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棉铃虫 (1)
二、红蜘蛛 (2)
三、玉米螟 (3)
四、叶蝉 (4)
五、小麦皮蓟马 (5)
六、玉米蚜 (6)
七、地老虎 (7)
(1)小地老虎 (7)
(2)黄地老虎 (8)
(3)大地老虎 (8)
(4)白边地老虎 (8)
(5)警纹地老虎 (8)
八、春尺蠖 (10)
九、马铃薯叶甲 (10)
各类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棉铃虫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棉铃虫是茄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为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卵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卵散产。老熟幼虫体长30一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座较大。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2.生活习性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新疆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代卵最早在5月中旬出现,多产于番茄、豌豆等作物上,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二代产卵盛期,7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8月上中旬为第二代成虫盛发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第三代幼虫为害期,部分第三代幼虫老熟后化蛹,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产第四代卵,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全部入土化蛹越冬。成虫交配和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交配后2~3天开始产卵,卵散产于番茄的嫩梢、嫩叶、茎上,每头雌虫产卵1000~3000粒,产卵期7~13天。卵发育历期因温度不同而不同, 15℃时6~14天;20℃时5~9天; 25℃时4天;30℃时2天。初孵幼虫仅能将嫩叶尖及小蕾啃食成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蛀害蕾、花、果,一头幼虫可为害3~5个果。幼虫具假死和自残性。幼虫有6龄,发育历期20℃时25天,25℃时22天,30℃时17天。老熟幼虫入土3~9厘米深筑土室化蛹,蛹发育历期20℃时
28天,25℃时18天,28℃时13.6天,30℃时9. 6天。
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初夏气温稳定在20℃和5厘米地温稳定在23℃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以湿度对幼虫发育的影响更显著,当月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时,为害较重;当降雨量在20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则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并会提高蛹的死亡率。此外,暴雨可冲刷棉铃虫卵,亦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取食蜜源植物作为补充营养,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等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因此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最严重的世代。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冬前翻耕土地,浇水淹地,减少越冬虫源。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烧毁。3龄后幼虫蛀入果内,喷药无效,此时可用泥封堵蛀孔。
②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Bt 乳剂、HD-l苏芸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使幼虫感病而死亡,连续喷2次,防效最佳。
③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杨柳枝诱杀成虫。
④药剂防治当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即应开始用药,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应继续用药。一般在番茄第一穗果长到鸡蛋大时开始用药,每周1次,连续防治 3~ 4次。4.5%高效氯氰菊酯3000~3500倍液,
二、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学名玉米叶螨,属蛛形纲,前气门目,叶螨科。主要有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朱砂叶螨三种。玉米红蜘蛛是多食性害虫,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42~0.51毫米,宽0.26~0.33毫米,体卵圆形。体色一般为深红色或锈红色。体躯的两侧各有一倒“山”字形黑褐色斑纹,从头胸部开端起延伸至腹部后端,此斑有时可分为前后两块,前一块略大。腹部末端圆钝。雄成螨体长0.37~0.42毫米,宽0.21~0.23毫米,比雌螨小。体呈菱形,头胸部前端近圆形,腹部末端尖削。体色为绿色、黄绿色或橙红色。卵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渐变为淡黄至深黄色。孵化前呈微红色。幼螨体近圆形,色泽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
体长约0.15毫米,宽0.12毫米,足3对。若螨长约0.21毫米,宽0.15毫米,体色变深、微红。足4对。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斑。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0~20代(由北向南逐增),以各种虫态在杂草及树皮缝中越冬;翌春气温达10℃以上,即开始大量繁殖。3~4月先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作物出苗后陆续向田间迁移,每雌产卵50~110粒,多产于叶背。卵期2~13天。幼螨和若螨发育历期5~11天,成螨寿命19~29天。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为雄性。幼螨和前若螨不甚活动。后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过多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向四周爬行扩散。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7.7~8.8℃,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天敌有30多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1)深翻土地,将螨虫翻入深层土中,可减轻为害。
2)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埂渠边杂草,减少朱砂叶螨的食料和繁殖场所,降低虫源基数,防止其转入田间。3)避免与豆类、花生等作物间作,阻止其相互转移为害。
(2)、化学防治。可选药剂红尼诺、螨危、螨早早、阿维菌素。轮换使用防治2~3次,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玉米封行后,可用烟雾机施用专性杀螨剂,可克服人力和机力无法进地施药和人员易发生中毒事故的问题。
三、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也为害高粱和谷子等作物。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1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两条波纹桥两翅,褐色两斑前翅中),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