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专题训练

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炭),为了测定该铜粉样品
,取W g铜粉样品,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仪器②、⑤的名称是:② 、⑤ 。
2)①、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 。
3)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
4)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 ,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5)利用上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④的质量,得到CO
的质量,进而求出铜
。为了确保测得的CO
质量准确可靠,在保证


.(10分)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
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可能是氢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 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猜想成立。 若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不成

?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滴入适量的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猜想不成立。
?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加入适量盐酸酸化,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猜想不成立。

小宏的猜想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宏的猜想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

(7分)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7种溶液是:
KMnO、
2CONa、4CuSO、NaCl、2)OH(Ca、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
溶液。

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这样的组合共有______组。
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B、C、D标签,并且假设这一
2CONa、NaCl、2)OH(Ca和稀盐酸。

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D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

A B C D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变化
C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依据右图

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
B、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个实验。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
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

B是稀盐酸,D是NaCl溶液。
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



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

实验现象和结论

解好图像题
那么怎样才能解好图像题呢?我认为
弄清考查的是哪方面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量作了哪些
x、y轴)所表示的具体意
再有就是对整个函数图像进行多角度认真地分析,这是解好图像题的关键环节。解好函
终点。下面以近几年各地中考


x轴或y轴上。在判断一个

1、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T℃下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
t)的关系正确的是( )
x
B。况且,不饱和溶液蒸发水分后,溶质质
B整个图像与实际相符。
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
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
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OH
可能存在Na
SO4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一烧杯盛有60℃时含A、B两种溶质的溶
且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则………………………………【 】
.溶液中A的浓度减小,B的浓度增大
.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
.溶液中A、B都减少
.溶液中A的浓度不变,B的浓度增大
.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
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
,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
溶液溶质的质量
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折点是指图像在变化过程中方向发生了大的转变的那个点。它的出现往往是
B中,溶液达到饱和后虽然继续蒸发
所以出现了折点。如果图像涉及化学反应,折点通常是该反应的


(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
(2)表示溶液pH变化的函数图像与表示中性(pH=7)的虚线,
(3)
x轴相交,则表示该点y轴取值为零。比如,y轴如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__℃;
2)
t℃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即为交点的温度——
t℃;比较3t℃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看3t℃所在虚线与图像所成交点的
cba。

不过利用终点直接解题的情况几乎没有,更多

4、将室温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
b晶体,则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室温升高温度后,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a物质的
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b晶体,
b溶液不饱和,即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溶解度曲线形状应为上升型。
A、B、C、D四个图形看,只有C符合实际情况。

1)并不是每个图像都有折点和交点,每个点的应用也不是孤立的,很多情况下需要

2)在强调点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点间连线,有好多题目的解答都与图像的变化趋势有

3)解决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4)图像题中“较难”的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如有的图像题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结


5.镁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
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①②③ 8.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下列四个示意图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地滴入蒸馏水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
向一定量的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里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
在恒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酸钠固体
.下列四个图像反映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小刚同学绘制了图4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t
℃时的溶解度是 ;
t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能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
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
4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右图表示X、Y两种不含

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
、X、Y都是易溶物质
、t℃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t1℃X、Y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X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Y的多
、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7.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
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
℃时,得到N的饱和溶液
温度降低到t
℃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

温度降低到t
℃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

.如、,(
是常用的化肥,下图是K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b、c三点中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点。
(2)40℃时,15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
下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出CO
不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的质量(横坐标)与生
)。
下列图象不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0 t1 t2 温度/℃ 溶解度/g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向过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用质量均为2 g的薄锌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与足量某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片完全溶
解所用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单位时间消耗锌的质量 锌片完全溶解的时间/s
5 m
400
15 m
200
25 m
100
30 m
t4
35 m
50
10 m
t6
20 m
t7
( )
50<100 ②t6>200>t7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锌的质量(m):m7>m6>m2
.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下列四种叙述均用所对应的图像表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 ( )
①图像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
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其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②图像B表示向一定量的Na
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③图像C表示一定量的KMnO
加热制O2的过程中,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与时
间的关系
④图像D表示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加入量的关

.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为,其中每
( )
.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
H5
.该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75%
.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是4:5
.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更多
、现代城

市中有各类喷泉,其原理都是利用了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原理与其相
NaOH溶液,滴管a中有NaOH
a处挤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泉,
X可以是( )
SO
BCO C H2 D HCl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质量多

1)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5分)科学实验上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燃烧分
750℃左右,样品全部被氧

现把43.2 g某碳氢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在氧气中充分燃
64.8 g和132.0 g,通过计

、用二份95%的酒精溶液和一份的水混合,再侵入手帕一块。取出,点燃手帕
用镊子夹起燃烧的手帕,当手帕上的火焰即将熄灭时,将手帕迅速摇
XabNaOH溶液
、生产生活中的废物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是造成水体富氧化、河水被污
2009年8月的某天的DO(溶
DO饱和值
25 26 27 29 31 32 34
饱和值(mg/l) 8.15 8.00 7.85 7.65 7.43 7.30 7.20
(1)在凌晨零点时,河水中的DO仅为该温度下的DO饱和值的75%,但在午
DO出现过饱和,如在15时,DO饱和度可达到110%,造成现象的原因是
2)河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以化学式C
H10O5为代表)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作
O的量叫做BOD(生化需氧量)BOD
当天该水质检测局测得河水中所含有机物的质量折
C
H10O5为0.010mg/l,通过计算回答a 该河段水体的BOD为
该河段适合鱼类生存吗(设水温为25)结论及理由
、某固体由MgSO4和NaOH组成取24g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
15%的硫酸(1.1g、ml),发现沉淀量y与加入硫酸的体积x有右图表示

、(6分)为了实现对海水中的氯化物(以NaCl计)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

甲 乙 丙
/g 100 50 50
AgNO
的质量/g 50 50 75
/g 1.435 1.435 1.435
1)两种溶液完全反应的是 的实验。
2)计算该海水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海水的密度以1g/cm3计,那么生产100吨精制食盐,至少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海水?

.(本大题8分)常温下2NO + O
==2NO2。用装置A、B可以收集很

1)用A收集气体H
,进气口为
(填导管口番号);用A收集CO
,进气口为 (填导管口番号)。
2)用装置A、B和胶管来收集NO气体(装置A已经检查气密性,除水外不能选择任何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用锌片和稀硫酸反应,六次结果记录如下
.(10分)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序号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室制取O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实验室收集CO2可用_________装置;
CO
中混有的HCl气体,得到纯净的CO2,应在收集装置前连接两个相同的
装置,并在第一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_________(从NaHCO
溶液、NaOH溶液、石
)除去HCl,第二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____________除去水蒸气。
实验室用CO和H
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装置;若要设计一套
(100℃以上),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先通过装有
的装置,后通过装有__________的装置,再通过装有_________的h装置;剩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Fe
O3+3 H2=2Fe+3H2O; 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