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跟踪检测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庄子》记载,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该段材料不能体现() A.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对立性
B.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相通性
C.儒家学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
D.墨家学术思想讲求实际的功利
解析:选D“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是指儒家墨家各有自己的道理,以自己的是来判定对方的非,又以对方的不对,来证明自己的对,据此可以看出A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大意是指儒家和墨家的信奉者充满天下,都主张用仁义道德来教导人们,由此可以得出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出D项的意思,所以D项符合题意。
2.(2019·浙江余姚4月模拟)某先秦思想家指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庄子
C.韩非子D.墨子
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指出,现在国和国之间相互进攻,士大夫的封邑之中时常发生篡位事件,人和人之间相互欺骗,君主不给予臣子恩惠,臣子不对君主尽忠,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都是有害于天下的事情。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家认为社会之所以不和谐,是因为大家不知道相“爱”,解决办法就是让大家相“爱”。所以他是提倡“兼爱”的思想家墨子,D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
3.(2019·浙江东阳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
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
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解析:选D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建立尊卑有序、等级分明
的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故答案为D项;世卿世禄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标准,材料没有反映儒家的这种主张,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政治主张与实践的关系,排除C 项。
4.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
A.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新的一页
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C.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D.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
解析:选D题干大意是说太学是培养贤士和教化的重要机构,希望皇帝能够兴太学,设名师,来培养天下的贤士,故选D项;太学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开始被建议兴建的,故A 项时间不符合,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儒学和其他学派的内容,故B、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5.(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反映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其代表人是朱熹,“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反映的是心学的“本心体悟”,其代表是陆九渊,故C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D项错误。
6.(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道家学说是() A.齐物观B.无为而治
C.崇尚自然D.道是世界之本
解析:选A材料中“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结合所学可知,道家的齐物观主张一切事物归根
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与材料符合,故A 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7.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解析:选C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的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
8.(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解析:选A“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防止暴政,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故B项错误;“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没有提及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故D项错误。
9.(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适应性试卷)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太学的设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 A.儒家经典是教学内容
B.太学是政府官办学校
C.民间向学风气的兴盛
D.中下层有了入仕机会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在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