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报对中国报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报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文/617寝室
摘要:
中国的近代报刊事业起源于外国人的办报互动以及外报在华的影响力逐渐加深,因此外报的早期活动对我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是外报在报刊的采访采访、写作、编辑、刊印、发行方面,很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报业的发展,一些有利的地方,在今天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外报近代报业国人办报
近代报刊的出版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社会政治文化条件和出版发行的物质技术条件。
尽管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具备了后者,但在当时的封建统治下,出版近代报刊所需要的社会文化、政治条件却始终不具备。
从文化上看,当时的中国文化有自己的一套固有框架,外来文化只能融于这个框架中,只准以华变夷,不准以夷变华。
孔孟之道仍是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外来文化很难产生多大影响;从政治上看,当时的中国,统治者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始知之”①的思想禁锢,对新闻出版活动的控制十分严厉。
以官报举例,谕旨和臣僚奏章哪些应抄发,哪些不应抄发,通过何种渠道抄发,往往由皇帝作最后的决定。
对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亦有诸多限制。
雍正六年上谕宣布“未经御览批发之本章,一概严禁,不许刊刻传播”②尽管乾隆以后这方面的限禁相对缓和一些,但是从根本上说,统治者同样不允许自己控制以外的其他任何类型的报纸发行,顽固地执行“言禁”“报禁”的政策。
1810年,嘉庆皇帝还发布谕旨,禁止外人印刷书籍或设立传教机关,“为首者立斩”③。
环境严苛,国内近代报刊发展很难实现。
然而,外报的兴起逐渐打破了这种禁锢。
外报是在殖民主义入侵中国,迫使中国转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武力保护下,葡、英、美、法等国相继来华办报。
西方国家商人为了占领市场,倾销产品,需要有关中国的各方面的信息,新兴民族工商业者为发展本国市场经济,也有增加国内政治经济信息的需求。
这时传教士和商人们便把西方新闻传播思想和“新闻纸”介绍给国人,恰好适应了时代、社会的要求。
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天津、北京、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如《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字林西报》、《香港中外新报》、《万国公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
这一时期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先后出版了大
约300家,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70%以上”④
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中国新闻史上
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并由此拉开了中
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以中国的第一份外报《蜜蜂华报》为例,笔者结
合前人观点表述一下其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影响和
作用,《蜜蜂华报》创办时的中国社会,是皇权高
度集中的社会,各种戒律甚为严格。
与此相应,
那时中国报纸的主体只能是封建官报在中国当时
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报纸是统治者用以维护封
建治体的工具。
官方的邸报固然如此,“民办的小
报和京报也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到控制下活动,
不能越雷池一步。
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
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
”
像《蜜蜂华报》以及之后创办的其他外报那样“可
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
纸是不可能出现的,换句话说,就历史进步性而
言,当时中国的任何一份报纸都不能与《蜜蜂华
报》等相比。
再者就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第一个中
文近代报刊,其对中国国人办报起了极大的带头
作用:第一,明确办报方针。
打开中国市场,目
的明确有的放矢;第二,宣传策略要切合实际。
取
之于受众的需求,受众需要什么就提供哪类的信
息;第三,培养出色的印刷以及杂志创办团队。
《察
世俗》等报纸的出现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
其办报理念和所传递的西学精神,客观促进了中
西文化的交流,虽说对近代要业有重要的启发作
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它的侵略性质。
在外报的影响下,国内一些知识分子开始逐步
认识到报刊的各种社会功能,积极投身报界,引
进“西学”,自办报刊。
最先问世的是艾小梅1873
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1874年1月,我国
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在香港主持创办《循环日
报》,同一时期,容闳在上海创办大陆第一份由中
国人主办的中文报纸《汇报》。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
子开始进一步向朝野介绍和推广近代化报纸,郑
观应、王韬不仅在报纸上发表鼓吹变法自强的言
论,还呼吁政府放宽言禁,允许报纸“指陈时事,
无所忌讳”。
戊戍变法时期,维新派力图对封建
专制政治进行改革,这些希望国家强盛起来的仁
人志士在近代报纸上找到了用武之地。
他们发现
办报论政比著书论政更加方便,影响也更大,于
是纷纷创办报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另一方面,一些维新派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造
成中国变革曲折、艰难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多年来
的改革仅仅注重上层政治结构的制度创新,很少
涉及到下层,而下层传统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
严重影响到变革的推广,于是梁启超等人逐步把
变革的目标从上层的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结构,
转移到开启下层的“民智”上来。
各地维新志士
把办报当作推进变法的重要手段。
1895年,康有
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随后,《时务
报》、《强学报》、《知新报》等维新报刊相继问世,
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
1896年到1898年三年
间,除了维新派报刊外,全国出现了近60家报刊
⑤。
这些新兴报纸多数是主张维新或倾向于维新
的,也都普遍重视对西方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的
介绍,还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科技报刊如《农学报》、
《算学报》等等。
几十年前,民主、公民、自由这些近现代社会观
念刚由外报传入中国时,国人还视之为异端,几
十年后,自由民主的思想观念终于为主流文化所
认同。
尽管维新变法失败了,但其后相当久的一
段时期内,好些大臣仍以《新民丛报》等启蒙报
刊为写作奏章的依据⑽,可见在报刊作用下,变
法革新的观念是何等深入人心。
维新报刊影响下
形成的新知识阶层掌握一定统治权力后,推动着
官场文化更新,推行新政、预备立宪和改革官制
反过来又推动新文化的广泛传播。
批判专制、提
倡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如创办法政学堂,由官
方翻译、出版各种宪政和法律书籍等等。
总之,近代报刊是与中国近代化转型历程相契合
的。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剧烈的
变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报刊的形成与发展。
同
样,近代报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社
会的近代化转型。
近代报刊在华出现,其传播的
内容为国人提供了知识体系,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这些人活跃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首
要推动因素。
近代报刊带来的关于近现代化的基
本知识、思想如市场经济、公民自由权利、民主
政治、法治等也极大地更新了人们的旧有观念。
虽然仅仅如此,真正意义上的近现代化还没有也
不可能完全实现,但近代报刊的确在某一程度上
使国人传统封闭锁国的心态向近代开放意识转
变,推进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
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1.《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05期梅琼林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49页
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年11月第44—45页
4、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27页.
5、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年第105-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