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营养与管理

后备母猪的营养与管理
后备母猪的营养与管理

后备母猪管理

2.1 后备种猪替代原则 农场决定是否替换种猪或向种猪公司购买父母代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就有后 备母猪同淘汰母猪的价格差异,现代的母猪体重可达320公斤,平均重也为200 公斤,尽管其每公斤的单价比肉猪低,但一头淘汰母猪的价格也会相当高,然 而,对购买父母代后备母猪的费用/利润的考虑就取决于超出淘汰猪价格后所额 外支付的费用。在许多国家,淘汰母猪的价格都按低于肉猪的价格计算,当育 种公司所生产的后备母猪按双倍于肉猪的价格销售时,购买后备母猪所带来的 利润就表明了这是一桩好买卖。 对100~500头母猪的小猪场来说,购买父母代母猪的其他好处也是明显的。首 先是方便,后备母猪可按所需要的数量和条件及时提供,大型猪场也常常将其 猪群的一部分作为扩繁群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后备母猪。对有些生产者来说, 健康控制是另外的考虑,因此,他们自繁自养后备母猪,以便尽可能少的引入 后备母猪。 所以,繁育后备母猪的决策取决于猪场的规模、管理经验和健康考虑,然而, 所有的后备母猪都应是质量最好的产品。 选择种猪要以遗传品质和健康状况为基础。 购买时,来源应单一,只有在征求兽医意见后方可改变。 现代的父母代母猪应该是母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并适合于特定的使用环境,父 系公猪应该是父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以确保其后代的屠体适合于当地的肉猪 市场。品系间的杂交确保了母猪的最大生产力及其后代的快速生长。进入这些 专门品系后就只有通过从有声望的育种公司购买来获得后备种猪,同母猪的额 外生产价值,以及所改良的育肥性能和屠体品质相比较,支付给育种公司的费 用是很少的。 2.2 更新率 猪场最佳的利润要通过保持生产母猪对猪场设施的满负荷运转来实现。 更新率=淘汰率+死亡率 一般地,商品猪场的更新率为45%,然而,母猪的死亡率高或青年母猪的浪费 会使更新率更高。 表2.1中的分析表明:淘汰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年母猪的返情,另外,猪 群中有高达30%的母猪在第二胎前就被淘汰。当后备母猪占猪群20%时,十分 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要安全地引进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性能理想并确保多数 后备母猪达到高生产水平的3~5胎。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殖场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多产仔、产好仔,降低产仔成本是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关键。它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和产仔后的哺乳母猪、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区别对待精心喂养。 (一)空怀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1、刚刚断奶的母猪,要强弱分栏,防止的强欺弱,以大欺小,必须现场监护防止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配合配种员做好配种工作。 3、空怀母猪以及妊后1个月期间,由于需要恢复和改补、产仔期身体的损耗,迅速复壮,多排卵为配准多产仔打好基础。最好喂饲哺乳母猪料,日喂2~3次平均3千克。对刚刚断奶的母猪,为防止乳房炎要适当减料,当乳房收缩出现皱折时再开始加料。要求猪群达到膘情一致,肥的少喂瘦的多喂,保证八成膘。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要按预产期顺序,安排圈栏,每圈4~6头,并照顾到强弱分开,保证妊母体况均匀。 2、要注意监护防止猪之间,互相咬斗,造成撕伤和肢体损伤。 3、妊娠母猪的饲养要实行高、低、高的模式。即妊娠第一个月母猪需要继续复壮,改补产仔哺乳过程中的

体能消耗。两者卵子在母猪输孵管上1/3处,等到精子受精后成为结合子、边发育边向子宫角处移动,最后安胎在子宫角上,并在它的周围形成胎盘与母体相连。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此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喂给营养不全的饲料,维生素缺乏或喂给发霉及有毒等刺激性大的饲料,都容易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所以加强母猪怀20孕天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头一个关键时期,可酌情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应略高可3千克左右。怀孕第二个月胎儿发育长量依然很小,需要的营养也少,并需控制母猪膘情。此期喂妊娠料,控制料量大约日喂2.25~2.5千克。 4、妊娠母猪饲料配方为:玉米63.5%,豆粕14.5%,渔粉2.0%,麦麸9.0%,稻糠7.0%,预混料4.0%,可消化蛋白14.5%,能量2.95兆卡/千克。怀孕第三个月胎儿增重550克,占生重的39%,长变为15厘米左右,怀孕最后20多天,胎儿生长很快,大约生60%是在此期生长的,因而加强孕母分娩前1个月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因此此期应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在3千克左右。 (三)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最大的目标,一是保证母猪健

母猪的饲料营养及饲养

第三讲母猪的饲料、营养及饲养 赵克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一.母猪饲养的指导原则 1.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母猪的饲养是一个猪场的基础。母猪饲养环节一旦出现大的问题,整个猪场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每一个规模化猪场必须重视母猪的饲养和营养。 每头能繁母猪每年消耗配合饲料1吨以上,加上饲料以外的费用(猪舍,人工,水电,疫苗,药费等),每年的饲养成本在2000元以上。也就是说,饲养一头母猪,不论一年能断奶多少头仔猪,都要耗费2000多元。因此,降低母猪饲养成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如果每头母猪没能断每年奶20头以上仔猪,每头断奶仔猪分摊的母猪成本就只有100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仅仅断奶仔猪15头,每头断奶仔猪就得分摊母猪成本133元。所以,要降低母猪饲养的成本,增加母猪的利润,最关键是增加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 增加母猪年断奶仔猪数需要科学的技术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和营养水平,科学的饲养技术,保持母猪高的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管理。任何环节的重大失误均可造成:产仔数降低,断奶前成活率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这3个指标基本决定了母猪年断奶仔猪数。增加产仔数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保证母猪高健康水平,科学、合理、认真的发情检查和配种技术;提高仔猪断奶前的成活率,要求母猪的营养科学合理,保证母猪高的健康水平,提供仔猪适宜的环境和营养,科学合理的产房管理等;第3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非生产天数。降低母猪的非生产天数能大幅提高母猪的年断奶仔猪头数。非生产天数是指:母猪既没有怀孕,又没有哺乳的天数。假设仔猪平均30天断奶,非生产天数与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关系如下: 非生产天数:34 48 63 77 91 106 母猪年产窝数:2.3 2.2 2.1 2.0 1.9 1.8 中国的母猪实际非生产天数相当高,超过70天的猪场很多。要降低非生产天数,非得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非生产天数的增加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断奶后再发情间隔天数延长;情期受胎率降低(返情,屡配不孕),分娩率降低(流产,返情后没有及时发现,怀孕期母猪死亡、淘汰)。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非生产天数对降低母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非常重要。

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和管理

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和管理 10th June 2003. [author: beisoya ] Sow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Bob Thaler 博士(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 研究所秦崇德译SW1-00 猪场经营的成败取决于繁殖猪群的效率。这个道理相当简单,如果母猪不繁殖,那么猪场就无猪可售。此外,如果母猪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来喂养仔猪,上市猪的数量就会减少,母猪将来的生产率也就会降低。如果没有仔猪可供断奶或饲喂,那么同期断奶、阶段饲喂和分性别饲喂等等措施也就都没有意义了。因此,本文将集中讨论能提高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 生产率的营养方案和管理方案。 妊娠期 妊娠期实际上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阶段,它是由分娩前5-6个不同的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管理都会影响母猪的效率,养猪者必须能根据不同的阶段对管理作出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率。 妊娠期的管理并非始自配种之时,有时始自此前的小母猪发育时期。小母猪配种前良好的饲喂可相当大地延长其繁殖寿限并提高其繁殖效率。体重105千克到配种期间的后备母猪通常实施限饲(每天2.7千克)一种小母猪发育期日粮。实行限饲是为了限制能量摄入量以防母猪长得过肥。然而,发育期日粮中应含有较高水平的赖氨酸、钙和磷。在这一阶段,骨中的钙、磷储备会增加以备将来泌乳之需,会需要较高水平的赖氨酸和氨基酸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生长和维持所需。在这一阶段,我们对赖氨酸、钙和有效磷的推荐摄入量分别为每天19.1克、20.4克和11.2克。 如果新母猪在第二发情期配种,并且在配种前二周对其进行催情补饲,则每窝产仔数可增加二头以上。所谓催情补饲只不过就是在配种前11-14 天的时间内使采食量增加40-50%(每天3.8-4.0千克)。催情补饲会导致排卵数增加,从而会使窝产仔数增加。然而,在第二情期进行催情补饲和配种,只是对新母猪才会产生效益,对经产母猪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配种时间的确定,取决于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的频度。如果发情鉴定只是每天进行一次,那么母猪应该在刚见到表现站立反应时以及此后12小时进行配种。如果母猪发情鉴定每天进行二次,那么第一次配种应在观察到站立反应后12小时的时候进行,而第二次配种则应在此后12小时的时候。对每头母猪最好不要配种二次以上。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站立反应期的后期进行配种,会因造成胚胎死亡增加而实际上导致窝产仔数减少。如果这二次配种的时间掌握得较好,那么增加配种次数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在妊娠期间保持母猪适当的能量摄入量,对于母猪的生产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况、环境温度和妊娠所处的阶段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母猪机体对能量的需要量。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饲喂不足,就可观察到仔猪初生重减轻、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下降。如果母猪在妊娠期内饲喂过量,那么妊娠期的饲料成本就会增高,胚胎死亡率也会增高,母猪容易发生分娩障碍并且容易压死仔猪、泌乳期采食量降低、乳腺发育不良以及繁殖性能下降。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母猪妊娠期间的采食水平以便优化母猪的性能。

(完整版)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doc

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母猪妊娠指母猪怀孕期,是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 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 时还要使母猪保持最佳体况。 适宜的营养水平 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至80 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 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 1.7kg ,体重 120-150kg ,日采食为 1.9kg , 150kg 体重以上日采食为2kg。妊娠后期(产前 1 个月)体重在90-120kg 、 120-150kg 、 150kg 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 2.2kg 、 2.4kg 、 2.5kg 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2.8- 3.0Mcal/kg ,赖氨酸为0.4%-0.5% ,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 妊娠母猪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 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 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 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 10d,共计约 1 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 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 粗饲料主,至妊娠 80d,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初产母猪和配种母猪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 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 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 1 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 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5d ,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养好妊娠母猪的目的是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确保生产出头数多产、初生重大,均匀一致和健康的仔猪。并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为哺育仔猪做准备。 1.母猪妊娠期间的变化和胎儿发育规律 (1)怎样确定母猪妊娠。为了便于加强饲养管理,越早确定妊娠对生产越有利。母猪妊娠后性情温驯。喜安静贪睡、食量增加、容易上膘,皮毛光亮和阴户收缩。一般来说母猪配种后,过一个发情周期没有发情表现说明已妊娠,到第二个发情期仍不发情就能确定是妊娠了。 (2)妊娠期的生理特点。母猪妊娠后新陈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增强,青年母猪自身的生长加快。试验报道,给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吃相同数量的同一种饲料,妊娠母猪产仔后比空怀母猪多增重1.5千克左右。妊娠前期胎儿发育缓慢,母猪增重较快。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而母猪消化系统受到挤压,采食量增加不多,母猪增重减慢。妊娠期母猪营养不良胎儿发育不好。营养过剩,腹腔沉积脂肪过多,容易发生死胎或产出弱仔。 (3)胎儿发育规律。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两侧子宫角移动,附植在子宫粘膜上,在它周围逐渐形成胎盘,母体通过胎盘问胎儿供应营养。胎儿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各器官形成。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很快。猪的妊娠期114天(108~120天),妊娠1~90天胎儿重550克,而后24 天增重很快,体重可达1300~1500克。从表6-1看出,妊娠最后1个月胎儿增重占出生重的60%。不同胎龄胚胎的化学组成不同,随胎龄的增加,胚胎的水分降低,干物质增加,粗蛋白质和矿物质也相应增加。 2.妊娠母猪的饲养和营养需要 (l)妊娠母猪的饲养。根据胎儿的发育变化,常将114天妊娠期分为两个阶段,妊娠前84天(12周)为妊娠前期,85天~出生为妊娠后期。断奶后的母猪体质瘦弱,在配种后20天内应对母猪加强营养,使母猪迅速恢复体况。这个时期也正是胎盘形成时期,胚胎需要的营养虽不多,但各种营养素要平衡,最好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自配饲料的猪场除给母猪适当混合精料外,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妊娠20天后母猪体况已经恢复,而且食欲增加,代谢旺盛,在日粮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精渣类饲料。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为了保证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产生出生体重、大,生活力强的仔猪,就需要供给母猪较多的营养,增加精料量,减少青饲料或糟渣饲料。妊娠母猪应限饲,饲喂量应控制在 2.0 ~2.5千克/天。要改变传统养猪观念,利用母猪在妊娠期食欲好,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给妊娠母猪多吃饲料贮存营养,母猪过肥到产后泌乳时,再将体内营养转为奶供给仔猪,就是饲料- 体脂-奶模式。从饲料到母奶要经过二次转换,饲料利用率低。从研究结果看: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只要满足维持需要+ 母猪生长需要(青年母猪)+ 胎儿需要就够了。采食量不能过多,妊娠期采食量过多,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母猪失重增加。据报道,妊娠期多采食1兆卡DE,泌乳期少采食0.5兆卡 DE。妊娠期营养过剩,母猪过肥,腹腔内特别是子宫周围沉积脂肪过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产生死胎或弱仔猪。也不能给母猪喂量过少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对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都有不良影响。 (2)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①能量。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维持和增长两部分,增长又分母体增长和繁殖增长。很多报道认为妊娠增长为45千克,其中母体增长25千克,繁殖增长(胎儿、胎衣、胎水、子宫和乳房组织)20千克。中等体重(140千克)妊娠母猪维持需要5.0兆卡DE/日,母体增长25千克,平均日增219克,据估算每千克增重需5.0兆卡DE,219克需1.095兆卡DE。繁殖增长日增175克,约需0.274兆卡DE。以此推算;妊娠前期根据不同体重,每日需要4.5~5.5兆卡DE,妊娠后期每日需要6.0~7.0兆卡DE。②粗蛋白质。蛋白质对胚胎发育和母猪增重都十分重要。妊娠前期母猪粗蛋白质 176~220克/天,妊娠后期需要 260~300克/天。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 12%。蛋白质的利用率决定于必需氨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

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公斤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每天约2、2公斤,日粮每公斤含消化能 12、1兆焦,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公斤含消化能 12、5-13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25-3、5公斤。分娩前2-3天,日饲喂量降到1、8公斤左右,以免引起难产。后备母猪的管理上还应当增加其的活动面积。需要注意,尽量给母猪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这样会增加受孕的机会。同时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驱虫。

后备母猪配种前营养调理方案

后备母猪配种前营养调理方案 后备母猪是繁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殖力的提高将改善全群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配种前发情周期中的不同时期营养限饲都不利于胚胎成活。 Ashworth 等( 1999)将后备母猪配种前一个情期分别饲喂高( 3.5kg )、低( 1.15kg )营养水平,配种后饲粮相同,妊娠 12 天高水平组胚胎成活和黄体数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而且胚胎具有更多的细胞数量,胚胎表面积差异小。进一步研究发现(Almeida 等,2000),在配种前一个情期,3 组的营养水平为高水平组(1-7 天2.8倍维持需要,2.8M, 8-15天2.8M),先高后低组(2.8M, 2.1M)和先低后高组(2.1M, 2.8M),从16天到发情全部为2.8M。妊娠28天先高后低组胚胎成活率( 68.3%)显著低于其它组(高水平组 83.6%,先低后高组 81.7%)。先高后低组发情配种后 48和 72小时血浆孕酮浓度显著低于其它组。因此推测,胚胎成活率与妊娠早期孕酮浓度有关。皿&0等()研究引起孕酮浓度的差 异的原因,营养水平与之相同,在排卵后取出卵巢分离黄体细胞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先高后低组在LH刺激下,产生和分泌的孕酮显著低于先低后高组。猪排卵前有腔卵泡募集发生在黄体溶解之后,发情周期的第 14-16 天。在此研究中低营养水平不利于黄体期卵泡的发育,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妊娠早期,黄体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胚胎成活降低。营养水平不但对妊娠早期黄体功能产生影响,还可以直接影响卵母细胞质量。Hazeleger 等()给发情周期中后备母猪注射孕酮 3周,前 2周饲喂相同饲粮 (2.0M),第3周饲喂高(2.8M)、低(1.5M)营养水平的试验饲粮,停止注射孕酮后全部饲喂2.8M至排卵,然后降低到1.5M。1周试验期后,高营养水平组卵泡大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这种作用持续到孕酮处理结束后第2、 3 天, 然而排卵时高营养水平组卵泡大小显著低于低营养组。孕酮处理的第3周低营 养水平减少了大卵泡的数量,并影响随后3天的卵泡发育。但是停止孕酮处理后的卵泡期相同营养水平抵消了之前低营养水平的影响,使低水平组排卵时卵泡大小高于高水平组,最终导致妊娠第 10天胚胎成活差异不显著。在配种前不但黄体期营养水平影响卵泡发育及随后的胚胎成活,卵泡期营养水平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研究中每个营养水平下有两种能量来源(淀粉和脂肪),结果差异不显著。卵泡发育决定卵母细胞质量( Ferguson 等,),后备母猪 (105kg, 180日龄)每天饲喂 2.3kg 直到第三个情期,然后从第 1 天(发情为第0 天)到 18 天分别饲喂 1.35 和 3.5kg ,在第 19天屠宰,高水平组卵巢重量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反映了卵巢上直径大于4mm勺卵泡数量(高、低水平分别 为 17.8 和 14.8)。从卵泡中取出卵母细胞和卵泡液在体外培养 46小时,高水平组卵母细胞达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metaphaseII )的比例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卵泡液中雌激素浓度、血液中IGF-I和LH浓度显著高于低水平组。高营养水平增加IGF-I 和LH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卵泡形成的内环境(雌激素)提高了卵母细胞质量。除了配种前不同营养水平影响胚胎成活,配种前不同的饲粮组成也对胚胎成活有影响。Ferguson 等()将后备母猪饲喂相同饲粮至第三次发情,发情后饲喂相同能量(1.8M)、蛋白,但是组成不同的饲粮,对照组为玉米 -豆粕型 (2.39kg ),高纤维组含有50%勺甜菜(2.68kg )。发情第4-8天测定血中繁殖激素的浓度,孕酮和雌激素差异不显著。第四次发情后配种,饲喂相同饲粮 (2.5kg ),妊娠27-28天屠宰,高纤维组胚胎成活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胎 儿发育迟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黄体重和表面积无差异。此研究中除胚胎成活之外

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表(NRC)

NRC(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表(美国,摘编) 编者按:众所期待的 NRC<<猪的营养需要量>>(第十版)已于1998年初正式出版 ,为使其更快地被我国同行利用、参考,本刊摘译刊出其精髓参数部分,以读者。 NRC (1998)猪营养需要量表涉及仔猪、生长-肥育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以及种公猪日粮中和每天对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亚油酸的需要量。其中氨基酸的需要量以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三种形式表述,其中前两者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日粮,后者仅适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表中所列各种类型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仅是一个例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猪的瘦肉生长速度、采食量、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等),用各种模型(生长、妊娠、泌乳)确定适合当地条件的需要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包括饲料原料中的含量,而不是指需要额外添加的量。它们是在一般的条件下,中等生产性能的猪的最适量,用模型进行推算所得结果可能会与表中所列情况略有出入。 表中所给的数值均是在适宜下的最低需要量,不包括安全系数。实际生产中应结合饲料原料中养分的变异、养分的生物学效价、饲料毒素和抗营养因子、饲料配制和加工、储存中的养分损失等情况确定养分的供给量。 索 引 1、表1.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2、表2.生长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3、表3.瘦肉生长速度不同的阉公猪和母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4、表4.瘦肉生长速度不同的阉公猪和母猪每日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含粮含90%干物质)a 5、表5 生长猪日粮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6、表6 生长猪每天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7、表7 妊娠母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8、表 8. 妊娠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9、表 9. 妊娠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 10、表 10. 泌乳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11、表 11 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的干物质)a 12、表 12 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每天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13、表13.种公猪配种期日粮和每天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表1.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 体重(kg) 指 标 单 位 ────────────────────────── 3-5 5-10 10-20 20-50 50-80 80-120 ────────────────────────────────────── 平均体重 kg 4 7.5 15 35 65 100 消化能 kcal/kg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代谢能 kcal/kgb 3265 3265 3265 3265 3265 3265 消化能进食量 kcal/day 855 1690 3400 6305 8760 10450 代谢能进食量 kcal/day 820 1620 3265 6050 8410 1003 采食量 g/d(%) 250 500 1000 1855 2575 3075 粗蛋白 (%)c 26.0 23.7 20.9 18.0 15.5 13.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怀孕母猪一定要限制饲料量。饲喂方法要求每天2次,以湿料饲喂。怀孕母猪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要求较高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纤维素。同时千万不要饲喂怀孕母猪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饲喂1斤~2斤青饲料对怀孕母猪非常有利。 1.妊娠母猪怀孕后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幅度可增加约10%,喂相同的饲料,妊娠和非妊娠母猪相比,经过一个妊娠期以后,前 者比后者要多增加体重约20公斤。英国有的猪场在淘汰8胎以上的 老母猪时,先让其怀孕1-1.5个月,然后宰杀。 3.根据膘情决定饲料喂量 妊娠母猪的饲养应因猪制宜,不能简单地每头母天2.2公斤。有的猪场把过瘦或过肥的怀孕母猪做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加以区别,从 而调整其喂料量。 4.妊娠初期的低水平饲养 从配种后的第二天起应降低饲料喂量,每天可喂1.8公斤左右,这样维持10天左右时间,然后根据母猪体况调整到2.2或2.5公斤 /天的水平。试验证明妊娠初期高水平饲养→肝血流量增加→孕酮代 谢清除率增加→血中孕酮水平下降→子宫特异蛋白分泌下降→胚胎 的发育和附值受阻。但如果持续一个月的低水平饲养,则会导致受 胎率的下降(64%左右) 5.尽量避免各类应激的发生。 要给母猪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要注意这一阶段钙、磷的平衡以及充足的维生素的供给。否则产后瘫痪的发生率会增加。严禁 给母猪喂发霉的玉米。另外,要防止母猪滑倒。任何鞭打、惊吓、 追赶过急等都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所以配种后21天若不再发情,可初步认为受胎了。但有时也有假发情的母猪,配种后21天阴部发红,出现像发情一样的征状,此时嫌避公猪,发情时间也短。极个别的 不受胎母猪,配种后后21天不表现发情,而到第二个情期出现发情。有的母猪已确定妊娠,而于非预定日期发情,这往往是流产后造成 的结果。母猪妊娠初期流产有时根本发现不出。如果注意观察,流 产母猪外阴部稍带红色,似受污染,但几乎见不到任何其他异常。 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则食欲剧减,不振,外阴部发红并流出黏液,有胎膜排出,在群养情况下,有的胎膜被母猪自己吃掉。欢迎 访问猪场动力网文章中心。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哺乳母猪营养和饲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总营养摄入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母猪的泌乳能力,提高泌乳量,促进仔猪的生长和成活,而且可以使母猪维持良好的体况,促进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尽早到来和提高繁殖性能。 1. 能量营养需要 由于对高产母猪选育技术的提高,现代高产母猪的采食量降低,其营养输出远远超过输入,从而导致哺乳期间体重损失(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其结果是再配种间隔延长,10d内发情母猪的比例下降,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 提高能量水平,应该确保日粮消化能在14MJ/kg以上,代谢能在13MJ/kg 以上。选择水分在14%以下的优质玉米及粗纤维含量降低的原料,添加3%~5%的脂肪或者4%~6%的优质大豆磷脂,以提高能量水平。添加高能量浓度的脂肪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和母猪的能量采食量,在高温应激的时候,脂肪的使用还可以减少体内体外增热的影响,降低高温应激对母猪生产的副作用。使用脂肪,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减少母猪失重,提高乳汁脂肪含量,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但是脂肪添加量高于5%会降低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并且饲料含脂肪太多成本高,不易储存,因此脂肪的添加以2%~3%为宜。 2. 蛋白质营养需要 增加粗蛋白含量,夏季哺乳母猪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可以配到18%,并且必需选择优质蛋白原料,建议不使用杂粕,而选用优质豆粕(粗蛋白含量44%)、膨化大豆、进口鱼粉等蛋白原料。 赖氨酸是限制哺乳母猪泌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现代高产母猪为了保证窝仔猪生长速度达2.5kg/d,赖氨酸需要量为50~55g/d。对于高产母猪,随着赖氨酸摄入量的增加,母猪的产奶量增加,仔猪增重提高,而母猪自身体重损失减少。目前哺乳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比以前大大提高,是由于已经培育出高产的品系,母猪的产奶量明显提高。我国瘦肉型母猪推荐饲粮赖氨酸的水平为0.88%~0.94%,基本满足了每天50g左右的赖氨酸需要量。 缬氨酸是近些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氨基酸,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达115%~120%,而另一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与赖氨酸的最佳比值则为94%,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怀孕母猪的饲料质量 大宗饲料原料在卫生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不要追求原料最高的营养质量,有机营养物质平均消化率在60%以上的饲料都可以利用,而且原料种类越多越好,同时配合饲料粗纤维含量最好能达到8-10%。但制定母猪的日饲喂量时必须根据饲料养分浓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母猪的养分摄入。预混料质量要高,必须充分保证母猪妊娠所需要的所有矿物元素、维生素需要,保证母猪妊娠过程抵抗应激环境的需要,增强自身健康保护能力的需要。 饲料卫生质量,要求要高。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贮存时间较长的饲料,添加了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的配合饲料贮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周。一般情况下,市面上销售的预混料没有添加防霉剂。 二、饲养目标 不能让母猪长得太胖,也不能长得太瘦。妊娠期母猪总增重控制在30-50千克左右,其中妊娠增重(即胎儿、胎盘、子宫、羊水等)20千克,体增重10-30千克。 产仔三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0千克左右。体增重一般控制在10千克左右,相当于泌乳期失去的体重。当母猪的妊娠总增重超过40千克以上时,母猪可能过肥或太胖。 初产母猪因离生理成熟的时间尚早,还处于生长阶段,为使机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妊娠期母猪日增重最好控制在250-300克的范围

内,体增重不超过35千克。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55千克左右。 第二、三胎次的母猪,除了需要恢复泌乳期失重外,还应该让母猪有适当的额外增重(即生长)。第二胎次的母猪体增重控制在不超过2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45千克以内。第三胎次的母猪体增重应控制在不超过1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5千克以内。 三、怀孕前期(配种后一个月) 1、配种后管理和护理:尤其要避免母猪发生打斗及伤害,造成配种成功率降低,产仔数减少,甚至发生流产。注意观察母表现,配种后21天左右,如有发情现象,表明未受孕而返情,应重新再交配。 2、配种后的饲养:不管是初产或经产母猪,配种后必须立即减料,换成饲喂怀孕母猪饲料。根据怀孕母猪得营养需求严格控制喂料量,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提高产仔猪。如果给料过多,母猪采食过量,容易引起胚胎着床困难、胚胎死亡或发育不良,引起死胎,减少产仔数,或最终造成弱仔增多,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用闽农或优饲怀孕母猪预混料,根据推荐配方生产得配合饲料,一般每头母猪每天饲喂量约1、9—2、1千克。 四、怀孕中期(怀孕后一个月至第84天) 饲养原则:这一阶段得饲养,原则上仍然是限量饲喂,若饲喂过量,母猪过肥将导致母猪泌乳期奶量下降,奶水不足,母猪得采饲量偏低,从而影响哺乳仔猪得生长。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求饲养人员在饲喂过程中不断摸索饲喂经验,确定饲喂量时应该根据每头母猪的膘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命根子,是猪场生产的后备力量,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猪的发情配种,还会影响到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还会影响到种猪的利用年限,最终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益。所以说管理好后备母猪在猪场的生产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和饲喂 后备母猪由于采用限制饲养,所能吸收的营养低于自由采食,但对繁殖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满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等,如仍喂育肥猪料,则不能满足后备的营养需要,所以后备母猪必须饲喂专用的后备猪料,50-60千克的后备母猪其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在16%以上,否则会推迟性成熟。现代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是:粗蛋白16%,消化能2.975大卡,赖氨酸0.7%,钙0.95%,总磷≥0.6%。配种后的营养水平同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过肥、生长过快往往会延迟发情时间,甚至体重达150kg仍未出现初情期,所以限制饲养已成为后备母猪饲养的一致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出现过分限制,同样也出现发情延迟。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7月龄时达到100kg体重并出现初情(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可采用以下方式:一、5月龄前自由采食,体重达70kg左右。二、5-6个半月限制饲养,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猪饲料,日给料 2kg,日增重500g左右。三、6个半月到7个半月加大喂量(以3kg 左右为准),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四、7个半月以上,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保持母猪8-9成膘。

(二)后备母猪的选留及选购 1、猪场引种前应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①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包括品种、种猪级别、数量。并做好引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在种猪到达前应将隔离舍彻底冲洗、消毒,并且至少空舍7天以上,隔离舍要远离已有猪群。 ② 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 1、选择适度规模、信誉度高、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的供种能力且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种猪场。 2、选择场家,应把种猪的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在购种前进行采血化验,合格后再进行引种。 3、种猪的系谱要清楚。 4、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场家。 5、尽量从同一猪场选购,多场采购会增加带病的可能性。 6、选择场家,应在间接进行了解或咨询后,再到场家与销售人员了解情况。切忌盲目考察,导致最后所引种猪不理想或带回疫病。 。 (三)后备母猪引入后的管理 1、种猪进场及并群五注意 ① 注意先隔离新引进的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避免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毒)株引发相同的疾病。 ②注意消毒和分群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方法 目前后备母猪饲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按肥育猪方法饲养,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群的培育是为了获得健康体况的繁殖群体,饲养管理上应着重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保证其优良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延长繁殖寿命。 1.选拔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 (1)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头胎至少有九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公斤; (2)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六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三对应在脐部以前。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 (3)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 (4)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如疝、锁肛等); (5)外生殖器发育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 (6)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 (7)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最多不超过10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以保证其肢体正常发育; 4.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90公斤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或180天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0-3.5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公斤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 6.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从而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蹄健壮; 7.按驱虫和免疫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8.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9.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刷拭体躯,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生猪后好带仔; 10.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饥饿24小时、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 11.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或青贮料,可促进发情和排卵。一般按风干物质算,可喂给其日粮构成的20%-25%。 (二)发情与配种 1.后备母猪初配条件:年龄7.5个月以上,体重100公斤以上,背膘厚(P2)18-20毫米,第二或第三情期;

妊娠母猪的营养和应采取的措施(精)

妊娠母猪的营养和应采取的措施 核心提示:母猪妊娠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时还要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妊娠母猪控制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 母猪妊娠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时还要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妊娠母猪控制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后前80天)的母猪体重为90千克~120千克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1.7千克,体重120千克~150千克,日采食为1.9千克,150千克体重以上日采食为2千克。妊娠后期(产前1个月)体重在90千克~120千克、120千克~150千克、150千克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2.2千克、2.4千克、2.5千克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每千克2.8兆卡~3.0兆卡,赖氨酸为0.4%~0.5%,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10天,共计约1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粗饲料为主,至妊娠80天,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1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天~5天,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对于配料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计划。妊娠初期,胎儿小,母猪膘情好,按照配种前的营养供给就基本可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要多,因而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 母猪饲料要注意讲究卫生,保证质量,不可用发霉、变质、冰冻、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易引起流产、死胎和弱胎。饲料不宜频繁变换,否则对妊娠母猪也是不利的。此外,妊娠母猪代谢强、食欲好,可以多用营养全面的青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但青粗饲料水分高,体积大,而妊娠母猪的胃肠容积又有限,同时,青粗饲料的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又与妊娠母猪的

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黑龙江$物蝥'第25卷第6期2017 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秦博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家畜繁育指导站154002) 中图分类号:S828. 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 -2739(2017)06 -0012 -02 妊娠母猪合理的饲养与管理,即控制母猪增 重,使饲粮搭配更加合理,同时要灵活掌握日粮供,这样能显著提高胚胎存活率和窝产仔数。平 时注重饲养管理,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 进行防疫消毒,尽可能避免母猪生病或流产,可提 高母猪利用年限,有利于繁殖生产。 1妊娠母猪的饲养 1. 1总体要求 建议怀孕母猪在整个妊娠期内的体重增加量 控制在35 〇45 kg,其中妊娠前期、后期各控制在 20 kg左右。青 于第1个妊娠期,增重控制在45 k g为宜;第2个妊娠期,增重控制在40 k g为宜; 第3个妊娠期以后,母猪妊娠期间增重30 〇35 kg 为宜。妊娠期间背膘厚度增加2 ~4 m m为宜,临产 时背膘厚度P2 —般为20 ~ 24 88,过肥或过瘦均 不利。,则易导致难产;或产后食欲降低,影响泌乳效果。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妊娠 期采食量提高一倍,则哺乳期采食量下降201,并 且哺乳期失重多。过痩会造成胚胎过小或产后无 乳,甚至还可以影响断奶后的母猪发情配种。鉴于 况,提倡对妊娠母猪限制饲养,合理控制母 猪增重,有利于其繁殖。 1.2 整个妊娠期间,要控制好粗饲料喂量,严禁饲 喂过冷和发霉变质饲料。国外有些猪场建议使用 51 ~ 101的苜蓿草粉,因为苜蓿草粉中蛋白质含 收稿日期:2017 -08 -23 作者简介:秦博(1985 -),男,本科,助理兽医师。量较高,又能使猪有饱腹感,对种用母猪的繁殖生 产十分有益。近几年来,国内外有些大型猪场在母 猪产前2 〇4周至仔猪断奶期间,于母猪饲粮中添 加51左右的动物脂肪,对于提高仔猪初生重和育 成率十分有利,也有利于母猪产后泌乳。 1.3饲喂技术 根据胚胎生长发育规律、妊娠母猪本身营养特 点和妊娠母猪的年龄、胎次、体况等灵活掌握日粮 给量。一般体重175 ~ 180 k g的经产妊娠母猪背膘 厚度P2—般为20 ~ 24 m m时(包括皮厚),其三阶 段的日粮为:妊娠最初40 d2 k g左右,妊娠41 ~ 90 d 2. 1 ~2. 3 kg,妊娠91 d 至产前 3 d 3 ~3. 5 kg。现 在有些 行妊娠后期饲喂泌乳期饲粮。对于青年母猪,为确保其自身继续生长发育的需要,可相 应增加日粮101 ~ 201;若圈舍寒冷,可增加日粮 101 ~201。英国人惠特莫尔1995年将妊娠期母 猪P2值(mm)的变化与采食量简单地联系起来,P2 =4.14"-9.3(":千克/天)。这样便于饲养者根 整 ,体重的增长。 养猪生产实践表明,对妊娠母猪限饲可归纳为 下列几方面好处:第一,可以增加胚胎存活率,尤其 是在妊娠初期20 ~ 30 d采取限饲措施,能显著提高 胚胎存 和 产仔 。,能 难产率。第三,能减少母猪哺乳期失重。第四,能减 少母猪压死出生仔猪可能性。第五,有利于母猪泌 乳期食欲 。,可 低 乳 发 。第七,可降低养猪饲料成本。第八,可减少肢蹄病 发生率。第九, 可延长母猪繁殖年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