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态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态势分析

一、威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威海市在202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配套、新材料及制品、新能源汽车、新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科技开发等七大产业。2014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及制品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据统计,新信息、新医药和新材料及制品产业,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4.8%,同比增长20%以上,高于全市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新能源及配套、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则刚刚起步,属于行业发展培育阶段。

二、威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

1.优势

(1)产业基础较好。截至2021年底,威海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7.7∶50.5∶41.8,工业带动作用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18.7%,主要产品有计算机外部设备、通信类、传感器类、智能仪器仪表等100多个品种;新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9.8%,主要产品有医疗器械、化学原材药及制剂、新型中成药及植物药、生物及基因工程药物等2000多个品种;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3.7%,主要产品有碳纤维及制品、低辐射镀膜玻璃、镁合金轮毂、聚砜特种工程塑料等200多个品种,产品结构比较合理,产业集群规模快速膨胀。

(2)骨干企业发展较快。2021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2家,过10亿元的企业12家,过50亿元的企业2家。

威高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9%,骨科器械、留置针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预充式注射器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三星电子(山东)81.7亿元,迪沙药业集团35亿元,北洋电气集团25亿元,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新兴产业总体规模的60%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3)科技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建成3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威高集团在国内建立了20多家研发机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340多项,发明专利50多项。迪沙药业集团重点研发产品300多项,已完成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200余项。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公司发明专利134项,其中国际专利28项。拓展纤维公司共发明专利27项,已突破CCF700、CCF800和M40碳纤维技术。万丰镁业共获得授权专利29项,精品轮毂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环境资源优越。威海市三面环海,拥有海岸线长1000公里,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陆地毗邻青岛、烟台,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威海已发现各类矿产47种,探明具有工业规模的矿床103处,拥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海洋生物300多种。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和环境宜人,出于维护生态环境的考虑也应发展耗材少、耗能低、污染小、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

2.劣势

(1)产业竞争力不强。威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多是中间制造环节,而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环节,后端的营销服务等环节较少,造成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比较滞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

环。近年来,威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比较完善,多数骨干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已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但由于受企业规模、融资难、技术转化周期长等因素制约,造成产业化进程较慢,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3)领军人才缺乏。科技的先导性和创新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本质特征,对专家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由于威海市城市规模不够大,人口总量280.5万,在吸引人才方面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劣势,造成高科技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4)劳动力资源短缺。多数专家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据调查,威海市企业生产一线工人中有65%来自外地,3-5年返乡或离厂的约占50%。由于新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设施配套不到位等问题,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3.机遇

(1)国际因素。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引领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在替代能源、节能产业、电动汽车等产业加大投入,力图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德国投入了1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英国启动了批量生产电动车和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日本、韩国重点开发绿色新能源新技术。世界在新兴产业的高投入,必将极大促进新技术的突破和新兴市场的扩容,这给发展新兴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2)国内因素。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转、调、创”步伐加快,内需市场快速增长,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山东省提出,到202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0%。近期,山东省发布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1年),明确提出重点培植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山东省工业增长新引擎。国家和省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2月,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成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方面,为威海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4.威胁

(1)同质化竞争加剧。进入“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抢占发展先机。针对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另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0 多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仅千亿光伏产业园就有几十个。很显然,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出现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

(2)市场培育不完善。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更新快、投资需求大等特点,需要产业规模的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市场需求不主动,对新技术产品认识不足,市场培育成熟度较低。比如光伏等新能源产业,2021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的53%,但国内利用率却只占世界的2%。国内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使我国新兴产业市场极易受到国外市场需求的影响,产业波动较大,不利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

(3)发达国家和省市带来的竞争压力。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的压力,世界各国都把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国际和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以新能源为主导正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