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焦虑程度及应对方式,以提供针对 性的心理支持。
观察要点及方法
心电监护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出入量记录
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引流量等出入量数据 ,以指导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
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监测手段, 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循环状态。
非药物治疗
机械通气
超滤治疗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机械通气辅助 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氧合。
通过超滤技术去除体内多余水分,迅速减 轻心脏负荷,适用于利尿剂效果不佳的患 者。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体外膜肺氧合(ECMO)
对于存在心脏不同步的患者,可考虑CRT治 疗,以改善心肌收缩协调性。
对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可考虑 ECMO治疗,以提供循环和呼吸支持。
04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心功能分级,制 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不引起
不适为宜。
出院后随访计划安排
定期随访
01
出院后1周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解答疑问,指
导后续治疗。
门诊复查
02
出院后2-4周安排门诊复查,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
案。
长期随访
03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每3个月进行一次电话或门诊随访,关注患
者病情变化和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 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适量 摄入蛋白质。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 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适度运动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计划单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计划单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丧失或减弱而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护理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及时缓解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个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计划单,供参考。
一、评估1.了解患者的病史、主诉和病因,包括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患者近期是否有心脏病发作等。
2.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频率和深度、心率和血压等。
3.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困难的程度、水肿的情况、胸痛的有无等。
二、制定目标1.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2.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收缩力。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水肿、血栓形成等。
4.教育患者和家属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的安静和舒适,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避免剧烈活动和紧张情绪。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随时留意病情变化。
3.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音,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的情况。
4.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以改善呼吸功能。
5.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避免水盐平衡紊乱和水肿加重。
6.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以提高心脏功能和缓解症状。
7.监测患者的体重和水肿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方案。
8.定期测量患者的心电图,以监测心脏功能和观察潜在的心律失常。
9.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的知识,包括饮食控制、药物使用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征兆。
10.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定期测量血压、控制饮食、规律的锻炼等。
四、病情观察及记录1.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包括呼吸音、水肿程度、胸痛的情况等。
2.记录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深度、心率和血压等,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
3.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效果等,以评估药物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4.记录患者的体重和水肿情况,以评估液体管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护理ppt

心理护理:病人因严重呼吸困难而有频死感,焦虑 和恐惧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应加强床旁 监护,给予精神安慰级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 以增加安全感
用药护理【用吗啡是应注意病人有无呼吸抑制、心 动过缓;用利尿药要严格记录尿量;注意水电解质 变化和酸碱平衡情况;用扩管要要注意调节输液速 度,监测血压变化,用硝普钠应现配现用,避光滴 注,有条件者可用输液泵控制滴速;洋地黄类药物 使用时要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同时观察心电图 变化
健康教育:讲解合理饮食对心力衰竭康复起 到协助作用,食物以清淡,高蛋白、高热量、 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避免产气食物,之 一少量多餐,忌进食过饱增加心脏负荷,诱 发心力衰竭;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 盐的摄入。预防便秘,可多吃水果,保持大
便通畅
休息活动指导:对心衰者提倡适当规律运动, 最好以步伐为主。心功能3级的病人,一天 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 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少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 适当进行户外散步,防止跌倒和损伤。减少 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
临床表现
左心衰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 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咳嗽、咳痰、咯血 疲倦、乏力、头晕、心
悸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肺部湿性罗音 心里增大、舒张期奔马
律
右心衰
消化道症状:厌食、恶 心、呕吐
呼吸困难 水肿 颈静脉怒张、肝静脉返
流征阳性 肝大、肝功能损害、黄
经济日益衰退,有助于心身健康。心功能4 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 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心室扩大
心功能分级
1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 心悸、呼吸困难级心绞痛等,即心功能代偿期
2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 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亦称1度或轻度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第15页
护理诊疗
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造成肺循环瘀血相 关
体液过多:与右心衰致体循环瘀血相关 恐惧:与窒息感、呼吸困难相关 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相关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第16页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困难减轻;病人无缺氧表现 病人保持体液平衡;病人能说出限钠主要性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活动时心率、血压正常 焦虑减轻,治疗信心增加,能配合治疗 病人无洋地黄中毒发生;发生时能及时发觉和
咳嗽、咳痰和咯血:
心排血量降低症状
如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尿少、紫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 等
体征
(1)原发病体征;(2)心脏体征:心脏增大;心脏奔马律; P2增强;肺部体征。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第5页
辅助检验及诊疗依据
动脉血气分析 :早期氧分压轻度下降或正 常,有肺 泡性水肿时氧分压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第13页
病例分析
辅助检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TFv1值异常,STT 改 变 。 脑 利 钠 肽 13806.00pg/ml , 降 钙 素 原 0.063ng/ml , 钾 3.05mmol/L , 血 常 规 : 白 细 胞 10.64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5.4%,血气分 析:PH(校正值)7.533,PH值(测定值)7.525。 肾功效、凝血功效正常。
3、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因为使用利尿药、
限盐、进食少及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可造
成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和代谢
性酸中毒。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第9页
心力衰竭护理重点

心力衰竭护理重点
1、严格控制出入量,24小时记录患者出入液体。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保持大便畅通,叮嘱患者不要用力解大便,如便秘可以告知医生,开开晒露灌肠。
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最好在每分钟10~15滴,使用输液泵,控制滴数,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4、遵医嘱调节氧流量,指导患者鼻子吸气嘴巴吐气,少说话,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太过激动。
5、嘱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若出现心慌胸闷咳泡沫痰,及时告知医生,取半坐卧位,双腿下垂,提高氧流量6-8L。
7、使用洋地黄制剂,比如地高辛,西地兰一定要观察用药反应和心率血压情况,西地兰一定要加糖水或者盐水配置,缓慢静推,一般20毫升配置,10分钟内推完。
8、了解心功能分期,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级:
一级:日常活动未受限,无明显不适症状。
二级:日常活动受一定限制,活动时会出现不适症状。
三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不适症状程度较重。
四级:不能进行体力活动,静息时也会出现心衰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PPT

临床表现
周围水肿:观察肢体水肿的程 度和范围。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通畅:提供适宜的氧气供应和 辅助通气。
促进血液循环:监测血压、心率和尿量 ,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护理措施
控制水盐平衡:限制液体摄入并注 意钠、钾、尿素等电解质的平衡。 给予心脏支持药物:根据患者病情 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
急性心力衰竭 护 并发症预防 教育和指导 总结
概述
概述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 泵血的状况,严重威胁生命。 护理措施和监测是急性心力衰竭管 理的关键。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注意呼吸频率、深度和质量 的变化。
肺部充血:通过听诊、X线等方式观察 肺部充血的征象。
护理措施
病情监测和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深静脉 血栓预防措施,如按摩、袜子 、药物等。 感染控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做好手卫生和消毒。
并发症预防
导尿相关感染预防:注意导尿管的使用 和护理。
教育和指导
教育和指导
心力衰竭知识普及:向患者和家属 解释心力衰竭的原因、症状和治疗 。 生活方式管理:教育患者调整饮食 、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
教育和指导
药物依从性:重点强调药物的正确用法 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
总结
总结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需要综合合 理的护理措施和持续的监测。 预防并发症和教育患者是护理 工作的重要内容。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及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及护理急性心力衰竭 (Acute Heart Failure, AHF) 是一种心脏功能急骤下降导致体循环的耦合衰竭状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肺水肿和周围组织的缺血。
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一、抢救步骤:1.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尽快确认诊断。
2.改善通气:应给予氧疗,保持患者通气道通畅和氧合水平,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90%。
3.血流动力学支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心输出量,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
4.排除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及时检查并纠正导致心力衰竭的诱因,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5.控制液体通畅:确保患者在不超负荷的情况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止血液浓缩或稀释。
6.引流淤血:对有明显淤血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引流措施,如轻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卧床保持躺位,使用缓解心脏负荷的体位,重度患者则应进行有创性引流。
7.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进行积极治疗,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二、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监测结果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变化,有条件的还需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
2.卧床休息:对于轻度的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减轻心脏负荷,预防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3.严格控制液体摄入: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和血液检查结果,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量,防止水盐过多或过少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或血容量不足。
4.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托,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严密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5.卧床呼吸训练:对于患有肺部淤血和肺水肿的患者,应进行活动肺底肌肉训练,如反复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
6.安慰和心理支持:及时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虑和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合作性。
7.定期复查:对于治疗后情况好转的患者,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04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
总结词
机械通气治疗是一种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
详细描述
机械通气治疗通过面罩、气管插管或切开等途径,使用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改善氧合和通气,减 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总结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种通过在主动脉内放置球囊,利用心脏舒张期球囊充盈增加冠状 动脉血流的方法。
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可能出现突发严重 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 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同时伴随面色 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体征。
病因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心 脏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栓塞等。
病理生理
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全 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同时,体液潴留和肺循环淤血导致肺水肿和呼吸困难。
详细描述
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拮抗 剂可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肌 收缩功能。常见的β受体拮抗剂有美 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正性肌力药物
总结词
正性肌力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
详细描述
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正性肌力药物可用于短期改善心功能和缓解症状。常见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等。
血糖稳定。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 关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异 常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病人 应遵医嘱定期进行检查,如有异
常情况及时就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断和评估
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症 状、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 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
常见病因有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瓣膜返流,高血压危象、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以急性左心衰较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病人常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卧位、咯粉红色泡沫痰、极度烦躁不安、紫绀。
治疗原则为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
一、主要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所致肺瘀血有关。
3.液体过多与左心衰竭所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二、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深度,肺部有无湿啰音,
有无粉红色泡沫样痰,意识状况,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和易激怒现象。
2.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变化。
三、护理措施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
量。
3.症状护理:遵医嘱给病人20%-50%的酒精湿化吸氧,以保证
足够的血氧分压。
4.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并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
5.心理护理,安抚病人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四、健康教育
1.鼓励表达内心的恐惧不安。
2.鼓励家属适当的探视,以帮助病人摆脱恐惧与焦虑。
3.告知病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
诉说。
4.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一、背景介绍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泵血,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和水肿等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需要紧急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稳定患者病情并改善其生存质量。
二、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减退,容易引起肺淤血和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
具体操作包括:•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尽量提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呼吸困难。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通过吸气痰或气管抽吸等方式进行。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提供足够的氧供给。
2. 监测心律及心电图变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心律及心电图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测量患者心率和心律,观察心律是否规整、是否存在异常。
•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ST段、T波和QT间期等的改变。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管理液体平衡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液体潴留和水肿的症状,合理管理液体平衡对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症状非常重要。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体重和尿量,及时观察液体潴留情况。
•限制液体摄入,注意饮食中的盐分和水分摄入量。
•鼓励患者适量排尿,可以通过利尿药物辅助。
•监测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4. 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药物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并减轻患者痛苦。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药物:如呋塞米,可促进尿液排出,缓解水肿症状。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心脏负荷,改善病情。
•心肌营养药物:如多巴胺,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功能。
5. 病情观察及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休息1、卧位立即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以30%酒精湿化吸氧,流量6~8L/min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间断给氧,危重患者可考虑面罩或气管加压给氧。
二、饮食1、发病第一天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可肌肉注射胃复安,如进食即引起呕吐者,可暂不进食,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一般可进食流质饮食,随后用半流质,几天以后改为软食。
饮食以易消化、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膳食为宜。
3、少食多餐,体重超重者应注意控制总热量,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摄人量,并有心力衰竭者应适当限制食盐。
呃逆者应用镇静剂。
三、病情观察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改变,观察患者咳嗽情况,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量,协助患者排痰。
2、注意患者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肺部啰音的变化。
3、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4、专人守护,安慰患者,避免其过分紧张。
5、减少回心血量止血带轮流结扎三个肢体,5min换一个肢体,平均每个肢体结扎15min,放松5min,在上诉措施无效而无低血压及明显贫血情况下,可在30~50min内静脉放血250~300ml或稍多。
四、药物护理1、吗啡静脉缓慢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间隔15min重复一次,共2~3次。
年老体弱者应减量或肌肉注射。
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2、利尿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2min内推完,可于10min内起效,4h后可重复一次。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
在服用利尿剂尿量多时,多吃红枣、橘子、香蕉、韭菜等含钾高的食物。
当出现倦睡、肌肉无力、腹胀、恶心等低血钾症状时,应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补钾药物。
3、血管扩管剂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剂量,使收缩压维持在13.3kPa(100mmHg)左右。
硝普钠为常用的静脉滴注制剂,此药遇光易遭破坏,静滴时应用避光纸包裹;硝普钠扩张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静脉滴注2~3分钟即发生作用,有恶心、不安、头痛及低血压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绝不能自行调节。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简称AHF)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泵血致使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血液在全身循环中不足,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现象。
护理查房是护理人员对AHF病人进行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和监测观察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护理查房中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护理查房时,护士应该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和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加重或减轻的因素等。
病人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水肿、乏力等症状,护士需要根据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和特点来评估病人的病情。
其次,在体格检查方面,护士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苍白、出汗多、呼吸困难、水肿和全身状况等。
特别要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等,以及有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护士还需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的稳定性、有无心音增强、心尖搏动等心脏状况,并测量体温、血压、体重等指标。
第三,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肾功能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护士及时评估病人的病情和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护士在查房过程中还应该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
AHF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常常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该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并根据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中,护士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例如,根据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病人的心电图结果,调整监护方式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等。
总结起来,在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中,护士需要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和病史,了解病人的主诉和病情变化,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关注病人的液体平衡和营养状况,并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只有全方位的护理,才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是至关重要的,药物治疗管理和液体管理也非常关键。
氧疗和呼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以确保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
这篇文章将总结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强调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并呼吁护士持续学习,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病情评估,监测,药物治疗,液体管理,氧疗,呼吸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措施,护理水平,持续学习。
1. 引言1.1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疾病,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的积累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为后续的护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药物治疗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液体管理关键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液体的输入和输出,避免出现水钠潴留等并发症。
氧疗和呼吸治疗是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护理人员需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氧疗设备,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样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的总结表明,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持续学习与提高护理水平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
2. 正文2.1 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是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及时准确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急性心力衰竭知识护理课件

心理指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 合康复治疗。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 应及时处理。
注意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控制盐分摄 入,保持营养均衡。
合理安排康复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康复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定期评估与调整
在实施心理干预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评估结果 调整干预方案。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01
02
03
提供情感支持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 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诉 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 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帮助 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减少焦虑和恐惧。
分类
急性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其中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 见,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引起。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心 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 等心脏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高 血压、肺动脉高压等。
病理生理
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 能严重受损,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 肺循环淤血,体循环灌注不足,引发 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 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 医;同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 相互作用。
04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 护理
心理评估与干预方法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能力、 应对方式等。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放 松训练、心理疏导等。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课件

护理目标: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目标包 括缓解症状、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减轻 心脏负担,并提供全面的支持性护理。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氧疗: 给予适量的氧气可以缓 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 使用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减轻 水肿,降低心脏后负荷。
护理措施
心血管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可能 需要使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或 β受体阻录 简介 护理措施 并发症与预防
简介
简介
什么是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 力衰竭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无 法提供足够血液供应,导致器 官功能受损的一种病态状态。
症状和病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 、疲劳等。其病因多样,如心 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
简介
并发症与预防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心律失 常,应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 长期卧床和 水肿增加了患者患DVT的风险,应采取 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进行肢体活 动等。
并发症与预防
营养不良: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常伴有食欲不振和恶心等症状 ,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密切监测和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及时评估病 情变化并做相应的处理。
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 提供足够的休息时 间,避免活动过度,减少心脏 负荷。
教育和支持患者: 向患者和家 属提供有关急性心力衰竭的知 识、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措 施等信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
并发症与预防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查房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可以确诊急性心力衰竭。
02
CHAPTER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评估
病史采集
症状观察
体征检查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04
了解患者既往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急性心力衰竭症状。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评估心功能状况。
沟通与交流
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寻求社会支持,如亲友关心、社区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05
CHAPTER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评价
评估患者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是否减轻,以及心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评价护理人员在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如输液速度控制、吸氧方式等。
护理操作规范性
控制液体摄入量
根据患者病情限制液体摄入量,记录出入量,保持水平衡。03CHAPTER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措施
01
02
04
03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肺水肿者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平喘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评估心功能状况。
观察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征象,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查房
目录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措施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评价
01
CHAPTER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的综合征。
急性心衰的护理PPT课件

呼吸困难程度
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判 断是否需要吸氧或机械通气。
体液平衡状况
观察患者体重、尿量等指标, 评估体液平衡状况。
营养与活动能力
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和活动能力 ,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与措施
呼吸困难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体液潴留
控制钠盐摄入,记录出入量,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营养均衡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 素和矿物质,选择低脂、 低胆固醇的食物。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 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康复训练
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 检查,评估心衰状况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衰的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急性心衰概述 • 急性心衰的护理评估 • 急性心衰的急救护理 • 急性心衰的日常护理 • 急性心衰的预防与控制
01 急性心衰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突发 的、严重的、需要紧急处理的心脏 疾病,通常由于心脏功能突然下降 而引起。
05 急性心衰的预防与控制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高危人群定义
具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以及年龄较大、肥胖、不良生 活习惯等高危因素的人群。
筛查方法
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降低心衰发 生的风险。
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手段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心衰的迹象。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目录 心力衰竭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团队合作 急性心力衰竭的教育宣传
心力衰竭定 义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将足够 的血液流向全身,导致心输出 量降低,无法满足组织氧供需 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种类型,本次演示重点介绍急 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 竭的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气促、喘息,可 能需要辅助呼吸。
多尿:由于心输出量降低,使肾脏排尿 量增加。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乏力:由于组织供氧不足,患 者常感到疲乏无力。 肺部充血:胸部X光可见肺部充 血。
急性心力衰竭的教育宣传
帮助患者康复:通过心理支持 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 应对心力衰竭。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合作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团队 合作
多学科协作:护士、医生、药 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共同合作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患者家属支持:与患者家属进 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 持。
急性心力衰 竭的教育宣传
急性心力衰竭的教育宣传
宣传心力衰竭知识:向社会公众普及心 力衰竭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提供生活指导:教导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以改善生活 质量。
急性心力衰 竭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确保氧气供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保持 通气道通畅。 血流动力支持:如需要,可进行补液、 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提高心脏泵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控制液体摄入:限制钠和液体 的摄入量,以减轻心脏负荷。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 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 化。
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 范文

04
体检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
01
01
02
03
04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02
03
04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
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04
操作方法: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03
静脉通路选择:首选中心静脉导管,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
02
目的: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
01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演讲人
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
01.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
02.
03.
目录
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
1
急性心力衰竭概述
发病原因
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等
心肌缺血: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其他因素:如感染、药物、应激等
控制高血脂:保持血脂水平正常,避免血脂过高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脏的损害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食物
适当运动: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心肺功能
定期体检
01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疾病,预防急性心力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疾病相关知识】急性心力衰竭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心肌收缩力短期明显降低和(或)心室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所出现的血循环急性淤血综合征。
临床上以左心衰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评估和观察要点】1、身体状况评估:①生命体征:如呼吸状况、脉搏快慢、节律,有无交替脉和血压降低。
②意识与精神状况。
③体位:是否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病史评估:①既往史:了解病人有无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史;有无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劳累过度、妊娠或分娩等诱发因素。
②过敏史:了解病人有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③用药史:了解病人用药情况。
3、辅助检查评估:胸部X线检查(查看有无肺淤血征)、心电图(查看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查看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心房脑肭肽检测、中心静脉压监测(6~12cmH2O)、血气分析、电解质。
4、观察要点:①生命体征:有无心率增快,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早期一过性血压升高,继而血压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②症状的观察:观察意识、精神状态:有无烦躁不安、恐惧;有无咳嗽、咳痰和咯血;有无疲乏、头晕和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观察皮肤有无水肿、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有无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
③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④心电监护:有无房颤等心率失常,血氧: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常见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水肿淤血有关。
2、体液过多:与静脉系统淤血、肾灌注不足、排尿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按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并处理。
2、体位立即协助病人取端坐或半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一般2-4周)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专人留陪。
4、饮食急性期应禁食,病情缓解后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不易过饱。
5、急救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吸痰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较多时头偏向一侧。
氧疗:开放气道,立即给予6-8升/分的高流量氧气吸入,病情严重者可给予面罩给氧或正压通气治疗,以上措施无法提供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给氧时可加入50%酒精湿化,以减少肺泡的泡沫力。
通过氧疗应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②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输液滴数原则上应≦30滴/分,休克抢救情况下除外。
6、药物观察:遵医嘱正确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①吗啡: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抑制或心动过缓。
②快速利尿剂:观察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③血管扩剂及升压药物: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对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降低幅度(绝对值)以不超过80 mmHg为度、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钠时要避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④洋地黄制剂:使用时应注意稀释,静脉推注速度超过5分钟,并注意心率变化。
7、心律失常的预防性护理①评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左心室扩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常表现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②检出并预防或消除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如应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③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的早期征兆,遵医嘱采取急救措施和药物治疗。
④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⑤准备好急救车和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等急救设备。
8、便秘的预防性护理①评估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性质及排便难易程度,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服用通便药物。
②指导病人采取通便措施: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腹部环形按摩。
一般在病人无腹泻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积极采取措施。
8、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做好护理记录;同时与病人及家属保持密切接触,多给予安抚,向其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使病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指导其针对病因和诱因继续治疗。
2、消除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如避免感冒、腹泻、输液过快过多等,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3、降低新的心脏损害危险性如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4、低盐、低脂饮食,忌食盐腌制食品及含盐炒货,每日摄盐量少于6g(约1啤酒瓶盖),提倡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如鸡、鱼肉、鸡鸭蛋的蛋白、豆腐等,不建议食用肥肉、动物脏、鱼子、蟹黄等动物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同时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重度心力衰竭者应限制入水量并每日称体重,及早监测病情变化。
5、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特别是服用利尿剂时应观察24小时的尿量情况;服用地高辛应注意服药前数脉搏,应≥60次/分并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表现,如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黄视、绿视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访。
心肌梗死护理【疾病相关知识】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评估和观察要点】1、身体状况评估:①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严重程度。
②意识与精神状况:尤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大小便失禁、甚至晕厥表现。
③疼痛的剧烈程度、持续时间,心律、心率的变化;是否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2、病史评估:①既往史:了解病人有无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患病危险因素;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家族史;有无出血、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外科手术或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等诱因;②过敏史:了解病人有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③用药史:了解病人用药情况。
3、辅助检查评估:心电图(查看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血清心肌标记物(查看心肌坏死程度和病情进展)、血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
4、观察要点:①生命体征:体温有无发热或不升、心率增快,血压变化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②症状的观察:观察意识、精神状态,有无胸部不适、心悸、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胸痛发作的特征:部位、程度、性质等。
③心电监护:心率、节律的变化,有无室颤、室速等紧急情况,血氧饱和度及血气的变化。
④尿量:观察尿量的变化,病情危重时观察出入量。
【常见护理问题】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按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并处理。
2、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对卧床休息12小时,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协助病人进食、洗漱、及大小便。
如无并发症,24小时床上肢体活动,第3日房走动,第4~5日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限。
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4、饮食第1日可进流质,随后用半流质:如面条、稀饭等,2~3日后改为软食,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禁烟、酒。
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超重者应控制总热量,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应进食低脂、低胆固醇及低糖饮食。
有心功能不全者,适当限制钠盐。
5、急救护理①氧疗:立即给予2~5升/分氧气吸入通过氧疗应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
②迅速开放静脉通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③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6、药物观察: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①吗啡或哌替啶: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抑制或心动过缓。
②硝酸酯类:观察血压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③溶栓药物:观察用药后胸痛有无缓解,皮肤及脏有无出血等,出血严重应立即停止治疗,紧急处理。
(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150~200万U30分钟静脉滴注;链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60分钟滴完)7、心律失常的预防性护理①评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左心室扩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常表现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②检出并预防或消除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如应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③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的早期征兆,遵医嘱采取急救措施和药物治疗。
④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⑤准备好急救车和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等急救设备。
8、心力衰竭的预防性护理①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少尿、低血压、心律加快等,听诊肺部有无湿啰音。
②避免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③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9、便秘的预防性护理①评估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性质及排便难易程度,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服用通便药物。
②指导病人采取通便措施: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腹部环形按摩。
一般在病人无腹泻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积极采取措施。
10、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做好护理记录;同时与病人及家属保持密切接触,多给予安抚,向其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使病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饮食调节:低饱和脂肪饮食和低胆固醇饮食,要求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7%以下,每天胆固醇<200㎎。
2、控制诱因,如戒烟。
3、心理指导: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4、康复指导: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等,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5、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教会病人自测脉搏。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访,有不适症状及时复诊。
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疾病相关知识】原发性高血压又称特发性高血压是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动脉收缩压≥140mmHg和舒压≥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即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改变。
【评估和观察要点】1、健康史:了解有无明显的家族史及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肾脏疾患病史;饮食习惯(盐和脂类的摄入量),有无烟酒嗜好,有无长期精神紧,忧郁和心理应激的情况,是否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职业,是否长期受环境噪声及不良视觉刺激;注意发病年龄(40岁以后),是否超重等.2、身体状况:评估病人有无高血压,何时确诊为高血压及血压升高水平,是否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是否合并相关的临床疾病及治疗情况.3、观察要点:(1)血压的观察;(2)并发症的观察:有无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心脏病。
【常见护理问题】1、舒适的改变与血压升高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头痛、虚弱有关3、知识缺乏与认知能力限制、缺乏指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