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基知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运用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经济知识:理解财政政策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经济知识:理解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定义是什么?为大家提供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经济知识:理解财政政策,没有掌握好的同学,请仔细复习以下内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经济知识:理解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定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被称为“自动稳定器”,亦是“内在稳定器”。
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内容,必须先了解财政的基本构成。
财政政策主要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构成。
注意:财政政策调节的是需求侧。
理解:之所以叫“自动稳定器”是因为在经济繁荣向好的时候,税收自然而然会增多,税收增多就是一种抑制效果。
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全社会都没有什么太多的经济收入,所以收税自然而然会变少,税收少就会起到一定的扩张效果。
易错点:货币政策的执行主体为中央银行,如我国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美国中央银行为美联储。
对比: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为政府。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
下面重点谈一谈税。
税的含义指税收,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
理解:税收是我国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方式。
我们可以说,要想调节财政收入,只要通过调整税收就基本可以达到效果。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把税收和财政收入划个约等于号。
三个特征的理解:强制性。
国家让你交你必须交,不交就是违法,不交少交就是某冰冰。
“当年容嬷嬷针扎的那些人看来都是坏人”。
无偿性是指在我们交税的同时,国家没有立即给予同等的物质回报(虽然最终是用之于民)。
固定性就是说税收收多少都是不会轻易更改的,没有权威部门出面、没有经过法定程序,不能随意更改税率。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通过国家预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IS-LM Model的运用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6章 15
二、 财政政策效果
1. 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
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
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LM1
LM2
私人部门资金充足, 扩张性财政政策, 不会使利率上升, 不产生挤出效应。
r0
y1 y2 y
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6章 24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
完全失效,投资政策非常有效。 IS垂直:投资需求的 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 随利率变动而变动。
间 接 货 币 政 策
直接货币政策 力度强、见效
快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6章 11
3.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 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工具: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放松 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
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 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
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的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
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 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 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无效。
r%
【经济知识】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财政政策的运用
【经济知识】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财政政策的运用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各地时间都不同,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于财政政策的题目,比如在遇到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时,怎么正确地运用财政政策,这时应该增加还是减少税收,增发还是减发国债等等。
其实在应对这类问题时,只要正确理解政府的用意,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简单理解,就是社会上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了,国家就需要通过调节税收等手段来间接地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行为,从而最终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体平衡。
财政政策被称为“自动稳定器”,也是“内在稳定器”。
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内容,必须先了解财政的基本构成。
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构成。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
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国债来进行。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通过预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
在考量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时主要考虑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付两个方面。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如政府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等。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
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四、财政政策的运用这里以通货膨胀(经济过热)为例,这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数量,从而引起了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实质上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这时候实行的政策就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需要通过减少社会上的货币量,抑制人们的需求。
那么从财政收入方面,税就应多收,也就是提高税率,这样收的税多了,物品价格就相对上涨了,人们就会少消费,企业也会减少生产,抑制了需求,也就减少了市场上的货币量;国债应该多发还是少发的问题,这里很多人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应该多发国债,来把人们手中的钱收上来,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
财政政策如何运用
财政政策如何运用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必须注重经济政策的运用,它更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如何运用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运用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必须注重经济政策的运用,它更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1)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等组成。
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等政策组成。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
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3)产业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由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和产业组织等政策组成。
(4)收入分配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分配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此外,还有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主要是减少或者增加货币供应量和调整利率。
具体措施包括再贴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
财政政策是控制财政支出与税收具体措施包括调整税收、预算,发行、购回国债,增加或减少购买性支出,财政转移支付。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具体用哪种政策干预经济,要视当时的经济状况定。
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运行经济运行一般具有周期性,即繁荣与萧条交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缓解一国的经济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
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
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财政政策----加息财政政策----加息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
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难点突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
公共基础知识难点突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
经济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各地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经济试题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学好经济部分对于考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经济学中的一个容易混淆的重点知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从行使的主体对二者进行区别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于经济政策,但是二者的行使主体是不同的。
简单讲,提到财政,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部级机关:财政部。
毫无疑问,财政部是一个运用财政政策的重要国家机关。
在经济学中,财政部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政府,这样我们就能够将财政政策的行使主体确定为政府。
关于货币政策,我们马上会想到钱,而与钱有直接业务关系的就是银行,特别是央行。
我国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就是央行发行的,所以我国的人民币上都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字眼。
货币政策也都是通过央行来推动实施的,所以货币政策的主体是银行。
这样我们就从主体上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区分:财政政策的行使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的行使主体是银行。
二、从政策的内容上对二者进行区别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容上是不一样的。
财政政策的内容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简单的说就是国家通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而货币政策是银行通过对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来实现对经济调控的目的。
财政政策所涉及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的国家所得,而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货币流通量所涉及的资金不是银行的财产,而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获得的,暂时在银行进行中转的资金,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容上也是不一样的。
1。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考题 知识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考题知识点一、财政政策概述1、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整政府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说白了,就是国家怎么花钱、怎么收钱,来让经济更好发展。
2、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主要有三个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实现充分就业。
说白了就是让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要涨太快、大家都有工作。
3、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工具:政府支出和税收。
政府多花钱、少收税,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少花钱、多收税,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4、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财政政策通过影响总需求来发挥作用。
政府多花钱、少收税,企业和个人手里的钱就多了,就会多消费、多投资,总需求就上去了,经济就热起来了。
反之,政府少花钱、多收税,总需求就下来了,经济就降温了。
5、扩张性财政政策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就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复苏。
再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后,美国给老百姓发钱,让大家多消费。
6、紧缩性财政政策当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大的时候,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比如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通胀率高达20%多,政府就压缩基建投资、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
再比如2010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政府就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
7、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财政政策的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比如2008年4万亿投资一上马,中国经济很快止跌回升。
再比如2020年美国给老百姓发钱,消费马上就上来了。
但财政政策也有副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导致财政赤字、政府债务攀升,紧缩性财政政策又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所以财政政策要相机抉择,把握好度。
8、总结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调整政府收支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物价和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
财政政策见效快,但也有副作用,要权衡利弊,灵活运用。
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两者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这两种政策可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左膀右臂。
那我国究竟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呢?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其运用工具主要是税种、税率、政府支出预算、公债、补贴等。
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措施给企业和个人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
或者是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
反之,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
而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一方面可以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可直接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这两者异曲同工,都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有时经济状况的调节也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如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上升,但同时为了不使利率发生变动,还需配合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在原有水平上。
第5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
第5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11)课程框架:一、总结前两次课所学习的内容、观点及研究方法。
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讨论1、货币政策机制分析(图形解释和路径分析)2、参数b,h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分析(补充部分)(图形解释)3、两种极端情形(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4、货币供给与产出之间联系的讨论(联系中国的分析)三、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讨论1、路径分析2、参数b,h对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分析(挤出效应)3、两种极端情形四、政策组合效果五、本次课重点观点和内容小结一、总结上次课IS-LM模型和简单收入模型(异同点)假设;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乘数和均衡收入决定)思想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在追求低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目标时所能够支配的两个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是政府用来缩短衰退过程和防止经济过度繁荣的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初始作用是在产品市场,货币政策初始作用是在资产市场。
由于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是紧密联系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会同时影响到收入水平和利率。
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讨论增加货币数量M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利率i以提高收入水平Y”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联储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实施货币政策。
一般情形分析注意:图形与路径要结合起来思考、阐述。
调整路径:)(i I G C Y ++=——产品市场hi kY P M-=————货币市场作图分析理解:当货币供给量M 增加时,由于资产市场非均衡导致利率下降(变化大小受h 影响),通过b 途径影响引致投资,投资被拉大从而提高收入水平Y 。
在分析路径过程中,讲清第一轮和其后若干轮之间的不同变化。
产出的变化是第二轮以后的累积结果。
第一轮只有利率的超调变化。
在每一轮中,货币供需是均衡的,但是产品市场是非均衡的(总是需求大于供给,才能驱使产出不断增加),这是符合假设的,但是最后一轮两个市场都达到均衡,达到新的稳态。
而且,从非均衡调向均衡的过程中,应该是变速度调整的,离得越远,调得越快。
2017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基知识:经济----货币政策
2017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基知识:经济----货币政策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对于经济部分的考察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特别是其中的宏观调控政策运用。
由于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缺陷,所以当市场出现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控经济。
宏观调控政策当中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基准利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仅要吸纳社会存款,而且还要发放贷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存款都可以贷出去,所以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就是存款准备金,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政府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也即存款准备金与吸纳存款总数的比例。
当经济过热也即通货膨胀时期,应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发放到社会上的贷款数量;当经济萧条也即通货紧缩时期,应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发放到社会上的贷款数量。
再贴现率。
远期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需要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商业银行,这是贴现。
再贴现就是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而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也即所扣利息与商业汇票资金数的比例。
当经济过热也即通货膨胀时期,再贴现率应该提高,减少再贴现行为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当经济萧条也即通货紧缩时期,再贴现率应该降低,增加再贴现行为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进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过热也即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资金,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萧条也即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应该买进有价证券,让更多的货币回到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
基准利率。
在中国,基准利率也即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运用经济学部分经常考查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该知识点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相关原理,方可应对自如。
例如:【例题】中央银行提高0.5个点的准备金率是一种( )。
A.扩张性财政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C.扩张性货币政策D.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此题的正确率不高,考生甚至无法判断“中央银行提高0.5个点的准备金”属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更不用说再深入分析是从紧还是宽松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财政政策往往由一国的财政当局来制定和执行,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其中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费;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是由一国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在我们国家即中国人民银行,具体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存贷款利率等手段。
所以,在判断某一经济政策到底属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时,只需看该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谁,另外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作为辅助判断。
就例题而言,题干已经告知是中央银行,所以属于货币政策,另外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手段,再次验证前述判断。
还需指出的是,在财政政策中债务收入指的是政府发行债券,而在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买卖债券,两者有本质区别。
政府发行债券主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虽然从长期来看,需要还本付息,但短期内是一笔“收入”,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形进行支配的资金;而中央银行买卖债券的目的在于调整市场上货币供求平衡,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不是为了盈利。
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市场需要相应的现金来“接盘”,资金回笼到中央银行,即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抑制了市场总需求,故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中央银行买进债券则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最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都是逆市场经济形势而动的,即当市场需求旺盛,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抑制经济泡沫;而如果市场需求不足,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表现为“减少收入而扩大支出”,例如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央采取许多措施应对经济下滑趋势,而营改增政策正是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盈利空间,促进经济增长,但对政府而言,“收入”是有所减少的,这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应用PPT演示课件
30
(三)“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在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时采用该政策组合。 “紧财政”政策指采取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措施,实现财政
收支平衡,控制经由财政渠道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 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
“松货币”政策指采用放松性的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给,扩 大社会总需求,以促使经济的适度增长。此时中央银行就可以较 为准确地把握货币供给的总量,有效地控制货币的流向,以提高 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避免宏观经济的失控。
34
21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①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动速度不变为前 提。
②通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比较有效,而通货紧缩时 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③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影响政策效果。
22
☆含义:是指从经济形 势的变化到货币政策的 修正,从货币政策的制 定到执行,从执行到收 效各环节传导所需的时 间间隔。
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
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与调整的需要 转变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需要
4
政策简介
☆财政政策:所谓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
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 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 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其余的情形是,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只要不是明显不平 衡的情况,由于会有一些部门的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另外一 些部门的产品供给小于需求,如果单纯采取紧的或松的政策 进行调节,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可以考虑采用松紧搭配或 稳健的政策。因此,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3
总结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缺 的调节手段,其作用已经叙述过,此处,我简单说一 下,针对这两种政策,我们应该怎么做。 ➢ 认真学习两种政策的内容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 ➢ 把握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选择性的使用两种政策 ➢ 把政策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 依据国内国际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在经济学领域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种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工具。
它们的作用虽然各有侧重,并有着不同的实施方式,但共同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就业和稳定汇率。
让我们来深入解析一下这两种政策的内涵和作用。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发行和利率调控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旨在维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要求、贴现率和利率决策等。
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利率水平。
例如,如果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售出国债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提高利率,抑制消费和投资,抑制通货膨胀。
反之,若经济增长乏力,中央银行可通过购买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的政策。
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包括调整税率、征收新税、减免税收等手段。
通过提高税收可以抑制消费,降低通胀压力;而减税则能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支出政策则指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来调节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但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减少支出可遏制通货膨胀,但可能影响公共服务水平。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间的关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比如,当经济处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同时政府也可以增加支出来拉动需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政府则可采取收紧财政政策来抑制过度投资。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课件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 ❖扩张性、紧缩性与中性财政政策
(一)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 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随着经济 的周期性波动税收和一些政府支出自动发生 增减变化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因素。
自动稳定器的特点
❖无需政府干预; ❖自动发挥作用; ❖与经济发展反向变动; ❖作用通常有限。
❖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如提高税率,开征 个别特定税种或减少税收优惠),减少企业和个人可支配 收入,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降低社会 总需求,促使过快增长的经济平稳回落。
公债
❖公债除了发挥补充政府财政性资金不足的作 用外,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 具。
❖调控方式:
总需求管理政策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 经济政策工具。
❖类型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总供给管理政策
❖通过调节总供给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 经济政策。
❖主要类型:
▪ 收入政策 ▪ 提高技术进步的政策 ▪ 促进资本形成的政策 ▪ 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和提高的政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预算
❖ 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 规模及其差额上。
▪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预算往往缩减 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
▪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扩大支出规模,保 持一定的赤字规模来调节经济,刺激社会总需求。
▪ 当供求基本平衡即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实行中性 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收支规模均衡。
❖ 政府还可以通过预算的追加或追减,灵活应 对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实现经济扩张或紧 缩的调控目标。
试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
试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主要工具。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的。
下面将逐一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的方式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调整预算收入和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方式来对经济进行调节。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降低企业税率等方式来增加公共支出。
这样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增长。
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公共支出或提高税收来避免过热,控制通货膨胀。
此外,紧缩性财政政策还可以用于减少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稳定经济金融环境。
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体系的信贷、投资和消费。
在经济繁荣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加息、收紧流动性等手段来抑制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的形成,以控制通货膨胀。
而在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降息、扩大流动性等手段刺激信贷和投资需求,增加消费支出,促进经济复苏。
此外,货币政策还会影响汇率水平。
一国货币政策的放松一般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从而提升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
相反,紧缩态度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抬高出口价格,影响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调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预算收入和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影响国民收入和支出,并间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宏观经济政策
⼀、知识梳理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通过⼀些政策⼿段,对整体的经济运⾏态势进⾏调控,来实现这些⽬标。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规定的财政⼯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出与财政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2.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即财政收⼊和财政⽀出。
3.财政收⼊主要分为四个⽅⾯:税、利、债、费。
4.财政⽀出包括两个⽅⾯:政府购买、转移⽀付。
(⼆)货币政策 1.指中央银⾏为实现既定的经济⽬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国际收⽀平衡)运⽤各种⼯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影响宏观经济的⽅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基本⽬标:维持币值的稳定,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2. 货币政策包括了⼀般性政策⼯具和其他⼯具。
⼀般性政策⼯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其他⼯具主要指利率,包括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三)具体运⽤ 1.通货膨胀⼜称经济过热,是货币供应量⼤于了市场实际的货币需求量,造成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2.针对经济过热,必须要采取的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通货紧缩时,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答题技巧 1.(多选).宏观经济政策达到预期效果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有( )。
A.公众的预期⽔平⽐较⾼B.政策设计考虑各种因素C.社会经济的发展⽐较稳定D.微观主体具有完全的理性 【答案】CD。
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效果受多⽅⾯条件的制约。
单从外部条件来讲,理性⼈假设,即微观主体具有完全的理性是最重要的条件。
故A错,D对。
B项属于政策研究问题,属内部条件,不选。
C项是宏观经济政策良好实施的⼤环境,应选。
故正确答案为CD。
2.(多选)提⾼最低⼯资标准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缓解物价上涨的影响B.加⼤企业的⽣产成本C.增加转移⽀付的总量D.强化⼈们的通胀预期 【答案】ABC。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应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手段,二者都是从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这两大经济手段,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一)社会财力结构和社会积累职能日趋复杂化。
具体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下降,以企业资金为主体的预算外资金的急剧增长;(二)在社会财力的运用上,出现了控资来源的多渠化,投资决策的多极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社会财力的日趋流动化和社会资金融通关系的广泛化、市场化。
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要求。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特征,要求财政和银行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
但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
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具有更强的控制性和时滞性,而金融杠杆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财政杠杆对调整产业结构更为有利,而金融杠杆对调节企业行为更为有效;财政杠杆偏重于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而金融杠杆侧重于解决分配的效率问题。
两种经济杠杆不能单打一,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发挥交叉效应。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做到财政分配总规模的大体平衡。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十八界三中全会中提出,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不是意味着市场放任自我发展?当然不是,国家依旧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段对我国经济进行一定的调节。
那么,今天主要是介绍经济中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二者的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一个区别点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国家运用一些手段进行调控,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运用一些手段进行调控,但是两则皆有一个共同点则是让经济达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具体运用如下:那我们分析一下,在面对这种题目的时候,首先是要区别题目中到底是问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然后再看具体的手段。
财政政策的运用针对通货膨胀,首先在市场上表现出的是货币流通过多,因此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来达到货币流通的平衡。
财政政策主要分为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收入中主要通过税收和国债进行调控。
因此,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定抓住“一根主线”,那就是让货币流通减少,面对通货膨胀应该采取增加税收来减少货币流通。
但是,针对税收在题目中尤其注意它的不同表述方法,看清楚是起征税点还是税率。
因此,增税应该降低起征税点或者提高税率;同时,还可以运用国债来进行调控,在这点中很多人都会理解错,到底是发行国债还是不发行好。
在这点中一定要理解国债发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所谓“财政赤字”是指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因此此时应该少发或者不发行国债。
如果发行国债,也就意味着国家通过国债收集的钱又拿出去相应的政府支出,比如投资建设,那么,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达到减少货币流通的目的。
因此,需要少发或者不发国债。
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目的都是一样,达到货币的供需平衡,那么,此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提高,是因为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钱更多,那么,流向市场的货币将减少。
再贴现率也要提高,因为,再贴现率提高将会起到抑制贴现,那么,在市场的货币流通也将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