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现代文阅读训练【共十八篇】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下现代文阅读训练【共十八篇】附答案
(一)
蚕豆
毕飞宇
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
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
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
香极了,嘎嘣脆。
唯一的缺点是太硬。
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
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
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
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
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
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
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
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
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
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
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
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
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
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
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
”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
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
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
她在犹豫,想。
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
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
真的是家徒四壁。
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
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
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
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
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
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
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
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
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
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
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
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
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
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
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
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
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
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
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1.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继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填空。
一岁到五岁,①;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②、③;
二十二岁,④,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
2.题目是“蚕豆”,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
4.文中“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中的“难受”和“羞愧”的原因各是什么?
5.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思?
(二)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
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
....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
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
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
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
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
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
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
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
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
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
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
充满甜蜜的味道。
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
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
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
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
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
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
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
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
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
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
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
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
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
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
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
祖母说,可怜啊。
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
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
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
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
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
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文中两次写丢月饼的情形有何不同?请从原因和心情两方面概括。
2.文章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题,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
....着。
”
(2)“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
....。
”
4.文章最后一段:“(祖母)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
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
”“我”明白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
父亲的婆婆丁
①踩落晨间的第一声鸟啼,春便将一匹绿长长地铺展开来。
这匹绿古旧鲜嫩,生意葱茏。
苦菜、荠菜、蒲公英、野蒿、茅针……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芳香草都茸茸地抬起了头,用绿绿的眼睛看着绿绿的天、绿绿的地,闻着绿绿的空气,打着绿绿的哈欠。
这些绿染翠了青山,染嫩了大地,还染化了一个人的心,父亲的心。
②其实父亲顶不喜欢绿,因为那绿让他想起了田间地头无比倔强的麦蒿。
这些鬼鬼祟祟的小偷,总是匍匐前进,将根深深扎入地下,拼命争抢吮吸着父亲精心播撒在麦田里的一粒粒血汗。
后来,父亲却钟爱起一枚绿来。
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
那是经历了一冬的寒冷后悄然长出嫩头的婆婆丁,那是父亲的婆婆丁。
③每次将婆婆丁采摘回家,父亲总是用那双骨节粗大的手掌轻轻抚摸着那青色的叶片和紫色的菜根,眼里充满了照看孙儿般的温柔,氤氲着甜腻腻的歌。
那双粗糙的大手早年间推过崂山般高耸的石子,从青岛一直推到即墨乡下;那双粗糙的大手壮年时砍伐过东北深林里参天的红松,古苔森森,留下了一段艰涩的青春。
而今,时光盘踞在父亲的头顶,吐出一蓬蓬雪白的茅针,牵绊住了他的矫健和勇猛,让他一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