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营与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营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运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掌握生产流程、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掌握生产运营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能够对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合理评估。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生产运营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生产运营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
3. 学生掌握生产成本核算方法,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运营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生产运营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但对生产运营管理的深入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生产运营战略与规划- 生产运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生产运营规划的步骤与方法3. 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 生产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执行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5. 成本控制与优化- 生产成本构成与核算- 成本控制策略与措施6. 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常见生产运营管理软件及其应用7. 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至第三周:生产运营管理概述、生产运营战略与规划2. 第四周至第六周: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质量管理3. 第七周至第九周:成本控制与优化、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4. 第十周: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1. 第一章:生产运营管理概述2. 第二章:生产运营战略与规划3. 第三章: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4. 第四章:质量管理5. 第五章:成本控制与优化6. 第六章: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经济管理学课程设计
经济管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等。
2. 学习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3. 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现象,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的效率。
3.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自主获取经济管理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管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经济管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经济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分析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章至第三章,包括市场经济体制、供求关系、企业组织结构与类型。
2.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政策及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四章,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政策环境、企业管理挑战与机遇。
3. 企业运营管理:介绍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
教学内容:第五章至第七章,包括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厂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工厂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了解工厂的结构和职能分工;掌握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工厂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能够分析并解决工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工厂运营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厂产业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工厂建设和运营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工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工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工厂的结构和职能分工:讲解工厂的结构类型,如直线型、矩阵型等,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3.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阐述工厂的生产流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工厂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工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和成功经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工厂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工厂的核心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工厂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厂的运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厂的运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题集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运营管理的基本职能?A. 生产计划与控制B. 质量管理C. 市场营销D. 库存管理2.供应链管理中,下列哪项活动不属于物流管理的范畴?A. 采购管理B. 仓储管理C. 配送管理D. 产品设计3.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生产能力B. 市场需求C. 原材料供应D. 员工薪酬4.以下哪项是准时制生产(JIT)的核心思想?A. 最大化库存B. 零库存和高质量C. 最小化生产成本D. 最大化生产批量5.在库存管理中,EOQ模型主要用于确定什么?A. 最佳生产批量B. 最佳订货点C. 最佳安全库存量D. 最佳生产周期6.以下哪项不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A. 范围管理B. 时间管理C. 质量管理D. 财务管理(特指企业日常财务活动)7.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计划(Plan)B. 执行(Do)C. 检查(Check)D. 放弃(Discard)8.以下哪项是服务运营与制造运营的主要区别?A. 服务运营不涉及库存管理B. 服务运营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C. 服务运营不需要考虑客户需求D. 服务运营不涉及质量管理9.在设施布局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布局类型?A. 产品布局B. 工艺布局C. 固定位置布局D. 随机布局10.以下哪项不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内容?A. 供应商风险管理B. 需求风险管理C.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D. 企业内部人事变动管理二、填空题(每空10分,共50分)1.运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管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活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2.在库存管理中,安全库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对_______和_______带来的不确定性。
3.项目时间管理中,关键路径法(CPM)主要用于确定项目的_______和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1.运营管理只关注制造型企业,不涉及服务型企业。
螺杆泵产品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任务发出日期:年月日设计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设计题目:螺杆泵产品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设计设计依据:1、螺杆泵产品品种,结构与零件明细;2、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3、生产能力设计规模(含易损件生产);4、某月订货情况;5、其他参考资料,生产间隔期或设备调整费用等,保管占用量,平行系数,期初重点占用量。
设计任务:1、设置生产单位(职能科室、生产车间、中间库及车间内部组织构成)2、确定生产类型,选择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组织设计,画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列出车间设备明细。
3、选择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编制某月产品进度计划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及加工车间内部作业计划(含任务与能力工时平衡)。
4、设计生产进度及在制品控制信息反馈系统。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螺杆泵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设计运营管理课程设计是管理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和《运营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后,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掌握企业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增强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要求(一)分析课程设计依据中给出的原始资料,领会设计意图(二)按照任务中规定的任务逐项设计并作出必要的分析与说明。
1、设置生产单位根据资料给出的情况,设置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职能科室,生产车间及有关的中间库、生产车间要求进一步设置内部生产单位。
2、对生产车间做出生产组织设计方案采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生产车间或生产环节的生产类型,确定各类生产设备需要量,列出车间设备明细,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线、设备组)进行组织设计,画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3、编制作业计划依据资料中给出的某月订货情况,运用所学的加工排序方法对该月排出较优的投产顺序、编制产品进度计划。
选择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1)在制品定额法;(2)MRP法;(4)JIT 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
组长:陈腾飞组员:帅啟波李伟米贵阳左权林伟鹏陈超叶俊钦工商管理五班第六小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课程设计课题围绕《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密切联系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中有涉及到设计目的、设计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和计算过程几个方面,小组组织分配好工作,虽然工作不一样,但目标都一样,最终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实践;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与运作管理》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的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比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决定问题。
二、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分为四个课题,即: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采用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
本课程完全按要求参加了课题设计活动,报告的项目也很齐全,计算步骤十分清楚。
课题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1、设计目的: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网络时间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2、基础原理:(1)选择通信运营企业、设备大修或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编制作业明细表,进行作业时间的估算及费用预算; (2)绘制网络图,计算网络时间参数;包括: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和时差;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
(3)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根据赶工时间和赶工费用进行时间——费用的优化分析;求出费用最低条件下的最佳工期。
3、分析与设计过程:(1)某项目计划的各工作内容与时间、费用等资料和已知该项目的单位时间的间接费用为5000元,已求出了直接费用变化率。
《生产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物流管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22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生产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生产组织过程管理能力、先进生产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生产过程配套服务操作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生产物流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企业内部物料的实体移动,综合考虑企业的各种因素,以提高物流整体作业效率。
生产物流是制造业各个环节组成有机整体的纽带和桥梁,是生产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生产物流与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相适应。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前导课程是《物流管理概论》等课程;后续课程是《销售与回收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确定不同类型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的区别以及管理的思路与重点,让学生掌握URPIl的构成及基本特征,ERP的主要特点与典型结构,ERP的实施。
以及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认识排序问题的分类与表示方法等内容。
在理论讲授中,通过实例的引入增加知识的可理解度;结合学生身边的经济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多渗透生产物流管理的信息、方法和技术;考察学生前期的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来合理安排课程的深入程度;适当播放一些物流运作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经济事件的直观认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排学生参观生产物流运作现场的活动;加强任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其教学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物流管理类的专业人才,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应用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生产管理》教案
《生产管理》教案1. 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
2. 掌握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 理解生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生产管理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2. 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3. 生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产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控制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
2. 小组讨论和展示。
3. 视频资料播放和讨论。
五、教学内容1. 生产管理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2. 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3. 生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教学步骤1. 讲解生产管理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理解生产管理的核心概念。
2. 案例分析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控制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展示视频资料,讨论生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4. 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学生对生产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强调生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实际意义。
七、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情况的测验。
2. 案例分析和小组展示的评价。
3.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的评价。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提升生产管理技能和素养。
九、教学过程展开生产管理是指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生产活动的过程。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控制,三者相互配合,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顺利、高效。
1. 生产管理的定义和基本原则首先,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例如精益生产、及时生产等。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生产管理对实际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卓越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卓越运营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卓越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如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质量控制等。
3.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运营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运营管理意识。
2. 增强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运营管理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商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3. 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营管理知识。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卓越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 卓越运营管理的原则- 卓越运营管理的方法2. 企业运营环节分析- 供应链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 质量管理- 仓储与物流3. 数据分析与决策-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分析方法- 运营决策模型4. 案例分析与实践- 知名企业运营管理案例解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际运营问题- 模拟运营管理决策5.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念- 运营管理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卓越运营管理概述第二周:企业运营环节分析第三周:数据分析与决策第四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五周: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章节关联:1. 卓越运营管理概述(教材第二章)2. 企业运营环节分析(教材第三章)3. 数据分析与决策(教材第四章)4. 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第五章)5.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第六章)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每周一个主题,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王磊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编号:182007英文名称: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8 理论学时:68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先修课程:运筹学、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根据对世界各国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课程设置研究,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理财”列为三大支柱性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无形产品)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涉及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与维护四个大的阶段。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提高生产运作效率的科学方法,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
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主要教学任务在于: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这门课程的地位,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在介绍生产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现代生产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性质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与运作管理》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设计任务及选题要求本课程设计选题围绕《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设计任务分为以下几类:(详细设计内容附后)题目一、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题目二、采用MRPⅡ/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或不用软件,做理论计算)题目三、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选题要求:可在题目一、二、三中自行选取设计题目。
三、课程设计完成形式1、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3千。
(必须);2、课程设计图表或图纸(可选);五、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1、每位学生应严格按任务书要求选题。
2、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要齐全。
一般应包括:设计任务,目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结果分析,有关说明等。
报告应说明设计思路、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报告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设计方案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选用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
3、课程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按统一格式、统一顺序装订(教务处的统一格式)。
4、课程设计报告严禁出现雷同,凡有雷同者一经发现,相关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均按不及格处理。
附:课程设计任务题目一、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目的:理解生产现场的空间组织方式,掌握生产现场的设施布置方式,包括:物料运量图和物料相关图的具体使用技巧,能对现有生产现场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内容:1.通过对某一企业进行现场考察,熟悉企业的产品特点,车间布置,工艺流程,工作地人员配置以及劳动定额执行等情况;2.以企业的主导产品为依据,根据其工艺流程,绘制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设备之间的物料运量图或作业相关图;3.按照物料运量图或作业相关图确定车间之间或车间部分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生产现场的优化设计。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精选.)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编制单位:金审学院编写人(执笔人):李卫东审核人:李卫东编制时间:2013年2月课程说明部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的运营管理实践,解决组织中的运营问题,为各类组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各类组织培养需要的运营管理人才服务。
(三)课程性质《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效学习其它各门专业课有重要的作用。
(四)适用对象2011级金审物流管理专业(五)预修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基础》二、课时分配:(一)课时分配说明2011级金审物流管理两个班级的课时要求相同,均为54学时。
(二)课时分配正文部分第一章基本概念【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生产运作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生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环境,现代生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生产运作系统结构机运行原理,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本章难点:生产运作管理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原则与要求。
第一节运营管理的定义【教学内容】一、生产的含义二、运营管理决策的目标三、运营管理决策的范围第二节运营系统类型【教学内容】一、生产运营系统二、服务运营系统第三节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教学内容】一、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二、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第四节运营管理的新趋向【教学内容】一、范围更宽二、运作管理与经营管理联系更紧密三、计算机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四、运作主流发生改变【实践教学内容】观摩《生产线上》【本章教学建议】注意师生互动第二章运营策略与竞争【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一、引言运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链、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因此,开设一门运营管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设计。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运营管理2. 学时安排:该课程为必修课,总学时为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
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等。
三、教学内容1. 运营管理概述:介绍运营管理的概念、作用和发展历程,使学生对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
2. 运营策略与规划:讲解运营策略的制定和规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规划和决策能力。
3. 供应链管理:介绍供应链的构成、管理和优化方法,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4. 生产与物流管理:探讨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物流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能力。
5. 质量管理:讲解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控制和改进能力。
6. 运营绩效评估:介绍运营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运营管理理论和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运营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实际的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能力、提问质量等。
2. 作业:布置运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运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通过对运营管理课程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运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门课程旨在介绍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合理组织生产和运作活动,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综合管理。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运营基本理论•生产运营管理方法和技术•生产规划与控制•减少生产浪费的管理方法二、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了解生产运营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
2.掌握生产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
3.了解减少生产浪费的管理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运营中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流程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应该自学书籍、参考资料或者相关文献,了解生产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2. 生产运营管理个案分析以实际的生产运营管理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方案。
3. 生产规划与控制的实践演习通过实践演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进行生产规划与控制。
4. 减少生产浪费的管理方法互动讨论在互动讨论中,学生应该能够分享和交流减少生产浪费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5. 编写生产运营管理报告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编写生产运营管理报告,阐述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的最终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报告的分数占总分30%;•实践演习的分数占总分30%;•个案分析的分数占总分20%;•互动讨论的分数占总分20%。
五、结语生产运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对生产运营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生产运营管理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别11工商(3)班指导教师彭维文
学生姓名黄俊文3111004091(组长)
蓝华森3111004092
刘伟3111004096
马麒雄3111307445
李桂彬3111004093
冯城欣3111004088
2014 年6 月
人民医院诊室布置案例
1.熟悉设施布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设施布置的原理
设施布置,是指合理安排企业或者某组织内部各功能单位(生产或者服务单位)及其相关的辅助设施的相对位置与面积,以确保系统中工作流(客户或者物资)与信息流的畅通。
设施布置要考虑的几个相关问题:企业应该包括哪些物质设施? 每种物质设施的数量应该是多少?每种物质设施应该布置多大的空间?每种物质设施应该布置在哪里?
设施布置的方法:
(1)工艺导向布置(Process layouts)
也称车间或功能布置,是指一种将相似的设备或功能放在一起的生产布局方式,例如将所有的车床放在一处,将冲压机床放在另一处。
被加工的零件,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流程顺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每项操作都由适宜的机器来完成。
医院是采用工艺导向布局的典型。
(2)产品导向布置(Product layouts)
也称装配线布局,是指一种根据产品制造的步骤来安排设备或工作过程的布局方式。
鞋、化工设备和汽车清洗剂的生产都是按产品导向原则设计的。
(3)混合布置(Hybrid layouts)
混合布置是一种常用的设施布置方法。
指将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的布局方式。
比如,一些工厂总体上是按产品导向布局(包括加工、部装和总装三阶段)在加工阶
段采用工艺导向布局,在部装和总装阶段采用产品导向布局。
这种布置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产品产量不足以大到使用生产线的情况下,也尽量根据产品的一定批量、工艺相似性来使产品生产有一定顺序,物流流向有一定秩序,以达到减少中间在制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混合布置的方法又包括:一人多机、成组技术等具体应用方法。
(4)定位布置(Fixed-Position layouts)
固定位置布局是指产品由于体积或重量庞大停留在一个地方,从而需要生产设备移到要加工的产品处,而不是将产品移到设备处的布局方式。
造船厂、建筑工地和电影外景制片场往往都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2.以“混合布置原则”(产品为主的混合布置原则)的特点有哪些?
它与其他布置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如何?
混合布置,是指将工艺导向布置与产品导向布置这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的布局方式。
它的特点是综合了工艺导向布置与产品导向布置两种布局方式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满足大批量、高标准化的和小批量、顾客化程度高的生产与服务。
与其他布置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混合布置是指将工艺导向布置与产品导向布置这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的布局方式,是两者的综合优化,具备了两者的特性、优点,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者的缺点。
而相对于定位布置,混合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满足大批量、高标准化的和小批量、顾客化程度高的生产与服务;而定位布置适用于大型产品和工程项目施工的布置。
3.如果你是医院负责人,你选择那种诊室布置方式?
3.1基础数据整理与条件假设
3.1.1 根据表20.7,将11个珍区进行编号:
3.1.2 诊区之间关联度等级划分:
关联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
特别重要,所占比例>10%;
重要,所占比例5%—10%;
一般,所占比例2%—5%;
不重要,所占比例0—2%;
打分依据所占百分比,如31.60%,则打分32分。
3.1.3 诊区之间距离安排:
一楼三个诊区之间相邻诊区距离为1,相隔为2;
靠近电梯诊区距楼梯位置距离为2,楼梯到中药房距离为2;
一楼二楼楼梯距离为5;
二楼电梯到检测部距离为2,二楼两个相对区间距离为1;
3.2 统计与分析
根据原表20.2《患者移动频繁度分析》和表20.7《病例与诊室的对应关系》,统计各个诊区之间的总移动頻数和频率,如下表:
3.3 优化方案
3.3.1 根据相关关系布置法
(1)根据排序结果:一楼三个位置,分别布置1:挂号处、划价收费,3:内科,5:化验室、生化室、B 超室、彩超室,其中挂号处、划价收费应该放在比较靠近门厅位置。
则一楼有4种排序方法。
即:
I II III IV
计算各方案布置得分。
部门相邻则记其关系分,不相邻布置则记0分。
第 I 方案:6+11=17分 第II 方案:32+11=43分 第III 方案:32+6=38分
第IV方案:32+6=38分
则选择第II 种方案。
(2)根据排序结果,以及医院分为两层楼以及二楼镇区之间位置的固定布置的情况,一二楼之间靠近楼梯的镇区之间距离最近则:把6和9放在二楼靠近楼梯位置,接着排序2和8.有两种排序方案。
I II
计算各方案得分:
第I种方案:2+1+1+0=4分
第II种方案:2+1+0+0=3分
则选择第I种方案。
(3)紧接着排序7和10.有两种排序方案。
I
第I 种方案得分:0+0=0分, 第II 种方案:0+0=0分。
选第第II 种方案。
(4)接着排序4和11.有两种方案。
II
第 I 种方案得分: 0分 第II 种方案的分:0分 选择第II 种方案。
即位置布置如下图所示:
人民医院第一层
5. 化验室、 生化室、 B 超室、 彩超室。
3. 内科
人民医院第二层
(5)计算总距离:
由上表可得总移动距离L= 43728 3.3.2根据等面积设施多行布置方法
(1)根据3.1和3.2中的统计数据对诊区进行编排,得下图
人民医院第一层
5化验室、生化室。
3:内科
1:挂号、收费处
人民医院第二层
9脑系科、脑电图室
8心电图
7. 儿科
4. 肛肠11. 眼科
10.耳鼻
2. 外科
6放射科、CT 室
计算结果如下:
诊区间移动距离统计表
由上表得诊区间移动总距离L1=44167.
(2)对诊区位置进行调整:得到第2个方案
5化
验室、生化
室。
3:内科
1:挂号、
收费处
人民医院第一层
8心电图
7. 儿科
4. 肛肠11. 眼科
10.耳鼻
2. 外科
6放射科、 CT 室
人民医院第二层计算结果如下:
由上表得移动距离L2=45668
(3)对诊区位置进行再次调整:得到第3个方案
人民医院第一层
5化验室、生化室。
3:内科
1:挂号、收费处
人民医院第二层
计算结果如下:
由上表得移动距离L3=43724
综上所述, 经过优化调整,移动距离L2=45668 > L1=44167 > L3=43724
根据移动距离越小越好的原则,第3个方案较优。
3.3.3 诊室布置方案选择
由3.3.1和3.3.2可知,根据相关关系布置法得到的方案A移动距离L= 43728;根据等面积设施多行布置方法得到的较优方案B移动距离L3=43724;故两方案在移动距离上差别不大。
但考虑到诊区1(挂号.收费处)应尽量靠近门厅入口,这比较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中的地点并方便人们第一时间找到挂号处(就医流程第一步),方案A符合此条件;另一方面,方案B一楼布置上诊区3(内科)靠近门厅入口,不太雅观;另外,方案
B二楼诊区6(放射科.CT室)与诊区7(儿科)相邻,孩子免疫抵抗力较差,这对看病孩子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综上所述,我们组选择根据相关关系布置法得到的方案A进行诊区布置,位置布置如下图所示。
6.化验室、
生化室、
B超室、
彩超室。
3. 内科
人民医院第一层
9脑系科、脑电图室
8心电图
7. 儿科
4. 肛肠
11. 眼科
10.耳鼻
2. 外科
6放射科、CT 室
人民医院第二层
排产计划要求
根据派单计划,制定两周内的排产计划。
要求:总工时不超过29400小时;每天的设备符合率必须在80%以上;每天的最大产能为2000小时。
排产表看excel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