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的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文化风采 (1)
安阳起源与兴衰 (3)
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4)
中国第一个有确址可考的古都——殷墟 (7)
相州安阳的兴起与邺墟的一蹶不振 (32)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 (40)
安阳的文化Tag:河南风俗
安阳文化风采
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著名中国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写诗赞誉“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殷都安阳被公认为中华第一古都。

安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被史学界称为“小南海文化”的二万五千年前的原始人洞穴,有后冈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有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颛顼、帝喾纪念陵,有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第一座国家监狱羑里城,有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和万佛沟,有宋代西门大夫庙记石碑和人称“四绝”的宋代昼锦堂记碑,有造型优美、别具风格的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宋代明福寺塔等,有明清古建筑群府城隍庙,高阁寺、岳飞庙、古城角、钟楼等,有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的陵墓——袁林。

自然风光有号称八百里太行山的太行魂——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有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有全国第一座国际航空旅游公园……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哺育了许多名人贤士。

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升相,妇好女将军挂帅,文王拘里而演周易,武王伐纣,西门豹治邺,苏秦洹上受印,蔺相如出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扁鹊伏道遇害,项羽破釜沉舟,曹操发迹古邺城,农民义军雄上居瓦岗寨,宋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岳飞精忠报国传千古等,枚不胜举。

沿着“寻根敬祖之旅”这条国家级重点专项旅游线路,您可以拜谒民族英雄岳飞故里及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遗迹,去寻找祖先们创业开基的“根”。

每年一届的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将为您提供一个揭开东方玄学——《周易》奥秘的极好机遇。

国际航空旅游公园是您从事学习飞机、直升机驾驶,跳伞、踩伞,悬挂滑翔、伞翼滑翔、热气球等航空运动的最佳场所。

热情好客的安阳人民,竭诚欢迎您来观光游览。

羑里城
羑里城是《周易》发源地,位于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为殷纣王囚周文王处,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

据《史记》记载,商代末期,国君纣荒淫残暴,上下怨恨。

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虑。

恰在此时,“九侯有好女,入之纣。

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

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

西伯闻之窃叹。

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
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

遗址文化层厚约7米,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东周文化遗址。

安阳起源与兴衰
安阳是我国既有文字可据,又经考古证实最早的古都殷墟的所在地。

早在3000多年以前,商王盘庚迁都于此,传8代12王,直至纣亡,历时254年。

周灭商后,殷都为墟。

公元前7世纪春秋齐桓公时,在安阳北20公里处建邺城。

至前5世纪战国初,魏文侯曾一度定都于此,虽为时甚短,但可视为邺都的最初兴起。

此后的秦汉三百七八十年里,邺一直是河北平原南部仅次于邯郸的一个地方行政中心。

东汉末年,邺为冀州治年,其地位已超过了邯郸,成为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左思《三都赋》以魏邺、吴建业、蜀城都三都并举,足证其时人们心目中,三国鼎立初的曹魏政府中枢实在邺都。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年号黄初,次年定都洛阳,邺遂为五都之一。

晋惠帝八王之乱,邺也曾一度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权力中心。

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北朝的东魏、北齐相继都邺,合计78年。

北周灭北齐,仍为相州魏郡治所。

自580年杨坚焚毁邺城后,千年邺都才成为一片废墟。

隋唐以后,安阳崛起,经宋、元、明、清为相州、彰德路、彰德府治所,今邺都废址所在临漳县,历来为其属县。

至本世纪50
年代初废平原省,安阳、临漳才划属两省。

就历史情况而言,安阳(殷)与邺虽相距20公里,然两者皆处于漳洹冲积扇,曾有过密不可分的隶属关系,如同关中平原的丰、镐、咸阳、长安一样,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

安阳的历史,就应该包括殷都和邺都的历史。

论建都开始的时间,安阳远比西安早200多年;论建都历时久暂,自殷算起,包括六朝时代的邺,合计370年,比开封、杭州要长得多。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82年就提出,安阳应与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我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这个看法现已为学术界所接受。

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安阳位于今河南省的最北部,与河北省南部的临漳、磁县连壤。

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大平原的交接地带,西部为山冈丘陵,东部为漳、洹河冲积扇。

地势平坦,气温适中,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宜于家牧。

远古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目前在安阳发现的最早原始人活动的遗迹,是市西南约30公里小南海附近洞穴中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质年代属晚更新世,距今2.2万到1.1万年,前后延续1万多年。

考古学上称之为小南海文化。

遗址位于群山环峙的峡谷中,洹河河道穿谷而过,峡谷以东约1公里外是广阔的平原。

当时人们过着穴居的生活,伴随出土的动物化石十分丰富,有猩猩、野猪、豹、鹿类、野驴、披毛犀、狼及羚羊等等,
同时还有水牛和安氏鸵鸟化石的发现,这说明远古时代小南海地区有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又傍有河流和沼泽,近处还可能有相当干燥的沙地。

这样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为原始人类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进入新石器时代,安阳周围原始社会人类部落有显著增加。

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后岗遗址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文化。

它是以代表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青铜时代商文化的“三叠层”而著称。

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发现的仰韶文化墓葬和陶器,经放射性碳素测定,约为公元前4390至4180年。

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主要是39座房子,绝大多数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白灰面地面式建筑,直径一般为3.6至5米,中间有隆起的圆形灶面。

据放射性碳素测定,约为公元前2780至前2100年。

反映了当时漳洹河流域已进入农业社会,人们过着长期定居的生活,并形成了原始村落。

商代遗存是一个不小的祭祀坑,内埋人骨73个个体,同时还发现不少青铜器和陶器,成堆的贝、谷物和烧焦的麻丝织物等。

经考古鉴定,认为这是晚商时期一个祭祀坑,所埋死者为祭祀的人牲。

后岗遗址的文化堆积,告诉我们从仰韶文化时期开始,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原始人群的居民聚落,至商代晚期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此外,在安阳附近有不少古人类文化遗址。

大正集老磨冈遗址发现有仰韶、早商和汉文化的堆积,鲍家营是单纯的仰韶文化遗址,大寒南冈是仰韶、河南龙山和西周文化相叠交的遗址,郭村西南台是商
文化遗址。

与安阳邻接的有磁县下潘汪、界段营遗址,大体属于仰韶文化后冈类型。

安阳附近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和相叠关系,说明了从旧石器时代至商周一脉相承文化联系,其间经过了从穴居狩猎到建筑房屋、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社会发展历程。

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认为,距今6000年开始,我们已形成为黄河中下游交接地带的一个先民聚居区。

考古学和古地理学家研究证明,自仰韶期以来,黄河流域处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之下,气温较今为高,降水也比今天丰富,森林草原分布广阔而茂密,河流和湖泊十分发育,为原始先民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从小南海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和后来殷墟出土的獐、竹鼠、水牛、象、貘等动物遗骸,证明直至商代,这里仍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安阳古聚落的形成,无疑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安阳的先民聚落又与河北的正定、邢台、邯郸、永年、磁县、武安和河南汤阴、淇县、新乡、许昌等县境内一系列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分布在太行山、豫西山地东麓的一条南北交通大道上,而安阳又特定地处于从太行山发源的漳、洹河河谷和太行山东麓交通大道的交会处,这就使安阳先民在开展与各部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

由此可见,商朝后期王都屡迁,盘庚最终迁都于此而至商亡不变,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以后而下的颇有远见的决策。

中国第一个有确址可考的古都——殷墟
商族起源于黄河下游地区。

兴起以后政治中心曾多次迁移。

据史书记载,从始祖契至汤14世纪中8次迁都。

成汤灭商以后又有5迁,至盘庚方定都于殷。

商代历次所迁都城的确址,历史学家说法不一。

就是已经发现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究间何城,学术界也还没有定论。

只有安阳市西北小屯村的殷墟,既有文献记载,又经半个多世纪考古发掘证实为商代最后一个王都,已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

殷墟名称和地望,最早记载的文献是《竹书纪年》。

其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

南去邺四十里(一作三十里)。

”以后《史记·宋微子世家》里也提到过“殷墟”,《项羽本记》又云:“项羽乃与(章邯)期洹水南殷墟上。

”今天我们对殷墟确切位置的认识则始于本世纪初。

上世纪末,安阳西北小屯村的农民,将农田中翻掘出来的龟甲和牛肩胛骨作为“龙骨”出售给中药铺,以后流传至京津一带,为在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所发现。

王氏见龙骨上刻有篆文,知道是一批古物,于是出高价大量收购。

同时其他一些古董商和研究金石的人也从不同途径进行收购,著名的有刘鹗、王襄等人。

但他们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确切地点。

本世纪初,经过罗振玉的调查,才弄清甲骨出土于安阳小屯,并去考察和发掘,收集到大批甲骨文,编印了《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殷墟书契菁华》等重要资料。

他还与王国维一
起结合文献记载进行考订,确认小屯村一带为盘庚以后的商王都,也就是文献上的“殷墟”。

从此,商代后期的遗址遂被确定,湮没了数千年的古都,才重白于天下。

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殷墟进行考古发掘,开始于民国17年(1928年),在10年间,共发掘15次,后因抗战军兴而停止。

1950年重新恢复中断了12年的殷墟发掘工作,至1986年进行过多次大规模发掘和清理,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对商王朝后期王都的规模、布局的轮廓有了基本的了解。

今天已知小屯殷墟的范围: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莘庄,长约6
公里;南起苗圃北地,东北至三家庄,宽约4公里,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

洹河南岸小屯村东北地为商代宫殿、宗庙区,是殷墟的主要部分。

根据遗址的地层和遗物,可将小屯商代晚期遗址分成前后衔接的四个时期:第一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期,遗迹多集中在遗址的北部和中部偏北;第二期相当于武丁、祖庚、祖甲时期,遗迹多集中在遗址中部;第三期相当于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遗迹主要分布在中部;第四期相当于帝乙、帝辛时期,遗迹分布比较普遍。

现在宫殿区发现夯土建筑的基址53座,分为甲、乙、丙三组。

甲组基址15座,分布遗址的北边,东、北两面濒临洹河,时代最早,相当于第一期。

乙组基址21座,位于甲组基址之南,在遗址的中部,多数属二、三期,基址面积较大,其中最大的南北约85米,东西宽约14.5米。

丙组基址在乙组西南,共17座,规模较小,最小的只有2.3×1.85
米,时代较晚,主要属于四期。

基址平面有矩形、近正方形、凸形、凹形、条形和圆墩形等,大多居东西向。

宫殿建造用填基法和挖基法。

填基法即利用原有洼地或早期遗迹,例如窖穴填实夯筑而成。

挖基法是在地面上挖好屋基,用土夯实而成。

筑基以后即置础。

用础多为砾石,还发现有一部分铜础,用料有特制的锅状或盖状铜础和不同定状的铜片。

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版筑,未发现瓦,可能用茅草盖顶。

在奠基、置础、安门时,多用人、兽埋葬。

安门时埋的多为持盾执戈的武装待从,并作跪状,多的人数达五六人,分置门的两侧和当门处。

乙组有两座纵横相交成丁字形的基址,有自北而南分三组排列的葬坑,坑中少者埋1至3人,多者10至13人,伴随出土的有青铜礼器、兵器和车马。

学者们推断此为祭祀的宗庙遗址。

在宫殿、宗庙中心区以西约200米处有一条长750米,宽7至71米,深5米至10米,由西南向东北伸展,直抵洹河南的灰沟,显然是人工挖造的防御设施。

洹河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前小营和武官村之间一片墓地,是商王朝的王陵区,与宫殿遗址隔河相望。

已发掘大墓13座,有大量殉人和殉牲,最多的达164人。

墓内有无数各类精美铜、石、玉、骨、牙器。

墓主绝非一般的贵族,而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在宫殿区、王陵区周围分布有手工作坊、居民住地和平民墓葬。

例如小屯村有商王室的玉器作坊,小屯南苗圃北地发现有铸铜遗址,在薛家庄、孝民屯西北也发现铸铜遗址,都是制造礼器和农具的作坊。

在北莘庄南、大司空村南都发现制骨作坊。

在大司空村、高楼庄、薛
家庄和四盘磨等地,发现有简陋的地面式房基和圆形、半圆形的半地穴(小的直径只有2米左右,大的有达7米),前者可能是一般自由平民的居所,而后者可能是奴隶们的住房。

殷墟的营建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间,建筑的修造时间也有先后,但整个布局显然是经过周密规划的巨大工程。

《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273年,(后考证为254年)更不徒都。

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史记·殷本纪》《正义》引)从考古资料来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但近年来关于殷墟有两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一个是殷墟城墙问题。

自从民国17年开始在50多年殷墟考古发掘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城墙的迹象。

有的学者认为已发现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比殷墟早,且都有了城墙,作为商朝后期王都没有城墙,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对殷墟是否是商都表示怀疑。

对这个问题,商都论者有几种解释:一种是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在洹水畔“作邑”、“作墉”占卜的记载,当时很可能已筑有城,后因年代久远,耕种翻地而被铲平,以致无踪迹可寻。

另一种意见认为殷墟范围不止现今发掘的24平方公里,城墙可能还在此范围之外,故尚未发现。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殷墟所处地理位置险要,所谓“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而后披山”(《战策·魏策》),再兼盘庚、武丁时国力强盛,无须再设城防。

小屯村中心区以西200米处的一条濠沟,就是在宫殿区周围人工挖成的防御设施,代替了城墙的作用。

上述几种看法似乎都有一定的理由,但没能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殷墟究竟有没有城墙,最近
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发现了面积达470多万平方米的商代中期城墙遗址“洹北商城”而且又在城内南北中轴线
偏南位置发掘一座“回”字形巨大宫殿建筑基址,现填补了中商考古研究的空白。

另一个是盘庚迁殷以后至商亡有没有再迁都的问题。

据《史记·殷本纪》、《汉书·地理志》、《帝王世纪》等记载,商朝末年帝乙、帝辛(纣王)时曾都朝歌(古沫邑)。

那么《竹书纪年》所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254年,更不徙都”的说法是否可信。

对这个问题,考古资料作了回答。

殷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第四期即为帝乙、帝辛时代。

殷墟出土的甲骨属于帝乙、帝辛时期的有4000余片,足证商亡以前国都并未离开过安阳殷墟。

但文献上记载帝乙、帝辛都于朝歌也是事实。

有学者指出,这是我国古代早期都城的一种体制。

夏商是我国阶级社会的初期阶段,华夏主体部落统治着众多的、分散的部族和方国,国家权力还不集中,再兼地域辽阔,山川阻隔,仅有一个政治中心,难以应付统治的需要,于是形成了在主要都城以外,另建一个或几个都城。

而朝歌则是商末王畿之内的一个别都,修建了许多离宫别馆,为商王用猎宴游之处,也是安阳殷墟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

纣王曾长期居此,牧野之战,纣王自焚于鹿台,商由此亡,可见朝歌地位之重要。

但安阳殷墟是商王室宗庙、祭祀所在,其主要都城地位未变,是绝无问题的。

这种两都或数都并存的体制,一直影响到后代,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燕下都、齐五都,汉唐时期及其以后的两京、两都、五都、四京等制度,可以说就是这种体制的演变。

不过因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加强,形成一都独尊的局面,陪都、别都的地位仅是陪衬而已。

总之,安阳殷墟为商代后期历时254年的国都,已无可怀疑。

周人由此称商为殷。

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然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为商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久到了武丁时期,征服了居住在今山西、陕北直至内蒙古河套以北的土方、方和鬼方等游牧部族,向南又征伐过江淮流域许多方国、部落,其势力东北可能达到了辽宁,西南至川峡,南抵江淮,西面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高原,其兵锋所及更远至长江以南地区,成为古代东方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与殷墟时代相当的商代遗址分布也很广,在河北中、西部,河南北、西和南部,晋西北、山东以及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都有发现,并都见到殷墟文化的成分,可见当时商王朝势力影响之大。

作为古代东方大国都城的殷墟,在世界城市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安阳殷墟不仅是商王朝后期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三个要素。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近90年来,在殷墟出土的占卜甲骨有15万余片,已有近5000个单字,可以识定的汉字约1700字。

殷墟文字相当成熟,“六书”齐备,反映了商代政治中心的高度文化。

商代是农业比较发达的社会,都城殷墟周围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区。

在宫殿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曾发现了400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
比较集中地堆放着,那是农业奴隶劳动工具的集中场所。

同时在安阳大司空村、苗圃都出土有青铜铲。

殷墟甲骨中已有禾、黍、麦等文字以及在殷墟遗址发现大量贮藏粮食的窖穴,都说明殷墟地区是商王朝的一个农业中心。

殷墟的畜牧业也很发达,出土的家畜有牛、羊、马、猪、犬等遗骸,主要用来食用、祭祀和动力。

由于农业、畜养的发展,也推动了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

同时已产生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时12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

至于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则更为丰富,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录特多。

在数学方面,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同时还采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记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

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

殷墟陶器制造业发达,技术臻为完善,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是刻纹白陶的主要产地。

这种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缕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杰作。

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的代表,晚商青铜工业主要由王室贵族所控制,因而在王都殷墟集中了更多的作坊,成为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

例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花纹精美,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奇迹。

在妇好墓出土的铜器有460余件,不少是精美瑰丽的艺术珍品。

此外,从出土的遗物反映出当时在玉雕、牙雕、纺织、酿酒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
平,都已达到世界水平。

这些都说明了商王朝后期都城内集中了大批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人才,创造了灿烂的殷墟文明。

殷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又为商业的开展提供了物资条件。

殷墟彝器金文中出现了“市”字,甲骨文中也有“贝”字。

殷墟晚商墓葬中出现过大量殉贝。

大司空村发掘的165座殷墓中,有83座有殉贝,共得贝234件,其中两座墓内有铜贝3枚。

在殷墟西区墓葬发掘出342座有殉贝,妇好墓中殉贝近7000枚。

这些大量殉贝都是以贝币形式随葬的。

《尚书·酒诰》说,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

甲骨文中又出现过“车”、“舟”等文字。

这些产于东海之滨的殉贝,无疑是通过商业贸易,作为货币交换而带来的,说明殷墟还是当时全国的商业中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王都殷墟,留下的文献记载虽然不多,但经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地下资料,使我们对这座3000多年的古都才有了一个概貌的认识,随着今后殷墟考古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今天有争议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得到解决。

殷墟在盘庚迁都以前的地名曰北蒙。

迁都以后称殷。

周武王灭商后,殷王室贵族迁逃,奴隶或被俘或四散,宫室宗庙区无人管理,渐为颓毁。

商王后第四年,箕子朝周,路过殷墟,见宫室毁坏,生满禾黍,甚为伤感,依《麦秀之诗》以之,其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按指纣王)兮,不与我好兮。

”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可见这时留在殷地的自由民,已在无人居住的宫室区种上了庄稼。

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