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及其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革命长期没有受到重视
苏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1:3.1;西方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为1:1.6(~1.7); 苏联科技成果推广利用率低:80%的科技成果仅 在1家企业应用;20%的科技成果在3~4家企业应 用;0.5%在5家以上企业推广的科技成果; 西方在新科技领域领先苏联10~15年:微机处理机 领先苏联8~9年;超级计算机领先苏联10~12年; 石油生产和勘探设备领先苏联约40年;
商品经济不发达,宗法 制及其观念根深蒂固,村社宗法共 同体中,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极 其淡薄。现实生活中人们留恋和习惯自然 经济,否定和鄙视商业活动;政治生活中, 盛行个人崇拜、长官意志、家长制作风和领导 方式等。
如果斯大林时代的这一切不是自发产生 的,如果这全是他亲自为我们一条一条地设 计出来的——他可就真称得上是天才了!
“国家日益膨胀臃肿起来,而人民日益贫困 消瘦下去”。 ——克留切夫斯基
让我们想象一下1917年以来应由帝国主
义负主要罪责的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创伤
(一战、国内战争、二战)吧,研究一下这些事
实,这种悲惨的命运,这种对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的难以想象的疯狂进攻,斯大林现象也就 不难得到解释了。在这里,并不牵涉到对其所 采取的手段作什么辩护或谅恕的问题,但对苏 联当时所应解决的一些问题的性质以及它不得 不克 服的困难,却不能不认识清楚。
高速工业化道路
不能像十八世纪的英国靠海外殖民地来积累资本 不能像十九世纪的德国靠对法战争来加速工业化 不能像沙俄靠大规模出让经营权给外国以获贷款 只有通过本国节约资本来筹集发展工业化的资本
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贸易部门的 利润尽可能多地缴上来,作为工业化基金; 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 农产品收购价格,向农民征收高额农业税全盘 集体化; 用发行公债等办法把消费基金转建设基金;
过英法德日意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总和;
1941年时,1928~1932年大学毕业的89%被提拔为领导
干部,这批行政专家包括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 瓦维洛夫创立了作物种类演化理论 库尔恰托夫设计并研制出欧洲首台回旋加速器 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和宇宙理论的先驱者,从 他开始苏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始终处于世界最前端
1945~1955年 苏联GDP年均增长11+%, 1956~1960年 苏联GDP年均增长9.2% 1960~1965年 苏联GDP年均增长6.6 % 1961~1969年 西方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二个 “黄金时代”;美国“百月繁荣”; 1970~1982年 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2.7% 1976~1980年 苏联经济年均增长率3.0% 70年代西方的“滞胀”是“增长性衰退”,苏联 的减速属于“衰退性增长”;
可以断言,没有列宁,就不会有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而没有斯大林,也就不会出 现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共产主义社会。[10] 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 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 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11]
——亚历山大· 季诺维耶夫
苏中社会主义共同点
理论上社会主义模式应比资本主义模式更先进;但 苏中基础却很差,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差; 俄中历史文化传统(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暴 力、国家主义等)与社会主义的某些要求一致;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垮了纳粹德国,成为卫 国战争的制胜之剑: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 产量2 万架以上,超出德军近1倍。 毫无疑问,是红军和俄罗斯人民迫使希 特勒的武装力量走向彻底失败的道路,从而 赢得美国人民衷心的、永远的钦佩。
第三讲
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模式—— 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
计划经济为什么产生?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市场机制的缺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生产 无限扩大趋势与购买力矛盾;个别生产有组织性 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矛盾;社会化大生产 与私有制矛盾; 马克思:社会化生产力需要社会化组织生产,加 强经济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必然产生经济危机并 最终不能自我解决; 斯大林:高度军事化的计划经济管理
二战后美国的三怕
安布鲁斯《走向全球主义》:尽管在全世界 保持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 未来有三怕。 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 义。 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秘密保持不住。 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 会重新转向衰退。
苏联成为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 主要力量
1929~1937年建成6000+大企业,建立飞机、汽车、 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
1929~1937年3000万农村人口移居城市,总人口中 的15.7%从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业劳动者。
苏联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1929年苏联教育拨款比1925年增加10倍,城市普及7 年义务教育,农村实行4年义务教育。1939年全国居 民识字率达87%,沙皇时代4个人中有1个文盲; 1938年高等院校在全苏近700所,在校学生55万,超
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丧失
80’s 西方经济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2.9%; 80’s 苏联经济呈停滞趋势,年均增长率 2.5%; 1981~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工 业生产年增长率和农业生产年增长率都是 苏联历史上最低的; 1987年苏联世界第二大国地位被日本取代;
苏联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因素
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对西方资本与技术的利用
苏联开始第1个五年计划时,一场人 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在美爆发。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达2500亿 美元,超过一战资本主义世界1700亿美元 的损失。西方的大量资本、技术和技术人 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20C30’s苏联大 部分骨干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装 备起来的。斯大林曾告诉罗斯福:苏联约 2/3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 和技术人员中约2万人。
工业化与计划经济
苏联采取的“计划” 方式引起西方
世界极大兴趣。20C30’s西方人士纷纷到苏联取经: 比利时、挪威、英国在探讨如何采用计划; 德国在1933年时推出一个“四年计划”; 美国罗斯福的“新政”不乏计划的影子
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美国作家维尔斯
20C是“列宁和斯大林的 世纪”
——索尔仁尼琴
封建宗法制度
苏联模式的特征
政治: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 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经济: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计划 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 手段为主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 业 思想文化: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公共舆 论一律;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大国主义、大 党主义、霸权主义
非常落后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28年12月俄共14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方 针。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时期。 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1/2,美国 的1/8;拖拉机不足3万辆,99%需要耕种靠 畜、人力完成;50%居民是文盲。
工业化成就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生产总值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1929~1937年苏联工业年均增长20%,1937年工业总 产值比1913年增长7倍,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增长0.3%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客观条件
国内的政治斗争:形成越来越激进的政治气候
20~30年代苏的外部环境——战争与包围 1927年英苏断绝关系,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 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1936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对现代化的渴望与经济文化落后的制约
历史传统的影响: 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
诺夫
俄国革命只是俄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再现,是 “再版的拉辛、普加乔夫起义”。——别尔嘉耶夫 “所谓无产阶级不过是城市化的农民”“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的政府是个农民的政 府”。——爱德华•克兰克肖 斯大林“给大批来自下层、唯命是从的新官僚 让路,这些新官僚大多是农民出身或农民子 女”。——罗伯特• 塔克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只是失衡的宗法农民头脑 发烧的产物”。——[苏]克利亚姆金
斯大林 谈高速 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100年。 我们必须在10年内缩小这个差距, 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被人家 击溃。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 代化国防武器,而没有这些武器就不能保 持国家独立,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 象。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 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 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
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 形成: 二战后苏联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苏、欧、日四强并 立的格局。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呈上升趋势,出现了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苏美经济实力比较图
1950年苏美经济 比较图
1970年苏美经 济比较图
世界GDP年均增长图
苏联经济增速趋缓,丧失速度优势
[法]艾伦斯坦《斯大林现象》
战争 环境
高度专制的政治传统
彼得一世——让欧洲真正认识俄罗斯的沙皇,传世名言: “沙皇是专制君主,关于他自己的一切事情,不向世上 任何人负责,但作为基督教的国王,他有力量和权利按照 自己的意愿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和土地”。 叶卡特琳娜二世宣布:“治理俄罗斯这样幅员广大的国 家,只能用专制君主制度,舍此皆为下策”。 1897年俄人口调查表,尼古拉二世(执政1894~1917年)的 名字下赫然写着:“姓名:罗曼诺夫· 尼· 亚,等级:全 俄国皇帝,主要职业:俄国土地的主人,副业:地主”。 他妻子、皇后亚历山德拉名下写着:“姓名:罗曼诺 娃· 亚历山德拉· 费多罗芙娜。母语:德语。主要职业: 俄国土地的女主人”。
苏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苏联经济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 以重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很小。西方经 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60年代西方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A、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一产业 比重 缩小,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大幅 度上升; B、产业构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发 展到科技密集型。
围绝 各对以 国闭为 ,关社 这自会 就守主 斯 是, 义 大 绝 愚 林 经 蠢对济 之不是 至依一 。赖种 周
——
20C30’s末苏联建成不依赖于外国的、独立完整 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从基础能源到汽车飞机, 苏联已具有大量生产工业产品的能力。苏联由一 个落后的农业国,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举世公 认、雄视世界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1953年与 1913年相比,苏国民收入增加12.67倍,同期美增 加2.03倍,英增加0.71倍,法增加0.54倍
苏联经济是浪费型经济
1979年苏联生产每单位GDP比美国多投入: 50%的投资;60%的水泥;70%的钢材;100% 的石油; 1979年 苏生产每单位农业产值比美多投入: 30%的化肥;130%的水泥;160%的拖拉机费 用; 苏联每年在储运过程中产品损耗十分严重: 粮食占总产量的20~25%;水泥占总产量的 20~25%;化肥占总产量的1/3左右;
都是后发国家、落后国家,具有更明显发展欲望和 赶超渴望,都效仿美德日走国家主义道路,通过加 强政治力量和精神意志的作用弥补经济基础条件的 不足,并作为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计划经济、从紧管理体制、高积累低消费、否定市 场经济、以政治运动和思想教育、精神激励为主要 动力;
农民政权与农民化问题
十月革命是“庄稼汉的自发性的胜利”——伊万
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科技革命长期没有受到重视
没有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中
争霸政策耗损国力,造成畸形发展
市场因素与力量完全消灭:大肃反斩尽 杀绝;高度计划彻底实施;
苏联模式的弊病
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 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 思想僵化 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 致苏联走向霸权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