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之教育观差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之教育观差异
08旅游一班 苏凤云
总述中西教育理念
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追求个人外在的成功(次级优秀)。外在:地位、财富、名气
等外在可见的东西。没有出自内在品质的团队合作。现在所谓的一些团
队,很少有是出乎共同的价值观,多数是出乎利益观。次级优秀只能是
少数“精英”拥有。
2、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有:
积极主动等
(2)、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口头表达及书面表 达)、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决策能力、科学和技术运 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本我优秀”与“次级优秀”的关系
(1)、“本我优秀”往往是“次级优秀”的
先兆,也可能与“次级优秀”相伴而生。也就是说,
多可培养出专家,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则是通德通识的人才。 西方教育意义仅为功利,故在课程设置上偏重“达用”,及至近现代以
来,更强调专业知识教授与专项技艺的培养,几沦为职业培训,“西方 现代教育,最先本亦由教会发动,此刻教会势力亦退出了学校。教育全 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如此一来,培养的人才虽可以成为专家, 但人生却也随之分裂,“人的本身,亦为职业观念所分裂。如宗教家、 哲学家……等,每一职业,在其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杰出表现杰出成就 者,均目为一家。好像不为由人生大道而有职业,乃是为职业而始有人 生。全人生只成为功利的、唯物的。”接着他又借用庄子“道术为天下 裂”句来论证,“今天世界的道术,则全为人人各自营生与牟利,于是 职业分裂。”然而,“德性一观念,似乎极少人注意。职业为上,德性 为下,德性亦随职业而分裂。”
具有“本我优秀”的人最终都将具有“次级优秀”。
(2)、“次级优秀”可以独立出现。也就是说, 具有“次级优秀”的人,不具有“本我优秀”。
(3)、具有“本我优秀”的人,可能一辈子
也从未具备“次级优秀”。更有甚者,具有“本我
优秀”的人,主动放弃“次级优秀”。
钱穆论中西教育的差异
中西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教育意义与教育精神必使教育的培养目标迥异。钱先生认为西方教育至
前文已经论述过,钱穆先生并不反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但他主张的是以 人为学的中心、学为健全人格和完成德性的教育宗旨。“故中国学术乃 亦尚通不尚专。既贵学之能专,尤贵其人之能通。故学问所尚,在能完 成人人之德性,而不尚为学术分门类,使人人获得其部分之智识”,人 要通过学来健全人格、完成人之德性则“通”贵于“专”,因为“凡属 知识技艺,则终必偏至。惟人之所以为人,为其全生命之主宰与中心, 属于心情德性方面者,则贵于得大全,贵于能相通,尤为人类所以贵有 教育之最大宗本所在。”要使知识技艺有所功用,必要集中且指向特定 的目的,故必“偏至”,而人的成长属于“心情德性”方面,却非某一 方面的知识可以促成,非“得大全”和“能相通”不可。故“所谓全人 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作 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因此中国教育,比较忽视了一种偏才教 育。”故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教育并不看重偏才教育的做法,它无助于心 情德性的培养。但是,还要注意的是,钱先生不重视偏才教育却并也不 是要主张近代以来所言的通才教育,“近代教育上,有专家与通才之争。 其实成才则就其性之所近,宜于专而分。中国传统教育,也不提倡通才, 所提倡者,乃是通德通识。”他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的并非通 才教育,而是通德通识教育。或许有人以为二者并无区别,而按钱先生 的看法,通才仍是西方教育的一种结果,所谓通才不过是知识技艺稍为 广博一点的专家,它缺失的仍是德性的养成与人生的觉解(这里“通识” 之识非西方之知识之识,乃是德性之识、人生之识)。故钱先生所谓的 “通德通识”之人,当同于他提到的“通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 通人尤重于专家。而今日大学教育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为专家,而不 望人为通人。”大学教育当培养“通人”,而非专家,今日大学培养目 标偏离之远,亦当反思。
(1)、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频率,从而导致学生思想贫瘠。
(2)、单打独斗,很少有团队合作的意识。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遑论具体行动。
(3)、人格分裂。
wenku.baidu.com
二、西方(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追求“本我优秀”。“本我优秀”最核心的要素是品格和能力。
(1)、品格:善良、诚实、正直、爱心、毅力/耐心、自我激励/
中西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就使得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通 人”与西方教育培养的专家所能实现的人生意义有所不同。钱 穆先生的《人生十论》一书中指出人生有三步骤:人生之第一 步是生活,主要是人的物质生活;第二步是行为与事业,主要 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步是德性与生命,主要是指人性 的圆满完成。西方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或专家,满足物质生活可 能有余,但完成事业与生命却遥不可及,故只可达到人生之第 一步;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通德通识的人因不偏守一隅,亦 不为职业所分裂,方可能走完这三步。
故钱穆先生所主张教育理念之于今日可鉴之 处在于:西方教育在组织方式上可能有很多 可取的地方,但其教育在理念和精神上却有 很多可商榷之处;当今教育如何从中西教育 思想中互取有无,找寻一个更为完善的教育 形式来,则是我们学习体会钱穆先生教育思 想的初衷。
结语: 从中西教育差异评判上大致可以看出,钱穆先生大多对西方教
育的倾向持批评态度,对中国传统教育诸方面多予肯定。但自 近代以降,中国也迫于发展或艳羡西方,教育也走入了西方的 路径,历史的事实似乎使钱先生所固守的教育理念并无立足之 地。然而钱穆先生亦是一现代人,近代之历史他更清楚于我们, 故窃以为钱先生所主张的教育思想深刻之处在于,他要求中国 教育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传统:“教育的第一任 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 们自己的传统。正像教一个人都要认识他自己。”[23] 不知道 取长补短,必定灭亡,但若先破灭自己而学习别人,亦是极为 可悲的。
08旅游一班 苏凤云
总述中西教育理念
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追求个人外在的成功(次级优秀)。外在:地位、财富、名气
等外在可见的东西。没有出自内在品质的团队合作。现在所谓的一些团
队,很少有是出乎共同的价值观,多数是出乎利益观。次级优秀只能是
少数“精英”拥有。
2、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有:
积极主动等
(2)、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口头表达及书面表 达)、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决策能力、科学和技术运 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本我优秀”与“次级优秀”的关系
(1)、“本我优秀”往往是“次级优秀”的
先兆,也可能与“次级优秀”相伴而生。也就是说,
多可培养出专家,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则是通德通识的人才。 西方教育意义仅为功利,故在课程设置上偏重“达用”,及至近现代以
来,更强调专业知识教授与专项技艺的培养,几沦为职业培训,“西方 现代教育,最先本亦由教会发动,此刻教会势力亦退出了学校。教育全 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如此一来,培养的人才虽可以成为专家, 但人生却也随之分裂,“人的本身,亦为职业观念所分裂。如宗教家、 哲学家……等,每一职业,在其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杰出表现杰出成就 者,均目为一家。好像不为由人生大道而有职业,乃是为职业而始有人 生。全人生只成为功利的、唯物的。”接着他又借用庄子“道术为天下 裂”句来论证,“今天世界的道术,则全为人人各自营生与牟利,于是 职业分裂。”然而,“德性一观念,似乎极少人注意。职业为上,德性 为下,德性亦随职业而分裂。”
具有“本我优秀”的人最终都将具有“次级优秀”。
(2)、“次级优秀”可以独立出现。也就是说, 具有“次级优秀”的人,不具有“本我优秀”。
(3)、具有“本我优秀”的人,可能一辈子
也从未具备“次级优秀”。更有甚者,具有“本我
优秀”的人,主动放弃“次级优秀”。
钱穆论中西教育的差异
中西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教育意义与教育精神必使教育的培养目标迥异。钱先生认为西方教育至
前文已经论述过,钱穆先生并不反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但他主张的是以 人为学的中心、学为健全人格和完成德性的教育宗旨。“故中国学术乃 亦尚通不尚专。既贵学之能专,尤贵其人之能通。故学问所尚,在能完 成人人之德性,而不尚为学术分门类,使人人获得其部分之智识”,人 要通过学来健全人格、完成人之德性则“通”贵于“专”,因为“凡属 知识技艺,则终必偏至。惟人之所以为人,为其全生命之主宰与中心, 属于心情德性方面者,则贵于得大全,贵于能相通,尤为人类所以贵有 教育之最大宗本所在。”要使知识技艺有所功用,必要集中且指向特定 的目的,故必“偏至”,而人的成长属于“心情德性”方面,却非某一 方面的知识可以促成,非“得大全”和“能相通”不可。故“所谓全人 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作 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因此中国教育,比较忽视了一种偏才教 育。”故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教育并不看重偏才教育的做法,它无助于心 情德性的培养。但是,还要注意的是,钱先生不重视偏才教育却并也不 是要主张近代以来所言的通才教育,“近代教育上,有专家与通才之争。 其实成才则就其性之所近,宜于专而分。中国传统教育,也不提倡通才, 所提倡者,乃是通德通识。”他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的并非通 才教育,而是通德通识教育。或许有人以为二者并无区别,而按钱先生 的看法,通才仍是西方教育的一种结果,所谓通才不过是知识技艺稍为 广博一点的专家,它缺失的仍是德性的养成与人生的觉解(这里“通识” 之识非西方之知识之识,乃是德性之识、人生之识)。故钱先生所谓的 “通德通识”之人,当同于他提到的“通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 通人尤重于专家。而今日大学教育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为专家,而不 望人为通人。”大学教育当培养“通人”,而非专家,今日大学培养目 标偏离之远,亦当反思。
(1)、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频率,从而导致学生思想贫瘠。
(2)、单打独斗,很少有团队合作的意识。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遑论具体行动。
(3)、人格分裂。
wenku.baidu.com
二、西方(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追求“本我优秀”。“本我优秀”最核心的要素是品格和能力。
(1)、品格:善良、诚实、正直、爱心、毅力/耐心、自我激励/
中西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就使得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通 人”与西方教育培养的专家所能实现的人生意义有所不同。钱 穆先生的《人生十论》一书中指出人生有三步骤:人生之第一 步是生活,主要是人的物质生活;第二步是行为与事业,主要 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步是德性与生命,主要是指人性 的圆满完成。西方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或专家,满足物质生活可 能有余,但完成事业与生命却遥不可及,故只可达到人生之第 一步;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通德通识的人因不偏守一隅,亦 不为职业所分裂,方可能走完这三步。
故钱穆先生所主张教育理念之于今日可鉴之 处在于:西方教育在组织方式上可能有很多 可取的地方,但其教育在理念和精神上却有 很多可商榷之处;当今教育如何从中西教育 思想中互取有无,找寻一个更为完善的教育 形式来,则是我们学习体会钱穆先生教育思 想的初衷。
结语: 从中西教育差异评判上大致可以看出,钱穆先生大多对西方教
育的倾向持批评态度,对中国传统教育诸方面多予肯定。但自 近代以降,中国也迫于发展或艳羡西方,教育也走入了西方的 路径,历史的事实似乎使钱先生所固守的教育理念并无立足之 地。然而钱穆先生亦是一现代人,近代之历史他更清楚于我们, 故窃以为钱先生所主张的教育思想深刻之处在于,他要求中国 教育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传统:“教育的第一任 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 们自己的传统。正像教一个人都要认识他自己。”[23] 不知道 取长补短,必定灭亡,但若先破灭自己而学习别人,亦是极为 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