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纺织品按照燃烧容易程度分类

阻燃纺织品按照燃烧容易程度分类

阻燃纺织品主要分为不燃纤维、难燃纤维、可燃纤维、易燃纤维。

不燃纤维(明火不能点燃)——限氧指数大于35,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石棉纤维、碳纤维;LOI>35

难燃纤维(遇火能燃烧或炭化,离火即灭)——限氧指数大于26,氯纶,芳纶,改性腈纶;26

可燃纤维(遇火燃烧,离火续燃)——限氧指数大于20,涤纶、锦纶、蚕丝、羊毛;20

易燃纤维(遇火迅速燃烧,离火续燃至烧尽)——限氧指数小于20,棉、麻、粘胶、腈纶等。LOI<20

限氧指数LOI: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材料恰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氧氮混合气体中氧的较低浓度。

测试方法:一定尺寸的试样置于燃烧筒中的试样夹上,调节氧气和氮气的比例,用特定的点火器点燃试样,使之燃烧一定时间(2分钟)自熄或损毁长度为一定值(40mm)时自熄,由此时的氧\氮流量计算LOI指数。

阻燃测试方法

阻燃性(Flammability) 塑料因其加工容易和价格较低,在许多方面代替金属材料的使用,且具有阻燃性及耐热性等几种特性,但比起金属来,性质较为脆弱,有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的原因,因此为了防范于未然,许多国家正在制造各种规格的耐火产品,以此来试验塑料的耐火能力。 有关耐火的规格 ?UL94:美国UL(Underwriters Laboratory)关于塑料的燃烧性的规格,耐火度:5VA>5VB>V-0>V-1>V-2>HB。 ?IEC707:国际电气技术委员会的耐火安全规格。 ?CSA22.2项目的No.0.6(Test A~J):应用于加拿大电气、电子产品的树脂耐火规格。最近与UL达成协议,认证UL试验数据,新设UL的5V试验方法,经UL试验后,只需提供试验报告与用于ID 试验的样品,无需试验即可注册,UL也可以发行在加拿大销售的树脂类的试验及证书(Certification)。

1、水平燃烧试验(HB Test: Horizontal Burning Test) ?用途:适用于耐火较低的材料的试验,测定燃烧速度 ?样条:12.7cm?1.27cm''?厚度(5个样条) ?样条存放条件:23?C,湿度50%,48小时以上 ?火焰要求:甲烷气体,2.54cm蓝色火苗,燃烧器倾角为45? 耐火等级厚度>3.2mm厚度<3.2mm HB燃烧速度<3.81cm/分钟燃烧速度<7.62cm/分钟

2、垂直试验(Vertical Test)?用途:适用于耐火材料的试验,测定燃烧时间 ?试验方法:将样条接触火苗10秒钟后移开样条,测定燃烧时间;重复第二次(对5 个样条都实施) ?样条和存放条件:与HB试验相同 ?火焰要求:甲烷气体,蓝色单一火苗,高度2cm 耐火等级两次燃烧 有焰时间 第二次燃烧 有焰加无焰时间 5个样条两次 有焰燃烧总时间 滴落物有无 引燃脱脂棉 V-0<10s<30s<50s无V-1<30s<60s<250s无V-2<30s<60s<250s有

我国阻燃纺织品技术的发展

我国阻燃纺织品技术的发展 2014年07月17日来源:网上轻纺城 一、阻燃技术概述 阻燃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而发展的。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1907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发明了酚醛树脂,标志着人类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开始。由于优异的性能和生产应用中的低投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了高速发展,电子电器产品、高层建筑、飞机汽车和交通运输、装修装饰等行业大量使用了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使高分子材料成为与金属、陶瓷并列的三类最重要材料之一。 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分子量大、碳含量高的特点,使得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易燃性、可燃性和燃烧毒性,这也成为导致火灾发生时损失扩大的重要原因,从而推动了阻燃技术的发展。 阻燃剂的技术自从1908年G.A.En-gelard等用天然橡胶与氯气反应制得了阻燃氯化橡胶,开创了以化学方法阻燃高聚物的先河以来,特别是近40年高分子工业迅速发展的需求,阻燃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开发出许多高效的、新型的阻燃剂。 阻燃剂是用以提高材料抗燃性,即阻止材料被引燃及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按阻燃剂与被阻燃基材的关系,阻燃剂可分为添加型及反应型两大类。按阻燃元素种类,阻燃剂常分为卤系、有机磷系、卤磷系、氮系、磷镁系、无机磷-氮系、锑系、铝-镁、无机磷系、硼系、铝系等。 阻燃剂通过燃烧过程中的吸热作用、覆盖作用、抑制链反应及分解不燃气体产生窒息作用等原理,使易燃的高分子材料不燃、难燃、自熄,或其火焰传播速度减缓、热释放及烟释放速率降低,从而有效改善高分子材料应用中的火灾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推广应用,阻燃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得到推进深入,其适用范围已经涵盖了木材、织物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塑料、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沥青等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二、前景展望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鞋罩等,有防止或减轻热辐射、X-射线、微波辐射和化学物污染机体的作用 (一)防热服 防热服应具有隔热、阻燃、牢固的性能,但又应透气,穿着舒适,便于穿脱;可分为非调节和空气调节式两种。 1.非调节防热服:(1)阻燃防热服:用经阻燃剂处理的棉布制成,不仅保持了天然棉布的舒适、耐用和耐洗性,而且不会聚集静电,在直接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后,能延缓蔓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不仅有隔热作用,而且不致由于衣料燃烧或暗燃而产生继发性灾害,适用于有明火、散发火花或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以及在易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场所工作时穿着。(2)铝箔防热服:能反射绝大部分热辐射而起到隔热作用,缺点是透气性差。可在防热服内穿一件由细小竹段或芦苇编制的帘子背心,以利通风透气和增强汗液蒸发。(3)白帆布防热服:经济耐用,但防热辐射作用远比不上前两种。 2.空气调节防热服:可分为通风服和制冷服两种。(1)通风服:将冷却空气用空气压缩机压入防热服内,吸收热量后从排气阀排出。通

风服需很长的风管,只适于固定的作业。还有一种装有微型风扇的通风服,直接向服装间层送风,增加其透气性而起到隔热作用。(2)制冷服:又可分为液体制冷服、干冰降温服和冷冻服,基本原理一致,不同处是防热服内分别装有低温无毒盐溶液、干冰、冰块的袋子或容器,最实用者为装有冰袋的冷冻服。 (二)防化学污染物的服装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涂有对所防化学物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化纤和天然织物做成,并经某种助剂浸轧或防水涂层处理,以提高其抗透过能力,如喷洒农药人员防护服;另一类是以丙纶、涤纶或氯纶等织物制作,用以防酸碱。对这些防护服,国家有一定的透气、透湿、防油拒水、防酸碱及防特定毒物透过的标准。 (三)微波屏蔽服 有两类:1、金属丝布微波屏蔽服:是用柞蚕铜丝拼捻而制成,具有反射屏蔽作用。2、镀金属布微波屏蔽服:以化学镀铜(镍)导电布为屏蔽层,衣服外层为有一定介电绝缘性能的涤棉布,内层为真丝薄绸衬里。这种屏蔽服具有镀层不易脱落、比较柔软舒适、重量轻等特点,是目前较新,效果较好的一种防微波屏蔽服。

阻燃纺织品的阻燃测试标准和方法

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标准和测试方法 1 概述 所有的天然纤维素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以及部分经整理或未经整理的其他天然或合成纤维织物都是可燃的,这些织物在接触明火源时,容易引起燃烧,由于其易燃性以及火焰的蔓延性等因素,致使一些可燃织物在制成服装供消费者使用时,会危及到消费者的安全。鉴于以上原因,为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少火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各国针对织物及其制品的易燃性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相关检测方法。欧美、日本等国很早就对一系列纺织产品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立法,包括服装用织物、睡衣、儿童睡衣、地毯、床垫、窗帘等,要求须经燃烧试验合格才能生产和使用;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还立法规定凡在高层建筑、航空、海运、医院疗养院、群众集会场所及易燃工作区等使用的纺织品必须经耐燃测试合格。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及中国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和主要测试方法。 2 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与标准 2.1 美国 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进行了修订,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表1)。 表1

2.2 的加拿大 加拿大关于纺织阻燃性能的规定包含在危险品法规和条例当中,由加拿大卫生部负责派检查员强制执行(表2)。 表2

2.3 中国(表3)表3

3 主要测试方法 3.1 概述 阻燃性能测试方法有多种,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不同种类织物有不同的测试

方法,有些织物也可以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评价其阻燃性能。传统上,按照织物试样放置的不同可分为垂直法、45°倾斜法、水平法。本文介绍最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垂直法、45°倾斜法、水平法和限氧指数法。 3.2 垂直法 3.2.1 原理 该种测试方法规定试样垂直放置(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水平线垂直),燃烧源在试样的下方引燃试样,测量试样的最小点燃时间、续燃时间、阻燃时间、火焰蔓延速度、碳化长度(损毁长度)、碳化面积(损毁面积)等与阻燃性能有关的指标,并据此来评定样品的阻燃性能级别或是否合格。 3.2.2 主要测试标准(表4) 表4 3.3 45°倾斜法 3.3.1 原理 该种测试方法规定试样45°倾斜放置(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水平线成45°角),燃烧源在试样下方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引燃试样(有的方法规定为上表面,有的方法则规定为下表面),测量试样向上燃烧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或测量试样燃烧后的续燃和阻燃时间、火焰蔓延速度、碳化长度(损毁长度)、碳化面积(损毁面积)或测量试样燃烧至试样下端一定距离处需要接触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3242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 习 一、单选题 1.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 )。 A、低氧环境 B、任何有毒性气体环境 C、高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D、低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不高于1%的低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2.化工企业的储罐是巨大能量或毒性物质的储存器,在人员、操作单元与储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罐区的布局要考虑罐与罐、罐与其他生产装置的间距。同时还要优先考虑( )。 A、储罐与仪表室的距离 B、设置接闪杆 C、设置隔油池位置 D、设置围堰所需要的面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罐区的布局有以下3个基本问题:①罐与罐之间的间距;②罐与其他装置的间距;③设置拦液堤所需要的面积。 3.泵是化工装置的主要流体机械。泵的选型主要考虑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下列关于泵选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屏蔽泵输送苯类物质 B、采用防爆电机驱动的离心泵输送易燃液体 C、采用隔膜式往复泵输送悬浮液 D、采用普通离心泵输送胶状溶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选用泵要依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溶液可选用任何类型泵输送;悬浮液可选用隔膜式往复泵或离心泵输送;黏度大的液体、胶体溶液、膏状物和糊状物,可选用齿轮泵、螺杆泵或高黏度泵;毒性或腐蚀性较强的可选用屏蔽泵:输送易燃易爆的有机液体可选用防爆型电机驱动的离心式油泵等。 4.锅炉结构复杂,且系统中存在水、汽、烟、电、燃料等介质,检修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风险,必须针对各类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下列关于锅炉检修的安全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检修锅炉相连接的风、烟、水、汽、电和燃料系统必须可靠隔断 B、禁止带压拆卸连接部件,可以在器内有压力时拧螺栓或其他零件 C、锅水温度至70℃以下时,方可打开被检锅炉的各种门孔 D、锅炉内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清理锅炉内的垢渣、炉渣、烟灰等污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检验检修锅炉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方能进行,不能在器内有压力的情况下卸下或上紧螺栓或其他紧件,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5.油船装卸过程是油船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装卸过程易因流速过快形成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下列关于油船装卸过程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B、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C、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D、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接输油管时,应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后拆地线。 6.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入硝基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硝化。用硝酸根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羟基的化学反应,是另一种类型的硝化反应。下列关于硝基反应及其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硝酸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 B、硝酸盐和氧化氮可以作为硝化剂 C、硝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鉴别纺织面料的几大方法

鉴别纺织面料的几大方法

纺织面料的鉴别方法 纺织面料鉴别主要可以从三个纬度入手,纺织面料成分、纺织面料正反面及经纬向、纺织面料外观质量,通过对这三大方向去鉴别,可以帮助面料采购商找到物优价廉的好布料。下面,小编详细介绍三大类鉴别法的具体方法,学着点哦~ 1纺织面料成分的鉴别 1.感官鉴别法 (1)主要方法 眼看:运用眼睛的视觉效应,观看面料的光泽明暗、染色情况、表面粗糙与否及组织、纹路和纤维的外观特征。 手摸:运用手的触觉效应,感觉面料的软硬、光滑、粗糙、细洁、弹性、冷暖等。 用手还可以察觉出面料中纤维和纱线的强度和弹性。 耳听、鼻嗅:听觉和嗅觉对判断某些面料的原料有一定的帮助。如蚕丝具有独特的丝鸣声;各类不同纤维面料的撕裂声不同;腈纶和羊毛纤维面料的气味有差异等。 (2)四个步骤 第一步,初步区分纤维或面料的所属大类。 第二步,由面料中纤维的感官特征,进一步判断原料的种类。 第三步,根据面料的感官特征做出最终判断。 第四步,验证判断结果。如果对判断把握不大时,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予以验证。如果判断有误,可以重新进行感官鉴别或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别。 2.燃烧鉴别法 常见纺织纤维的燃烧特征 ①棉纤维,遇火即燃烧,燃烧速度快,产生黄色火焰,有气味;稍有灰白色烟,离火 后可以继续燃烧,吹熄火焰后仍有火星在续燃,但延续时间不长;燃烧后能保持原绒形状,手触易碎成松散的灰,灰烬呈灰色细软粉末,纤维的烧焦部分为黑色。 ②麻纤维,燃烧的速度很快,软化,不熔,不缩,产生黄色或蓝色火焰,有烧草的气 味;离开火焰继续迅速燃烧;灰烬少,呈浅灰色或白色草灰末状。

③羊毛,接触火焰不马上燃烧,先卷缩,后冒烟,然后纤维起跑燃烧;火焰呈橘色黄 色,燃烧速度比棉纤维慢,离开火焰立即停燃,不易续燃,有烧头发和羽毛的臭味; 灰烬不能保持纤维原状,而呈不定形或球状有光泽的黑褐色脆块,用手指一压即粉碎,灰烬数量较多,有燃烧时的气味。 ④蚕丝,燃烧比较慢,熔融并卷曲,烧时缩成一团,有烧毛发的臭味;离开火焰时略 带闪光,缓慢燃烧,有时会自灭;灰为黑褐色松脆小球,用手指一压即碎。 ⑤粘胶纤维,燃烧性状基本与棉相似,但粘胶纤维燃烧速度比棉纤维稍快,灰烬更少, 有时不易保持原形,粘胶纤维燃烧时会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⑥醋酯纤维,燃烧速度快,有火花,一边熔化,一边燃烧,烧时有刺鼻的醋酸味;离 开火焰时,一边熔化,一边燃烧;灰为黑色有光泽的不规则块状,可用手指压碎。 ⑦铜氨纤维,燃烧速度很快,不熔融,不收缩,有烧纸的气味;离开火焰继续迅速燃 烧;灰烬少,呈浅灰色或灰白色。 ⑧燃烧时纤维先卷缩,一边熔化,一边缓慢燃烧,有黄白色火焰,火焰边呈蓝色,火 焰顶部冒黑烟;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时会停止燃烧而自灭;燃烧时有芳香气味或甜味;灰烬为黑褐色硬质小球,用手指不易捻碎。 ⑨锦纶,与火焰接近时引起纤维收缩,接触火焰后,纤维迅速卷缩,并熔融成透明的 胶状物,同时有小气泡。 ⑩腈纶,一边熔化熔融,一边燃烧,燃烧速度快;火焰呈白色,明亮有力,有时略有黑烟;有类似烧煤焦油的鱼腥臭味或辛辣味;离开火焰继续燃烧,但燃烧速度缓慢; 灰烬为黑褐色不规则脆性小球,用手指易捻碎。 ?维纶,燃烧时纤维迅速收缩,慢慢燃烧,火焰很小,几乎无烟;当纤维大量熔融时会产生较大的深黄色火焰,有小气泡;烧时带有电石气的特殊臭味;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时会自灭;灰烬为黑褐色不规则脆性小珠,用手指可捻碎。 ?丙纶,一边卷缩,一边熔化,缓慢燃烧;有蓝色明亮火焰,冒黑色浓烟,有胶状物滴下;有类似烧石蜡的气味;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时会自灭;灰烬为不规则硬块状,透明,用手指不易捻碎。 ?氯纶,难以燃烧;在火焰中熔融燃烧,冒黑色浓烟;离开火焰立即熄灭,不能续燃; 烧时有难闻的刺鼻氯臭味;灰烬为不规则黑褐色硬块,用手指不易捻碎。 ?氨纶,接近火焰先膨胀成圆形,而后收缩熔融;在火焰中熔融燃烧,燃烧速度比较缓慢,火焰呈黄色或蓝色;离开火焰边熔融边燃烧,缓慢自灭;烧时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灰烬为白色黏着性块状物。

常见蔬菜种类三种蔬菜分类方法

常见蔬菜种类三种蔬菜分类方法 蔬菜作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的蔬菜共有200多种,在同一种类中,还有许多变种,每一变种中又有许多品种。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就需要对这些蔬菜进行系统的分类。常用蔬菜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和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常见蔬菜种类三种蔬菜分类方法 一、植物学分类法 依照植物自然进化系统,按照科、属、种和变种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分别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不同科。采用植物学分类可以明确科、属、种间在形态、生理上的关系,以及遗传学、系统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对于蔬菜的轮作倒茬、病虫害防治、种子繁育和栽培管理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常见蔬菜按科分类如下: (一)单子叶植物 1、禾本科(Gramineae)毛竹笋、麻竹、菜玉米、茭白。 2、百合科(Liliaceae)黄花菜、芦笋、卷丹百合、洋葱、韭葱、大蒜、南欧葱(大头葱)、大葱、分葱、韭菜、薤。 3、天南星科(Araceae)芋、魔芋。 4、薯蓣科(Dioscoreaceae)普通山药、田薯(大薯)。 5、姜科(Zingiberaceae)生姜。 (二)双子叶植物

1、藜科(Chenopodiaceae)根菾菜(叶菾菜)、菠菜。 2、落葵科(Basellaceae)红落葵、白落葵。 3、苋科(Amaranthaceae)苋菜。 4、睡莲科(Nymphaeaceae)莲藕、芡实。 5、十字花科(Cruciferae)萝卜、芜菁、芜菁甘蓝、芥蓝、结球甘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球茎甘蓝、小白菜、结球白菜、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芽用芥菜、根用芥菜、辣根、豆瓣菜、荠菜。 6、豆科(Leguminosae)豆薯、菜豆、豌豆、蚕豆、豇豆、菜用大豆、扁豆、刀豆、矮刀豆、苜蓿。 7、伞形科(Umbelliferae)芹菜、根芹、水芹、芫荽、胡萝卜、小茴香、美国防风。 8、旋花科(Convolvulaceae)蕹菜。 9、唇形科(Labiatae)薄荷、荆芥、罗勒、草石蚕。 10、茄科(Solanaceae)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香艳茄、酸浆。 11、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甜瓜、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西瓜、冬瓜、瓠瓜(葫芦)、普通丝瓜(有棱丝瓜)、苦瓜、佛手瓜、蛇瓜。 12、菊科(Compositae)莴苣(莴笋、长叶莴苣、皱叶莴苣、结球莴苣)、茼蒿、菊芋、苦苣、紫背天葵、牛蒡、朝鲜蓟。 13、锦葵科(Malvaceae)黄秋葵、冬寒菜。 14、楝科(Meliaceae)香椿。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doc 10页)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doc 10页)

浅析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孙文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消防支队,濮阳457001) 提要: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

一、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彩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天津消防科研所已经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2、阻燃剂的分类: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大全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提供纺织原料及制品的分析检测服务,检测项目涉及力学性能、老化测试、成分分析和配方还原等,可出具权威资质报告(CMA、CNAS)。 检测产品: 医疗、卫生用无纺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民用抹布、擦拭布、湿面巾、魔术毛巾、柔巾卷、美容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及一次性卫生用布等。 家庭装饰用无纺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服装用无纺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工业用无纺布:屋面防水卷材和沥青瓦的基材、增强材料、抛光材料、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农业用无纺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其它无纺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袋、鞋材等。 检测项目: 色牢度检测:耐水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干、湿)、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光照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 物理性能检测: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度、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耐磨性、洗后外观、尺寸稳定性等 功能性检测:透气性、透湿性、燃烧性能、防水性能(静水压、泼水、雨淋)、静电测试 化学性能检测:PH值的测定、成分分析、甲醛含量、偶氮测试、重金属。 评估指标:拉力强度、延伸率、撕裂强度、顶破强度、剥离强度、成分分析等 检测标准: DB34/T 1816-2013 无纺布菌条结合化学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 JB/T 11873-2014 带式真空过滤机无纺布滤带 JB/T 12547-2015 涂附磨具无纺布抛光轮

织物分类及鉴别的基础知识

织物分类及鉴别的基础知识(一) 一、织物组织1、定义:纺织品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也就是经纬线按一定规律地相互沉浮,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纹路和花纹,这种组织称为织物组织。 2、织物组织分类: ① 原组织:是最简单的织物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它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三种。 ② 小花纹组织:是由上面三种基本组织变化,联合而形成的。如山形斜纹布、急斜纹。 ③ 复杂组织:又包括二重组织(多织成厚绒布,棉绒毯等)、起毛组织(如灯芯绒布)、毛巾组织(毛巾织物)、双层组织(毛巾织物)和纱罗组织。 ④ 大花纹组织:也称提长花组织,多织出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美丽图案。 ⑤ 缎纹组织:布表面光滑但不结实、易刮伤、易起毛。 3、织物的密度:密度指织坯成品单位长度中经纱和纬纱的根数,常用10平方厘米或1平方英寸中纱线根数表示。床上用品织物常见密度:30S纱78*65,78*54,20S纱60*60,40S纱90*90、110*80、133*72,28S纱70*60,单位:根/1英寸。 4、织物的回潮率,公定重量。 ① 回潮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公定回潮率:棉纱%,棉布8%,涤棉纱65/35布匹%,涤 棉50/50,布匹% ② 公定重量:织物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为公定重量。 二、纺织品分类: 1、按用途可分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工业用品三大类; ① 衣着用纺织品包括制作服装的各种纺织面料以及缝纫线、松紧带、领衬、里衬等各种纺织辅料和针织成衣、手套、袜子等。 ② 装饰用纺织品在品种结构、织纹图案和配色等各方面较其他纺织品更要有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工艺美术品。可分为室内用品、床上用品和户外用品,

阻燃标准

我国纺织品阻燃标准简介 2011年3月2日中国纤检 火灾每年都给我国的人员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阻燃织物的运用能有效延缓火势蔓延,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使用阻燃织物可以避免人更多地员伤亡。我国纺织品的燃烧性能要求主要是针对防护服、公共场所内使用的织物、交通工具内饰物提出的。本文简要介绍我国现有的阻燃标准。 1 GB17591—2006《阻燃织物》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饰用、交通工具(包括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内饰用、阻燃防护服用的机织物和针织物。 1.2 燃烧性能要求 标准要求阻燃织物的燃烧性能应符合表1要求。 标准对标志的要求有:每个包装单元的使用说明还应包括燃烧性能等级如:阻燃织物B1级(装饰用);阻燃织物B2级(装饰用,耐水洗20次);阻燃织物B2级(汽车内饰用);阻燃织物B2级(阻燃防护服用,耐水洗12次)。 2 GB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 2.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服用者从事有明火、散发火花、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和有易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场所穿的阻燃服,不适用于消防救援中穿用的阻燃防护服。 2.2 阻燃性能要求 面料阻燃性分为A、B、C三个等级,阻燃性能项目和指标见表2。缝纫线的阻燃性能为试验时,不熔融和烧焦现象。

2.3 阻燃性能试验方法按GB/T 5455执行。缝纫线的阻燃性试验按如下方法进行:高温烘箱加温至260℃稳定后,将100 m阻燃缝纫线放入烘箱5 min后取出。 2.4标识 产品标志应符合GB 5296.4有关规定,每套(件、条)服装应有认证许可标识及信息、产品执行标准、合格证、生产企业名称、厂址、产品名称、规格号型、材料组分、洗涤方法和检验章,每件产品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 3 GB8965.2—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2部分焊接服》 3.1适用范围 适用于焊接及相关作业场所,可能遭受熔融金属飞溅及其热伤害的作业人员用防护服。 3.2 阻燃性能要求 防护服面料的阻燃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 面料阻燃性能的检测按GB/T 5455执行。 3.4标志 每套焊接防护服上应有永久性标识,包括安全标志标识、合格证,合格证中的内容应有产品名称、产品类别、防护级别、生产日期、有效期、制造厂名、厂址等。防护服标志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GB/T 20097《防护服一般要求》的规定。 4 GB50222—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4.1适用范围 适用于民用建筑内装饰织物(如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4.2 燃烧性能要求 装饰织物的燃烧性能等级分别为B1和B2级,见表4。 表 4.3 测试方法根据GB/T 5455进行测试。 5 GB20286—2006《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 5.1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所如影剧院、卡拉OK厅、商场、宾馆(饭店)、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等场所使用的阻燃制品及组件。 5.2 燃烧性能要求 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分为6大类,其中助燃织物按燃烧性能分为2个等级:一级非耐洗阻燃织物:阻燃1级(织物非耐洗);二级耐洗阻燃织物:阻燃2级(织物耐水洗30

阻燃防护服

阻燃防护服(GB 8965-88) 1988-11-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防护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运输、保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炉窑、金属热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场所从事有明火或散发火花或在熔融金属附近处操作以及在有可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地方工作时,所穿用的阻燃防护服(以下简称阻燃服),以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伤害。 2 术语 阻燃防护服:是指在直接接受火焰及炽热物件后,能减缓火焰漫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人体的安全与健康使用的防护服。 3 技术要求 3.1 阻燃服成品的质量要求 3.1.1 外观:服装质量要求按GB 2661-81。 3.1.2 服装的接合部位贴合或缝合的强度:按 4.2的规定方法进行试验,其抗拉强度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3.2 结构设计 阻燃服包括帽、衣、裤、外衣和鞋盖。 3.2.1 一般结构设计的阻燃服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3.2.1.1 轻便并有一定的牢固性,以利于人体的活动。 3.2.1.2 便于穿着和解脱,具有一定舒适感。 3.2.1.3 阻燃服上一般要求明衣袋应带有衣盖,以免积存飞溅熔融的金属或其他污染物。 3.2.1.4 缝制加工按GB 2661—81。 3.2.2 阻燃服必须在适宜处留有通气孔隙,以利排汗和调节体温。但通气孔隙不得影响服装的结构强度,以及孔隙结构不得使外界异物串入服装内部。 3.3 材料

3.3.1 衣料要求:采用经阻燃整理且能耐受多次洗涤(在洗衣机内置入合成洗衣粉,按一般洗衣浓度,温度60℃,洗涤时间15min,洗涤50次以上)的织物。不得采用热熔性和能集聚静电及放电的织物。 3.3.2 缝线要求:不得使用合成纤维纱线。 3.3.3 附件:扣、钩应便于连结和解脱。扣、钩的材质不得使用易熔易燃的材料(若扣、钩缝在服装里面时,不受此限制)。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检验:检查服装结构形式是否符合3.1,3.2的规定要求。 4.2 服装结合部位的强度试验:从衣、裤成品的四个部位剪取缝合处中心宽50mm,长2 00mm的试片,将其安装于拉伸试验机上,夹持具宽度为50mm,夹持间距为150mm,以200m m/s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试验,求出各试片的断裂荷重,取最低值作为结合部位的抗拉强度。 4.3 阻燃性能试验:采用GB 5455—85《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4.4 阻燃性能试验指标要求见表2: 表2 不得低于三级,在试验中发现纺织产品有熔化收缩现象时为不合格品。 5 检验规则 5.1 凡生产阻燃织物及生产阻燃服的产品需经国家指定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监检,如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发给合格证书,方准批量生产。 5.2 国家指定的技术部门对阻燃织物生产厂或服装厂及使用部门的产品应进行定期抽检,当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在同批号产品中复检,如复检仍然不合格时,此批产品立即停售,听候处理。 5.3 产品在三年贮存期内,阻燃性能应基本稳定,连结的部位应牢固可靠。超期贮存的产品,应按规定送检,重新认定是否合格。 5.4 产品用的纺织品织物质量性能试验由纺织部门相应单位承担。由生产厂负责产品自检,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ISO国际阻燃、防火测试标准

ISO国际阻燃、防火测试标准 ISO 340:2004: 传送带-燃烧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ISO 340:2004: Conveyor belts - Laboratory scale flammability characteristic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 Abstract 摘要 ISO 340:2004 specifies a method for assessing, on a small scale, the reaction of a conveyor belt to an ignition flame source. It is applicable to conveyor belts having a textile carcass as well as steel cord conveyor belts. ISO 834-1: 阻燃测试-建筑材料-第1部分:一般要求 ISO 834-1: Fire-Resistance Tests - Elemen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Corrigenda, Amendments and other parts -ISO/TR 834-2:2009 -ISO/TR 834-3:1994 -ISO 834-4:2000 -ISO 834-5:2000 -ISO 834-6:2000 -ISO 834-7:2000 -ISO 834-8:2002 -ISO 834-9:2003 ISO 871:2006 塑料使用热炉点燃温度的测定 ISO 871: plastics test standard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ignition temperature using a hot-air furnace

蔬菜分类与种类识别

蔬菜分类与种类识别 一、目的要求 (一)认识、鉴赏各种蔬菜植物及其食用(产品)器官; (二)对各种蔬菜分别进行“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及“农业生物学分类”;掌握蔬菜分类的方法; (三)掌握蔬菜三种分类法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二、材料用具 材料各种类别的蔬菜(根菜、茎菜、叶菜、果菜、花菜等)植株或食用器官的鲜活标本、多媒体课件、彩色图片或标本、挂图、模型等。 用具无 三、实践步骤与方法 说明:蔬菜作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的蔬菜约超过450种,我国约有200多种,普遍栽培的有50一60种。而且同一个“种”内又有不同的亚种或变种,变种中又有不同的品种。所以,对于种类繁多的蔬菜植物,为学习或研究之方便,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使其系统化、规律化。目前,我国常用的蔬菜分类方法有: 1.植物学分类法依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尤其是花器特征,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包括亚种、变种)进行基本分类。经粗略统计200余种蔬菜作物分属于20多个科,且绝大多数为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少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 植物学分类法优点:①明确了各种蔬菜作物之间彼此的亲缘关系。这对实际生产中的良种繁育和病虫害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同一物种内,不同的亚种、变种和品种之间,其花粉如果相互混杂,仍然可以正常地受精结籽。如果在采种栽培时,不同的亚种、变种或品种之间不进行有效的隔离,就很容易造成后代品种混杂、良种繁育失败。因此,可利用植物学分类明确蔬菜间的亲缘关系,科学有效地进行采种栽培。如甘蓝和菜花;根芥菜和榨菜、雪里蕻。②植物学分类法还可指导蔬菜的轮作倒茬,避免同一病虫害的传染蔓延等.有利于栽培上病虫害防治;③各种蔬菜有相对固定的拉丁学名,为世界通用,便于国内外交流。其缺点是,有些作物属于同科同种,但其生长发育特性和栽培技术差异较大,不便于生产和研究使用,如茄科的马铃薯和番茄。 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虽约有20多个科。但常见的一些种或变种主要集中在8大科。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作者:

-----------------------日期:

浅析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孙文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消防支队,濮阳457001) 提要: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 一、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彩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天津消防科研所已经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2、阻燃剂的分类: 针对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了不同的阻燃剂。如无机阻燃剂主

各种面料识别方法

各种面料识别方法 一、纺织纤维的分类人们用来制作衣服的纺织纤维共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纤维,另一类是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又分两种:一种是动物纤维,主要是蚕丝和羊毛;另一种是植物纤维,主要是麻和棉花。化学纤维也右两种:一种是人造纤维,如黏胶、富强、铜氨醋酸纤维等;另一种是合成纤维,即所谓“六大纶”。 二、纺织纤维的鉴别鉴别纺织纤维有感官法、燃烧法、试剂化验和显微镜观察分析等几种方法。 (1)感光法就是靠人的感觉器官去分辨出纤维的种类。如用肉眼看(看它的颜色、质地、光泽等),用shoumo (摸它的质感、厚薄等),用耳听(听它的丝鸣等)。 (2)燃烧法是从织物上抽几根经纱纬线,用火点燃,细细观察,看它在燃烧时的变化。根据燃烧的速度、火焰的颜色、散发出来的气味,以及燃烧后灰烬的颜色、形状、硬脆度等特征,大致可判断出纤维的种类。 纤维燃烧的鉴别可参见表1-1。表1-1? 纤维燃烧辨别

纤 维种类 燃烧情况气味灰烬颜色和形状 棉燃烧很快,产生黄色火 焰及蓝焰 有烧 纸气味 灰烬少,灰末 细软呈浅灰色 麻燃烧块,产生黄色火焰 及蓝色 有烧 草气味 灰烬少,草灰 末状,呈浅灰色 或灰白色 羊毛一面徐徐冒烟起泡,一 面燃烧有烧 毛发臭味 灰烬多为有 光泽的灰色,发 脆小球块状且易 碎 蚕丝燃烧慢,烧缩成一团 同上 灰烬为黑褐 色小球用手一压 就碎 黏胶纤维燃烧快,产生黄色火焰有烧 纸气味 挥金少,呈浅 色或白色 醋酸纤维 燃烧缓慢,熔化后离开 火焰,一面熔化一面燃烧 有刺 鼻醋酸味 灰烬为黑色 有光泽块状可用 手指压碎 涤纶 燃烧先卷缩,一面熔 化,一面冒烟燃烧,有灰 有芳 香族气味 灰烬为褐色 小珠可用手捻碎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浅析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孙文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消防支队,濮阳457001) 提要: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 一、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彩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天津消防科研所已经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2、阻燃剂的分类: 针对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了不同的阻燃剂。如无机阻燃剂主要

我国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朱平隋淑英安平林王炳 中国纺织大学孙铠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这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4万起,死亡人数2—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3亿人民币。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十人,受伤七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我国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纺织品阻燃技术始于50年代,以研究棉织物暂时性阻燃整理起步,但发展缓慢。60年代才出现耐久性纯棉阻燃纺织品。70年代开发了PyrovatexCP型阻燃剂,并开始了对合成纤维及混纺织物阻燃技术研究阶段。80年代,我国阻燃织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许多单位开发了棉、涤及混纺织物的阻燃剂及整理技术和阻燃合成纤维。 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总体说来,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阶段。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酯、羟乙基四溴双酚A(涤纶);氯化聚两烯、六溴环癸烷、乙二酸(五溴苯 )酯、磷酸三溴苯酯-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五氧化二锑等(腈纶)及苯氧基磷腈、噻嗡磷酸酯(粘胶)等。 通过小试或中试鉴定的单位有:A.阻燃涤纶:吉林纺织设计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原山东纺织工学院)、上海化纤公司、天津化纤研究所、江苏纺研所等。B.阻燃丙纶:南京化工设计研究院、北京化纤研究所、江苏纺研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山东化纤所、山海关化纤厂、广州化纤所等。C.阻燃锦纶:成都科大、四川维纶厂等。D.阻燃腈纶:上海合纤所、上海金山石化、山西煤化所、山东工业大学等。E.阻燃粘胶:上海纺研院、丹东化纤厂、南京化纤厂、上海第三化纤厂、福建南平化纤厂等。 1.绵织物的阻燃整理;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发展很快,目前国内比较成熟,阻燃剂基本可以自给,可以工业化生产。 纯棉耐久性阻燃整理大体有下列三种方法: A.Proban/氨熏工艺,Proban法是英国Wilson公司首先用于工业化生产,传统的Proban法是阻燃剂THPC(四羟甲基氯化眆)浸轧后焙烘工艺,改良的方法是Proban/氨熏工艺,工艺流程为:浸轧阻燃整理→烘干→氨熏→氧化→水洗→烘干。国内计有北京光华、江阴印染厂、鞍山棉纺印染厂等引进国外的助剂和设备进行生产。这是目前公认的阻燃效果好、织物降强小、手感影响少的工艺。但由于设备问题限制了其推广。 B.PyrovatexCP整理工艺。国内已有上海农药厂、常州化工研究所、天津合材所、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纺织服装学院等单位生产该助剂。产品的阻燃性能较好,耐久性好,可耐家庭洗涤50次甚至200次以上,手感良好,但强力降低稍大。国内使用该类阻燃剂的厂家二、三十家。 纯棉暂时性、半耐久性阻燃整理——电热毯、墙布、沙发布等织物的阻燃耐洗次数要求不是很高,这类产品做暂时性或半耐久性阻燃整理即可。即能耐1—15次温和洗涤,但不耐皂洗。主要有硼砂-硼酸工艺、磷酸氢二铵工艺、磷酰胺工艺、双氰胺工艺等。上述工艺应用在纯棉织物上工业化生产的不多。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SFR-203属半耐久性阻燃整理剂。 2.毛织物的阻燃整理; 羊毛具有较高的回潮率和含氨量,故有较好的天然阻燃性,但若要求更高的标准,则需进行阻燃整理。最早的羊毛阻燃整理是采用硼砂、硼酸溶液浸渍法,产品用于飞机上的装饰用布。这种方法阻燃效果良好,但不耐水洗。60年代后采用THPC处理,耐洗性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