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举例说明农业、生物、化学在农业上的地位?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是指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耕作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害虫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目的的方法。
特点:优点:⑴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负担;⑵无环境污染,不杀伤有益昆虫;
⑶农业防治法的有效措施一旦为群众接受,往往比较容易推行,防治规模大;
⑷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控制作用。
局限性:⑴有时某些害虫的防治措施会与丰产的要求相矛盾
⑵防治效果慢,在害虫已大量发生为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⑶农业防治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往往地域性、季节性较强。
农业防治的措施
(1)调整耕作制度:①合理的作物布局:桃梨混栽或相邻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
②合理轮作: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防治大豆食心虫;麦稻轮作控制小
麦吸浆虫;稻棉轮作可减少小地老虎、棉铃虫和棉红蜘蛛的危害。
③合理间作套种 :棉麦间作防治棉蚜。
④耕作改制:水稻改制防治三化螟。
(2)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3)科学播种:春麦区适当早播可以减轻麦秆蝇。
(4)合理施肥与灌溉: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改变土壤性状和环境条件;灌水还可以杀死
棉铃虫蛹等。
(5)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消灭杂草、合理灌溉排水、适时收获等。
3、生物防治法:传统的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他有益动物治虫
现代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他有益动物治虫;昆虫信息化合
物的利用(激素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不育技术
特点:优点:(1)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2)不引起抗药性,不杀伤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3)能自己繁殖扩散,控制作用相对持久稳定;(4)资源丰富。
局限性:(1)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防治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3)技术难度大等。
害虫生物防治的方法
(1)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①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通过选择杀虫剂种类,选择施药时
间,选择施药方法来保护天敌;也可以直接保护天敌。
②天敌昆虫的引进和移殖:澳洲瓢虫引进美国防治吹绵蚧,
③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研制成
功赤眼蜂人工卵半机械化生产线;
(2)利用昆虫不育性防治害虫
(3)利用昆虫激素防治:保幼激素;性外激素;
(4)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除虫脲、氟虫脲、氟啶脲、噻嗪酮(扑虱灵,几丁质
合成抑制剂);抑食肼、虫酰肼(蜕皮激素类似物);灭蝇胺
(对蜚蠊有特效,保幼激素类似物)。
4、物理机械防治
5、化学防治法:就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也称为药剂防治。
特点:优点:高效性、速效性、特效性、使用方便等。
缺点:“3R”问题: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毒(residue)6、害虫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IPM的特点:
⑴允许害虫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继续存在,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容忍哲学。
⑵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
⑶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
⑷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
⑸强调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动态性。
IPM与TPM、APM的区别:
对某些关键害虫采取全种群消灭和持续抑制的防治方法,称为全种群治理:TPM;
大面积种群治理:APM,APM实际上是前述两个策略的折衷办法,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IPM的做法,但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
IPM、TPM、APM均主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IPM主张采用多种方法控制害虫种群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主张尽量不使用化学防治,重视生物防治,着重于生态学原则。主要用于农林害虫。
TPM主张对某些关键性害虫采用全部种群消灭和持续抑制的防治方法,主张以杀虫剂为主要手段,对生物防治的有效性持保留态度,着重于防治技术。主要针对为害人畜的害虫。 APM主张害虫种群一旦超过经济阈值,则应彻底消灭。
二、怎样协调生物与化学防治?
答:利用化学措施保护自然天敌昆虫,进而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
(1)通过选择杀虫剂种类:胃毒剂(20%康宽悬浮剂每公顷10ml防治水稻螟虫)、
触杀剂、熏蒸剂(用敌敌畏熏蒸温室粉虱)、内吸剂(2)选择施药时间:避开天敌活动高峰期
(3)选择施药方法来保护天敌:喷粉法、喷雾法(适用于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撒施法(适用于颗粒剂)、拌种法、毒饵法、熏蒸法)三、3种水稻螟虫的识别、为害状及防治?
田间识别:
三化螟幼虫特征:老熟幼虫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趾钩为1行1序扁圆形。
大螟幼虫特征:体肥大,胸腹背面桃红色,腹足发达,趾钩1行单序半环形。
二化螟幼虫特征:老熟幼虫体背有5条棕红色纵线,腹足较发达,趾钩为1行3序环形。危害:
三化螟在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成“白穗”,黄熟期成“虫伤株”。
二化螟蚁螟孵化后,先群集在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2~3d后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痕迹,7~10d 后枯黄,即为枯鞘期。幼虫2龄后开始蛀稻茎,再形成枯心、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
大螟第一代主要危害玉米,第2代才转移到水稻上为害。幼虫孵化后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形成“枯鞘”,2龄以后,从稻株基部以上3~4节处咬孔侵入为害。幼虫蛀食多不过节。被害茎秆,虫孔大,并排出大量虫粪,易与二化螟、三化螟相区别。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
1、消灭越冬虫源:清除稻桩
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农家肥,重施硅肥,每亩施硅钙肥20~25公斤。
3、人工拔除虫伤株
4、化学防治: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期是重点,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在各代螟卵孵盛期用药。具体时间:川西北第1代以防治二化螟为主,约在中下/5,第2代重点防治二化螟,兼治大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