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请表

陕西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请表
陕西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请表

附件2

陕西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请表

填表说明:

1.项目类型:可多选;□中打√;其他类型()中用简要文字表述。

2.项目内容:可多选;其他内容()中用简要文字表述。

3.校企合作学校不足2个的,第二个合作学校内容不填;超过2个的,请按格式自行插入表格填写“合作学校名称、合作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内容、合作期”。

4.具备条件:可多选;□中打√;对选定具备的条件,企业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PDF)。

5.企业自查情况简述:请围绕本企业是否符合通告中提出的“建设培育企业范围”“建设培育企业条件”等要求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简要情况填入表中,字数不超过300字(小四号宋体)。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 摘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由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渐进性突出的特点,因此,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优势,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 1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加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力度至关重要。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实施产教融合,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实施产教融合,能够大大的压缩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周期,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最后,实施产教融合,能够增强专业岗位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从而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指导理念,对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轨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存在着偏颇,首先,在传统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着求全化的办学倾向;其次,在未能全面整合、利用原有先进教学经验的前提下,盲目依据地方性产业优势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从而致使应用型高校在人才难以有效填补社会产业化人才的缺口。 2.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导致高校专业设置难以实现和企业产业链的对接,且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因此,难以提高学生融入企业的契合度;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上课-考试-毕业”学习总流程固定,学生无法全面获取职业化技能需求;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形式多限于基地共建、顶岗实习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整个产教融合机制缺乏长效性。 2.3师资结构和教学技能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结构和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且师资队伍两极化严重,一方面资历较高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对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的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知识结构比较新颖,但实践经验尚且不足。此外,从企业外聘的专业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因此,“双师双能型”师资人才严重匮乏。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 1.优先考虑将入库企业参与举办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纳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工程资金支持范围。 2.对企业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所在企业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的培训补贴。 3.自2019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试点企业属于集团企业的,其下属成员单位(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对职业教育有实际投入的,可按本通知规定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允许抵免的投资是指试点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独立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投资和办学经费支出,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与职业院校稳定开展校企合作,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国家规划布局的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和基本运行费用的支出。 试点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足抵免的,未抵免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继续抵免。试点企业有撤回投资和转让股权等行为的,应当补缴已经抵免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 — 1 —

加。 4.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劳动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并核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机构,其承受的土地、房屋权属用于教学的,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免征契税。 5.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6.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 7.科教用地可兼容研发与中试、科技服务设施与项目及生活性服务设施,兼容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兼容用途的土地、房产不得分割转让。出让兼容用途的土地,按主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在现有建设用地上增加兼容的,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 2 —

全领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产教融合

全领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产教深度融合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协同创新平台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基本定位,明确了搭建平台对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等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学科建设范畴探索实践,借鉴产教融合理念,围绕共同目标,配合协作,资源互补,促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聚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为科技创新整合组织模式,分层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科研水平与企业活力相互融合,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过程,推进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获得实效。 标签:协同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应用型大学 自教育部2013年开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战略以来,现代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格局实施了战略性调整。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氛围。《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也对协同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共赢、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这将为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展好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摆在各应用型大学面前的重要工作。所以即要看清形势的发展,更要重视协同创新平台在经济领域的关键作用。 一、协同创新平台与产教融合的关系 (一)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平台内涵联系 关于产教融合是什么,目前尚未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义,从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国外教育体系来看,最早是德国《职业教育法》①把产教融合作为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教育与经济、劳动、行业组织共同协商制定职业教育法律、标准规范、共同负责规划决策、组织实施等工作,同时对各方面的职责、义务、工作方式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刘立新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从职业教育宏观、中观到微观管理、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过程都按照这一理念进行,从而为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过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1]。我国最早提出产教融合的说法是江苏无锡市技工学校,该校的说法是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的产品,以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产品意识、时间观念和动手能力,这里产教融合是狭义的概念。200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劳动保障报》等报刊报道了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技师学院等院校时,用到了“产教融合”的概念,但也没有明确阐述产教融合的内涵。2011 年教

2021年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附件1 欧阳光明(2021.03.07)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服务期满后,由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对于优秀试点院校,中心将予以专门宣传推广。 四、保障措施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令狐采学创作 附件1 令狐采学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令狐采学创作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

2020年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附件1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

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

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智库时代 ·147· 智库理论 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杨幸 李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是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经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产业应用课程的实践等环节的学习,达到培育出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文就对现阶段产教融合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所存问题展开阐述,并通过对如何完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现阶段教育行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产教融合;嵌入式;应用型课程;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2-0147-002 针对现阶段产教融合下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相关问题,众多科研人士开始对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而由于课程体系是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故为了教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在现阶段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不断开展对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现阶段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 社会对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为达到社会的要求,相关院校也应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以此逐渐提高自身教学成效,以期培育出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然而在院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挑战,如教学改革时往往只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革新,而忽视对教师所教科目、知识内容等进行革新,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改革的成效[1]。同时,课程建设也存在一定问题,往往由于科目繁杂而导致课程较多,故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往往难以将繁多的课程与实际进行结合,知识内容的繁杂也使得无法进行良好的实践应用,使得院校学生难以达到高度综合能力的人才要求。并且课程建设还存在将产教融合的核心强行嵌入至教学内容之中,导致课程与人才培养没有良好关联性的问题,也即是教学内容与产教融合的适合较差。使得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还不能很好的提高院校教学质量。 此外,在院校进行课程体系革新中,革新过程、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体系革新的重点有所偏离导致,现阶段相关部门、院校、管理者需要更加注重体系革新中的改革重点,以此在保障课程建设的过程不会偏离计划,导致革新成果不达预期。目前多是通过学校与学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了解社会、学生的需求,以此进行针对性教育,然在这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方的不同追求,如学校追求的是教育成效、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差异性导致合作的不协同性较大,往往阻碍了合作效果。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一)落实产教融合 要构建、完善产教融合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就先要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以此为基础才能保障其完善、革新、发展等阶段不会偏离产教融合的背景,确保其发展脚步始终跟随时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重视程度只是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基础,该课程体系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基础,通过其他多种课程的同调、辅助,满足社会对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多方面要求[2] 。此外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始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故在落实产教融合为构建课程体系夯实基础中,不仅需要教师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如自主学习、课后复习、技能实践锻炼等,以此确保产教融合的真正落实,为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课程体系 教学课程的体系构建往往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全面革新,在进行产教融合时首先要打好教学基础,如从通识教育课程着手,设置基础教育课程往往是院校进行良好教学的基础,通过健全通识教育课程,完善院校自身的课程体系,只有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为产教融合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通识教育课打好教学基础也能便于院校开展专业基础课,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便于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专业基础课程。在构建专业基础课时由于其是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可以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并通过更加详细的描述让学生对该课程拥有深入了解,如将该课性质分为理论课、该课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课程为系统性、逻辑性教学等。在经专业基础课打下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后,便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作为院校的主干科目,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院校特殊的教育观,故在进行该课时应该与 其他课程相结合,如在教学时,在相关基础知识课上便对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专业核心知识进行轻度讲解,为学生之后的专业核心课打下一定基础,也有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将专业核心教学建立在相关的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上,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在教学体系结构中为教学内容建立起更高的联系性,便于学生对专业核心进行更高效的学习,提高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成效。在进行专业核心课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来加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产业应用技术课便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专业课程,通过将理论、知识、技术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着更进一步的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并且产业应用技术课往往根据实践地点的发不同分为校内项目制课程、企业项目制课程两类,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社会人才需求的不同,自由更换实践类型,选择是在校内经教师指导进行更系统性的实践训练,还是在校外企业进行更加切合实际的全面实践,以此来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以打下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3]。此外,毕业实践设计科则是最后的学习阶段,也是必须完成的实践阶段,需要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来适应社会,并在实习中不断完善、强化自身,再结合所学知识、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写下毕业论文,这也将是其在校学习的总结。 (三)完善课程体系 要想提高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相关部门设下相关制度保障教育事业的发挥;院校积极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在课堂上创立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通过部分学习成效较高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学生全面提高等。之后为 (下转第150页)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资料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 — 1 —

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服务期满后,由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对于优秀试点院校,中心将予以专门宣传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2 —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产业结构经历着不断调整和深化的阶段。尤其是针对教育而言,对社会上各个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力资源保障是解决企业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地方发展,本身与城市的快节奏差距较大,低效率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愈发明显。本文深层次剖析了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助力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产业结构;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论述 产教融合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我国整体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供求结构失衡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企业很难寻找到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产教融合的目的既遵循了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出发,又为大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的平台。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主线,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的工作仍然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所谓的产教融合即校企共同作用,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掌握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顺应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潮流,扩大就业规模,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创新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产教融合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地方高校的学生。校企合作,产能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缓解社会上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矛盾问题。对于优化高校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使人才培养更能接地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教育实践意义。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政府、企业、学校的资源都能得到整合和优化分配。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利于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项目的绩效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172963.html,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项目的绩效管理 作者:梁娟蔡斯斯 来源:《现代企业》2020年第07期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指出:“以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形成各类教育和产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新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掀起“产教融合的浪潮”,以期通过各方资源的融合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融合”意为满足产业转型、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所需,“产”与“教”进行有组织、无边界的跨越。“产” 与“教”的融合不仅体现在主体的融合,即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等多主体围绕共同利益诉求的合作无间。更体现在内容上的融合。中国的“产教融合”与美国的“合作教育”和德国的“双元制”提法相当。美国的社区学院重视与企业、协会及个体经济部门展开合作,从而培养了众多的应用型人力资源。Louis Soares(2010)曾在《产 学合作的力量促进社区学院与企业间合作创新》中指出“美国社区学院与行业的协作关系是学校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或部门间的合作,目的在于整合跨界资源,实施将区域人力资源需求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特别要满足诸多非传统所指的学生。”德国双元制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双重学习场所、双重受教者身份和双重教育主体。校、企二元教育主体对学生均承担教育责任,学生从学校获得理论、到企业实践技能;德国的学校通过双元制既培养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企业得到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校企真正意义上融合并卓有成效。目前对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价聚焦在两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 二、产教融合中存在的绩效目标冲突与同化机遇 (一)成果转化与项目研究的冲突。企业追逐利润、关注成果市场化后的赢利。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科研项目与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成果是否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方向并不一致且动力不足。这充分凸显了“市场权威” 与“学术权威” 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人才利用与技能提升的冲突。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希望得到廉价的劳动力,而高校希望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实习体验,以使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 三、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管理 (一)组建产教融合项目团队—绩效管理的组织保证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 1 —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2 —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转发关于补充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2020)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转发关于补充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2020) 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旅体局、国资委、金融工作局、各区发展和改革局,各有关企业: 现将《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补充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我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补充申报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 一、请参加本批申报的企业(上一批申报的企业如已提交可不重复提交)对照《广东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附件1)的“二、建设条件”要求,符合条件的意向企业填写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报表(附件2),并提供佐证材料。申报表自查情况简述中说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具体事项、佐证材料清单,提交对应申报条件的校企合作协议书、产教融合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加盖公章)以及营业执照复印件。于2020年5月5日前将上述材料报送至所属辖区发展改革局,联系方式详见附件3。 二、请各区发展改革局会同教育、人社、经促、国资等部门积极组织初审并出具企业信用情况核查情况和申报材料审核意见。原则上不得在工作方案外增设条件,对符合条件企业应报尽报。 三、请各市直单位对各自联系企业或业务关联企业进行广泛推荐(企业报送资料要求见第一点),汇总意向企业名单并出具推荐意见后报送。 请各市直单位,各区发展改革局于2020年5月6日前将申报企业清单及初审意见(加盖公章)、企业申报材料通过OA 或电子邮箱反馈。 附件:1.《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补充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 2.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报表.doc 3.关于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各区联系方式.xls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4月27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产教融合改革有了新路径

产教融合改革有了新路径 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 产教融合改革有了新路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 我国为何要试点布局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企业将享受哪些政策“红包”?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产教融合改革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 为更好地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并通过试点,在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统筹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等3类试点对象,就是要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新路径新机制。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提出“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明确“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以重点带动全局,标志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正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成为引领新时代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变革的战略方向。 城市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改革政策落实的主节点。 “将各项改革任务压实下沉到各个地级城市,目标是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是要

构建产教融合改革的“基本盘”。在试点数量上,不宜“堆盆景”,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占有一定比例,体现一定代表性。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生人数10万人以上的有100家左右,全国500余家国家级开发区绝大多数也位于地级以上城市。 “选择50家城市开展试点,完全具备相应软硬件基础支撑。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将覆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家城市综合平衡,除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外,每个省、自治区重点打造1—2家改革标杆城市。”该负责人说。 注重发挥开发区重点企业、优势产业集聚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那么,试点行业与企业怎么选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释:原则上每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至少选择3—5个行业开展试点;初步考虑力争每个试点城市建设培育10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带动其他地区建设培育5000家以上企业。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我国共有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在建设实施中,要注重发挥开发区重点企业、优势产业集聚作用,努力争创“千区万企”的有利局面。 试点工作将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公共服务“补强提”工作有机结合。《实施方案》提出,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研发设计、数字创意、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融资租赁、工程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以及家政、养老、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型企业,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建设培育范围。 被选为试点的企业将享受哪些政策“红包”呢?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支持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稳妥有序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培育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试点目标任务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发挥大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到2022年,以中央企业和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为重点,建设培育若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首批拟建设培育20家左右),努力使其成为引领推动所在行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在全国带动建设培育数以万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优质企业、急需紧缺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二、试点重点领域 重点围绕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钢铁冶金、能源交通、节能环保、建筑装配、高端软件、普惠金融、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试点开展情况,扎实有序拓展试点重点领域范围。 三、试点工作机制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基本原则,按照自愿申报、复核确

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等程序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共同负责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政策统筹、组织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将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统筹推进。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明确试点建设培育基本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商有关部门提出试点建设培育的企业重点行业领域,结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明确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基本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结合试点开展情况,可适时对基本条件作出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负责) (二)建立公开多元信息征集通道。坚持社会公开征集、有关部门和地方推荐相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同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指导有试点意愿、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按要求填报申报表并提供相关支撑材料。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以及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以及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可按规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推荐相应行业和地区试点企业,并根据职能职责,协同做好相关政策支持和推进实施工作。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参与试点的由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并负责对其申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教融合型企业: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

工学院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评选标准【模板】

XX工学院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评选标准 1.培养方案产教融合特色明显。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有具体可实施的企业培养计划,实行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外协同式企业培养计划一体化模式。(评分占比15%) 2.产教融合型课程实施情况良好。行业企业产业教授、工匠大师、兼职教师参与制订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创新训练等环节。(评分占比15%) 3.产教融合型实验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引企进校、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行业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园区与学校共建共享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教师科技创新“三合一”实践基地,学生受益面广。(评分占比15%) 4.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建设成效突出。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型课程,编写产教融合特色教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共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受益面广。(评分占比15%) 5.产教融合教研、科研项目对接成效显著。教学研究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申报立项,横向课题立项数与到账经费,获得发明专利或国际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等产出明显。(评分占比15%) 6.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突出。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或实务课程兼职教师,培育满足需求、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评分占比15%) 7.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培养目标对接产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高。(评分占比10%)

附件1-2: XX工学院产教融合优秀人才培养方案(2019级)评选标准 1.按照“9775”模式制(修)订培养方案。90%的教师参与、调研7家典型企业、调研7家同类高校、有5位校外企业专家参与制修订或论证,使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需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评分占比20%) 2.培养方案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制定了具体可实施的企业培养计划,实行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外协同式企业培养计划一体化模式。(评分占比20%) 3.实践性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合理可行。培养方案能够体现大实践观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评分占比15%) 4.产教融合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工科专业产教融合型课程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10%,其它专业不低于5%。(评分占比15%) 5.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人才培养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符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毕业要求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并全面覆盖专业标准等相关规定。(评分占比10%) 6.开展了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需提供针对本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调研报告等佐证材料。(评分占比10%) 7.人才培养方案文字表述科学准确简洁,格式排版符合规范要求。培养方案符合《关于制(修)订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常工政〔2017〕159号)和《关于制订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规定》(校教〔2019〕8号)文件的有关要求。(评分占比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