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防护措施。
方法:选择1235例腹腔手术患者,术中针对引起腹腔内粘连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去除根本病因;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腹部红外线照射,腹部按摩,促使肠功能恢复。
结果:1235例腹腔手术患者,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0.32%。
结论:手术中防范措施和术后护理可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61-0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资料显示,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达90%以上,而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占5%,预防腹腔粘连,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课题。
本院自2000-2005共做腹腔手术1 235例,随访6年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0.32%,现将术中预防措施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2005年共做腹腔手术1 235例,其中女925例,男310例,其中阑尾手术620例,胆囊炎,胆结石310例;肠梗阻250例;肠间脓肿21例,外伤性肠穿孔34例,随访6年有4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占0.32%。
2 手术中引起腹腔内粘连的因素
手术中钳夹、牵拉、术中电切、电凝产热、组织缺血和暴露过久、用干燥纱布擦拭等对腹膜和浆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手术分离的创面。
腹腔内异物刺激,如手套上的滑石粉、缝合的丝线、遗留的纱布。
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如卡铂)也可引发粘连。
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技术,从理论上来说可减少粘连。
但有学者认为该手术并不会明显降低粘连的发生,因为腹腔镜手术多用电凝和电切,产热可使组织渗出增加;腹腔内的分离创面与开腹手术几乎相同;常见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外溢的胆汁不易被隔离,漏出的结石碎渣作为异物遗留在腹腔内,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粘连。
3 术中预防腹腔内粘连的措施
3.1 选择合适麻醉方法,维持良好麻醉状态:麻醉效果好,手术操作顺利,手术损伤小;麻醉效果不佳时,肠管与腹膜损伤机会增多,促使术后腹膜粘连。
3.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胃肠内容物外溢污染腹腔。
对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反复清洗,特别注意盆腔,系膜间隙和结肠两侧的隐窝处,以减少感染。
3.3 手术操作精细,减少组织损伤:钳夹止血准确,切忌大块组织钳夹、缝扎,因为残留的缺血组织是产生粘连的因素。
不能月干纱布在腹腔内擦试血液,也不能使用温度高的盐水冲洗。
尽量缩短肠袢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对肠管移出腹腔者,用温生理盐水纱垫将其包裹好以防干燥。
3.4 注意异物残留:手套上的滑石粉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带人腹腔。
不主张使用过粗的缝线,线头不能残留过长。
腹腔引流最好采用刺激小的材料,放置部位要适当,尽可能避免与肠管接触,位于中上腹的引流物可用网膜将其与肠管隔开。
关腹腔前认真核对有无纱布遗留在腹腔内。
3.5 腹腔内置人防止粘连的药物:①透明质酸: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是一种高分子直链聚糖,属于一种天然降解且具有吸收性的生物医学材料,临床实践表明,ha凝胶涂布在组织表面可起到隔离肠管的作用,在腹膜修复期形成一种暂时的屏障。
维持受损浆膜有序地修复直到形成一连续的间皮细胞覆盖层,达到生理性修复,避免组织接触面间形成
纤维蛋白沉积,对防止术后纤维粘连的形成有着显著效果;②右旋糖酐右旋糖酐腹腔内灌注,覆盖浆膜受损的肠管表面,稀释减少局部纤维蛋白浓度,保护局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因此有明显的预防粘连的作用。
本研究常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透明质酸钠或透明质酸磷酸钠缓冲液等,将其涂抹于手术部位附近肠管或内脏表面以及腹膜上(特别是切口处腹膜),可以将肠与肠、肠与腹膜之间隔开,减少粘连。
4 术后促进肠管复位和肠功能恢复
4.1 术后体位:术后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促进肠管的复位和肠功能的恢复。
4.2 禁食、持续有效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定时抽吸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恢复。
4.3 早期活动:术后24h即可开始床上活动。
其方法是:①上肢运动。
指导患者做上肢屈、伸、上举、握拳运动,10-20遍/次,2-3次/d。
②下肢运动。
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屈髋,用手尽量抱膝,然后伸直,反复多次,双下肢交替进行。
以主动活动为主,体质虚弱的患者可协助进行。
每次10min,3次/d。
病情允许24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4.4 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护士用手紧贴患者腹部旋转式按摩,从脐部开始,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按摩。
2-3 min,再逆时针按摩2-3 mia。
20 min/次,3次/d。
按摩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切忌粗暴。
4.5 肠热敷:于手术24h后用红外线理疗器行腹部照射,30min/次,3次/d,疗程10d。
4.6 促进肠功能恢复药物的使用:新斯地明0.5-1 mg,每“1”2h次,促进肠蠕动恢复。
若术后3-4d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直到肠功能完全恢复为止。
中药防粘连汤(当归、亦芍、五灵脂、红花、丹皮、乌药、枳实、川芎、大黄),3次/d胃管内注入。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有防止粘连的作用。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时间一般是术后1周至数年,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因此对
腹腔手术患者,手术中医师应有高度警惕性和责任感,手术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这一并发症的严重性,针对引起腹腔内粘连的病因,术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术后围绕促使肠功能尽快恢复的目的:①采用红外线腹部理疗,其原理是红外线有穿透性和致热性,可增加肠管的血液循环,减轻肠管的缺氧程度,促使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减少,可以减少肠粘连;②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目的是尽快恢复肠蠕动,可使肠管早期的轻度粘连自行分离;③采用腹部按摩,一是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提高自护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二是通过腹部按摩,可增加肠管血液循环,预防肠管粘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c~t-coombem d,whawell sa,vipond mn,et a1.hunan intraper-itoneal fibrinolytic response to surgery.bri j surg,1995,82:414
[2] nagelschmidt m,minort,saad s,etal.polyethylene glycol4000 at-tenuatesadhesionformation inratsby suppressionofperitoneal in-fiammation and collagen incorporation.am j surg,1998,176:76
[3] 顾其胜.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