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丰富了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参加今天这场比赛。我方的观点是网络语言丰富了传统文化。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顺应了文化和历史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潮流。网络语言主要分为缩略词、图形符号、数字型和新词这几种类型。现在为我们所熟知、接受的网络语言,大多都是约定俗成后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我们所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则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更是跟随着时代在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丰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进、改进或者完善,而冲击则是指两者互有矛盾不可调和,表现出一种排斥和不相容性。
下面我方将从量、质两个角度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量上来看,网络语言丰富了词汇量、增加了新的表达方式,拓展了传统文化以前的外延界限,给传统文化带来很多新元素。“版主”、“链接”、“主页”、“上传”、“下载”,这些都是随着网络发展而诞生的新词汇,这些词汇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也恰恰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传统语言词汇,也就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网络语言具有轻松幽默、诙谐形象的特点,利用网络语言很强的联想性和形象性来表述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当代青少年掌握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比如小说《明朝那些事》充分利用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产生了新的历史叙事方式。曹升的《流血的仕途》用网络语言来叙述历史,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深入浅出,易于人们的掌握和流传。
其次,从质上来看,网络语言赋予了词汇新的涵义、满足现代人的表达需求,带来一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奇的文化因子,从而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的色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想要表达的语境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传统文化不能抱残守缺,而应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在网络语境中,用一个笑脸来代替你好,相较之下不是更加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吗?
作为如今我们所继承的传统文化,是经过时代的传承和历史的选择,不断淬炼、丰富和完善的,在其随时代进步的同时,其根基则变得更为稳固、难以撼动与冲击。创新必然会使得原有事物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谈不上撼动和冲击,而其影响的结果必然是两者相磨合统一在一起,好比现今已有许多网络词汇收编至现代汉语词典、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研讨规范网络用语,就是将两者相融合,也是充实丰富了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从甲骨文到文言文,再到白话文,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吸收各种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利于它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网络语言丰富了传统文化。
谢谢!
四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对于对方辩友对于传统文化捍卫保护的心态,这一点我方也很认同。但是我们真的要把传统语言文化摆在一个高不可攀、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吗?
今天在对方辩友的眼中,网络语言是那么的低俗而令人唾弃,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觉得只有精英文化才是文化、草根文化就不是文化了呢?按照对方的逻辑,是不是只有在酒店吃的满汉全席才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而我在路边吃的臭豆腐就不是传统饮食文化呢?
对方辩友一直强调网络语言使用率很高,企图打感情牌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但真的是这样吗?请大家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使用网络语言更多的是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这就好比我们各自有各自家乡的方言,我们使用方言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我们不可能在这个辩论场上用方言来打辩论。那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方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呢?何况,使用频率高就等于冲击吗?
更令人不解的是,对方辩友以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来论证冲击,这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方显然忽略了两点:一、两者是同根同源的;
二、传统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我方始终不理解对方辩友口中的规范指的是什么?是一成不变还是固步自封?其实,语言的规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拿白话文与古汉语相比,是否今日的白话文就不规范了呢?古有象形文字今有囧字;古有通假字,今有“围脖”通“微博”,它们无不是源于传统语言并发展了传统文化。从甲骨到文言,从文言到白话,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各种精华,于是变得丰满而有底蕴。那为何古人的行为称为丰
富,如今却称为冲击呢?在我们都将目光投向创新的时候,对方辩友却将冲击偷换成了影响和变化。假如在打完比赛回去的路上我不小心踩到了对方辩友的脚,那对方辩友一定会告诉我这冲击到了他的身心健康。但凡创新都会对已有的事物有所影响、有所变化,但并不是所有变化都是冲击。冲击表现出一种排斥和不相容性。生产技术上有了创新,我们欢呼雀跃,而今天,我们在文字上做出了创新,却要扣我们一顶冲击传统文化的大帽子。难道我们对待新兴文化就要像对方辩友表现得那样一味地持否认的态度吗?要知道,只有一个不自信的民族才会觉得新兴的事物对自己是冲击!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人生而就会的,没有一种规则是一成不变的,让我们放下偏见,让我们打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让我们的网络语言来丰富传统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龙更好地驶向明天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