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毛概复习参考21—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参考(2013-2014-1)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民主和法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客观地呼唤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民主政治,才能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充分激发强大的政治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实现,靠的是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和程序。而这样的制度和程序,只能通过发展民主和健全法制来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必要性、方针及现实战略。
文化建设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必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实现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在改革中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主体、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5.世界发展趋势与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
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处理国际事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家间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依旧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所谓中国模式(中国崛起)威胁论,折射出的正是这一旧秩序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逻辑。
6.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涵义及组成成分。
(一)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在政治、组织、思想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国民党被改造成各个革命阶级的联盟;把新三民主义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和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
(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各方面爱国人士。
其特点是:不仅规模空前,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庞大规模,而且非常巩固。
中国共产党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7.性质及其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