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英美文化的译介及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时期英美文化的译介及影响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与外国文学接触频繁时期,社会要变革,文学要革新,从而出现了对外国文学的强烈要求,这就出现了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大潮。

无数的外国文学被译介进来,当然包括英美文学。

它们使当时的中国看见了另一个世界,更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并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译介五四时期
五四时期翻译活动异常活跃,译介了大量外国作品,其中英美文学占了很大比例。

此时的翻译不是个别人的事业了,而成了庞大的翻译队伍的要求。

《新青年》《小说月报》等刊物大量登载翻译过来的英美文学作品。

此时的翻译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以前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1927年间译介的各国作品总数达437种,其中英美作品占114种,占26%
一. 此时英美文学作品的译介因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鲜明的特点
1.1译介的英美文学作品有独特的思想性
英美文学初期的译介注重趣味性,译介作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五四时期,处于社会变革的需要。

提出了新文化喝新文学运动批判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这就使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也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因此这个时期的译介活动主要针对能对中国文学起到文化批判和文化启蒙作用的外国作品尤其是那些有现实意义及具有社会批判力量的17世纪以后的现当代作品。

拜伦的《哀希腊》最初由梁启超翻译过,“五四”时期又有胡适、柳无意等的译文。

《哀希腊》之所以受到重视,不是因为它的文学性,而是它的反抗精神。

梁启超曾说“他这诗歌正是用了激励希腊人而作。

但我们今日听来,倒像有几分是为中国说话哩。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鲁迅先生也揭示过时代原因:“其实,那时Byron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的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朝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们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坟・杂忆》,《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广受欢迎也是在与他和他的作品在当时被认为是民主和自由的象征。

民众希望民主和自由在中国能早日实现。

惠特曼的汉译作品最早出现在1919年。

郭沫若、田汉都是早期惠特曼的译者。

他的代表作品《叶草集》讴歌了人类、大自然,个重要的是讴歌了民主和自由。

郭沫若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读惠特曼的诗说:“惠特曼那豪
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到一阵暴风般的煽动…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吧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喝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大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厚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郭文集》11卷,1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版)惠特曼的诗充满活力,歌颂美好的事物―自由、平等、人道。

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因此被大量译介
1.2五四时期译介的英美文学作品种类多样
清末初期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多是小说,而到了五四时期译介的文学作品除小说外,还包括诗歌、戏剧、散文、童话、传记等等。

下面从小说,诗歌,戏剧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2.1英美小说的译介
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著名的讽刺语言小说《格列佛游记》是XX年代出现了韦从芜,徐尉森等人翻译的7种译本。

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Wacter Scott)的代表作《爱凡赫?也出现了多种译本。

191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魏易的译本,当时译名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商务印书馆再1924年和1931年先后出版了沈雁冰(茅盾)对林译的校注本。

他们另一部历史小说《昆丁・杜沃德》中华局曾于1917年出版了陈家麟,陈大镫的译本,译名为《惊婚记》。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小说也广受欢迎。

他也是英国小说家中作品翻译的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大卫・科波菲
尔》、《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都有两种以上的译本。

此外还有萨克雷.勃朗特三姐妹,康拉德等小说作品被译介。

在美国小说家中,“迷茫的一代”代表人物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无产阶级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受到特别关注
1.2.2 英美诗歌的译介
关于诗歌的译介,英国诗人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济慈,叶芝,美国诗人惠特曼都是译介的主要对象。

1923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1923年2月10日)刊出了雪莱的“纪念号”,刊登了郭沫若和成仿吾翻译的8首雪莱诗,其中包括《西风歌》《欢乐的精灵》《拿波里湾畔书怀》《云鸟曲》等。

英国诗歌之父乔叟(Geoffrey Chaucer)贝奥武甫》也多次被译介。

1926年《文学周报》第226期刊登了西谛(郑振铎)撰写的简要评介《皮奥伏尔夫》,在第265期(1927年3月13日)上又刊登了郑振铎译述的《皮奥胡尔春》。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诗歌也受到了当时文坛的喜爱。

1914年3月,《东吴》杂志第1卷第2期上就刊登了陆志伟翻译的华兹华斯的2首诗《贫儿行》和《苏格兰南古墓》。

XX年代,《小说月报》连载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其中的“19世纪的英国诗歌”部分对华兹华斯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1927年,《创造社》编辑出版的《创造日汇刊》中收入了成仿吾翻译的《孤寂的高原割稻者》
对美国诗人的译介主要是惠特曼。

1919年,郭沫若,田汉最早译介了惠特曼及其诗作。

1922年3月1日,东莱翻译了《泪》这首诗,发表在《文学周报》第30期。

1924年3月10日,徐志摩把惠特曼的《我自己的歌》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5卷第3号。

1928年10月1日《两个老兵的挽歌》由望峰,鉴泉译出。

同月,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第5期上发表了郭沫若译的《草之叶》
1.2.3 英美戏剧的译介
在中国戏剧的翻译比小说,诗歌要晚一些。

在五四时期,莎士比亚,王尔德,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奥尼尔等著名戏剧家的作品都成为重要的翻译对象。

英国戏剧更是凭借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在中国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戏剧翻译。

莎剧的翻译XX年《少年中国》第2卷第12期(1921年6月15日)上翻译发表了《哈孟雷特》。

1922年,《少年中国》从第4卷第1期(1922年3月)开始连载田汉翻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第4卷第5期结束。

除田汉地莎剧译作外,同时期莎剧中译本出版印行的还有诚冠怡译的《陶冶奇方》(即《驯悍记》,1923年),曾广勋译的《威尼斯商人》(1924年),邵挺文言译的《天仇记》(即《哈姆雷特》,1924年),张采真译的《如愿》(即《皆大欢喜》,1927),谬览译的《恋爱的神圣》(即《温莎的风流娘们儿》,1929)
奥尼尔(Eugene O’Neil),是美国XX年,沈雁冰在《小
说月报》(1922年第13卷第5号)“海外文坛消息”栏的“美国文坛近况”中提到了奥尼尔:“剧本方面,新作家Eugene O’Neil 着实受人欢迎,算是美国戏剧界的第一人。

”但当时中国对新崛起的美国戏剧不甚了解,因此对奥尼尔的译介还比较零星,也不够深入,主要停留在剧作家生平和剧情的一般性介绍层面
二. 英美文学的译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美文学的译介使中国民众有机会直接接触另一种文学,从而了解不同的社会现实,社会制度和各种思想,为培养新文化的队伍,改造旧文化的落后因素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出版家,翻译家赵家璧回忆小时候对英国卡罗尔(LewisCarroll)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一边吃力地读着原文,一边随故事尽情地想象,仿佛“钻入了另一个世界”,“发现了另一座天地”,这是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兴趣的第一部书”。

鲁迅也曾说过:“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发生的。


英美文学译介中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的译介对中国新文学形式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英美小说的译介从小说观念到叙事结构,创作技巧等方面,都为中国作家提供了借鉴。

列如中国出现了章回体小说之外的形式。

而诗歌的译介使中国摒弃了旧诗词的音韵格律,以白话写诗,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体诗。

同时戏剧的译介使话剧这一有别于我们传统戏曲,强调真实感,现场感的新文艺品种在中国发
生,成长
小结
五四时期英美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时期,外国文学首次大批地被译介到中国,并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回响。

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翻译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翻译家。

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译介活动,才有了以后的30,40年代的更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参考文献:
[1] 谢天振查明建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建开《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方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2
[4] 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