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找矿三光荣精神征文一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找矿三光荣精神征文一组
互联网上的一条微博如吹沙见金,让全社会惊喜地看到浙江地质七队的精神光芒。
这光芒照亮了全国各地的人们,使他们为地质人的精神所感动;这光芒瑰丽夺目、历久弥新,是中国地质人之魂。
中国地质人是带着使命“出生”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化建设离不开地质先行,离不开资源保障。
为了实现新中国工业现代化,无数地质人奔向与世隔绝的崇山峻岭、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找矿成果,诠释自己的忠诚,彰显自身的价值。
几十年来,地质人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共和国建设的每个时期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地质工作经历了一段萎缩困顿时期,仍有一大批地质人坚守精神高地,满怀光荣与梦想,克服各种困难,保留了地质找矿火种,推动地质事业前行。
薪火传递,迎来了地质事业又一个春天。
地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地质工作者必须扎根山野,必须面对艰苦,必须忍耐寂寞。
为了地质事业,他们放弃了花前月下甚至天伦之乐。
每个地质人身上都有写不完的故事。
在一些人看来,也许这些故事充满严寒酷暑、艰难险阻与伤痛离别。
但对地质人来说,自己的经历则充满了翻山越岭的
激昂和幕天席地的豪迈。
地质人能在一块石头上看出美丽的图画,能从山谷的风中听出醉人的交响,能在璀璨的星空里找到心灵的慰藉。
浙江省委组织部一名曾在七队基地和地质队员同吃同住的官员曾这样说,在地质队员身上,他找到了久违的理想之光。
我们从这种对地质事业纯粹的、深厚的爱中,读出了中国地质人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许多时候,精神的富足比物质的富足更重要。
精神的富足在于找到并坚守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在于为实现理想与追求而不竭努力与奉献。
相比于所发现的富饶宝藏而言,地质人拥有的物质财富也许并不多,但他们的精神无疑是富足的——他们拥有既让社会感动又使自己充实的永不磨灭的“三光荣”精神。
如果把地质人比作树木,他们是扎根发芽于岩石或者荒漠中的。
艰苦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们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他们无畏的开拓创业精神。
所以,我们看到,七队地质人即使在地质工作最困难时期,仍保留一支地质找矿队伍。
同时,他们勇闯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自身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其实,有这样精气神的,绝不只是七队。
我们在很多地质队,都会明显感受到同样的地质人的闪光精神:他们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队伍
团结起来,充满战斗力;老地质队员言传身教,年轻队员迅速成长;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质队员幸福感日益增加……
就像七种色彩汇成阳光,不辱使命、乐于奉献、开拓进取、昂扬向上,汇成了中国地质人之魂,闪烁着永不磨灭的耀眼光芒。
今天,由浙江七队又一次点燃的地质之光,不但再一次照亮了全社会,也必将照亮我国地质事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习惯了深山找矿的浙江七队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中的一群被遗忘的人。
整体发展零负债,人年均收入7万多元,职工在优越地段拥有住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七队不仅没有被冲垮,反倒获得地质事业大发展,职工幸福指数逐步攀升。
七队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有着创新的动力与发展的活力。
国土资源系统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地勘队伍今天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出路都在创新。
这个结论意味深长。
创新,既是创造力的释放,也是创造力的标志。
也就是说,对别人没有想过、干过的事情敢于去想,勇于去探索和尝试。
正是凭借这种勇敢激情,人类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正是有赖于这种魄力胆识,中国才能够在改革开放中大跨步前行。
中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也同样如此。
我们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宏观经济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地勘单位赖以生存的计划经济体制离我
们越来越远。
在这个过程中,矿业市场的先抑后扬,让国有地勘单位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对地勘单位而言,创新,就意味着要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开阔视野,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把握趋势、与时俱进,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方式走出一条全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浙江七队的所有创新,都是在探索处于转型期的国有地勘单位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规则,进而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在财政划拨的地勘经费大幅减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七队在尝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中,迅速从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隧道施工中找到了发展突破口,成为市场上交口称赞的“浙江来的穿山甲”;在地勘单位属地化改革之初,他们将敏锐的目光投向刚刚启动的地质大调查项目,用保留下来的地质专业队伍承担国家项目,使地质工作和市场项目相辅相成,为后续改革发展做好了丰厚的积累;在矿产品市场走高的时刻,他们又抓住机遇,运用矿业权交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事关民生福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农业水利建设、旅游地质、地质遗迹调查、农业地质方面等方面下工夫,积极主动地为丽水作贡献,切实体现了“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时期地质工作特色。
浙江七队的创新,在内部建规立制等方面,也很有章法。
比如,在闯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积极性、
降低管理成本的规章制度;在地质业走上坡路、人才问题突出的时候,他们组建了人才“百人团队”。
这些努力,无疑润滑了发展车轮上的链条,让地质矿产事业发展的基业更加坚实。
浙江七队改革发展的路径其实只是我国国有地勘单位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从这些年全国地勘单位发展中,我们能够找到一批面对新挑战,不断创新思维的地质队。
他们凭借着创新,不等不靠,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不断锤炼自己,发展壮大。
他们当中,有敢做时代弄潮儿,走有特色的新疆地质矿产勘查一大队;有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奋力前行的山东地矿局地质六队;有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以营造人和为资本,闯出新路的黑龙江地勘队伍;有拓宽视野,练就一身海外资本运作真功夫,在国际地矿市场做得有生有色的华东有色地勘队伍……
21世纪的中国,仍处在艰难的转型期。
创新是活力源泉,也是当前摆在全国地勘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地勘业,进入新的发展黄金期,地勘单位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丢掉等、靠、要的幻想,摆脱陈腐的思维定式,在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两面大旗的指引下,持续创新,永葆基业常青。
“生命来去匆匆,一份坚守显得尤为可贵;平凡世界的点滴,一份真情让人感动。
”连日来,一条百余字的微博引
发了一场情感震撼。
蔡奇同志在微博中发出的“向为祖国找矿而奔波在荒山僻岭的地质队员致敬”的呼吁,引起了数千“粉丝”的力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究竟是什么让这份清苦的事业感动了人们?探究这份令人惊喜的“地质感动”背后震撼心灵的力量,我们说,那是因为,在历史性社会变迁中,一个行业兴衰沉浮的背后,总有一个始终如一坚挺的“精神脊梁”——忠诚。
矿产资源素有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之称,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我国95%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自矿产资源。
无论历史变迁还是社会更替,都改变不了地质找矿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地位。
地质行业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质人的命运更与地质行业兴衰息息相关。
令人感动的是,在地质行业大起大落的浪潮中,地质人以“三光荣”精神为支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党的地质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
地质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应为社会和大众所认同。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为精神支柱,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们以为祖国奉献,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而自豪。
即使在地质工作一度萎缩困顿的时期,仍有一大批地质人一如既往地安贫守志,用微薄的力量支撑地质行业艰难前行。
他们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职业的热爱为“精神脊梁”,坚守阵地,忍辱负重,执着前行,让青春甚至生命在最祖国需要的地方尽情燃烧,默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他们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格,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气,有刻苦钻研、善于创新的睿智,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更有对党和人民,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执着追求……地质事业起伏的历史性转折,验证了这一切。
都说地质人的艰辛与情怀常人难以体会,但地质人身上传承的忠诚,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历时12年的地质大调查,他们用行动甚至生命谱写出新时期壮美的地质乐章,将中国地质工作推向了新高峰;在近年来地灾防治和应急抗旱行动中,他们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崇高的生命任务,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品格,用智慧和艰辛捍卫民生;为缓解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作为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他们围绕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地质找矿整装勘查,河南、安徽、青藏、新疆、云南、湖南等多处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如今,一条微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以各种形式
表达着对地质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崇高敬意,表达关注与支持地质事业发展的强烈意愿。
网友们的感动,不仅仅是对地质队员多年艰辛工作和“三光荣”精神的认可,更是对地质事业重获发展生机的欣慰。
“感谢能有人真正静下来感受地质人的激情。
”被理解、被关注、被尊重原本是社会应该给予他们的,现如今,面对这一切,地质工作者坚毅的脸庞流淌着感动的泪水。
他们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更多的是因为苦守多年,终于看到了地质事业蓬勃发展的希望与明天。
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地质感动”,也彰显了地质事业繁荣发展的“精神脊梁”。
“三光荣”作为一种经过实践磨砺的地质精神永不磨灭,新时期赋予这种精神以新的内涵,并将激励着地质人在更宽阔的领域奋勇向前。
当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启动,更需要地质队伍弘扬“三光荣”精神,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两面旗帜,努力实现部党组提出的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战略目标,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更需要地质人挺起我们的“精神脊梁”——秉承对党、对人民、对地质事业的无比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