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

合集下载

“扒粪运动”如何救美国于贪腐泥潭之中

“扒粪运动”如何救美国于贪腐泥潭之中

“扒粪运动”如何救美国于贪腐泥潭之中核心提示:“扒粪”运动历时十余年之久,一些著名的作家也参与其中,如弗兰克·诺里斯(FrankNorris)的《章鱼》、《深渊》,对一些大公司的种种恶行作了生动、逼真的揭露。

厄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的《屠场》揭露出芝加哥肉类工厂的肮脏黑暗令人震惊,据说老罗斯福总统从此不敢吃香肠,并导致了政府通过食品卫生法。

“扒粪”运动促使社会猛醒,人们开始与各种丑恶现象作斗争。

各种立法如潮水般涌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肉食检查法、反托拉斯法等等,在妇女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罢免权、选民直接投票的预选、减少任官人数、比例代表制、住房、教育、劳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都作了重大改革。

(《美国黑幕揭发报道经典作品集》,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这些措施,有力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迅速缓解了已成剑拔弩张之势的社会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空前富裕,进入所谓“镀金时代”。

但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结构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

一边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边却是血汗工厂、贪污受贿、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经济秩序极度混乱,社会生活开始动荡。

其中最核心、最严重的是腐败现象如同某种“综合症”一样突然并发,其广度与深度都令人瞠目结舌,似乎全社会都深卷其中。

真是严重、普遍的腐败造成社会道德整体败坏、精神全面危机,更使贫富差别急剧扩大、各种社会矛盾突然尖锐,已经危及到社会的稳定。

美国,处在一场巨大变动的前夜。

但就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新闻界开始的“扒粪”(muckraking)运动却有力地制止了腐败的蔓延滋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改良,使其躲开了一场重大危机。

记者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Steffens)是这场“扒粪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自传《林肯.斯蒂芬斯自述》(展江、万胜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对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引人入胜,更发人深省:腐败是怎样发生的,如何制止、清除腐败,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使之良性发展……斯蒂芬斯1866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商人家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到德国、法国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于1892年回到美国纽约,进入报界。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英国1、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法令”即着名的“星法院法令”,1641年7月正式被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自由.2、克伦威尔独裁时期,只允许出版的两种官方报纸:政治信使报和公众情报者.3、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11月16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单页两面印刷.4、1702年,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他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的人.5、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三位报人是派瑞、贝尔、斯图亚特.6、三大评论期刊: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的评论、理查德·斯梯尔的闲谈者、阿狄生的旁观者.7、绅士杂志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1731年爱德华·凯夫创办于伦敦.以报道国会新闻为主,“合众为一”为信条.8、知识税包括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9、政府压制的措施:征收知识税、实行津贴制度、法律制裁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10、政党报纸1特点:明显的政治倾向性、政府津贴补助、读者为政界人士和上层人士、内容侧重于时政新闻,大量篇幅用于政治争论.2原因:工商业不发达;资本主义及教育不发达,报业大众化不可能实现也不能满足大众需要;印刷术未改进,报价降低成为不可能.11、独立报业:1代表每日广告报大众广告报早晨纪事报晨邮报泰晤士报2泰晤士报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第一个希望用广告收入补贴发行损失,并实现经济独立.12、廉价报纸大众化报纸:1概念: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售价较低,读者均为平民大众,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以及;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2特点:注重软新闻,具有人情味;文字通俗易懂;版面、排版较活泼;经济上独立,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发展过程:初创1855到19世纪末成功引进了美国的办报风格;英国特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4对现代新闻业的影响:新闻本位思想得到确立;新闻业对受众的地位重视程度的提高被认可;给当代报刊留下了客观报道的理念;给当代报刊留下了新闻时效的观念5最成功的是每日电讯报由斯莱上校在1855年6月29日创办,劳森是该报的主要缔造者.该报是英国廉价报纸的先驱.13、北岩:1北岩勋爵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21896年在伦敦创办每日邮报英国早期报纸的代表,这张报纸的成功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2成功的原因:认真分析研究了英国社会的需要与报纸的积弊;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制定了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闻原则:解释、简洁、清晰;聘请遗留记者常驻重要城市;健全的报业管理3接办泰晤士报后的改革:更新设备;改革报纸设计和版面编排;提高待遇;主张文章简短有力量,少些温文尔雅4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新式新闻的集大成者.以北岩报团为起点英国掀起了报业的垄断.5比维布鲁克报团现仍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有英国赫斯特之称,追求黄色刺激,每日快报和每日星期快报都是英国销量最大的大众化报纸和星期日报之一6罗瑟米尔报团:现仍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一战后最大报团14、现代报业的主要特征是言论独立、企业经营、机器生产及报纸的大量销售.15、星期报是英国报业的一大特色,英国最早的星期日报是观察家报1791年伦敦创刊.星期报的优势在于本周新闻综述.16、两次大战之间报业垄断的影响:1积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规模化;提高自己在新闻市场的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新闻在政治上的自主能力2消极:一城一报会影响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会损害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损害消费者和广告主利益;报团老板会使得报业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17、地方报纸:1821年12月1日第一张报纸曼彻斯特卫报原名北方快报与兰克郡每日邮报在曼彻斯特发行.18、英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曼彻斯特卫报.19、二战中的新闻宣传:英国设立了新闻宣传处,发表官方新闻,并对邮电和新闻实行检查.20、主要报刊:1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1976年该报驻北京记者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中国粉碎“四人帮”的消息.2金融时报1888年创,是一张全国性金融报纸,主要追求订户的“权威性”.3太阳报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日报.4此外还有泰晤士报和曼彻斯特卫报5经济学家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的大型综合周刊,1843年创于伦敦.21、通讯社:1路透社:1851年创于伦敦,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以“迅速、准确、客观、公正”为原则;最具赚钱的两大业务:递送经济新闻和声像新闻2报联社:全称报纸联合社,1868创于伦敦,专门收集英国本土的新闻3交换电讯社:1872年创于伦敦,私人通讯社.是唯一有权从伦敦证券交易所直接向外发报的通讯社.22、英国媒体的特点:媒体保持独立性、受跨国公司的兼并、报纸雅俗鲜明、广电实行双轨制.23、英国三大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泰晤士报.24、双轨制指公营台与私营台并行的体制.实行的初衷是引入竞争机制.25、实行双轨制的影响:1利:丰富节目;保护本国传统;有助于政治多元化,保护民主制度2弊:娱乐化倾向,受美剧的冲击;公营台处于下风.法国1、封建统治时期,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勒诺多,法国新闻之父、学者报、信使报.2、1777年1月1日,法国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由雅克·布里索创办.3、大革命时期着名的报人和报刊:1马拉和人民之友2阿贝尔和杜歇老爹报“长裤汉”派机关报.4、大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法国革命后政局多变2法国政党林立,各个党派均拥有自己的政治报纸,为自己的利益鼓噪.5、塞尔新闻法是法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6、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报刊:1最重要的报纸有法兰西共各国公报杜歇老爹报社会革命报人民觉醒报2启示:新闻政策宽松,没有有效管理;不少报刊卷入内部斗争之中,发表过替敌人张目的内容;为扞卫公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7、新闻自由体制的确立: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和保证金.8、最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6年创刊的新闻报和世纪报.9、19世纪下半叶法国廉价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巴黎的四大日报: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晨报新闻报.10、19世纪末,重要的政党报纸有费加罗报时报巴黎回声报震旦报等.11、现代新闻事业的特点:1政治性与商业性的畸形结合2法国新闻业受贿成风3报业集团规模小12、现代报业的开端:标志是商业报纸日趋兴旺,在报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3、两次大战之间新闻政策的调整:11919年10月12日废除新闻局,恢复新闻自由出版法21935年3月29日议会通过了职业记者法.14、报团:20世纪30年代形成,当时主要报团有普鲁沃斯特报团、科蒂报团、温德报团、帕特诺特报团.15、二战后新四大报:法兰西晚报费加罗报解放了的巴黎人报震旦报.16、二战后报业的垄断化进程:1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为日后形成报团准备了基础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出现了区域性报团370年代以后,报业垄断进一步升级,报团间的联营兼并17、地方报崛起的原因:1战时全国实行分区配给制度,并规定一区一报,地方读者已习惯阅读地方报纸2战后交通困难,巴黎报纸到达地方城市过迟,或不能准时到达地方读者3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地能同时收到信息,致使巴黎报纸失去重要性4许多报业人员转至地方报纸服务,并对其革新极有贡献5地方报团的编辑、主笔,熟悉本地区读者的兴趣及其愿望18、目前法国的六大报团:埃尔桑报团、阿歇特报团、阿莫里报团、世界出版报团、巴亚德报团、菲力巴奇报团.19、主要报纸:1世界报法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精英报纸,是一份质报同人报纸.四大原则:国际事业、保持质量、维护独立核心、信守承诺.2法兰西晚报是法国量报的代表3费加罗报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也是质报.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包罗万象、版面合理,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法兰西“贵族风格”的报纸.4回声报是法国一家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经济日报,能比较完整的提供法国财政经济方面的消息.20、质报:是指重视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所谓“严肃性新闻”的报道,以文章、资料和评论的“质量”赢得读者.21、通讯社:1哈瓦斯通讯社半官方: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由夏尔·哈瓦斯在巴黎创办.供稿原则:迅速和优质.2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1944年9月成立.经费来源:政府补贴性订费、报刊传媒订费、私营机构和企业订费.经营方针是发展与多样化.22、广播电视事业:1922年法国邮电部在埃菲尔铁塔上架设发射天线,用长波定时播出节目,标志着法国广播事业的开始.1935年开始电视事业.1945年取消所有私人电台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1982年实行双轨制.23、法国新闻媒体的特点:1政府对报纸、广电实行二元政策2强烈的娱乐化倾向3法国的民众逐渐离开媒体24、新闻业经历的阶段:王权官报时期→政党报刊→大众传播的市场化.25、精英报纸:世界报费加罗报;大众化报纸:法兰西晚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1、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1690年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创办.2、报纸发行人身份的变化:邮政局长→印刷商→独立资产者→垄断资本 .3、1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4、1741年,波士顿公报与新英格兰周报合并,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报刊合并交易.5、1721年8月,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了新英格兰报.其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美洲报业摆脱了出版许可证发放者的羁绊,开创了美国报纸编辑史上的独立传统,被称为“叛逆者”.6、邮政局长所办报纸的共性:低费发行、内容乏味不关注受众需求、发行量少、多集中在波士顿.7、印刷商办报的改变:内容上注重读者兴趣和爱好,满足读者需求;报纸有较高的文学水平;独立的编辑权.8、着名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杂志的创始人,创立了现代的广告系统,有美国广告之父的美誉.9、曾格案件:“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着名案件,影响深远.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北美本土派势力商人和地主的兴起后,要求对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由于本地仅有的一份报纸是布雷德福所有的纽约公报,而且是由殖民当局所控制,所以本土派势力需要能有人出面替他们搞宣传,正好一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开办了印刷厂.于是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后,,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出版.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比爵士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但大陪审团拒绝提出一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一批人,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行动.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10、独立战争时期着名的报人:塞缪尔·亚当斯、托马斯·潘恩、艾赛亚·托马斯.11、政党报刊的<1>特点:1强烈的党派性,文风恶劣2经济上依赖政党、政府3内容上侧重于政治问题,大量篇幅用于政治争论4读者对象为政界、商界的中上层人士<2>报业基调:宣传证见、争取舆论、党同伐异、激烈争论.12、杰斐逊新闻思想:1率先提出并努力积极地为新闻自由立法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13、廉价报纸:1矛盾:事业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2廉价报纸的先驱——本杰明·戴的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年9月3日纽约创办.并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着名的便士运动.3贝内特父子与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办,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因为他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美国新闻史专家莫特对大小贝内特的评价是“一个是争取新闻的大师,一个是制造新闻的奇才”.4格里利和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创办,有“伟大道德机关报”的雅号.5亨利·雷蒙德和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创办,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14、大众化报纸的早期代表: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15、高级报纸的最早代表:纽约时报.16、大众化报纸对世界报业的影响:1新闻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传播2结束了政党报刊时期而转入了商业报刊时期3报刊基本民营,成为一种文化产业4报纸开始成为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17、南北战争给报业带来的全新改革是新闻简报和导语.18、现代新闻事业:1三大报人:普利策、赫斯特、奥克斯.2普利策和世界报:<.1>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主体<2>贡献:开创了新式新闻事业,并开启了世界报刊经营思路;重视评论,使媒体工作对新闻评论有了新的认识;对新闻教育做出了贡献,设立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开创了新闻教育分门别类的学科;设立普利策新闻奖,鼓励新闻从业人员投身于事业的敬业精神.3赫斯特和纽约新闻报:黄色新闻:<1>定义: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进而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2>评价:黄色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风气的败坏招致了黄色新闻的泛滥,而其泛滥又招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毒害人们的心智,引发社会犯罪活动,也是对新闻真实的践踏;黄色新闻转移了人民群众对当前切身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注意力,削弱了他们的斗争意志;黄色新闻是打击政敌的有力手段;优点有在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和在版面业务上使用了许多实用方法4奥克斯和纽约时报有“档案记录报”之称:<1>庄重的新闻政策:刊载所有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特色:记录性、新角度、事实与议论分开、掌握分寸实事求是<2>任用优秀人才:客观的、超党派的报道态度.5斯克里普斯报团:美国第一个报团,也是美国现代报团的开始.1900年美国报业垄断化的开始.19、一战时新闻政策:1成立公共新闻委员会2颁布新闻检查法20、两次大战之间报业的突出特征:报纸的合并和垄断的加剧.21、二战时的新闻政策:1新闻检查局→国内2战时新闻局→泄密新闻\新闻处: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3新闻界与政府处于高度一致的状态4广播最占优势22、二战后报业的的特点:垄断资本控制报纸,有个人新闻时代进入公司决策时代,由单一的新闻经营转向了多产业经营.23、报业的现状:1问题:信誉危机、经济危机、结构性危机2对策:重塑报业理想、建立合作经营协议、寻找失落的读者群3报业面临的三类竞争:对读者时间的竞争、报纸需求下降方面的竞争、其他媒体的竞争24、现在美国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四大报再加上华尔街日报25、今日美国1982年9月15日由甘奈特报团在华盛顿创办的全国性综合日报.1获得众多读者的原因:大量的新闻满足了忙碌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对图片、照片等形象手段相当重视.26、黑人报刊:在美国现有领土上由美国黑人主办的内容面向黑人读者的报纸和杂志,其三个显着的特点是自发诞生,多半依靠自身力量成长壮大;关于黑人出路问题,两派不同意见斗争贯穿始终;商业性和政治性报刊交替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27、掏粪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着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掏粪运动”中的着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掏粪运动”中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正义与良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真正力量,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十年,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28、现在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9、商业杂志: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30、通讯社:1美联社:1848年港口新闻社→1856年纽约新闻联合社→1882年合众社→1892年美国联合通讯社.1870年1月17日“三边四社协定”即“联环同盟”协定2合众国际社:1907年成立3世界性的电视新闻社:美联社电视新闻社、路透社电视新闻社.31、广播电视事业:11920年11月2日是美国广播事业的开始.目前广播事业的最大特色是地方化与专业化.2对外广播——美国之音VOA1942年4月24日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战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现在是多元化发展.3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4福克斯广播公司FBC5以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娱乐、广告.32、美国传媒业的特点:1新闻媒体基本上是私营的2高度的垄断3彻底的的商业化运作4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日本1、17世纪时,读卖瓦版被认为是日报报纸的雏形或萌芽状态.2、1868年是日本近代报纸的诞生年.3、日本的第一份官办报纸是太政官日志报,第一份非官方报纸是中外新闻.4、1869年初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5、1870年4月横滨每日新闻的创办,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6、19世纪末,日本的三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7、日本近代杂志的先驱是西洋杂志.8、1918年8月25日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9、白虹贯日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18年1月,日本抢先派军舰闯入海参崴.同年8月,日本政府又抢先发表“出兵西伯利亚宣言”,不顾美、英等国限制,向西伯利亚出兵7万多. 这一时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已经建立.受到十月革命鼓舞的日本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示威活动,要求日本政府“不干涉俄国”并“立即撤军”.再加上当时日本正爆发反对米价飞涨的饥民暴动,全国民众的反战运动如火如荼.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为此,总共有56家报纸先后被寺内正毅内阁勒令停刊.与此同时,日本内阁还禁止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寺内正毅的镇压措施,激起报界强烈不满.8月25日,日本全国84家报社的记者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决议提出: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等.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大会的情况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采写这条消息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均被迫退出报社.10、五家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业经济新闻.11、全球经济类三大报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12、通讯社:1日本最早的通讯社是1887年创办的东京急报社.2共同社:1945年11月1日成立,是让你最大的通讯社.3时事社:1945年成立,向世界传播日本声音的国际性通讯社.13、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NHK,1926年创办,半官方性质,唯一公营.14、日本三大广播网:日本调频广播网、全国广播网、日本广播网.15、日本传媒业特点:1高度的垄断和竞争2日本媒介与政党、政府关系密切3背靠大财团、大公司4日本媒介发展囿于国内.16、电波三法:1950年4月,日本国内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个法案电波法广播法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与广播自由的原则,也确立了公私并存的双轨制. 17、日本报纸发行量大的原因:1日本国民的同质化使得报业市场整齐单一2新闻领域的激烈竞争造就了报纸的高质量3定价适度不允许恶性竞争4报业的独特格局,兼具上层报纸和廉价报纸的特点5报社重视与读者的密切联系6专卖制的成熟启示:1自办发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应当注重制度化建设2在目标市场建立的销售网点应均匀分布、突出重点3建立融入读者之间的销售终端,有助于销售数量的稳定4发行的竞争,价格战不能成为主角俄罗斯1、广播电视事业:1对内广播:全苏中央广播电台2对外广播:莫斯科电台、和平与进步电台.2、改革后的广播报道:1从中央到地方不再遵循“舆论一律”的宣传方针21990年新闻法允许私人办电台并为之提供了法律依据3“于电视与广播民主化的命令”使广播不再由中央政府垄断控制4新闻的公开性原则扩大了广播的批评报道面,宣传禁区逐步缩小5停止干扰西方电台,采取与西方合作的态度6在广播风格和形式方面趋向亲切、自然、活泼、多样7改变了以往联邦一级电台不播广告的传统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1、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新闻传播力量巨大差距、新闻流向单向等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差距.表象: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等平均信息获取能力的差距.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发达国家根据自身需要播报新闻,依据西方的政治观点、。

新闻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3、报纸文风要直抒胸臆,通俗易懂。
近代报人力主崇白话而废文言,追求简明浅显、 平易畅达、言之有物的文风。代表性的文体是梁 启超的“新民体”。戊戌政变后,梁氏逃亡日本, 编《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诸杂 志,专以宣传改良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业。为了 “畅其旨义”,而进行文体的改革。“务为平易 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 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 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 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代表作品《少年中 国说》。
4、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徐宝璜:“新闻纸既为社会之公共机关,故其记者 亦为社会之公人、责任匪轻,处之宜慎,遇事当求 其真,发言应本乎正,本独立之精神,作神圣之事 业,信仰取得,权威自立,尊严立见”。
邵飘萍:记者的品性是第一要素。“品性为完全独 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是为养成外交记者资格之先决条件”。“贫贱不能 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 于左而志不乱,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 者”。
1855年,《每日电讯信使报》称其办报宗旨是: 在君主立宪的制度下,办成一张质优价廉的报纸, 保卫国家,提高道德和促进民族的进步。
1953年,英国成立报业总评议会,对新闻职业道 德问题作了总结性的规定,其体制比较完善,成 为许多西方国家仿效的样板。
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传真理、坚持真理,无论在什么时候 都毫不动摇,绝不屈服,是新闻人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品 质。
中国近代报人在西方新闻思想的影响和启发下,也 明确提出了新闻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
1、记者的“品性”最重要。
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顾秉笔之人,不可不 慎加遴选。其间或非通才,未免识小而遗大,然犹 其细焉者也;至其挟私讦(读如“洁”)人,自快 其忿,则品其计下矣,士君子当摈之而不齿。

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

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

曾格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

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新闻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

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

1733年,纽约发生着一场温和的革命,北美本土势力派(商人和地主)僵局主张要对致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其无法将自己的意见传播开去,当地仅有的一份报纸《纽约公报》(New York Cazette)是由当地的一位印刷商威廉•布雷德福拥有,但他就是个坚定的保皇派,并且被殖民地当局所控制,因此本土势力派急需媒介帮其作宣传。

此时,一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John Peter Zenger)开办了印刷厂。

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邀请曾格作为他们新闻和观点的工具。

1733年11月5日,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New York Weekly Journal)创刊。

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一开始便颇受公众的欢迎,但却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比爵士(Sir William Cosby)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

但大陪审团拒绝提出一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

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一批人,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行动。

1734年11月17日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

审判过程:审判于1735年8月4日开始。

在此之前,科斯比的总检查长理查德•布雷德利(Richard Bradley)提出一份“起诉书”,使曾格一直在押。

在此期间,《新闻周报》继续出版,由曾格之妻安娜主持,詹姆斯•亚历山大(James Alexander)担任主编。

当亚历山大和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对起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时,他们便被剥夺了律师资格。

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

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

马钟成: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作者:马钟成发布时间:2015-04-22 来源:北斗深度智库摘要:美国的“扒粪运动”的历史充分证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不会有真正独立的新闻媒体。

媒体不过是另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大众媒体的所有者也往往是那些垄断资本家,大众媒体不会从根本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老罗斯福如何在革命与崩溃的边缘挽救美国马钟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研究部主任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财富急剧增多,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顶峰。

美国进入了所谓的“摩登时代”和“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马克·吐温在1873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对这个时代的鲜明写照。

此书通过对一位资本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西部投机家、东部企业家和政府官吏三位一体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

至1884年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工业国。

到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之冠。

美国公民财富总值从1850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880亿美元,增长了12倍多,但是社会财富却高度集中于垄断财团手中。

比如在1899年,185个垄断组织资本总额达30亿美元,占全国制造业资本的1/3,全国铁路网在1901年已被六大垄断公司控制,而石油行业,甚至其上下游行业,则完全被洛克菲勒财团一家垄断。

据查理斯·B·斯布尔在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占有近一半的国家财富,12%的美国人拥有近90%的国家财富。

于此同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黑人等有色人种则始终处于贫困状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如1886年“五一”运动及秣市惨案、1892年荷姆斯特德钢铁工人大罢工、1894年普尔门城工人大罢工等。

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试图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汹涌澎湃。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公共关系学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1. 揭丑运动(“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很多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怪"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2. 艾维•李(《原则宣言》):艾维•李:艾维李被尊称为“公共关系之父",他曾作过报社记者,他的《原则宣言》,提出了处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公开管理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企业宣传愚弄公众,欺骗新闻界的传统,为日后公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原则宣言》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

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是“实事求是,说真话”,“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

3. 斯科特•卡特里普(《有效的公共关系》、四步法):1952年,与艾伦•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

在这本书里他们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并提出了“四步工作法,”成为公共关系的真正本质, 《有效的公共关系》再版8次,被人们称为“公关圣经”。

4。

公共关系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5、策划媒介事件:又叫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且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6、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7、媒介关系;也叫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的关系。

浅析新闻失实现象成因及影响

浅析新闻失实现象成因及影响

浅析新闻失实现象成因及影响【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

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闻自由;假新闻;成因;对策假新闻,即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可靠消息来源的、蓄意或无心之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的新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言论自由度的单方面提升,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这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监督作用。

1.新闻失实的产生背景1.1对新闻自由观念的错误解读自从1644年英国着名诗人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出版自由以来,新闻自由的理念已经走过了四个世纪的历程,新闻自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由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我国,自清末民初新闻自由理念传入之后,也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作为一种斗争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知识分子更将其作为奋斗的目标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有学者将新闻自由拓展为七种基本权利,即“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

”尽管如此,目前对于新闻自由理念和我国新闻自由概况仍然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错误倾向。

第一种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待新闻自由,认为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对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新闻自由并不适合于现阶段的我国社会。

持这类观点的在我国并不在少数;另外一种极端认识是认为我国根本没有新闻自由,他们将新闻自由的理解只局限在媒介对政府的抨击和公民自由的办报权利阶段,他们将此作为新闻自由的核心理念。

事实上,这一阶段也仅仅只在西方资产阶级刚刚掌权的初期出现过,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束缚的新闻自由不仅没有真正实现新闻自由和其他自由权利,而且深深伤害了来之不易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而后以理性主义占主体地位的新闻自由慢慢发展起来。

专题-掏粪运动.

专题-掏粪运动.

• “扒粪运动” →“水门事件” • 揭丑性报道 → 调查性报道
缘起
• 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 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 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 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 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 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
• The origin of the "muckraker" is attributed to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who, during a speech delivered on April 14, 1906, and on the occasion of dedicating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fice building, drew on a character from John Bunyan's 1678 classic, Pilgrim's Progress, saying: • ...you may recall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an with the Muck-rake, the man who could look no way but downward with the muck-rake in his hands; who was offered a celestial crown for his muck-rake, but who would neither look up nor regard the crown he was offered, but continued to rake to himself the filth of the floor.

美国新闻界的“黑幕揭发运动”为何戛然而止

美国新闻界的“黑幕揭发运动”为何戛然而止

史海烟云RAND GARDEN OF SCIENCE1906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将黑幕揭发记者们称为“耙粪者”,说他们从不仰望天空,只注重脚下的黑暗。

记者们对于这个称号欣然接受,不过到了黑幕揭发运动后期,记者们开始畏手畏脚了,他们害怕被大企业以“诽谤”的名义起诉。

伟大的“黑幕揭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

摩根大通、美孚石油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这些企业通过剧烈兼并,建立了托拉斯,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然而浮华背后却隐藏着黑暗。

工业巨头攫取利润,毫不关心公众利益,官商勾结、政客腐败,拜金主义横行,社会道德堕落,贫富差距扩大……大量新移民在条件恶劣的工厂里辛苦做工,无法谈及“美国梦”,政客们沆瀣一气,地方权力只手遮天。

这种现象如同某种“综合征”一样突然迸发,已经危及到社会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新闻记者们担当起批判社会的责任,“黑幕揭发者”们在杂志上频频发声。

1902年,《麦克卢尔》杂志连发三组系列文章,林肯·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之羞》矛头直指政客腐败;埃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揭露洛克菲勒的企业恶意竞争;雷·贝克的《工作的权利》道出了苦不堪言的劳工们的心声。

从此,黑幕揭发运动一发不可收,社会弊病被无情鞭挞,辛克莱的《屠场》揭露美国肉类加工的恶劣环境,传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边吃早点边读《屠场》,突然他大叫一声“我中毒了”!紧跟着,把吃了一半的香肠统统扔出窗外……新闻界的黑幕揭发运动,促进《反托拉斯法》《纯净食品与药物法》《肉类检查法》等法律的建立,保障了公众利益,激发社会改革。

然而这样一场进步运动,却在最轰轰烈烈的时候戛然而止,在一战爆发时几乎销声匿迹。

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战转移了民众的注意力?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刺杀,一战爆发。

这场欧洲列强们的战争最终遍及全世界,大洋彼岸“隔岸观火”的美国也受了影响。

曾格案件——精选推荐

曾格案件——精选推荐

曾格案件曾格案件“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

美国争取新闻出版⾃由的⽃争开始于此。

曾格事件是北美殖民地⼈民争取出版⾃由的⼀次成功的⽃争。

曾格是⼀个穷⼈出⾝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的《新闻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受到总督的起诉。

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罪释放。

1733年,纽约发⽣着⼀场温和的⾰命,北美本⼟势⼒派(商⼈和地主)僵局主张要对致殖民地事务享有更⼤的控制权,但其⽆法将⾃⼰的意见传播开去,当地仅有的⼀份报纸《纽约公报》(New York Cazette)是由当地的⼀位印刷商威廉?布雷德福拥有,但他就是个坚定的保皇派,并且被殖民地当局所控制,因此本⼟势⼒派急需媒介帮其作宣传。

此时,⼀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John Peter Zenger)开办了印刷⼚。

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邀请曾格作为他们新闻和观点的⼯具。

1733年11⽉5⽇,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New York Weekly Journal)创刊。

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开始便颇受公众的欢迎,但却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爵⼠(Sir William Cosby)⼀⽅⾯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命令其⼀⼿提拔的⾸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

但⼤陪审团拒绝提出⼀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

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批⼈,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动。

1734年11⽉17⽇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

审判过程:审判于1735年8⽉4⽇开始。

在此之前,科斯⽐的总检查长理查德?布雷德利(Richard Bradley)提出⼀份“起诉书”,使曾格⼀直在押。

在此期间,《新闻周报》继续出版,由曾格之妻安娜主持,詹姆斯?亚历⼭⼤(James Alexander)担任主编。

当亚历⼭⼤和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对起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时,他们便被剥夺了律师资格。

新闻学研究的四大内容

新闻学研究的四大内容

一、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一)新闻学研究的四大内容: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理论。

总结并阐明了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理论主要研究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新闻事业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的工作原则,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原理和运行机制,等等。

2、新闻史。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三大奠基人及其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主讲理论;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主讲应用;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主讲历史。

)3、新闻业务。

总结和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采、写、编、评、摄、发等。

)4、媒介经营与管理。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和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以及自然学科等。

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以外,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去刻苦磨炼,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新闻自由”的发展史

“新闻自由”的发展史

1776年,美国独立张政爆发。独立战争期间,殖民政府对报刊继续进行压制,殖民政府颁布印花税法案,以限制报纸的正常出版和发行。各大报刊以拒绝支付印花税等方式进行抵抗,殖民政府被迫撤销印花税法案。独立战争期间,塞缪尔亚当斯和托马斯潘恩等杰出的宣传家对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也蔓延到报刊界。潘恩的《常识》更是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提到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史,那么“曾格案”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代表了美国这片大陆上的人民最初的对于新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并付诸行动、取得成功。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纽约周报》,大多刊发平民领袖抨击时政的文章,一年后,遭到殖民政府的起诉。律师汉密尔顿以80岁的高龄为其辩护并取得成功。该案在美国确立了“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对于英国殖民当局统治的不满和对自由民主的向往。
美国独立后,1788年,美国通过《联邦宪法》,但宪法未包括保护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文。直到1789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开始着手制定《权利法案》。詹姆斯麦迪逊负责起草法案内容,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获得通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确定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不得剥夺言论及出版自由;不得限制人们和平集会的权利以及向政府申诉、请愿的权利。这从根本上确立了美国新闻自由和民众言论自由的绝对权利,是美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史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美国新闻自由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任何自由都来之不易,对于极力追求个人权利和自由民主的美国人民来说,对新闻自由的争取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殖民地时期,本杰明哈里斯创办了美国大陆上的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但仅出版四日,就被殖民当局以“该报含有非常激烈的评论”为由禁止发行,并颁布法令“严禁任何人未经允许擅自印行任何印刷品”。随后的《波士顿新闻报》、《波士顿公报》也都打着“政府核准发行”的字样公开出版。由此可见,在没有独立之前,美国大陆上的报刊禁令是很严格的。

新媒体“扒粪运动”与公民社会构建

新媒体“扒粪运动”与公民社会构建

新媒体“扒粪运动”与公民社会构建作者:种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3期摘要:起源于美国的“扒粪运动”近年在中国社会也愈演愈烈,网民借助新媒体发起的揭黑运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进社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国家的政策走向。

由此可见,新媒体的“扒粪运动”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公民社会[中图分类号]: 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3--01“扒粪运动”也称黑幕揭发运动,是指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的一股新闻报道浪潮,“扒粪”记者和报刊致力于深入调查报道黑幕,揭发丑闻,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揭示。

这场有新闻界掀起的“扒粪运动”却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一、案例聚焦——潍坊地下水排污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显示出其强大有力的舆论监督功能。

数量庞大、无处不在的网民变成了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扒粪者”。

在众多的网络揭丑事件中,网民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国家的政策走向。

本文将以“潍坊地下水排污”事件为例,对新媒体“扒粪运动”与公民社会构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与分析。

2013年2月11日,著名媒体人邓飞转发的一条有关“潍坊地下水排污”的微博在网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许多人对此事件的关注。

微博内容为潍坊市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倒地下1000多米的水层,将地下水彻底污染。

在这条微博发布的隔天,2月13日,邓飞发布的另一条微博更是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条微博是一封来自山东网友的信,信的内容是这位网友的多位亲人由于地下水污染而身患癌症。

伴随着事态的升级,许多新闻媒体也参与到这一事件的报道中来。

新闻媒体的介入让此事件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针对潍坊地下排污的爆料,山东省官方表示会对此事进行处理,政府部门组成暗访组于2月14日下午3时赶赴潍坊市进行暗访。

扒粪运动【百科名片】

扒粪运动【百科名片】

扒粪运动【百科名片】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目录扒粪运动的简介扒粪运动的背景扒粪运动的阵地扒粪运动的英雄1.林肯·斯蒂芬斯2.埃达·塔贝尔3.厄普顿·辛克莱扒粪运动的成就扒粪运动的影响展开扒粪运动的简介扒粪运动的背景扒粪运动的阵地扒粪运动的英雄1.林肯·斯蒂芬斯2.埃达·塔贝尔3.厄普顿·辛克莱扒粪运动的成就扒粪运动的影响展开编辑本段扒粪运动的简介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扒粪运动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

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

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

编辑本段扒粪运动的背景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扒粪运动发展。

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

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托马斯 杰斐逊:新闻自由是一个国家的警钟

托马斯 杰斐逊:新闻自由是一个国家的警钟

托马斯杰斐逊:新闻自由是一个国家的警钟美国政党报刊之争随着1798年的“X、Y、Z事件”趋于白热化。

《杰伊条约》签订后,法国人不高兴了,他们在海上拦截美国商船,使得美国的海运遭受重创。

这使得一向反感法国的联邦党人找到了反击共和派的契机,他们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法国人准备与美国开战的言论,总统亚当斯更是发表了对法的强硬言论,并且开始扩充军事力量,美法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杰斐逊劝说亚当斯派使团出使法国,谈判桌上,法国代表要求美国使者转告亚当斯必须为他强硬言论向法国道歉,并且还要拿一大笔钱来贿赂法国官员。

因为法国三名谈判代表的名字首字母为“X、Y、Z”,由此引起的事件被称为“X、Y、Z事件”。

消息传到国内,很快就经由报刊传遍各地,一时群情激奋,纷纷支持政府对法宣战。

联邦党人把此次事件看作是打垮共和派的绝佳机会,此时还有一件事情让联邦派觉得抓住了杰斐逊的把柄,杰斐逊政治上的盟友洛根私自到法国会见法国政府官员,就美法之间的冲突进行谈判,回国后他告诉联邦政府,法国人希望进行和平谈判。

不过此举被联邦党人视为通敌卖国行为,他们认为洛根是受杰斐逊的指使,因而把杰斐逊称作是法国的间谍。

为了打击国内支持共和派的报刊和移民,1798年6月25日,议会通过了《外侨法》和《惩治煽动叛乱法》。

《外侨法》规定外国人若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须由之前的五年延长到十四年,当美国处于战争状态时期,禁止给予移民以美国国籍,而总统有权驱逐被认为是危险人物的外国移民,很明显,这些外国移民是在本国受到政治或宗教迫害的民主人士,他们来到美国后自然站在共和派的一方,《外侨法》的出台显然是想打击共和派的群众基础;而《惩治煽动叛乱法》在美国出版自由的历史上算是不怎么光彩的污点尽管它的初衷是惩治捏造虚假言论,该法规定:凡书写、印刷、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发表任何捏造的、诽谤的和恶意的文字攻击合众国政府,或国会两院中任何一院或在职总统,或在合众国善良的人民中间煽动反对他们的情绪或抵制、反对与蔑视此类法律者,惩以2000美元以内罚金并处两年以内监禁。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作者:张国平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3期摘要:轰轰烈烈的美国新闻界“扒粪运动”虽然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作为媒介监督社会的序幕影响至今。

网络媒体随着自身的发展,也开始发挥其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有很多近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点。

关键词:扒粪运动网络揭丑舆论监督美国的“扒粪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一些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

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试图用一种主动的、深入报道的形式来发掘、揭露这些丑恶现象。

1903年,《麦克卢尔杂志》刊登了林肯·斯蒂芬的《扒粪运动》,揭露了市政腐败的内幕。

此后的几年中,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一些大企业财阀,揭露他们不顾公众利益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揭露丑闻的文章达2000多篇,这些文章的作者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挖苦为“扒粪者”,这场轰轰烈烈的揭丑运动也被称为美国新闻界的“扒粪运动”。

虽然这场运动以“揭丑运动”的旗帜性刊物先后被保守的企业集团购买而宣告结束,但是新闻界掀起的“扒粪运动”却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它不仅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更使舆论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调查这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

网络揭丑的兴起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从2008年至今一系列的网络揭丑事件,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威力。

从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到深圳海事局某位领导猥亵11岁女生的行为曝光,从三鹿的三聚氰胺到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从温州拉斯维加斯豪华考察团到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案等,在这些网络揭丑事件中,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众多的网民推动和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最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网络“扒粪运动”: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力量的兴起

网络“扒粪运动”: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力量的兴起
一一网络“ 扒粪运动源自” : 种新的社会监督 力量 的兴起
型。
四年前 , 美国总统奥 巴马高喊着 “ 变革 ” 的口 号入主白宫 , 但 四年过去了, 他兑 现了多少 承诺? 华尔街还是我行我素 , 医疗改革仍然悬而未决 ; 他 承诺削减国债 , 但 国债却从原来的 1 l 万亿美元增 加 到现 在 的 1 6万亿 美 元 。 三、 民粹 盛行 民主政治在西方越来越演 变成 民粹政治 , 即 政客对民众的不断操纵和忽悠 , 只要选票来得快 , 政客什么话都可以说 , 什么虚招都可 以玩 , 不在乎 事情本身的是非 曲直 , 不在乎 自己国家的长远 和 整体利益 , 结果是许 多西方 国家治 国理政中的理 性与责任 日 渐缺位 。
二、 言而 无信
这种一味讨好选民的民粹政治是美国各级政 府陷入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加州政府破产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南欧葡萄牙、 意大利、 希腊 、 西班牙相继 出现财 务危机 , 主要原 因也是低能政 客竞相讨好选 民, 各种各样 的福利支 出耗尽 了国 库, 最终恶果还是要百姓来买单 。 “ 空谈误 国” 导致 西方 民主 品质 的严 重 滑 坡 , 其大背景是西方 民主制度越来越演变成一种“ 游 戏民主” , 也就是把 民主等同于竞选 , 把竞选 等同 于政治营销 , 把政治营销等同于拼金钱、 拼表演 、 拼空谈 , 政 客所做 的承诺很 少兑 现 , 多数选 民对 此 也无可奈何 , 结果是 国家治理品质的普遍下 滑甚 至急剧下降。 西方 民主模式很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 如果 他有祖上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产 , 如西方多数 国家 那样 , 他还可 以继续挥霍 和“ 游戏” 一段时间 ; 而 对于那些祖上遗产不多 的发展中国家 , 照搬西方 民主模式后 , 情况就更糟 。印度实行西式民主, 也 染上 了“ 空谈误 国” 症, 其主要政客 9年前竞选时 的一句大话、 空话 : 5年后世界将“ 忘掉上海 , 转而 只谈孟买 ” , 今天成了一个经典的政治笑话。 如果说中国概念 的“ 空谈误 国” 点出了西方 模 式 的某 种顽 症 的话 , 那么“ 与时 俱进 ” 大概 就是 中国可以给西方模式开出的药方 。如果西方还是 拒绝“ 与时俱进 ” 的改革 , 无法 克服 “ 空 谈 误 国” 症, 那么西方整体走衰 的趋势恐将难以避免 , 甚至 不能排 除一些西 方 国家 加速 滑 向“ 第三 世界” 。 西方国家该警醒了: 与其忙于向世界推销 自己的 民主 , 还不如好 自为之 , 痛下决心, 全面修理一下 自己的治 国理政模 式 。 ( 邓摘 自 《 求是) ) 2 0 1 3 年第 6 期

第二章历史沿革

第二章历史沿革

【案例】美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 案例】美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 (“扒粪运动”--- muckrake games ) “扒粪运动”
Page 6
二、单向灌输时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 单向灌输时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 世纪末期 世纪初 代表人物:艾维· 代表人物:艾维·李 代表事件:艾维·李处理矿工罢工事件 代表事件:艾维 李处理矿工罢工事件 公关理念: 公关理念:向公众说真话 特点: 特点:只有艺术无科学 【案例】杜邦的“门户开放” 案例】杜邦的“门户开放”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 贺永泉
Page 1
第一节 古代公共关系的起源
早在古代文明时期,那时 的人类为了协调各个利益主体 之间的关系,便有了不自觉的、 类似的公共关系活动。
【案例】子产不毁乡校 案例】 分析:这可以理解为中国早期的 舆论监督,不让人讲话,是会出问 题的。
Page 2
【案例】《高卢战记》 案例】 高卢战记》 分析: 分析:被誉为最早的公关手册
Page 5
19世纪中叶 末期) 世纪中叶一、愚弄公众时期(19世纪中叶-末期) 代表人物:菲尼斯·泰勒· 代表人物:菲尼斯·泰勒·巴纳姆 代表事件:巴纳姆的“奶妈事件” 代表事件:巴纳姆的“奶妈事件” 公关理念: 公关理念:凡宣传皆好事 特点: 特点:
1. 不顾公众利益,靠制造新闻来愚弄公众; 不顾公众利益,靠制造新闻来愚弄公众; 2.不择手段地为自己制造神话,欺骗公众。 不择手段地为自己制造神话,欺骗公众。 不择手段地为自己制造神话
Page 9
第三节 现代公关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一、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美国公共关系的新发展 1、美国公共关系教育逐渐普及 2、美国的各种公关协会纷纷成立 公共关系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3、公共关系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共关系机构和从业 人员迅速增加, 人员迅速增加,公共关系机构和从业人员发展也非常快 【小帖士:】公关专家和时事通讯发布者杰克·奥德怀尔 小帖士: 公关专家和时事通讯发布者杰克 奥德怀尔 (Jack O'Dwyer)每一年都会公布《公司公关目录》 )每一年都会公布《公司公关目录》 ),这是 (Directory of Corporate Public Relations),这是 ), 一本关于公关人事现状和其他重要信息的“圣经” 一本关于公关人事现状和其他重要信息的“圣经”。

美国记者能够发动_“扒粪运动”的原因分析

美国记者能够发动_“扒粪运动”的原因分析

美国记者能够发动“扒粪运动”的原因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二十世纪初以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为首的“扒粪者”在能够美国发动“扒粪运动”的原因。

关键词:扒粪运动记者原因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一百多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两千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

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

当时的揭黑幕运动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扒粪运动”的原因1.1 林肯·斯蒂芬斯发动美国的“扒粪运动”的内在原因(1)丰富的人生经历。

林肯·斯蒂芬斯于1866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商人家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到德国、法国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于1892年回到美国纽约,进入报界。

斯蒂芬斯在任《晚邮报》和《商业告知报》记者期间,他就被派往华尔街采访证券、金融消息,不久又长驻警署,负责采访纽约的犯罪消息。

这种经历,使他既结识不少财经巨子,又与警界、社会最底层、各种犯罪分子多有往来,因此他对种种犯罪开始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发现了商界为谋取特权收买政界人物的大量证据。

在1901年,他转入爱尔兰裔人士塞缪尔·希德尼·麦克卢尔创办的《麦克卢尔》杂志,担任编辑主任。

在《麦克卢尔》期间,他发现,他的真正专长是当一个撰写揭露市政黑暗文章的作家型记者。

于是,斯蒂芬斯从密苏里城出发,沿路调查明尼阿波利斯、克利弗兰、纽约、芝加哥、费拉德尔菲亚和匹兹堡的政治状况。

他发现政客和企业家结成联盟,狼狈为奸,控制政府,处处皆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