定的面积,拥有机器设备、工位器具及劳动对象。

工序三大类型: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

流水生产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序的连续重复的生产过程。

流水生产方式的特征:1. 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2. 具有明显的节奏性;3. 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4. 工艺过程封闭、单向;5. 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工序同期化: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的工序时间定额,使其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倍关系。

所谓节拍,是指流水线上出产相邻两件制品的时间间隔。

所谓工序同期化是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工艺过程,使各道工序的时间定额与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比例关系的工作过程。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是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或相似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生产组织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Fms的组成:加工系统,物料储运系统,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劳动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技术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品的标准。

生产总体计划的特点:1.对企业一年内的生产总量和进度作计划,故谓总体计划。

2.总体计划往往以抽象的产品概念或某类产品作为计划的单位。

3.总体计划是生产作业计划制定的纲领或指南。

生产计划工作的原则:1。

以销定产,以产促销2。

合理利用生产能力3。

进行综合平衡。

4。

生产计划和优化排序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能够加工处理原材料的数量。

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

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能力计算单位:1。

以产量为单位。

2。

以原料处理为单位。

3。

以投入量为单位。

生产能力的核定:首先确定工作地的生产能力,而后确定工段,车间和企业的生产能力。

期量标准:也叫作业计划标准,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移动的时间和数量标准。

多机床看管两种形式:一名工人独立看管多台机器。

二是几名工人看管一群机器,平均每人两台以上。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它是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车间、工段、班组等)在每个具体时间(月、旬、班、小时等)内的生产任务作出详细规定,使年度计划得到落实。

生产作业计划特点:(1)是企业年度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2)是组织日常生产活动、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3)是企业生产控制的依据。

看管期是指在间断流水线上,工人重复地依次看管其所使用设备的时间间隔。

在制品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入库前,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零件、组件部件、产品的总称。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而制定的必要的在制品数量标准。

项目是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的,通过实施而达到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目标的独特的过程。

项目特征:1、项目有明确的目标;2、项目有一连串的相关的任务组成;3、项目需要资源;4、项目有生命周期,即项目有时间限制;5、项目是独一无二的;6、每个项目都有客户。

库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物资储备。

包括四大类: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一般消耗品。

库存对企业影响有利:1、库存有利于调节市场需求的波动,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2、库存有利于均衡生产,保持全年任务均衡(淡季积累旺季销售);3、库存有利于保证生产连续进行(某环节的故障不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4、安全库存可以降低缺货风险,防止脱销;5、增加库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6、库存可以避开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

不利:1、库存代表着现金量,库存量大,占用的流动资金多,产品成本将增加;2、过量的库存占用场地,增加保管费用;3、库存保管不善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库存掩盖了生产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造质量、人员缺勤、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作业计划安排不当等问题)。

库存管理目的:用尽可能低的费用,在适宜的时间和适宜的地点获得适当数量的库存物资。

物资储备定额: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最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标准。

物资储备定额作用:是企业物资管理的基础,是确定物资订货量、采购量,正确组织企业物资供应,核定企业储备资金和定额的依据。

储备分类:经常储备,保险储备,季节储备。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获取、加工原材料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所涉及的多个企业或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也即围绕核心企业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组成的供需网络。

ABC分析法又称巴累托分析法。

它是根据事物有关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

供应链管理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

供应链管理特点:目标性,系统性,层次性,集成性,适应性。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它的涵盖范围仅仅为物料管理这一块。

主要用于非独立性需求(相关性需求)性质的库存控制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MRPⅡ:将公司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结合在一起,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促使企业管理循环的动作,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

其涵盖范围包含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目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等各个方面。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IT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IT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了这个概念JIT生产方式(JIT,Just in time),其实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

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

它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以针对美国大量生产方式过干臃肿的弊病。

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